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

六月的天氣裡,江南比較潮熱多雨,淅淅瀝瀝的小雨不停地下着,灰濛濛的天空透着幾分壓抑的味道,一場雷雨眼看着隨時就會到來。

寧渝身上穿着雨衣,在一羣人的簇擁下,急匆匆地穿過大勝關,黑色的皮靴在地面上踩出一個個紅色的腳印,污水混合着血污肆意橫流。

“傳令錢英,加快腳步,拿下湖熟,小心戒備鎮江的清軍來援!”

寧渝一邊走着一邊發號施令,馬鞭在手中上下搖晃着,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而董策在一旁將命令記下,隨後便有數人騎着快馬而去,馬蹄踩在泥濘的地面上,使得血污飛濺了起來,灑在了一旁的清軍俘兵身上。

數名復漢軍的士兵正手持剪刀,在給清軍俘兵們剪辮子,黑色的髮辮在衆人面前堆成了山。俘兵們的臉上帶着生還的慶幸,因此並沒有人任何人有抗拒心理,畢竟在刺刀面前,沒有人敢於去做所謂的勇士,真要是被人給一槍挑了,那也是死了白死。

董策指着前面長長的俘兵隊伍,輕聲道:“這幫子人也着實窩囊了一些,聽說從上到下都跑光了,鎮守大勝關的總兵高嗣在開炮之前還在城樓上,後來就不見了蹤影......後來的結果就很簡單了,除了一個參將還在反抗以外,其他人都不想打了。”

寧渝冷笑了一聲,他自然明白這裡面的原因,復漢軍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號稱江寧屏障的大勝關,所謂的兩萬綠營兵,實際上不過一萬多老弱病殘,自然無力抵擋復漢軍第一師的兵鋒。

在這一仗當中,復漢軍損傷不過數十人,而清軍死傷千餘人,還有數千人在復漢軍第一聲炮響之後,就已經撒丫子從後方逃亡了江寧,沿途到處都是灑下來的鳥槍和配刀,這個逃亡的速度,幾乎讓復漢軍的追兵也望塵莫及。

當然,還有更多的人在復漢軍的第一波進攻中,就已經趴在了地上裝死。事後復漢軍清查了一遍才發現,光是俘虜的清軍就高達八千人五百多人......這也是清軍在先前大戰中的後遺症,大批量的精銳老兵或死或降,剩下來的幾乎都已經不堪戰了。

衆人簇擁着寧渝,向着大勝關內的幾處宅子走去,那裡已經被開闢成爲了復漢軍都督府的所在行轅,府邸上飄揚着一杆大大的血紅大旗,上面寫着一個大大的“寧”。

寧渝心不在焉的走着,拐過一片街角時,卻看到數十名清軍將佐被綁成了一排,跪伏在了地上,身後則站着幾十名復漢軍的士兵,人人手裡拿着一柄大刀,隨着一陣刀光閃過,數十個人頭便已經掉落在了地上,將地面染成了血地。

這一幕對於別人來說極爲恐怖,可是對於寧渝而言,卻是再尋常不過的場面罷了,他見過比這血腥無數倍的場景,因此也僅僅只是皺了皺眉頭,輕描淡寫扔下了一句話。

“殺人就遠一點.....處理乾淨!”

董策臉上也有些難看,他急匆匆走了過去,揮了揮手,“趕緊拖走,別放這裡晦氣......”說完才急匆匆跟上了隊伍的腳步。

進了臨時的都督府之後,寧渝拿着一塊燙熱的毛巾擦着臉,卻是長長嘆了一口氣。

董策以爲寧渝爲剛剛的事情有些不快,便出聲解釋道:“這些人都是一些比較罪大惡極的清軍將佐,軍法處覈定了罪名後才行刑的,不過眼下比較匆忙,下面人做事纔有些潦草......”

“這些人殺了也就殺了,我不是因爲這個......你看看這個,雍正果然比康熙更難對付!”寧渝卻是從懷裡丟出了一封素色的信件,上面沒有任何文字。

董策接過信件,便拆開了看,卻是越看越感覺心驚。

“雍正戶部清欠已有成效......預計半年內能追繳庫銀近千萬兩之巨,如今正在圖謀編練八旗新軍,以滿漢蒙三族同編,初步編練人數高達十萬人......”上面的字跡十分清秀,可是寫出來的內容,卻足以讓人流冷汗。

寧渝苦笑道:“雍正着實不得了,他先是通過戶部追繳積欠,反手就在江南編練團練,可見其用心深遠,所思所慮,無非變得是跟我復漢軍拖時間,拖到他的新軍編練成功,到時候就可以跟我復漢軍重新一決生死了。”

一直在旁邊默不作聲的李紱,此時卻是輕輕點了點頭,凝重道:“如此看來,雍正此人輕虛名而重實利,相較康熙卻是更難對付,只是老夫心裡有些奇怪,此人行事如此激進,內亂想必已生,只是爲何還沒有爆發呢?”

