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

在誘敵之計徹底失敗後,噶爾丹策零終於選擇了放棄消滅面前這股復漢軍的機會,開始選擇往後撤,不過他並不打算完全撤離克魯倫河,而是打算等等俄羅斯人的反應,再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對於噶爾丹策零而言,他眼下跟寧楚之間的戰爭,絕不是逃避就能解決的,因此當寧渝希望能夠在漠北全殲準格爾主力時,噶爾丹策零也希望能夠留下復漢軍的主力,如果能夠留下寧楚的皇帝,那自然會更好。

出於這種心理,噶爾丹策零就好像是一隻在等待着偷雞的黃鼠狼,帶着自己的大軍開始撤往尼布楚的方向撤離。因此在尼布楚一帶,已經有了俄人的軍隊,只要大策零敦多布能夠跟俄人達成協議,到時候或許能夠合兵相攻。

就在噶爾丹策零撤離之後的第三天,寧渝所率領的軍隊終於趕到了巴喇和屯,與東路軍正式匯合,而此時的復漢軍合兵一處時,加起來卻已經有了足足五萬人,遮天蔽日的復漢軍紅色軍旗,幾乎將天地都給蓋住了。

“回稟陛下,臣等慚愧,未能留下噶爾丹策零。”

董策彎腰抱拳,臉上帶着濃重的慚愧之色,畢竟噶爾丹策零是從他眼前走掉的,可是他卻沒有什麼辦法去阻攔。

寧渝輕輕嘆口氣,心中多少有些失望,輕聲道:“你無需自責,實際上能夠發現準格爾軍的主力,就已經很難得了,在這種情況下要攔住他們,實在是太過於困難,再加上噶爾丹策零生性狡詐,若是一味蠻幹,反而落了他的圈套。”

一旁的次輔李紱卻是笑道:“陛下,眼下雖然走脫了噶爾丹策零,可是不代表他們就會一味北逃......實際上通過這次事情能夠看出一點,噶爾丹策零野心勃勃,且極具自信,若非先前打疼了他,他也不一定會走。”

寧渝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李紱這話說得確實在點子上,噶爾丹策零的後撤幾乎是壓着最後的時間走的,如果他再晚撤離一天,寧渝絕對會派騎兵趕上去,去吊住他們——這也能說明一點,噶爾丹策零實在是有些貪婪了......

就在這個時候,董策臉上卻帶着幾分笑容,道:“陛下,雖然眼下臣未能留住噶爾丹策零,可是也不是什麼都沒有做——實際上就在噶爾丹策零剛剛拔營而走的時候,臣便讓孛兒只斤根敦率領草原師跟了上去。”

“如何?趕緊說來?”寧渝頓時眼前一亮。

董策滿懷信心道:“臣見到噶爾丹策零大隊北撤之後,便讓孛兒只斤根敦將軍在軍中挑選精銳騎兵一千五百人,一人三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點,那就是死死跟在噶爾丹策零身後三十里處,每日都派一次輕騎返回報信,我等只需要跟上即可。”

寧渝不由得眼前一亮,笑道:“此計甚妙,準部雖然衆多,可是他們正因爲隊列龐大,反倒不如我軍靈活,只要能夠咬住,我軍完全可以追上去進行決戰!”

“絕不可錯失良機!”

在得到了這個好消息之後,復漢軍很快開始沿着前軍的道路,進行加急追趕,由於孛兒只斤根敦沿途都會安排人手返回報信,因此前面的狀況也開始逐漸清晰了起來,簡單來說就是準格爾軍也發現了綴在自己身後的復漢軍騎兵隊伍,便也開始安排攔截,並提高了全軍的行軍速度。

你逃我追,你追我逃。雙方卻是不斷地轉變自己的角色,形成了一場越來越嚴酷的纏鬥,在這個過程中,雙方開始爆發了劇烈的衝突,每日裡都有大量的騎兵互相追逐,攔截,殺戮,也造成越來越多的士兵,死在了這條充滿艱辛的追逃之路上。

一天,

兩天,

三天,

.......

