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

雍正的堅決態度,註定了這件事最終的結果,超過三百名八旗新軍士兵,連同他們的冒名頂替者,都將被執行軍法,由於這些人都是來自於直隸,在京城上上下下也都牽着關係,因此在京城裡引起物議紛紛,人心思亂。

只是這撲騰的動靜再大,匯聚到了雍正那邊時,也只是一個大臣輕聲細語地委婉勸諫一番罷了,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特別是對於雍正這樣的皇帝而言,他下定了決心的事情,天王老子來了也沒用。

六百人要被處斬,放在歷朝歷代都是一件大事,在大清自然也不例外。雖說京城的百姓們都已經習慣了大軍在前線覆沒的消息,也習慣了死人——可是這麼大規模砍人,特別砍的還是那些金貴的八旗子弟,確確實實是頭一回看。

因此到了行刑的日子,在菜市口的刑場邊上,早就聚攏了看熱鬧的百姓們,他們平日裡就喜歡看這種帶紅的大事,如今卻是眼巴巴地等着,看那些平日裡趾高氣揚的八旗子弟,是如何丟了性命。

負責監斬的除了刑部尚書賴都以外,還有平郡王納爾蘇和兵部尚書托賴,三人神情嚴肅,望着那些被押解進刑場的犯人,卻是不約而同低低嘆了口氣,終歸殺的是自家人,實在是讓人提不起勁頭來。

對於這三位而言,雖然斬首的有六百多人,可是隻有那三百多八旗纔是自己人,其他的三百多冒名頂替的漢人可不是,殺了也就殺了,濟不得什麼事。

六百多人自然不會是同時斬首,而是分批次行刑,他們身犯軍法,早已經惶惶不可終日,如今見到刑場,頓時便有許多人給直接嚇尿了,發出腥臊的味道,只是在這個環境下,似乎根本無人能夠聞到。

“午時已至,行刑!”

刑部尚書賴都丟下令箭,心裡多少也有些難受,儘管這些人都身犯國法,可是就這麼殺了,也確實太狠辣了些,只是皇帝下的命令,無人敢於反駁罷了。

見到賴都下令後,刑場上上頓時一片哭聲震天,特別是那些爲了賺錢的漢人們,心裡更是無比後悔,大聲叫着冤屈,只是再回頭看看,這在場的沒一個不喊冤的,只是到了這一步,喊冤也沒了用處.......

隨着一陣刀光閃過,圍在刑場邊上的百姓如同過年一般,高聲歡呼了起來,殺得好啊!殺得痛快啊!

這些往日裡高高在上的人,就應該被殺個人頭滾滾!

平郡王望着行刑場上的血腥一幕,心裡卻是暗自有些擔憂,這一次完全是雍正皇帝獨斷專行的結果,在八旗內部也引起了諸多非議,只是眼下雍正還在位,若是將來事有不濟,怕是第一個反噬的就是八旗自身了......

.......

十二月二十三,西安城大雪紛飛,素裝銀裹,對於詩家而言是難得一見的場景,可是對於守城的大義軍士卒而言,卻不亞於人間煉獄。

從十一月的月底開始算起,年羹堯圍西安已經有足足一個月,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清軍對西安城發動了大大小小近百次進攻,光是先登城頭就不下十次,然而這些進攻,最終都被大義軍給頂了下來。

當然,是靠人命頂下來的。打到了目前這個階段,西安守軍死傷三萬餘人,而清軍傷亡一萬多人,實在是雙方的差距太遠,從訓練到武器,幾乎難以比擬。最關鍵的是,大義軍死傷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當初的老兵。如果這批老兵死傷殆盡,那麼光靠剩下的新兵,很難守住城池。

除此之外,就連糧草方面,西安城也並沒有很明顯的優勢,因爲在此之前,西安城已經經歷過一次大的戰事,存糧損耗殆盡,以至於如今的西安城,守備上有些搖搖欲墜了。

最關鍵的是,在士氣方面,大義軍已經有些渙散的趨勢,而清軍得到了年羹堯的允諾,只要打下西安城,城中錢財女子,儘可自取之,因此清軍的士氣極爲高昂,打起仗來幾乎是不要命一般。

