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楊廣登基

仁壽四年,八月十三日,一代開國皇帝隋文帝駕崩,享年六十四歲。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大隋,結束南北分裂局面,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在隋文帝執政初期,他勵精圖治,割除積弊,廢除九品中正制,創建了五省六曹制度,是爲後世三省六部制之藍圖。朝廷選官不再看重門第出身,平民也可出仕爲官,建立了科舉制度的雛形。此舉可謂居功至偉,輝映千古。

十八日發喪之時,官員宮眷全部身着白衣,進宮掛喪。放眼望去,若大的宮城在一片縞素。李淵和衆官員一起跪在大寶殿前,默默垂淚。太子楊廣在隋文帝棺木前痛哭流涕,幾欲昏厥。可在李淵和裴寂眼中,那不過是太子殿下在裝模作樣罷了。

隨後,楊素適時的拿出隋文帝遺詔,向衆大臣宣讀。

“……朕今年逾六十,不復稱夭,但筋力精神,一時勞竭。如此之事,本非爲身,止欲安養百姓,所以致此。人生子孫,誰不愛念,既爲天下,事須割情。勇及秀等,並懷悖惡,既知無臣子之心,所以廢黜。……皇太子廣,地居上嗣,仁孝著聞,以其行業,堪成朕志。但令內外羣官,同心戮力,以此共治天下,朕雖瞑目,何所復恨。……”

太子殿下在隨從的攙扶下,慢慢起身。隋文帝遺詔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傳位於太子楊廣。衆臣三呼萬歲,李淵和裴寂對視一眼,只能在心中默默嘆息,跟着諸位大臣,一起叩拜新帝。

並非李淵愚蠢,他不是沒懷疑過隋文帝死因,以及今天這份“遺詔”的真假。但是他無力反抗,爲了家人,他不得不裝聾作啞,委曲求全。

那日他和裴寂分別後,李淵回到了家中,妻子竇氏早已從丈夫沉重的表情中猜出了什麼,她輕聲問道:“可是朝中出大事了?”

“沒什麼,一點小事,不必擔心。”李淵怕妻子多想,急忙勸解道,而後轉移話題,“孩子們都睡了嗎?”

竇清薇深知丈夫是不想讓自己操心,也只好裝作不知情,她笑道:“二郎三郎都睡了,他們今天玩了一天,跑累了。老大還在書房看書,四郎讓奶孃抱去哄了。”

“你辛苦了。”李淵拉着清薇的手,這時,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跑來進來,“爹爹,你終於回來了。”

這個小女孩是李淵的第三女,名叫李秀寧,生性活潑開朗,最得李淵的疼愛。李淵看見愛女,一掃心中煩憂,抱起她笑道,“秀娘,怎麼還不睡?”

“我在等爹爹回來。”李秀寧調皮地說道,“爹爹有沒有帶禮物?”

“當然有。”李淵拿出了精緻的點心,“只能吃一塊,吃完就去睡覺,好嗎?”

清薇在一旁微笑,這個女兒就是饞嘴,最喜歡那些市井小吃。她擔心那些東西不乾淨,不讓下人們給李秀寧吃。不過李淵帶來的,肯定是大興城裡最好的糕點。

李淵看着自己的妻子女兒,想着一家人能夠平安,自保纔是上策。

隋文帝喪禮結束後,太子楊廣繼位,次年改元“大業”,冊封蕭氏爲皇后,立嫡長子楊昭爲皇太子。

楊廣繼位後,以隋文帝遺詔爲由,逼迫兄長楊勇自盡。其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被剝奪官爵貶爲庶民軟禁於內侍省,後與諸子一起被軟禁。

楊廣登基後的一連串行爲,徹底滅了楊勇楊秀造反的苗頭,新帝手段凌厲,讓衆位大臣心生膽寒。

而李淵冷眼旁觀着這一切,看着楊家父子相殘,兄弟相殺,默默感嘆他的姨夫隋文帝一生功績,最後卻毀在了兒子手中。

楊廣掃平了潛在的威脅後,終於開始大展身手。他剛一登基便提出了兩項大工程,一是營建東都洛陽,二是修建大運河。

此提議一出,朝野反對。大隋開國不過幾十年,正當是休養生息的時刻,可是楊廣不顧百姓疾苦,偏要勞民傷財。羣臣紛紛反對,可是楊廣不是隋文帝,他剛愎自用,固執己見,怎麼可能聽取朝臣們的意見呢?很多勸諫的大臣都被楊廣訓斥、貶官,李淵明白,徒勞的上疏沒有任何作用,只會給家人帶來災難。

楊廣讓宇文愷負責東都洛陽的修建事宜,任命他爲營東都副監。開皇二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時,也是由宇文愷擔任營新都副監。開皇十三年,隋文帝要在岐州修建仁壽宮,再度任命宇文愷爲檢校將作大匠,後又拜爲仁壽宮監、將作少監。可見此人有着豐富的營建修城的經驗。

至於大運河要如何修建,派何人修建,楊廣還沒有拿定主意。畢竟這是一個大工程,對於人選,楊廣不得不慎重考慮。

這一日,楊廣召楊素進宮問策,他問道:“修建大運河之事,派何人總管爲好?”

