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

楊宗仁望着失魂落魄的曹頫,心裡也有幾分同情,便安慰道:“曹大人,楚逆其勢必不能久,等皇上大軍練成,到時候一舉掃蕩湖廣,曹家上下想來也不會有什麼事情。”

當然這話自然是安慰成分居多,別說掃蕩湖廣了,就算在十年內能夠跟復漢軍劃江而治,雍正心裡也是一百個樂意,可現實問題卻是,這一點是目前的雍正根本做不到的。

曹頫畢竟年輕,聽到楊宗仁這麼一說,心裡便多少有了幾分寄託,他滿懷希望道:“若是這樣的話,那倒也好,可是眼下楚逆快打到蘇州來了,可是我軍目前徵募的團練不過三萬多人,根本不是對手......”

楊宗仁這個時候便暴露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他低聲道:“咱們雖然招募了三萬人,可是孫文成在杭州卻有四萬人馬......兩家合兵一處,堅守在杭州,等待滿總督來援,想來應該能夠抵住楚逆的進攻。”

孫文成是曹家的門生,從身份上來說根本不亞於所謂的楊宗仁,若是他直接就這麼找到杭州去,對方未必會買他這個面子,可是曹家人對孫文成有恩,如今曹家人有難,他孫文成要是不買這個賬,名聲可就都毀掉了。

曹頫細細思考了一番,心裡也覺得有理,當即便寫了一封書信,讓家人帶去給了杭州織造孫文成孫大人。

由於蘇杭二地並不遙遠,因此孫文成很快便接到了信件,他看完以後內心卻是大喜,雖然他如今已經投靠了復漢軍,可是除了將杭州和團練獻出去,也就沒了別的功勞,可要是把楊宗仁這個團練欽差大臣和曹頫這個江寧織造給獻出去,那可是相當大的一份功勞。

有了這麼一番考慮之後,孫文成也就急急忙忙寫好了書信,讓曹家的家人把書信給帶了回去,裡面自然是滿口答應了下來,邀請楊宗仁和曹頫速速到杭州共辦團練,言辭懇切,態度端正。

然而實際上等到曹家人離去之後,孫文成便派了心腹去尋找在杭州的影子,將這麼一番安排告知了對方,不一會功夫,便有一隻鴿子被放了出去,消失在了藍天當中。

曹頫接到信件之前,心裡原本還有些忐忑不安,雖說曹家對孫文成有恩,可是那都是哪一年黃曆的事了?真要有事求上去了,那也得看對方的心情,如今接到了信件,心裡卻是放心了許多,當即便去尋了楊宗仁。

楊宗仁聞言大喜,隨即便同曹頫點齊了兵馬,帶着三萬團練便直接棄了蘇州城,向着杭州方向而去,幾乎是等同於將身後這座江蘇城和滿城的百姓,讓給了復漢軍。

原本那些團練,都是江蘇本地的士紳看曹頫的面子上,這個在出人出錢組建的,卻沒想到被楊宗仁給帶着轉頭要去杭州,當下軍中許多人卻是快要氣炸了,他們氣勢洶洶地圍在了帥帳前,人聲沸騰不止。

“我等是江蘇團練,先前便是一路潰退,如今退到了蘇州,還要繼續往杭州退,天下哪有這般道理?我江蘇團練何以去保浙江百姓?”

在目前的江蘇團練當中,鄧圖是一個很特殊的人物,他不算什麼官,而是江蘇士紳當中的一位代表,後來天下亂起後,他率先在常州府招募團練,打算以此作爲亂世中的資本,可是沒想到楊宗仁很快就到了,再加上曹頫在江南的底蘊,卻是將鄧圖手中的兵力都給收走了,只給了一個正四品的江蘇指揮使司都司。

若只是這般,鄧圖也就忍下來了,畢竟只要還在江蘇,什麼官對他來說也沒太大的區別,可是卻不料這位江蘇按察使楊宗仁竟然想帶着團練跑路,這可就讓鄧圖忍不了了,大夥爲啥願意支持他抗擊復漢軍,還不就是因爲復漢軍凡到一地,都把依附清廷的士紳們都收拾了個乾乾淨淨?

