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

“教導指揮已經被打散,有四百餘人分佈在全軍的虞侯和都頭崗位上,三娘子,你儘可依靠他們。”呼延庚又向折月嵐交待了一番,兩人細細商議了各種局面的應對,氣氛慢慢緩和過來。

折月嵐嘆了口氣:“我已對安撫許婚,絕不會反悔,只是眼下的局面……安撫還要把心思放在大事上。”

呼延庚抓起折月嵐的手,握了一握,兩人告別了。

這次急着回到汴梁,呼延庚從來時的原路返回:從府州下代州,再向東南出井陘。到了邢州,留守在邢州龍崗的龐山諾聞訊來迎接背嵬軍。

“山諾,在此可有什麼難處?”

“沒什麼難處。金賊貪圖安逸,只駐紮在各個縣城當中,兵力也不多,我藏在各村打探消息,金賊全然不覺。”

“那就好。”

“有一條消息,不知對將主是否有用?”

“什麼消息?”

“完顏蒲魯虎率軍遠征大漠,被合不勒擊敗,割讓三十六帳部民給合不勒,加封合不勒爲‘蒙兀國王’。”

室韋、室兀、鮮卑蒙兀、蒙兀、蒙古,都是同一個鮮卑部落名的不同讀音。合不勒則鐵木真的曾祖父。前年歩鹿孤樂平縱馬大漠,提起過與合不勒結盟的事情。

上次因爲是歩鹿孤樂平主導,呼延庚沒有在意合不勒,但這一次,合不勒居然正面擊破了完顏蒲魯虎,還讓金國割讓部民,這就不能小視。

鐵木真名頭雖大,但他的曾祖父的事蹟,呼延庚穿越以前一點也不知道。這一次合不勒稱“蒙兀國王”,雖然在另一個時空也發生過,卻讓呼延庚有些擔憂:蒙兀人就在那裡,第三次遊牧民族對歐亞大陸的橫掃還有八十年就要開始了。

但擔憂也只是能在頭腦裡想想,難道和金兵去建立統一戰線嗎?而且合不勒、俺巴孩,也速該到鐵木真,俺巴孩是到金國朝貢的時候被釘死在木驢上,也速該連部落頭領都沒當上,只是個副手。蒙兀人還要經歷草原上的七個主要部落的爭霸的考驗。

而在自己有生之年,大約也就到俺巴孩主政蒙兀,尊重歷史的釘死他,再超越歷史解除後患就是了。

呼延庚這麼愣愣的想了一會,龐山諾也不敢打斷他,直到呼延庚又問:“南下的道路可通暢?”

“虜酋完顏訛裡朵率領援軍南下,增援完顏兀朮。沿着太行東麓一直到洛陽,金賊都沒有大軍駐守,唯一可慮,就是虎牢關不好過。另一條路,則是從大名府附近往東走,在白馬津渡河,大名府留守的金賊也不多,都被完顏訛裡朵帶走了。”

呼延庚全無路途輕鬆的欣喜,卻對龐山諾話語中的另一條信息感到震驚:“完顏訛裡朵全軍南下了?”

按照呼延庚對金兵的瞭解,完顏訛裡朵、完顏兀朮這兩個重兵集團,都有四萬人的骨幹,加上籤軍,兩部加起來說不定有二十萬人,這下全都到了淮南?

“陛下,大王,非是臣貪生怕死,但二十萬金兵,末將手上才八千人,實在是擋不住啊。”辛企宗跪在趙諶和趙構面前,磕頭請罪。

“胡說,王殿帥手中,有八萬軍馬,又不是要你一個人去擋。你丟下軍隊,一個人跑回來,還有什麼臉面。”趙諶訓斥道,“將他綁了,送回天水,交王殿帥發落。”

汪伯彥上前一步:“陛下,大王,辛家累世爲將,辛興宗、辛永宗、辛康宗、辛彥宗均爲國捐軀,念在他這幾位兄弟的份上,陛下將他貶官罰俸,也就夠了,治罪太重,恐寒了將士之心。”