有這個疑問的不僅僅是李紱,還有寧渝本人,他知道在真正的歷史當中,雍正的抓權過程可是並不順利的,中間也鬧出了許多亂子,而且當時的雍正行事也更加平緩,哪有如今這般急切不留餘地?

當然,這對於寧渝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因爲這種表面的平靜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很有可能是內部的反動勢力正在積聚力量,因此纔沒有在第一時間爆發,可是一旦爆發,恐怕將會是一場腥風血雨的變亂。

“這場雨.....怕是還要下很久了....”

寧渝終究是悠悠嘆了口氣,雍正不肯乖乖去死,真的讓他感覺很爲難。

江南與京城,此時彷彿變成了一體,都在經歷這暴風雨前最後的寧靜。而此時的青藏之上,卻有一隻大軍正在逶迤前進,他們身上穿着清軍的服飾,只是一個個看上去比較精壯,一看就是打過仗的邊地老兵。

在人潮的盡頭便是浩瀚的橫斷大山,由南向北如同一把巨斧,將天地劈成了兩半,在這天與地相連的地方,一汪綠水點綴在大地之上,附近的草綠在肆意生長,如同田園牧歌一般。只是如今的這片天地,卻擠滿了遠征而來的清軍。

新任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騎在馬上,眺望着遠方的碧綠景色,心情卻是相當不錯,他用手指了指在天空中飛翔的雄鷹,笑道:“羅卜藏丹津或許會以爲自己就是這天上的雄鷹,任誰也不能將他給馴服,正一臉不可一世的炫耀自己的戰功呢。”

一旁的嶽鍾琪望了一眼天上的雄鷹,微微點了點頭,“羅卜藏丹津挑唆遠近喇嘛及百姓二十餘萬人,掠牛馬,燒草谷,抗官兵,犯西寧,還專門趁新君繼位之時,打大清一個措手不及,想必已經籌謀了許久,其心可誅!”

年羹堯的嘴角卻是勾勒出一絲冷笑,他伸出手來,旁邊的一名侍衛連忙遞過去了弓箭,只見四十出頭的年羹堯,一手執弓,一手捏箭,將弓弦直接拉成了滿月,只見長箭如同流星一般劃過天際,卻是將那隻老鷹給射了下來。

“大將軍神箭無敵!大將軍神箭無敵!”

眼看着年羹堯真的將老鷹給射下來了,這讓周圍的侍衛們無比敬畏,他們下馬跪在地上高聲頌道。連同嶽鍾琪看到這一幕,都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實在是堪比李廣射虎了。

見到嶽鍾琪露出欽佩的一面,年羹堯也有些得意,他將弓箭交還給了侍衛以後,一臉意味深長道:“羅卜藏丹津便是這雄鷹,哪怕他飛得再高,再不可一世,可是終究會死在本將軍的箭下。”

嶽鍾琪輕聲道:“羅卜藏丹津外勇內怯,行事無狀,只要大將軍手中的箭夠快夠準,那麼這頭雄鷹遲早就會被射下來的。

二人相談了一陣,卻是突然間都沉默了下來,他們似乎都想起了跟復漢軍過招的時候,何曾有過這般的把握,如今卻是換了個敵人,就感覺一切都不同了。

年羹堯靜靜地望着遠方,道:“我跟復漢軍交過手,可是沒有跟寧渝交過手,但是從之前的戰報當中,我能感受那那種壓迫力。”

“當日之戰,如今依然歷歷在目,復漢軍不簡單,寧渝更不簡單。”嶽鍾琪嘆了口氣,其實真正說起跟寧渝正面交手,其實並沒有,可是在安慶堅守的那段時間,讓他徹底明白了清軍與復漢軍之間的差距。

“復漢軍之強,絕不僅僅在於他們的火器,更多的是,他們的人敢於用命,他們明白自己沒有退路,可是我們的人,沒有這樣的勇氣,更沒有這樣的決心。”