這樣的舉動,也就逼得鄧圖這麼一批人並沒有太多的選擇,因爲他們自知以往幹過的事情,是絕無可能在復漢軍那一邊討得好處,最終下來還是隻能抱着清軍的大腿。因此在面對代表清廷的楊宗仁時,這一部分江南士紳們卻是狠狠出了次血。

然而這樣的犧牲並沒有換來承諾,楊宗仁再一次做出了選擇,他們要將江南本地的士紳賣掉,然後投奔到閩浙總督滿保的麾下,以保全團練大軍,至於其他的死活,卻是再也管不了。

“既然你們要找死,那麼本官也就不再留情了。”

楊宗仁臉上閃過一絲狠毒,作爲一個老狐狸,他在打算去杭州之前,自然做好了完全的準備和計劃,眼下這些人的反應原本就在他的計劃之中,因此也沒有什麼詫異,當下便喚來了人,在來人的耳邊耳語了一番。

營帳外的團練頭目們,此時依然是一臉氣沖沖的模樣,他們帶着手下的一些團練兵,在清軍營帳前鼓譟,縱使他們依然穿着老百姓的衣物,手裡拿着的也是簡陋的刀槍,可是這畢竟好歹是當了兵,多多少少帶了幾分殺氣。

只見楊宗仁卻是親自走出大營,笑道:“本官還以爲是什麼事情驚動了鄧大人呢,只是這點事情,還無需鄧大人如此......本官之所以要駐防浙江,實在是有些內情身不由己.....”

鄧圖輕輕哼了一聲,不過他也不想往死裡得罪這位欽差大臣,甕聲甕氣道:“大人如今所爲,屬下確實有些不解之處,還請大人說個明白。”

楊宗仁卻是冷哼了一聲,“本官奉皇上諭旨,來江南協辦團練一事,豈有被你等裹挾的道理?來人,將鄧圖綁了,推出去斬首!”

這話說的又急又快,便有數名持着鳥槍的清軍士卒,走了過來,將鄧圖直接反綁了雙手,也不顧一旁憤怒的團練們,便推出去將他給殺掉了。

過了片刻之後,鄧圖的首級便被端了上來,在衆人面前巡視了一番,這才呈給了楊宗仁,楊宗仁只是皺着眉頭望了一眼,便揮了揮手,讓來人直接下去了。

“皇上已經下了諭旨,你們需得好生配合本官,將來封賞自然也是少不了諸位,也算得上諸位一步登天的路子,可若是另有所圖,那麼鄧圖便是你們的下場!”

一旁的大小團練頭目們已經被這一幕給驚呆了,他們互相看了一眼,終於是反映了過來,可是鄧圖已經身首異處,一時片刻也沒人能夠帶領他們,再一看大營四周的清兵們都開始集結了起來,一個個手裡拿着鳥槍,不由得便軟了下來。

“鄧圖死有餘辜,我等皆願奉楊大人之命!”

人人咬牙切齒,卻人人不敢有所動作,江南人的風骨,在清廷這麼多年的壓制下,終究是少了一些血勇之氣。

一場眼看即將到來的亂子,就這麼被楊宗仁如此雷厲風行的鎮壓住了,這讓一旁親眼看到了這一幕的曹頫,心裡卻是不由得有些膽寒。

................................

就在楊宗仁帶着江南的團練向着浙江杭州行進時,復漢軍卻是一路高歌猛進,攻克江陰之後,便有是一連串的勝利。

八月二十四,復漢軍攻下無錫,代表着距離蘇州府的距離已經是近在咫尺。同一天,北部的復漢軍也成功拿下了揚州府,開始淮安府和海州府進發,這裡將來便是復漢軍的北線,此地以南的所有地方,都將會被複漢軍納入未來的統治體系。

復漢軍在一點點往南方打的同時,寧渝在政事上也沒有絲毫閒着,父親寧忠源雖然暫緩了登基的時間,可是一些相關的安排卻是要抓緊,最多等到江南徹底拿下後,登基一事便會擺上章程。

目前的復漢軍在很多方面都是師承明清,包括像徵商、鹽鐵、榷酤、榷茶等制度方面,都是帶着明清的影子,再加上了一些自己的理解進去,算是進行了細微的調整,可是大體的方向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說起來比目前的清廷沒有好到太多。

寧渝心裡清楚,對於一個新王朝的建立,最重要的是便是制度,特別是稅收制度這一點,更是非常關鍵,目前的復漢軍已經實行了廢除相關的火耗銀和舊制苛捐雜稅,在減輕了百姓負擔的同時,也代表着原來的賦稅裡面少了一塊。