趙諶眼睛一瞪,正要反駁,趙構突然插嘴說:“左丞說得是,如何處罰,就請宰執議定吧。”

“謝大王饒命。”

待辛企宗被押下去,韓肖胄上奏:“淮南張俊戚方兩部已經退回揚州,變成了步軍司和馬軍司。他們和王殿帥生了芥蒂,斷不會再返回殿帥麾下,眼下辛企宗又敗,金賊勢力猖獗,以微臣看來,王殿帥也支持不了多久了,還請陛下和大王早做示下。”

“韓相公,你有何高見?”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請陛下將行在撤往杭州。”

“還要跑?”

“若是行在設在揚州,金賊一個包抄,就斷了王殿帥的後路,以陛下之抱負,也不願如此吧。”

趙諶低頭思考,被攝政王架空以後,他已經對下面的一干大臣都不再信任,總覺得他們有什麼陰謀。

趙構道:“到杭州去,隔着兩條大江,的確穩妥一些,就這樣定了吧。黃彥節,給官家好生收拾收拾,儘快定下出發的日子。”

黃彥節接旨。童穆被打傷,趙諶也沒說對童穆最後的處理,於是童穆不明不白的退出了趙諶的視線,黃彥節成爲皇帝身邊第一內侍。

“朝廷要走,汪左丞,你可要把揚州守好了。”

“微臣自當隨駕前往杭州。臣舉薦一人……”

汪伯彥還未說完,趙諶就大吼一聲:“不用你舉薦,朕有意以杜充爲揚州留守。”杜充是被罪之人,趙諶提出他來,是個汪伯彥出個難題。

誰知道汪伯彥一躬身:“臣也有意推薦此人,沒想到杜公美簡在帝心。”

君無戲言,皇帝自己的建議,宰執也不阻攔,斷沒有收回去的道理。杜充留守揚州,就這麼定下了。

趙諶“哼”的一聲站起來:“朕乏了,退朝。”他轉身就走,但堂下的羣臣都不動。

待趙諶已經走了,韓肖胄躬身道:“大王,退往杭州只是權宜之計,王稟在淮南以寡敵衆,糧草不續,斷無勝理。爲今之計,只有與金人講和了。”

“金賊擄走本王父兄,本王與金賊不共戴天。只是……”趙構露出沉痛的神色,“干戈擾攘,生靈塗炭,本王願暫息兵戈,與金人講和。只怕金人不願和呀。”

“大王勿憂,講和講和,和是講出來的,無非一個漫天要價,一個坐地還錢,大王只需派一個使臣,到淮南去見見金人三太子,四太子。”

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五十節 旁牌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十二節 宣贊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節 突圍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四十節 定製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九節 紅巾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八節 激進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二十七節 家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節 驚雷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十八節 收稅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節 突圍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五十七節 索女
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二十九節 太原還是隆德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七節 馬場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九十七節 合不勒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五十節 旁牌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二百三十二節 迷惑第一百三十一節 阻止杜充的方法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九十四節 出塞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六十二節 海運第九十二節 蕭牆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十二節 宣贊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節 突圍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四十節 定製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八十七節 藩鎮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三十九節 金眼彪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九節 紅巾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四十九節 任命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八節 激進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二十七節 家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一百二十七節 呼家將演義大綱第七十七節 借鎮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十節 驚雷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十八節 收稅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一百七十二節 西伯第四十五節 疊陣第二百四十八節 自轉第二百二十七節 冒險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五十七節 索女第二百五十三節 勇者第二百三十八節 義無反顧第一百四十六節 出籠第四十四節 納頭便拜第一百八十三節 僵持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九十一節 迴鑾第八節 突圍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二十四節 開戰第二百四十二節 完敗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十四節 灤州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十五節 崩盤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五十五節 老虎第一百一十九節 不會打仗第三十五節 長冶第五十七節 索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