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魯達

“接令!”

“餘者各部,隨魯達後出,務必突出敵圍,自行撤走,往隆德府方向集合。”王稟讓親兵取出一疊蠟封的密信,“這是給各路文官的信件,證明爾等是奉命撤退,不是臨陣脫逃。上面有太原府張孝純大府的印鑑,小心不要刮壞了。”

“謝張大府,謝王都管。”衆將一起拜謝。

魯達哼哼一聲,心中暗罵了幾句馬屁精。

四十多名武將同聲大喝,聲調着實不小。震耳欲聾,遠處樹枝上停的鳥兒,驚飛而去。王稟滿意地點頭笑笑,“都下去準備吧”。

魯達帶領自己的指揮大約三百人按序進入甕城,身後的城門慢慢關閉,等待最後衝擊的命令。

“點火把!”

一人一個火把,甕城防守的步卒們給他們點着。

西角金兵石炮由靜到動,從稀到密,隔着城牆,“殺、殺、殺”的叫喊聲,伴隨炮響,也傳入了衆人耳中。金兵又一次攻城,即將開始。白塔上黑旗下落,傳令兵高舉大旗,衝上甕城:“王都管令:騎軍,出!”

甕城開,視野闊。

護城河外,遍是金兵,軍旗蔽野,煙塵瀰漫。數丈高的巢樓上旗語翻飛,一座座飛橋由壯士們控制着,推到河邊,打開摺疊,往河上搭去。在他們後邊,十幾架撞車蓄勢待發,再往後,列陣無數步卒,刀槍晃眼,遊騎數十人一隊,巡弋周邊,石炮不絕,擂鼓助陣聲響徹雲霄。

“放吊橋!”

對面的金兵發現了他們,數個謀克調到前方,盾牌在前,弓箭掩藏其後。隨着軍官號令,密密麻麻的箭支鋪天蓋地而來。與此同時,甕城上負責掩護的宋軍弓箭手,也還以顏色。僅有的兩座八牛弩,佈置在北城城牆之上,悶響連連,鐵弩滾衝出陣,砸進金兵陣裡。

“韃子空營而出了。”一個都頭注意到了這個情況,縱馬到魯達身邊,大聲喊道。

魯達惡狠狠吐了口唾沫,他們還在甕城之內,箭雨危險不到他們,可這種情形,又怎麼能衝殺出去?

“韃子要拼命搶城了!”吊橋落下,魯達大斧抽出,這一刻,滿腹的牢騷早忘掉,記起的,只有城中老弱盡皆餓死的慘景,“那叫看看咱誰的命大,人死逑朝天,不死萬萬年!腦袋掉了碗大個疤,兄弟們,衝!”

三百人各種粗口不斷,三百人長槍、馬刀舉起,三百人嗷嗷叫着衝出了甕城。

“都管,魯達衝出去了,咱們跟上嗎?”

王稟紋絲不動:“等他們過了吊橋,亂了韃子陣地。”

魯達一馬當先,已經衝過了吊橋。身邊的親兵用力拋出火把,舞動長槍,牢牢護住兩人身上,呼吸之間,擋落十幾支長箭。有多少兄弟過來了?又有多少兄弟中了箭?此時此刻,再沒一絲空閒往後看,只有向前衝,向前衝。

盾牌後的弓箭手緩緩後退,長槍兵替補而上。透過盾牌的空隙,可以看到,早就準備好的拒馬槍,一排排運了上來,而甕城城門兩側的飛橋,還在繼續搭建,有幾個,差不多就快要鋪好。

城牆上,開始改射火箭,兩門八牛弩的重點打擊目標,也改爲了鋪建飛橋的金兵。

近了、近了、近了,數十個火把自魯達身後,飛舞擲出,摔入金兵隊中,正對面的幾個長槍手被火燒着,吃痛之下,長槍歪成一團。魯達反手抽出馬上的開山斧,挾帶風聲,重重砸在了面前一人多高的盾牌之上。

長槍探出,魯達大喝一聲,用足力氣,挑飛了砸到的盾牌,斧頭順勢下劈,正中長槍手的胸前。來不及抽出,左手拉出馬刀,劈翻一個身上火苗亂竄的長槍手。

“魯達還真是兇悍。”觀戰的王稟罵了一聲,抓緊繮繩,“都做準備,待我令下,一齊外衝。出城後不用管我,只要出去,我們隆德府再見。”

“什麼時候衝?”

