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

何慄呆在這間房子裡已經不知道有多久了。身爲次相之尊,被軟禁在這棟房子裡,吃喝拉撒都有人伺候,除了不許出屋,倒也沒受什麼苦頭。

這天,何慄突然被兩個小校架住,帶出屋來,突然見到陽光,何慄頗有些不適應,他正眨巴着眼睛,突然發現面前站了兩個人。何慄定睛一看,是康王趙構,和尚書左丞汪伯彥。

“大……大王,汪相公,你們這是何意?官家如何了?”

“官家已經前往杭州避敵,揚州事務,皆有攝政王主持。”

趙構還沒有篡位,官家至少性命無憂,何慄心中一寬,這時就聽見汪伯彥道:“金人勢大,眼下只能屈身事敵以求萬全。自靖康之變起,何相公就盡力與金人斡旋,此次與金人議和,還望何相公重抄舊業。”

“議和?”何慄不由得想起汴梁城中那一段屈辱的,窩囊的議和經歷,每派出一位議和的使節,金人所提的要求就更加過分,最後再汴梁城下,自己和兩個皇帝一同被俘,被迫答應全城投降的條件。回到城中,王孝迪、王時雍身死,而自己則成了靖康議和的替罪羊。

在何慄心中,“議和”就是投降,他早已下定決心,要保扶新皇,抗擊索虜,絕不議和。而現在汪伯彥對着何慄所說,就是要他去議和。

“上個月耿侍講已經去拜會過金人,無非獻土納餉,連稱臣都不用。”汪伯彥洋洋得意,“古今議和的條件,從未如此寬厚。相公只要到金營走一遭,大功可成。”

“既是如此好事,汪左丞怎麼不去?”

趙構苦笑道:“實不相瞞,金賊提出的要求,好不嚴苛,還需何相公這等大才,去與他據理力爭,折服與他。”

何慄看着前倨後恭的兩人,不知道他們在弄什麼玄虛。

耿延禧將議和條件帶回來之後,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割地不用說了,反正也不是江南士紳的土地,但納餉就要收稅,大家趕李綱下臺,就是爲了交稅的嗎?

趙構不再將議和之事拿到廷議上討論,而是與汪伯彥私下定下方略,讓何慄作爲議和使臣,就是方略的重要一環。

何慄痛斥趙構等人,趙構陪着笑臉,請何慄爲使臣,出使金營。

汪伯彥則在一旁扮作白臉,做些威脅之語,又激將道:“莫非相公是怕了。”

“爲國出使,就算身首異處,老夫又有何懼。只是爾等戕害皇上,老夫斷不與爾等干休。”

“皇上安然無恙,相公不必擔心。相公若是能憑着三寸不爛之舌,斥退金賊,則城中無需捐餉,士紳安泰,本王便可大政奉還了。”

趙構和汪伯彥兩人好說歹說,何慄心想,就是到金營走一遭,又能怎樣。便質問道:“出使的詔書告身何在?儀仗何在?”

“都與相公備齊了。”汪伯彥拍拍手,“送上來讓相公一觀。”

各色儀仗告身,的確是備齊了,趙構又好生撫慰了何慄一番,又將何慄領到大堂,召集百官,宣佈何慄爲正使,耿延禧爲副使,一同出使金營。在出發之前,還用三牲祭祖,以示隆重。

何慄好生髮散了一番被關在小黑屋裡的怨氣,這才帶着耿延禧和一干衛兵出發了。趙構帶着羣臣,在三十里外相送。告別了趙構之後,何慄與耿延禧並馬而行。

“耿侍講,此去金營求和,你我須同舟共濟呀。”

“相公,那是自然,小侄有一計,想獻於相公。”

“賢侄快說。”見耿延禧態度恭謙,何慄的態度也軟化下來。

“小侄與相公,扮作紅白臉,小侄與那金賊據理力爭,寸土不讓。待金賊發怒之時,相公便代爲斡旋,最終能少割點地,少納些貢。”

“這是什麼話來,吾四朝老臣,豈可卑顏事敵。自是老夫剛直不阿,視死如歸,賢侄在其中轉圈,把話頭圓回來”

“相公,若惹的金賊發怒,相公可有性命之憂啊。”

“呃……老夫一把年紀,不怕。”

兩人一路上有商定了和金人談判的各種細節,在四月中旬的時候到達壽州。

何慄好歹是大宋的少宰,完顏訛裡朵與完顏兀朮也擺出了合格的禮儀歡迎宋使。何慄心中稍定,看來索虜進入中原後,受到些教化,並非完全不可理喻。

“相公前來,可是答允的前次提出的條件?”