一直到第六天,雙方的纏鬥持續了整整六天,也給了後面復漢軍一個追趕的機會,終於在第六天的時候,寧渝的赤色團龍旗與準格爾汗國的大汗旗幟相遇,雙方之間僅僅隔了不到二十里,而兩隻大軍所抵達的位置則叫做孟克脫羅海。

孟克脫羅海,是位於霍勒津布拉格旁邊的一處部落,而霍勒津布拉格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指‘旺盛的泉水’,而在後世還有一個更加有名的稱呼——滿洲里。

當然,在如今這個十八世紀初,中東鐵路西部線尚未開始建設,因此作爲從俄國進入中國東北地區的首站,‘滿洲里站’這個稱呼自然也就沒有出現,而興盛發達的滿洲里也就不曾出現了,如今依然只是霍勒津布拉格。

說起來,在北疆之地維持五萬兵力作戰實在不是一件簡單事,也幸虧雙方都不一般,像準格爾汗國自然因爲遊牧性質,本身就帶着大量的牛羊作爲後勤,才能維持住軍隊的規模,而復漢軍則是因爲長期的準備,才能短暫維持住這麼大規模的軍隊。

兩軍相遇之後,自然再也容不得準格爾軍再從容後退,畢竟寧楚也是有自己的騎兵軍隊的,若是噶爾丹策零再不管不顧進行後退,到時候復漢軍很可能會繼續安排騎兵進行襲擾進攻,到時候恐怕很容易被複漢軍一波衝散。

“咚咚咚——”

隨着復漢軍的鼓聲響起,復漢軍保持着整齊的隊列開始緩緩進入戰場,因爲這一戰是雙方遭遇的會戰,因此不可能提前形成營壘,那麼爲了搶佔先機,便需要搶佔先機佔據有利方位。

數萬復漢軍所形成的聲勢自然非同凡響,行進間所帶起來的煙塵更是席捲漫天,其中整整三個師的步兵結成了三排橫陣,而在他們的身後則是三百餘門火炮,另外還有一萬餘名真正的騎兵正排成了四個大方陣,加起來卻是湊出了五萬之衆。

其中真正惹人耳目的則是位於陣中的中軍,一面高大的赤色團龍旗豎了起來,略顯古樸而有韻味的蒼龍在血色一樣的旗幟上,顯得是那麼氣勢十足。

而這一幕落在準格爾軍中衆人眼中,卻是頗爲有些不同的感受。

“漢人居然都敢走出營壘,前來追擊我等,看來他們之所以有這般膽色,確實倒有些與衆不同,只可惜於今日之戰,本汗必當取勝。”

噶爾丹策零的臉上帶着些許輕蔑,又帶着些許不自然,他可不會忘記幾日前的那場血戰,那一戰雖然只是鬧了個虎頭蛇尾,可是卻讓噶爾丹策零並不敢真正小覷復漢軍了。

在噶爾丹策零的命令下,準格爾軍也擺出了戰陣之勢,兩萬名火槍兵同樣擺出了兩道長長的橫陣,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數千名弓箭手,在弓箭手之後則是以及上萬名拿着矛的步卒,初步看上去也頗爲氣勢堂皇。

令人不勝感嘆的是,在準格爾大軍當中,還有一百八十餘門駱駝炮,看上去數量雖多,可是與如今寧楚的火炮數量卻是徹底顛倒了過來,與先前局勢大爲迥異。

不過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準格爾大軍的陣後,超過兩萬多人的騎兵排成了密密麻麻的陣列,卻是讓人幾乎數都數不清楚,只能看到那些旗幟在風中呼呼作響。

在復漢軍中央,寧渝身穿一身鎧甲,手中持着裝飾意義更重的長劍,臉上並無太多的凝重之意,因爲只要準格爾軍放棄逃竄選擇合戰,那麼在正面戰場上就絕無戰勝的可能。

因爲正面作戰,復漢軍當爲天下第一!

“此戰須勝,朕將爲諸君先賀!”

寧渝望着眼前氣勢雄渾的復漢軍士卒們,當下拔出自己的長劍,斜斜指向了天空,而隨着寧渝的這番拔劍,復漢軍與準格爾軍的距離也在緩緩拉近。

由於這個時代的火器射程有限,只是遠遠開火併無太多用處,因此兩軍之間的距離也開始逐漸拉近,從原先的數裡之遙,逐漸逼近到了二里左右。

當雙方戰陣逐漸拉近之時,率先打響的依然是復漢軍的炮兵,不過與先前不同,眼下復漢軍的火炮不光在質量上遠遠超越了準格爾軍,而且在數量也幾乎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

只見復漢軍的炮兵陣地上,此時被分爲了三個炮羣,每個炮羣前都有一隊進行測算的士兵,他們將會算好敵軍方位和距離,從而好給炮羣制定打擊目標,其中下令之人便是各炮羣指揮官,基本上都由炮團團長出任。

“目標劃定,距離測算,點火!”

