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節 風林火山

到了申時,一組哨探飛馬回來,說已經見到吳將主和吳指揮使,他們正在加緊趕過來,馬上就到。

又過了一個多時辰,終於見到一位年輕的小使臣帶着騎兵,向着呼延庚這邊過來,前面是劉錡派出的哨探在引路。

那個小使臣到了跟前,跳下馬來,叫道:“哪位是呼延走馬?”他一下子就把呼延庚認出來了,這裡身着騎將重甲的就劉錡、呼延庚和呼延武康三人,而呼延武康年紀比較大,他也認識劉錡。

劉錡笑道:“唐卿,這邊是呼三郎,這位是呼家六哥。”來者正是吳璘。

四人見過禮,劉錡問:“晉卿呢?”

“九哥,我兄長隨後就到。”吳璘接着興奮的問,“聽說九哥和呼六哥、三郎已經和完顏婁室見過仗了?”

呼延庚一聽這話,臉就沉下來了,吳玠、吳璘,西南柱石,另一個時空中,孝宗朝追封的中興七王中,吳家就佔了兩個,若是他們能表現出歷史上傳說的那種善於撲捉戰機的威名,圍殲婁室絕不會是這種結果,一千七百呼家軍也不會戰死得這麼沒有價值。

劉錡看他面色不善,經過下午的閒談,劉錡已經知道呼延庚對時間的理解和平常人不太一樣,於是把暗暗把氣氛緩和下來:“古之兵法,約定行軍的路程日期,能夠精確旬日,就已經是精兵了,涇原軍第十一將,本來得到消息就晚,離庶康期望的時間只差了一天,曲將主不愧西軍第一名將。”

呼延庚心裡一萬頭羊駝跑過。但他又能說什麼呢,真的較起真來,自己還沒約定日期,只是要大家盡力往神水峽趕,劉錡說的也是實情,這個時代,又沒有電報,只靠自己一個簡單的口信,吳玠憑經驗能夠將軍隊帶到,只相差一天,已經很不容易了。

呼延庚也不是糾結的人,本來這事就此揭過,吳璘說了句:“要不是曲將主讓我兄長謹慎些,我每晚只歇息半晚,四更出發,昨日便可到了。”

曲端!呼延庚臉上沒什麼表情,可是怒從心頭起。曲端。

曲端是自老種小種逝去之後的西軍第一名將,極受西軍將士尤其是涇原軍的愛戴,因爲這樣的威信,另一個時空,張浚整頓了各路經略使之後,曲端被任命爲西軍六路都統制,總制陝西兵馬。

但後來,王庶厭惡曲端,張浚要殺曲端,曲端最信重的吳玠向張浚建議,誣曲端謀反,最後曲端被關在大鐵籠子裡被活活烤死。

呼延庚在後世讀史,讀到這一段的時候還挺同情曲端的,但今天,他有點明白爲什麼上級、同僚、下屬都這麼恨曲端了。曲端這一次的作法,至少佔了風林火山中的林和山兩條。

進攻敵人,其徐如林,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他正在生悶氣,突然吳璘一聲大叫:“吾兄到矣。”

吳玠到來,已經是酉時了,呼延庚想立即追擊,吳玠猶豫了:“深夜過峽谷……”

吳玠決定就地紮營,休息一晚,明日天亮在追擊敵軍。

吳玠說的是行軍正理,呼延庚嘆了口氣,安排部屬和涇原軍一同紮營。

第二天中午,吳玠、劉錡、呼延庚三部合一,組成一支軍隊穿過神水峽,劉錡與呼延庚並馬而行,對呼延庚道:“吾兄今晨派人送信來,他帶着秦鳳軍,就在我們後邊三十里,這下好了,加上吳家兄弟,我們足足有八千人,斷不致有失。”