耿延禧衝着何慄使了個眼色,何慄便按照兩人商議好的方式開腔了。他痛陳金人背信棄義,違背盟約,妄造殺戮等等罪行,他深信,自己越強硬,留給耿延禧輾轉騰挪的空間就越大。

“即是如此,相公來此作甚?”完顏兀朮終於被激怒了,“各自點兵廝殺便了。”

“老夫正有此意,汴梁也罷,河北也罷,我大宋也未落下風。”何慄站起身來,假裝拂袖要走。他就等着耿延禧來拉住自己了。

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也看向耿延禧。耿延禧站起身來,一拱手,說道:“三大王,四大王,當日有縛送首謀一說。但官家以爲,抵抗貴軍不爲錯,也就談不上首謀。以往在淮南的拒戰,都是何相公力主,故而請他自行到貴軍營中陳情。”

“首謀?陳情?”何慄疑惑地看着耿延禧。

耿延禧叫道:“何相公,若是金賊議和條件太苛,朝廷便要與金賊決一死戰,是也不是?”這是兩人商量好向金人表明態度的話。

何慄剛纔言辭剛烈,一時之間也不能大調頭,剛纔金人對他以禮相待,也讓何慄稍稍安心,他心想:“小子,回去再和你理論一番。”何慄挺直了胸膛,撫須笑道:“不錯,老夫倒要和貴軍較量一番,且看鹿死誰手。”

完顏訛裡朵乾笑幾聲:“何相公如此烈性,在汴梁城下,倒是沒有看出來呀。”

耿延禧不待何慄說話,搶先叫道:“首謀已經送到,請兩位大王遵守承諾,准許議和。”

何慄這才完全明白,自己落入了陷阱,怒髮衝冠:“奸賊,安敢陷害老夫。”他這時也發了性子,對着完顏兀朮道:“索虜,你我不共戴天。任你有千萬軍馬,我大宋自有賢臣志士,豈會與爾等議和。”說完,何慄抓起茶杯就向完顏兀朮扔去。

“來呀,把這老匹夫帶下去。斬首示衆。”

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三節 真相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九十節 保塞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節 定製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九節 陣地第六十四節 巡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十三節 張灝
第一百節 解難第六十二節 代州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一百九十六節 退軍第三節 真相第五十三節 解脫第九十節 保塞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十三節 董平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二百三十七節 單相思第十五節 夜驚第二百五十二節 勇氣第一百七十八節 折家人,折家軍第一百五十五節 壽春第二十二節 兵來第十三節 張灝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七十九節 張益謙第十七節 中計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一百三十六節 責任之爭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九十三節 歷史的慣性第二百五十九節 舊法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一百零六節 意識形態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九十五節 祖卜第九十六節 盟議第二十六節 霸州第十七節 鎮撫使第十八節 收稅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三十四節 結陣第三十一節 前陣第四十節 定製第七十六節 生變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九十八節 內訌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九十九節 幼犬對弱雞第八十二節 救魏第五十節 旁牌第二百五十七節 解釋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二節 豪強第六十四節 聯姻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三節 行軍司馬第二百一十六節 嫁妹第一百零四節 徹查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九節 陣地第六十四節 巡城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七節 嘲諷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一百二十八節 階官與軍銜第三十五節 年底第七十五節 移駕第五節 河間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五十二節 花裝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一節 六路第七十四節 雪夜第四節 村落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二百四十三節 神仙的標準第二百三十九節 祭黃帝第兩百一十八節 平亂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七十七節 失蹤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十三節 張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