當然爲了爭取民心,寧渝認爲少的這一部分其實也是很划算的,像康熙當初玩的那一手‘盛世滋丁,永不加賦’,可以說便是收納人心的妙招,可是寧渝卻不能這麼玩,他要是這麼玩簡直就是在找死。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康熙的永不加賦,其實是爲後來雍正的攤丁入畝政策打下了良好的基石,它通過將人丁銀給固定下來,因此客觀上來說對於百姓的負擔是減輕了許多,特別是對於農民的減負是很明顯的,這也是爲什麼清軍在遭遇了這麼多的打擊之後,還有能力去補充兵力的原因。

不過對於這一點,不代表寧渝就要不假思索的予以接收,實際上全盤照搬不符合目前復漢軍的實際情況,也不會對目前的復漢軍財政措施產生良好的影響。

實際上寧渝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減少人口賦銀,把來年所有人的人頭稅降低至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但是這一政策實施的根本在於清查所有的隱藏田地和人口數量。

這一點也得到了李紱的贊同,因爲所謂的人頭稅,其實在地方上是最容易被亂徵收的,特別是在大清的一些窮困之地,人口原本就稀少,徵收的銀兩也就不多,當地的官吏往往爲了補足差額,會進行多徵,以此更容易導致當地人口的流逝。

像目前復漢軍麾下的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都是人口大省,其中未被統計上來的人口,絕對不在少數,如果一味強徵人頭稅,反而會導致在冊人口數量比進一步下降,因此降低人頭稅已經是勢在必得,實際上若不是現實財政情況不允許,寧渝都打算徹底取消人頭稅了。

因此,降低人頭稅,既能幫助復漢軍更好的掌握麾下的人口情況,也能爲復漢軍收的更多的民心,爲將來寧忠源登基而做好準備。再說了,這一政策也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利益,因此是最爲切合目前寧忠源的想法,應該是能夠得到推行的。

“大都督這一舉動,實在是妙極,想來楚王應該也是會同意的,等到此策在天下推行之後,我復漢軍將能更得人心,屆時反倒可以轉過頭來以大勢來逼清廷。”

李紱嘿嘿一笑,現如今大家都去缺錢,不光是復漢軍缺錢,清軍要更加缺錢,可是復漢軍目前不過十萬人馬,也沒有其他的大開支,而清廷如今雖然損兵折將,可是至少還有四十萬人以上,雖然這四十萬人都不堪用,可是那也是四十萬張要吃飯的嘴。

要是清廷不跟着降低人頭稅,恐怕很多百姓就會想辦法跑到復漢軍的地盤上來,若是跟着降低,那麼雍正用什麼來養活這麼多人呢?

寧渝微微一笑,卻是不再談起這個話題,而是沒來由地問了一句。

“先生可知,我復漢軍如今最大的隱患是什麼?”

李紱卻是想也不想,似乎早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輕聲道:“我復漢軍如今大的隱患,無非二者,一爲宗族,二爲家丁。”

寧渝笑了,這個李紱還是真敢說。

要知道目前復漢軍是靠什麼起家的?就是宗族和家丁。復漢軍作爲從地方起義的勢力,所依靠的自然是血濃於水的宗族,還有忠心耿耿的家奴,其他的人不過是順勢而爲罷了,並沒有太多的忠心。

像目前軍內最大的派別,一個就是以寧、程、鄭三家爲主的宗族黨,另一個就是以雛鷹營爲主的家丁派。他們在復漢軍興起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上刀山下火海,出生入死的纔打下了這一片江山,若是讓他們知道了李紱將他們譽爲最大隱患,估計李紱未來就沒什麼好日子過了。

這兩大羣體是目前復漢軍的最大支持者,因此寧渝自然不會對他們現在動什麼手腳,那無異於自掘墳墓,可是也不會放任這兩派一直做大下去,因此他現在便試探性的問李紱,爲的就是將來能夠牢牢抓穩這兩派人的槍桿子。

“以先生之見,我該如何才能儘可能減少隱患呢?”

寧渝臉上十分平淡,他已經越來越接近成爲一個帝王的心態,也越來越像一個帝王一樣去思考了,這一點讓李紱十分欣慰,可是內心也有幾分憂慮。

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九十章 傷亡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
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九十七章 天崩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三百三十二章 玉石俱焚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九十一章 讓人心跳的數字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九十章 傷亡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