楊素心中早有想法,他向楊廣進言:“臣舉薦一人,可擔此重任。”

“是誰?”楊廣問道。

“李淵。”楊素說道。

“李淵,他行嗎?”楊廣皺皺眉頭,滿臉不信任的樣子。他對自己這個大臣兼表兄沒有過多關注,在他眼中,李淵不過是一個碌碌無爲的唐國公,在朝堂之上毫不起眼,這樣的人,怎麼能夠擔任修建運河的大事?

楊素道:“李淵也算是出生貴族,名門子弟,其祖父李虎乃西魏‘八柱國’之一,其父李昞承襲了爵位,並任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其母和陛下的母親還是親姐妹。李淵七歲襲封唐公,先帝時,李淵曾爲千牛備身,而且爲人豁達寬容,才華橫溢,修建運河應是綽綽有餘。”

楊廣驚奇的看了一眼楊素,玩笑道:“卿從未如此讚賞過一個人,這個李淵有何德何能,讓卿如此看重?”

楊素知道,楊廣自小聰慧,早就明白自己瞞不過他。他義正言辭地說道:“李淵出仕多年,無功無過,匿影朝廷,沒有任何存在感。此人隱忍不發,靜水流深,如今陛下初登基,我們用修建運河之事測測他的態度,看他是否真心支持陛下。”

楊素說話做事果然嚴謹,楊廣就知道他推薦李淵必有道理。於是楊廣點頭道:“就按卿的意思去辦吧。”

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五十八章 魂斷運河第四十三章 攻克長安第四十七章 煬帝之死第四章 修建運河第十六章 李氏天子第十五章 楊家叛亂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二章 仁壽宮變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三章 楊廣登基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八章 駿馬事件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二章 蒙冤被殺第三十一章 勸說裴寂第二十章 李淵自污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三十八章 聯合突厥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二章 蒙冤被殺第四十四章 擁立代王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四章 兄弟猜忌第三十九章 齊聚太原第五十五章 天策上將第九章 李淵提親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七章 秀寧出嫁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五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九章 齊聚太原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第六章 南巡江都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三章 楊廣登基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六十五章 東宮夜宴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二十四章 雁門之圍第三十章 獄中長談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六十三章 齊王元吉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四十八章 李淵登基第三十八章 聯合突厥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四十四章 擁立代王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六章 南巡江都第二十章 李淵自污第五十七章 平定山東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二十四章 雁門之圍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五十六章 太子請戰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六十四章 兄弟猜忌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
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五十八章 魂斷運河第四十三章 攻克長安第四十七章 煬帝之死第四章 修建運河第十六章 李氏天子第十五章 楊家叛亂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三十五章 召集兒女第二章 仁壽宮變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三章 楊廣登基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八章 駿馬事件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二章 蒙冤被殺第三十一章 勸說裴寂第二十章 李淵自污第三十四章 收買人心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三十八章 聯合突厥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二章 蒙冤被殺第四十四章 擁立代王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四章 兄弟猜忌第三十九章 齊聚太原第五十五章 天策上將第九章 李淵提親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七章 秀寧出嫁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五十五章 天策上將第三十九章 齊聚太原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第六章 南巡江都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一章 文帝駕崩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三章 楊廣登基第三十六章 剷除內奸第二十一章 建成續絃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六十六章 秦王中毒第六十五章 東宮夜宴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二十五章 兵臨城下第六十二章 明辨是非第二十四章 雁門之圍第三十章 獄中長談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六十三章 齊王元吉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三十七章 黎明之前第十一章 竇氏病危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十三章 高麗戰爭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二十二章 一家團聚第四十八章 李淵登基第三十八章 聯合突厥第二十七章 發兵救駕第四十章 晉陽起兵第十九章 楊廣起疑第五十一章 功臣之爭第四十四章 擁立代王第三十二章 假戲真做第六章 南巡江都第二十章 李淵自污第五十七章 平定山東第六十一章 誅殺亂臣第二十四章 雁門之圍第十四章 竇氏病逝第五十六章 太子請戰第十八章 李密逃亡第三十三章 身陷囹圄第六十四章 兄弟猜忌第六十七章 兄弟相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