劉如漢站在城頭上,胳膊上包裹着白布,這是因爲先前的大戰中了一箭,不過幸好不是鳥銃,再加上救治及時,纔沒有大礙,可是由此也能看出先前大戰之兇險,就連他自己也要上到城頭上鼓舞士氣,這才堅持了下來。

“漢王殿下,城頭上風大,還是回王府吧。咳咳。”

薛觀微微低着頭站在一旁,低聲囑咐着,只是說着話的時候,自己卻猛烈咳嗽了幾聲,隨後又努力喘着氣,將這股子氣勻上來了。

劉如漢望着這位臣子,臉上不由得露出了幾分擔憂,“孤常年行軍作戰,早已見慣了風雪,可薛卿是讀書人,倒要多多注意身子。”

薛觀臉上露出幾分苦笑,低聲道:“王上,臣這一把老骨頭,遲早得下去見閻王,只是眼下還沒見到王上登基,實在是有些不甘。”

劉如漢聽到薛觀這麼說,心裡也有些不勝唏噓,根據原來的計劃,他拿下關中之後就會自立,可是眼下清軍來得太快,打得太急,再加上在陳道顯一事上失策,失了先機,反而被打得有些狼狽,以至於再想到登基一事,竟然有些恍如隔世。

“他們是什麼態度?”

劉如漢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但是薛觀卻明白漢王的意思,無非就是關於派去向寧楚和陳道顯求援一事。

“寧楚那邊的意思是主力還在集結,讓王上再堅持一段時間.......陳道顯話說得好聽,聲稱會火速來援,但是實力不濟,抵不過杏林鎮的五千清兵......”

薛觀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悲哀,陳道顯這件事很明顯就是寧楚的首尾,可是到頭來卻還不得不求他們來支援,簡直就是左臉被扇完後,又拿着右臉去扇。

“對於寧楚,孤終究是低估了他們......”

劉如漢望着城下的清軍營帳,咬了咬牙,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一般,閉上了眼睛。

“孤的侄子已經自殺,人頭送去了南京.......”

薛觀瞬間一震,他當初跟劉如漢的侄子劉召一同出使寧楚,後來因爲陳采薇一事觸怒了當時的漢陽公,也是如今的寧楚皇帝寧渝,因此眼下劉如漢將劉召的人頭送給寧渝,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

不管寧渝有沒有繼續責怪,可是劉如漢都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只要能派兵救援,劉召的人頭儘管拿去,薛觀甚至不會懷疑,只要寧渝還記着這件事,哪怕是劉如漢的親兒子,他也會在所不惜!

劉如漢長長嘆了一口氣,望着薛觀的眼神,帶着幾分莫名的味道,“薛卿,如今要讓陳道顯相信孤的誠意,還是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你明白嗎?”

薛觀腦子一懵,他自然明白劉如漢的意思,如果說陳道顯最恨的人當中都有誰,他薛觀絕對排在前三,若是不是當初他選擇背叛劉如漢,陳道顯也不至於輸得這麼慘,甚至差點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有保住,這種慘痛的教訓,陳道顯絕對不會忘記半分。

如今雙方分屬不同陣營,可偏偏劉如漢有求於陳道顯,那他薛觀的人頭,便是最好的誠意。別說什麼仁慈不仁慈了,劉如漢連他自己的親生侄子都能犧牲,更何況他薛觀?

“薛卿,此番卻是委屈你了.......孤絕對不會忘記你的功績,也不會忘記你爲大義軍的犧牲。”

“來人,送薛卿上路!”

..........