在每門火炮後面,都站着幾個復漢軍士兵,其中一人手裡便拿着火把,在該人聽到指揮官的命令後,隨即便點燃了引線,只見復漢軍的火炮紛紛作響,濃煙瀰漫之際,卻是將數百顆彈丸發射了出去。

“轟隆隆——”

劇烈的爆炸聲此起彼伏之下,卻是將準格爾軍前變成了一片火海,大量的開花彈還有實心彈,在準格爾軍中肆意收割着士卒的性命,而作爲全軍前驅的火槍兵,由於陣型密集,更是變得傷亡慘重,僅僅只是一輪炮擊下來,死傷幾乎超過五百餘人。

大量的士兵幾乎在懵懂無知中,就已經倒伏在了地上,他們許多人的身體幾乎都變成了一個破篩子,上面正不斷流出鮮血,濃郁的血腥之氣卻是使得衆人都爲之咂舌。

在瞧見了這一幕後,噶爾丹策零的臉色卻是陰沉了下來,他原本就十分重視火炮的力量,還不惜組成包沁部隊,可是此時在復漢軍面前,卻幾乎處處落在下風,這使得他多多少少有些氣惱。

當下,噶爾丹策零心中明白,此戰如果要勝,就必須拔除復漢軍的炮兵陣地,而想要做到這件事,就只能依靠步卒纏住對方主力,然後用騎兵全力突擊過去,才能真正威脅到復漢軍的火炮力量。

很快,一連串的命令被噶爾丹策零下發了下去,只見軍中傳令兵快速地將命令傳達了下去,而準格爾軍也很快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全軍上下幾乎都開始不要命地向前行進,他們急切地想要拉近與復漢軍的距離,以此發揮自身的優勢。

“轟隆隆——”

當然,在準格爾軍向前行進的時候,復漢軍的火炮也在玩命一樣地傾瀉着彈藥,大量的開花彈在逐步提高的射速面前飛快消耗着,而帶來的變化便是越發殘酷的戰場,以及越來越多倒伏下去的準格爾兵。

終於,當距離拉進到一里半的時候,準格爾軍的火炮也開始進行了轟鳴,而準部其他的士兵也並沒有停下來,而是繼續往前,因爲在準格爾軍中的命令上,寫的是不惜一切代價要將復漢軍拉入到纏鬥中。

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給騎兵一個衝鋒的機會,而騎兵也是眼下噶爾丹策零最爲倚重的優勢,他希望能夠通過騎兵的衝鋒,來轉化勝利。

“殺啊!”

準格爾軍畢竟久經戰事,士氣並不算差,因此偶有傷亡也還在承受的範圍內,其中也不乏驍勇善戰之精銳,他們衝在最前方,口中大呼酣戰,縱使被彈片傷着也毫不在意。

隨着距離越來越近,復漢軍士兵們也開始端起了火槍,在煙霧繚繞中扣動了扳機,一排排的彈丸如同暴雨一般席捲了過去,大量的準格爾士兵隨即便倒地身亡。

在第一排的槍聲響過之後,後排士兵立刻便踏步向前,然後舉槍射擊,彈雨紛飛之下去是將準格爾大軍前打出一道白地,陷下去的那一塊隨即又被後排的士兵補上,彷彿這般的傷亡還沒有讓準格爾軍崩潰。

而就在前軍即將接戰的時刻,噶爾丹策零雖然心疼準格爾軍的傷亡,可是瞧見了機會,那就是當前軍相接之際,復漢軍的炮兵陣地終於出行了一個空檔,在他們的身前除了那一萬騎兵之外,便只有兩千餘名的步卒了,而他完全可以用兩萬的騎兵壓垮復漢軍!

“汗王金令,諸部勇士隨我一起殺!”

“殺啊!”

在一陣陣的呼喝聲中,只見準格爾騎兵如同翻滾的浪潮,密密麻麻的騎兵們朝着復漢軍的方向開始進行慢慢加速,而等到現在這二里左右的距離跑完之後,他們速度也會達到一個巔峰,到時候當一舉擊潰復漢軍的騎兵!

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
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十一章 殺人立威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三百六十六章 得過苦日子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正的慘烈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二十一章 達成協議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