呼延庚含混的答應着,打定主意,先不管曲端怎樣,追上婁室,好歹要掩殺一陣,把賠掉的性命賺回來

吳璘在前面領着騎兵往黃河渡口趕,突然,他派了一個信使回來向吳玠報告,吳玠聽了信使的話,愣了半響,傳令:“大軍放緩速度,今晚趕到渡口紮營。”說完又請呼延庚和劉錡過去。

看着呼延庚過來,吳玠神色怪怪的,等衆人到了跟前,吳玠低聲說道:劉老二在黃河渡口截住完顏婁室,斃敵三千餘人,斬首二百級,奪得軍資糧草無數,完顏婁室已經逃到河東去了。”

“劉光世!直入黃賞佁。”黃賞佁是劉光世曾祖母,被封爲永寧縣君。

呼延庚心底大罵,真是罵遍劉光世三代祖宗。他一定是率部早在黃河渡口埋伏,神水峽殺聲震天,他卻不支援一兵一卒,把完顏婁室堵在黃河渡口,以金兵的水上技能,若不是劉光世放他們過去,完顏婁室怎麼可能渡過黃河?斬首二百級?這像是數萬人大戰的結果嗎?

如果說曲端之佔了山林兩樣,劉光世就是佔全了:轉進其疾如風,劫掠如火。

呼延庚吳玠等人到黃河渡口邊紮營,此地諸將中,以遙郡承宣使劉光世地位最高,衆人都到他帳中拜見。

劉光世姿態放得很低,對劉錡、呼延庚、呼延武康,楊沂中都是兄弟相稱,對西軍的後起之秀吳玠吳璘,稱他們的表字,對敢戰士出身的岳飛,他也親切地稱呼一聲“鵬舉。”

呼延庚將心中對劉光世的憤恨和鄙夷掩藏起來,虛以逶迤。衆人說起接下來的方略,吳玠說道:“請太尉相公示下。”承宣使,已經能夠被人稱爲使相了。

劉光世道:“我等武人,只有忠君報國一個念頭。但也不急在這一刻,好不容易打了勝仗,吾等先歇息歇息。”

呼延庚等人到得劉光世營中,本是未時,還未到開飯的時候,但劉光世頗有些世家子弟的架勢,隨時隨地可以擺開酒宴,還用幕布將大帳外透出來的光亮擋住,在大帳內點起巨大的白燭來,酒宴宛如夜飲。

劉光世在這一羣軍官中位置最高,既然他要喝酒,旁人自不能駁了他的面子。

劉光世既是上官,也是主人,端坐在上首,左邊是呼延庚、劉錡、吳玠等人按官階順着排下來,右邊則是劉光世營中幾個統領以上的大將。每人一桌。

“軍中也沒有什麼珍饈美味,只靠孩兒們在左近荒野裡打的野物,這兔子烤得,還入得口吧。”

吳璘叫道:“這兔子肉麼起來,韌性極好,最是過癮。”“別光吃,喝酒是正理。”劉光世道,“劉九,呼家兩位哥兒,楊老三,和我們劉家,都是父一輩子一輩的交情,吳家昆仲,吾也是久仰其名,那邊的……鵬……飛,也是河東的悍將,今日本將高興,就不講階級之分。”他衝着右手邊自己的部將一揮手:“和客人們喝起來,不許冷了場面。”

他又一拍手,“讓她們都上來吧。”

在帳門口守着的衛兵便撩開帳簾子,送了一隊女子進帳來。劉光世的軍營中,帶着歌伎,鼓樂琵琶,都是配齊了的。

平心而論,劉光世帶的這隊歌伎,論容貌都很不錯,舞也跳得好,但呼延庚就是提不起興致。“美人帳下猶歌舞,將士軍前半死生。”他滿腦子都是在神水峽的損失。應付了幾輪酒之後,呼延庚來到大帳外,此時已經過了申時,天色變成灰色,晚風拂來,將酒氣都吹走了。

呼延庚看見岳飛也在賬外,昂首挺立,望着遠方。

“嶽二哥,怎的在帳外?”