嶽鍾琪回想起了在安慶的那一段日子,廝殺、生存成爲永遠的主題,可是城內的清軍堅持不下去,城外的復漢軍卻能一直保持,一直堅持到寧渝徹底打趴康熙的七萬人馬。、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他想到了一首詞,用來形容寧渝卻是再合適不過,不過有一點不一樣的是,寧渝不像孫仲謀,倒更像李世民,幾乎是提一支弱旅,接連戰敗大清數十萬的大軍,以致於到了今天這個“坐斷東南戰未休”的時候了。

年羹堯神情裡卻是帶着幾分不甘,他冷哼了一聲:“待我先討平羅卜藏丹津,將來遲早有機會跟楚逆再交手。”話音剛來,他便手指着前方的奔流不息的巴塘河。

“來人,將此處的藏人盡數徵發,爲我大軍趕製牛羊皮囊,架橋過河!”

大軍緩緩行進,旗幟席捲大地一般從此處經過,衆人帶着建功立業的心思,一路向着藏地出發,氣勢堪稱十分恢弘。

然而此時無論是年羹堯還是嶽鍾琪,心情都沒有像之前那般輕鬆了,他們都很清楚,羅卜藏丹津無論再怎麼可惡,都不是當今皇上最想剷除的對手,皇上真正的敵人,甚至還不是復漢軍,而是在京城的廉親王的允禩,還有被圈在了景山的允禵。

當今的皇上初登位,又在大肆清查吏治,後面還止不住的麻煩,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在西北討得一場大勝,那麼對於皇帝來說,能夠更好的集聚人心,也能有更多的力量去進行接下來的事情。當然如果再一次受挫,那麼無論是年羹堯還是嶽鍾琪,都再也不會有別的機會了。

特別是嶽鍾琪,他原本就是戴罪之身,在安慶跟復漢軍的那一場交易,將他這些年的功勞都給墊進去了不少,還讓他如今已經沒有了別的退路,現如今好不同意爭取得了這一次帶兵的機會,卻是不成功便成仁了。

想到了這裡,嶽鍾琪便再也不想繼續等待下去,他如同一柄被折斷了的寶劍,如今被重新鑄好,開始急着尋人來以血試劍,而羅卜藏丹津便成爲了最好的選擇。

嶽鍾琪翻身下馬,跪在了年羹堯的面前,臉上帶着幾分認真的神色,“啓稟大將軍,要獵雄鷹需得好箭,嶽某願做將軍手中長箭,前往征討羅卜藏丹津!”

“好!若是得勝,本將爲你設宴請功!”

七月初二,嶽鍾琪率領一支軍隊快速突襲至青海湖,擊敗了哈喇河畔的羅卜藏丹津駐軍,斬首數百級,將青海湖徹底佔據了下來,獲得了第一場大勝。

而此時的雍正,在接到了大勝告捷的喜訊之後,也開始承受朝堂上的反噬。他臉色鐵青地望着面前的那厚厚一摞奏摺,幾乎全部都是大臣們反對八旗新軍一事,甚至還有人借題發揮,認爲讓年羹堯和嶽鍾琪兩個漢人統領大軍,實在是有些不可靠,請求皇帝將這二人撤下,換上滿人將軍。

像這般的奏摺實在是太多太多,以致於雍正批閱了幾本後便再也無心批閱下去,他將馬齊、隆科多、張廷玉等人叫了過來,心中的怒意便再也忍不住了,他狠狠將摺子扔在了馬齊等人的面前。

“別以爲朕不知道你們心裡想的是什麼!你們反對八旗新軍,反對年羹堯嶽鍾琪帶兵,可是你們真正反對的是朕,你們反對的是戶部清欠,反對的是朕對你們這些官員太過苛刻!”

雍正畢竟是一個直性子的漢子,他不像康熙那般剛柔並濟,自然不會習慣馬齊這種臣子,如今卻是藉着這個由頭,便將心裡的火都給撒出來了。

馬齊卻是嘆了一口氣,他跪下來緩緩道:“奴才死罪,只是奴才也有話說。皇上,奴才以爲這天下事緩則圓,如今這番舉措實在是太過激進了......若是這般下去,天下的人心就散了!我大清的人心也會散了!”

他狠狠將頭磕在了地上,只見額頭上已經滲出了血珠,看上去頗爲嚇人。

“皇上,明察啊!”

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
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二百八十五章 攻佔江寧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二百一十四章 決戰練潭鎮(七)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一十章 寧家大業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十一章 鐵與血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十八章 收徒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十二章 問責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十二章 兩淮鹽商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