“等他破了韃子盾牌陣。”

刀槍齊舉,血肉橫飛。慘叫、嘶吼、兵器碰撞、馬蹄飛馳,種種聲音匯合一起,魯達如同一頭暴怒的獅子,在敵陣中橫衝直撞。

大斧飛舞,過處血腥淋淋,幾個眨眼,魯達突入金陣數十步。再前十幾米,就是拒馬槍林。忙裡偷閒,四顧而望,遠處的騎兵集結一處,靜靜等他們筋疲力盡。

“舉旗,向北!”魯達果斷下令,撥轉馬頭,連殺帶撞,親兵同聲高呼:“傳令,向北突圍!爲都管開道!”一時之間,戰場上充滿了宋軍向北突圍的喊聲。

“魯達向北了!”

王稟詫異:“我沒讓他向北阿?”但這事兒,也來不及細想,盾牌陣差不多算是破了,他抽刀下令,“衝!”

大斧展動,魯達衝出了盾牌陣,豁然開朗。護城河上有兩架飛橋被火箭點燃,熊熊燃燒,更多的飛橋卻已搭好,座座都是兩三丈寬,大批的金兵推着雲梯等物,蜂擁城下。

城頭上檑木、大石滾落,有的落到還未展開的雲梯上,被擋阻在雲梯底部的鐵皮車廂之外,起的作用甚是寥寥。這一次,金兵發動得太過突然,宋軍卻在準備全軍突圍,也沒有心思守城,守城的器械也早已消耗殆盡。

沿着護城河奔跑,魯達人馬少,又是騎兵,速度快,而金兵布在前邊的多是步卒,一路疾馳,略有交鋒,順利到了城北。

眼前的景象頓時叫他倒吸一口涼氣,起先在城牆上觀金兵軍容時候,沒看得全面,那城北一列,足足幾百門石炮。處在團團步卒、騎兵的保護中,綿綿不絕集中攻擊城北城牆。

“沒得打了。”話沒說完,迎面遇上一隊專門阻截他們的弓箭手,不遠處,調動來的騎兵也奔馳接近。

“退!”

崩天裂地一聲巨響,整個戰場的視線都吸引過來。短暫的停寂過後,金兵歡呼潮水般響起:“城破了!城破了!”

太原城被圍攻了九個月,城牆早已破損不堪,在數百門金兵石炮攻擊之下,這城牆,短短時間之內就坍塌了。宋軍早有準備,臨工趕造用來堵截塌陷城牆的行女牆立刻被推了過來,可也正因爲臨工趕造,這行女牆純是木頭所制,可以預見,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

魯達立刻下令:“都給老子喊,王都管北門突圍。北門突圍。”

魯達所部還剩一百多人,聲嘶力竭的喊起來,“向北突圍”的吼聲響徹城牆上空。

王稟所部尚未反應,金兵卻迅速向北城的缺口集結了。

魯達所部,和一直跟在他們後面的一個宋軍指揮,還有北城缺口衝出來的宋軍一起,與金軍奮力死戰。

“想不到魯達還有急智。”王稟讚歎了一句,金軍大部被吸引到城北,王稟就可以從東城突圍了。

王稟摸了摸馬背上的一個包裹,裡面放着勝捷軍都總管印和太宗皇帝趙光義的御像。

“列祖列宗在上,佑我突出重圍,再造河山。”王稟默唸完,手中大刀一揮:“直向東,衝出去。”