“裡面太悶,出來透口氣。呼鎮府不也出來透氣嗎?”

“嶽二哥,我等還是兄弟相稱,稱呼差遣顯得生分,將來在戰場上,定是要守望相助的。”

“守望相助?也是末……哥哥到得遲了,不然定可生擒完顏婁室這一大酋。”

“唉!”呼延庚和岳飛不約而同望了一眼不遠處的哨兵,在劉光世的大營裡,此戰的責任大家心中有數就行,不用說太細。

“呼鎮府……呼兄弟可有什麼計較?你的本鎮還在平盧?何時回平盧去?”

“我就準備回去了,順着黃河東進就行,婁室新敗,金兵又不習水戰,想來水上還安全。”

“安全?兄弟同路還帶着什麼人?”

“嶽二哥,您家弟妹要隨我一同回去,此次我本是帶着內子到延安府拜見家嚴家慈。”

岳飛聽到這話,不由得想到他自己的家眷:“真是羨慕兄弟,家眷有個定處,家母年事已高,卻要跟着嶽某顛沛流離。”

岳母,還有岳飛的妻子,跟着岳飛可沒過幾天舒坦日子,最開始岳飛官位小,打仗的錢糧都不足,無以奉養老母。到最後被蒙冤被殺,家人被髮配雲南。而且中間岳飛還和家人失散過,一度還將家人託付在韓世忠那裡。

“兄長不若將家眷送往延安,兄長之母便是我母,我家在延安人多,也可有個照應。”呼延庚這樣提議。

“那豈不是太麻煩兄弟了?”

“既然你我兄弟相稱,又有什麼麻煩。”

呼延庚邀請岳飛將家眷送往延安,是感覺這次陝西的情形,比另一個時空要好一些,京兆府沒有被攻破,鄜延軍的主力也沒有虛耗在第三次援汴梁的路上,無論是劉光世,還是呼家軍都還沒有跑到淮南去“護駕”,而且自己已經和吳玠、劉錡等人接上了線,有些事可以早做安排。

岳飛道:“家母和內人暫時都在衛州,容飛稟告家母,再做決定。”

求收藏、評論、月票

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節 郭永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六節 平州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十六節 林銘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節 棣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十五節 崩盤第十六節 平州第七十節 奪權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三節 真相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七節 索女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四十節 賽跑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節 解難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九節 阻擊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十六節 爭嫡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
第四十二節 騎戰第一百二十九節 少年天子的一天第三節 郭永第二百五十四節 細紅線第七十八節 救駕第十六節 平州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二節 戰長安(四)第一百四十八節 歷史名城第十六節 林銘第三十七節 河陽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六節 嗣業第五十二節 和戎論第二百二十四節 張浚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七十九節 不問蒼生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十二節 宣贊第四節 棣州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八節 謀叛第二十四節 故人第九十一節 歸信城外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五十九節 北上支隊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十五節 崩盤第十六節 平州第七十節 奪權第四十一節 堵截第四十八節 鴻臚寺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九十三節 不利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三節 真相第一百八十九節 報信第二百三十一節 失計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三十八節 名正第八十七節 名言第十八節 守營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二十一節 張橫第二百一十九節 儲君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一百一十六節 目標冀州第一百四十五節 募民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二十三節 狹路第五十七節 索女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四十節 賽跑第二百二十二節 河東開局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四十四節 該當如何是好第九十六節 折衝第一百二十五節 兩棲第二百五十八節 搶位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六十五節 草莽第一百八十五節 勾結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十四節 招安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一百一十一節 缺點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三十一節 太行山東麓第四十七節 柏鄉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二十六節 軍閥還是革命者第六十一節 飛狐陘第一百九十二節 耳光第六十五節 豪強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一百節 解難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九十五節 參劾第四十七節 司農寺第九節 阻擊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兩百一十二節 報紙第五十六節 河岸第三節 廝殺第三十六節 偃旗息鼓第十六節 爭嫡第六十九節 公士第三十三節 白袍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