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定興按照李世民提出的“必齎旗鼓以設疑兵”的策略,白天讓每一名士兵都扛着旗子,繞着山間小路行走。遠遠望去,山上佈滿旗幟,綿延幾十裡,彷彿有着幾十萬的士兵。到了晚上,李世民又讓士兵打鼓吹號,造成轟動的聲勢,以少充多,嚇一嚇對面的始畢可汗。
始畢可汗果然中計,看着漫山遍野的隋軍旗幟,心想莫非隋朝的勤王軍隊這麼快就到了?
而這時,義成公主又在催促始畢可汗儘早趕回來,他們部落快堅守不住了。始畢可汗現在是一個頭兩個大,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再加上雁門城的守軍又死死抵抗,一時半會突厥士兵無法攻破城樓,想要生擒隋煬帝,談何容易?
始畢可汗身邊的謀臣勸道:“可汗,現在勤王軍隊已經來了,我們再圍攻下去,則會兩面受敵,毫無優勢,不如撤兵吧?”
“退兵?”始畢可汗眉頭緊鎖,他頗爲不甘地望向遠處的雁門,“就這樣,白白放過漢人皇帝?”
“可汗,我們已經教訓過漢人皇帝了,想必他也知道了突厥的厲害,到此爲止吧。”
就這樣結束嗎?始畢可汗陷入沉思中……
突厥中的武將也進言道:“可汗,我們就算抓住了漢人皇帝,也沒有什麼實用,最多是賠些錢財罷了。而現在,可賀敦又急信告知北邊有難,要是被敵人攻佔了部落,我們就無家可回了。”
“是啊,可汗。”又有人說道,“我們和西突厥勢不兩立,就怕西突厥乘機發難,在背後捅我們一刀,要是那樣,得不償失啊。”
始畢可汗見手下文武大臣都提議撤兵,他終於心灰氣冷地擺擺手,“罷了,撤兵吧。”
始畢可汗撤兵和他進攻一樣迅速,轉眼之間,突厥騎兵全部後撤,準備回北方去了。隋煬帝聽聞守軍來報,說敵人退兵了,頓時愣了一下,一個多月的煎熬時光,終於結束了。
“看來援軍到了!”隋煬帝哈哈大笑,“始畢可汗見到我大隋軍威,不戰而敗了。”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宇文化及急忙奉承道。
隋煬帝卻不打算這樣結束,他追問傳信士兵:“突厥人走了多久?”
“剛剛撤兵沒多久,大約……沒走多遠。”守衛一臉茫然,他不知道隋煬帝爲何會關心這種問題。
“追,給朕追擊。”隋煬帝厲聲喝道,“始畢可汗圍攻朕於雁門,朕不能這樣放過他。傳令下去,大開城門,追擊敵兵。”
宇文化及真的是呆住了,沒想到隋煬帝爲了自己的面子,居然要鬧這麼一出。可惜帝王的命令他不得不聽,只好下去傳旨,讓將士們向北追擊。
都說窮寇莫追,更不要說是突厥這種,根本不是敗退的騎兵了。士兵們聽到命令後,沒有幾個人想去送死。將軍們動員將士,又拿出隋煬帝許下的重賞,這纔有人出城追擊。可惜那時候突厥大軍撤離很遠了,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隋軍立刻將追着老弱殘兵打,對外宣稱殲敵兩三千。
隋煬帝這下才滿意了,面子也算找回來了。他想起勤王軍隊還在城外,立刻召見了雲定興和在此役中獻出妙計的李世民。
這是隋煬帝第一次見李世民,不過他早就聽過李淵二公子的名號,如今一見,果然一表人才。李世民第一次面聖,卻不卑不亢,毫不緊張。他跟在雲定興後面依禮拜見,而後跪坐在殿下,垂首聽隋煬帝發問。
“雲愛卿辛苦了,愛卿忠心耿耿,一心爲國,千里迢迢前來救駕,朕心甚慰。”
雲定興聽後激動地叩首道:“臣不敢言辛苦,陛下有難,臣心急如焚,如今見陛下平安,臣也死而無憾了。”
隋煬帝輕輕地笑了笑,這樣的奉承話,他每日不知聽多少遍。他看向雲定興身後的李世民,瞭然道:“你就是李淵的次子吧?”
“回陛下,微臣李世民,家父正是唐國公李淵。”
“果然是虎父無犬子,聽聞是你提出‘必齎旗鼓以設疑兵’的戰略,才解了雁門之圍。”
李世民不敢託大,謙虛地說道:“是突厥畏懼陛下龍威,這才乖乖退兵。微臣不過是盡了些微薄之力而已。”
這話說得楊廣心情舒暢,對李世民這個青年才俊十分欣賞,於是連帶着,對李淵也更加器重了。
九月十八日,隋煬帝帶着後宮嬪妃、文武大臣、侍衛宮女等等數萬人,離開了雁門。此時,距離他來到雁門之日,正好過去了一個多月。這一個月中,隋煬帝是威風掃地,雖然在最後追擊突厥,殺了一兩千人,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是隋煬帝敗了。而且,還是慘敗而歸。
至於歸哪裡,楊廣又動搖了。眼前有兩條路,一是大興城,一是東都。老臣蘇威向隋煬帝勸道:“今者盜賊不止,士馬疲敝。願陛下還京師,深根固本,爲社稷之計。”
京師就是大興城,隋煬帝這幾年來經常巡幸各地,很少待在皇宮。自從有了東都,隋煬帝更是喜歡洛陽,而非大興。
楊廣聽後沉吟片刻,雖然他不想承認,可現實的確是起義軍遍地都是,他沉重地點點頭:“那就回京師吧。”
隋煬帝不情不願的啓程返京,但是路上卻越走越慢。他想起自己在大興城登基時,意氣風發,睥睨萬物,可是現在卻要揹負着恥辱回去。這對於驕傲的楊廣來說,是天大的災難。他每天行進不過十幾裡,動不動就讓大隊停了下來,整頓紮營。一段路程拖延好幾日,但楊廣絲毫不覺得浪費時間,他恨不得走得慢一點,再慢一點……
宇文述看見隋煬帝如此,便知皇帝不想回大興城。他乘機諫言道:“陛下,從官妻子多在東都,便道向洛陽,自潼關而入可也。”
這一句話正中隋煬帝心意,他頓時改變了主意,打算先不回京都了,不顧蘇威反對,轉頭去了東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