王稟順着魯達剛纔突進的路線猛衝,他的親衛都是猛士,馬匹也想方設法餵過了樹皮枯草,總求衝過聯營再說。

百餘騎一路疾馳,過了護城河,河對岸金兵的陣列剛被魯達一陣猛衝,又有一部分被吸引去了城北,王稟的親衛又衝了上來,猝不及防,讓王稟的親衛突破全陣,直入聯營之中。

金兵分作兩部,完顏銀術可帶領鐵騎在外圍遊獵,婁室帶領部分金軍和雜胡在聯營中圍城。今日攻城,婁室手下大部已出,正在城牆下鏖戰,每處大營只有數百人守營。王稟衝到營裡,身邊百餘親衛四下衝殺,一會兒就殺出一條血路。

親衛們將王稟團團護住,就往營外衝,剛繞過一處鹿角樁,卻見前方轉出一團鐵騎。

“是鐵浮屠?”金人遴選猛士,人批重甲,馬掛裙甲,如同鐵塔一般,故稱鐵浮屠,馬步皆能戰,是金兵用於定勝負的王牌。

這四百鐵浮屠由完顏活女率領,本在後陣養精蓄銳,等待時機,突然傳來婁室的命令,讓他們回營中堵截一股宋軍。

完顏活女一百個不願,聽傳令兵說宋軍主將也在突營的隊伍中,這才披掛整齊,前來堵截,因而慢了一些。

兩股騎兵相對而進。

王稟大喝:“廝鳥們,這就怕了?破甲矛呢?”

看看兩組騎兵距離相近了,宋軍甩出一根根短矛,矛頭點了精鋼,可以穿透鎧甲。

大部分短矛落空或者被金兵撥打開去,只有十餘根短矛扎中鐵浮屠,金兵掉下馬來,被他的同伴踩成肉泥。

瞬間,兩股對進的騎兵撞在一起,王稟馬刀一揮,從鎧甲縫中劈中金兵,隨後將刀往前一送,將這名金兵劈下馬去。

金兵本就人多,又一直在休息,人和馬的狀態都遠遠好過王稟的親衛,很快,王稟手下只剩下三十餘騎。

完顏活女心中大喜,繼陣斬种師中後,眼看有一名節度使要被自己砍下人頭。

王稟心中暗暗叫苦,但仍舊竭力死戰,他早已別無生念,只求死戰殉國,名留青史。

求收藏、紅票、評論

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節 沁水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七十節 奪權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七十節 奪權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節 棣州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五節 潰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八節 激進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七十節 壓力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節 廝殺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七十八節 救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七節 魯達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八十六節 團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八節 突圍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
第二十節 驚雷第三十節 沁水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四十三節 爵帥由來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一百一十八節 出發第四十五節 文鬥第六十七節 劫收第九十三節 勸說第七節 戰長安(一)第五十八節 不定第七十節 奪權第九十八節 改元第六十八節 軍紀第二十五節 佈道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零八節 智真長老第三十三節 第二層戰壕第七十節 奪權第一百四十節 分道第四節 棣州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六十四節 巡城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四十二節 逃難第二百一十五節 愛國賊第九十節 保塞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第七十一節 和機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八十一節 內變第二十七節 家破第二十二節 援魯第一百九十五節 首謀第五節 潰兵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九節 皇帝失蹤了第十六節 平州第六節 雨荷之盟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一百四十九節 奪泗第六十三節 老營第八節 激進第五十七節 牽牛第一百七十三節 重回平定軍第二十二節 鄭偉第五十八節 跨河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七十節 壓力第七十三節 小戰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三十節 春汛第八十五節 根括第四十一節 船料場第二百三十六節 質子營第七十二節 劉汲第二百五十五節 背水第三節 廝殺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九十節 龍威第二百二十三節 取汾州第九十二節 品字第二十七節 從泰山到五臺山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一節 平陽之圍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三十五節 考試第一百零一節 火併第四十五節 變田第三十二節 襄漢失守第一百八十二節 收編第八十節 劉彥宗三策第七十八節 救駕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二百二十六節 拖延第八十一節 楊惟忠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二百零四節 祝家莊第七節 魯達第四十六節 救趙州第六十七節 何慶彥第二百五十六節 獻俘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八十六節 團練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一百九十九節 擔保第一百四十七節 符離第七節 馬場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七十三節 裡城第八節 突圍第五十四節 禮教第二百五十節 半年以來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