奉天殿,寧渝端坐在龍椅之上,望着下面喜氣洋洋的文武百官,臉上不禁露出幾分微笑。

革新元年劃過了尾聲,而在這一年裡,寧楚完成了最爲關鍵的奠基一步,也提前了半年多實現了一統南方,這也是一樁值得慶祝的大喜事。

君臣一殿,其樂融融,還有歌舞相伴,讓那些在戰場上廝殺的將軍們一個個都看花了眼,可是對於寧渝來說,卻極度無聊,畢竟經歷過後世繁華的生活,對於這個年代的娛樂項目也就不那麼感冒了。

說起來在這個18世紀初期的年代裡,人們除了每日裡早出外歸辛苦勞作之外,剩餘的娛樂生活基本上就是造娃,再要不就是吃喝嫖賭,除了一小部分文化人還能看看小說以外,其他的時間段都非常無聊。

當然,眼下這種日子寧渝也漸漸適應了,倒也不覺得難過,只是一想到明年開春就會有十幾家報刊將會發行,心裡多少也有些期待,不指望這年頭人們的思維能活躍到哪去,可是隻要提供了一個平臺,後續應該會有些新的變化。

寧渝甚至還設想過,可以將那些民間通俗小說搬到報紙上去,一來可以豐富大夥的娛樂內容,二來也能讓報紙更加普及化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去。因爲如果報紙上僅僅只有國家大事,那麼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多的誘惑,反倒是小說能夠天然地吸引到百姓。

或許將來自己也能改頭換面,把一些前世的經典小說整理出來,發表上去......

只是一想想,寧渝又苦笑着搖了搖頭,他眼下可沒那麼多的時間,先不說北伐大事,就連跟底下官員和士紳的博弈,還只是剛剛起了個頭呢.....

不過對於寧渝而言,眼下確確實實有個好消息,來自於山東曲阜的孔氏北宗,他們知道孔毓珣被複漢軍抓走以後,便也派了人前來接觸,主要目的自然是要換船坐,希望寧楚能夠予以接納,最好是還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將這個衍聖公當下去。

對於北宗的想法,寧渝自然不會選擇同意,讓人將當初告訴孔毓珣的意見傳遞了一遍,第一,孔家必須接納新政的實施,不得選擇違抗;二,孔家需要在復漢軍北伐之時,予以配合,不得選擇違逆。

只有完成了這兩步,剩下的才能繼續談,否則就是寧楚的敵人。

或許孔家還會猶豫,可是等到寧楚整合完南方之後,他們再猶豫可就來不及了,到時候復漢軍北伐大勢已成,也就無需再談什麼了。

衆人歡縱飲酒過甚,就連寧渝也多飲了幾杯,不過並非是度數高的白酒,而是更加溫潤的御製黃酒,於冬日飲用風味更足一些,只是喝時不覺得醉,等到寧渝返回到後宮之時,這酒的度數便上來了,整個人都有些亢奮。

陳采薇如今懷孕已有三月,肚子已經明顯大了不少,見到寧渝渾身酒氣,秀眉卻是微微一皺,便低聲吩咐身旁的侍女。

“服侍陛下沐浴,再送上一碗醒酒湯上來。”

在往日她還沒有懷孕的時候,這些事情都是她自己親自做的,只是如今懷孕卻不好再親力親爲,只是心裡的擔憂反而更多了幾分。

寧渝沐浴之後,陳采薇端來了醒酒湯,她親自握着銀勺一點點餵給寧渝,而此時的寧渝已經清醒了不少,卻是一把抓住了陳采薇皓月般的手腕,也不說話,只是深情地望着她的臉龐。

見到寧渝這幅模樣,卻是觸動了陳采薇內心裡小女人的一面,她有些羞澀地低下了頭,“陛下,爲何如此看妾身?”

寧渝臉上帶着一絲笑意,“采薇,朕有一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莫不是......”陳采薇猜到了一種可能,她整個人都有些微微顫抖。

“沒錯,你父親陳道顯如今已脫離險境,若是一切順利,最遲明年開春以後,他就會來南京見你。若是不順利,也不會晚於夏日。”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微笑,這個已經不再是什麼秘密了,因此說說倒也無妨,特別是在這個時候,告訴陳采薇這樣的一個好消息,也能讓她少操心許多。

陳采薇擡起了小臉,只見臉上掛着兩行清淚,倒是頗爲我見猶憐的感覺,“此番采薇多謝陛下,家父若是能夠平安歸來,采薇心裡也會好受了許多......這全都是要仰仗陛下,纔有今日。”

“傻丫頭......”

寧渝臉上帶着幾分微笑,對於他來說,儘管已經做了皇帝,也見慣了陰謀詭計,可是對於親情,他始終有幾分執着在裡面。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
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章 年關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