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樑上君子何處來

大相國寺中一片狼藉,事實上,當一清早幾個負責灑掃的年輕僧人起牀的時候,便發現寺內呈現出一片奇怪的景象。原本緊閉的幾處大殿都敞開着,而供果也有被動過的痕跡,最後清點下來,他們竟發現幾樣佛前供器少了。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幾樣官眷供奉在佛前的珍寶,居然在一夜之間無影無蹤。

智光對此很是惱火,自他接任大相國寺住持以來,還從未發生過這樣的突發事件。在清點發現蔡夫人呂氏的東西同樣少了之後,他不敢怠慢,一面命人去開封府報官,一面又讓人去通知蔡府,等到蔡京令人傳信過來,他這才稍稍鬆了一口氣。

無論如何,只要這位當朝首相不因此而怪罪就好!

開封府的人同樣來得很快,蔡府家人前腳剛走,推官黃明便帶了一幫衙役匆匆趕到。前頭一樁事他已經被人罵了個半死,若這一次還是如此,就算天子官家對他這個推官萬分滿意,他也會在言官的巨大壓力下請辭。因此,一想到有人在太歲頭上動土,他就感到氣不打一處來。

智光是朝廷敕封的住持,因此黃明並未擺臉色給他看,但是,在那幫年輕僧人的面前,黃明的臉色就沒有那麼好看了。由於心中鬱結着一腔怒火,他只覺得看誰都像是賊,一番盤問過後,他當即命衙役在僧人的宿處先搜索了一遍,待到全無收穫之後又命人把範圍擴展到整個寺院。

對於黃明的這種舉動,智光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一想到事情背後可能另有玄機,他便拒絕了幾個師兄弟的請求,又阻止了幾個老僧準備派人去其他府邸求助的打算。

“爲了這麼一點小事,驚動太廣不值得。”他輕描淡寫地用一句話搪塞了過去。但在旁人不曾注意的時候,他卻派人去高府報信——他和鄭居中之間關係莫逆。甚至可以說,鄭居中能夠有今日,他在其中居功至偉。鄭居中離京前夕,兩人曾經議定,倘若有大事便去知會高俅,畢竟,受了高俅舉薦的鄭居中勉強也算是高系一脈。

然而,高府的人沒來。又一撥人卻已經到了。來的不是別人,正是提舉皇城司曲風。儘管皇城司如今在京城算是“威名”赫赫,但是,他這個第一把手出來卻沒有帶着多少人招搖過市,除了兩個充作護衛的內侍之外,再也沒有其他人手。而他一來並非盤問僧人,而是直截了當地找到了黃明,兩人低聲嘀咕了一陣,黃明當即臉色大變,召回所有衙役便隨曲風匆匆離去。

見到這一幕。即使是智光再見多識廣智計百出。也頗有一種雲裡霧裡地感覺←猛然中想到不久之前開封府衙的那場鬧劇,身子不由一顫,隨後把所有人都召集在一起。明令不許隨意外出,又命人不得進出那些遭竊的大殿。

等到辦完這一切事情,他猶自覺得心中不安,可是,此時去高府報信的人偏偏還沒有回來。關於京城盜案,他並非完全不知情,畢竟,就連鄭居中家裡都被偷了,更不用說其他京官。只不過,那羣小賊卻也聰明。盜的都是那些尊榮卻權勢不大的人家,其中便有欽聖向皇后的親族向宗良,還有其他幾個曾經出過國公的大家族。至於當朝重要人物家裡,失竊地就只有鄭居中一家——想來是因爲鄭居中遠在河北,家裡沒有人鎮宅的緣故。

“可是,無緣無故,怎麼會有匪盜流竄到東京城作案?”

智光左思右想,只覺得腦袋脹得老大,偏偏就是想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待到最後←心力交瘁,索性不去想那些事情,閉着眼睛便想小憩一會…知才一閤眼,便有小沙彌匆匆而入,咋咋呼呼地稟報道:

“住持,住持,高府派人來了!”

智光猛地睜開眼睛,來不及細問便隨那小沙彌出去,見到來人卻連忙合十行禮。原來,來的不是高府的尋常家人,竟是高俅那位老岳丈宋泰←往日雖然和這位相交不深,卻也曾經見過幾面,知道對方雖然年紀大,手底功夫卻極爲紮實,因此此時心中異常欣喜。

“居然勞動了宋老太公!”

今天原本不該宋泰前來,只是他一直悶在家裡未免無趣,正好在前院聽到這麼一樁事情,不由分說便前來看看。管家高豐景和高升哪裡能夠奈何這位高俅的老丈人,因此一邊選了幾個精壯漢子護送了他來,一邊讓人去回了英娘。

一句老太公叫得宋泰眉開眼笑,他只有英娘這麼一個女兒,如今靠了女婿過活,日子過得雖然舒坦,畢竟不如高太公來得名正言順,要說心中完全沒有疙瘩也是不可能的。當下他便客客氣氣地問了智光幾句,聽得少了這許多東西,頓時勃然大怒。

“這些小賊居然如此膽大,佛前的東西也敢偷,簡直是無法無天!”雖然一把年紀,他卻是聲若洪鐘,旁邊幾個年輕僧人竟情不自禁地微微退了幾步←卻絲毫未曾察覺,大手一揮便命人帶路,一路察看了幾處被盜的地方,到了居中的大雄寶殿,他的眉頭登時皺得更緊了。

“這不是尋常小賊。”智光聽得這句話,心頭不由一緊,連忙上前一步追問道:“老太公,你剛纔說不是尋常賊子,難不成是什麼有名地大盜?”

“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宋泰啞然失笑,遂指着地上地幾處香灰解釋道,“看這痕跡,斷然不是昨晚留下的,而是今天早上慌亂之中有人打翻了香爐,是不是?來者撬開大門,並非用的蠻力,而是以巧取勝,單單是這開鎖地功夫,便是一個了不得的賊。而且,他還順着這柱子上過橫樑。對了,智光大師,貴寺在這樑上可有什麼珍貴東西?”

智光還是頭一回聽說這種事,眉頭緊皺在一起不說,心裡頭更是一片茫然。愣了一愣之後,他輕輕搖了搖頭,遂又想到自己在這寺中做住持並沒有很長時間,即便算上出家的日期,也不過二三十年功夫,連忙命人去請幾位老僧。

誰知幾位在大相國寺出家多年的僧人到了之後,全都搖頭只說不知,這樣一來,智光不由得更覺糊塗,見宋泰在那裡只是朝樑上打量,他只得上前問道:“老太公,倘若真的認爲樑上有可疑之處,老納可命人去取梯子,然後上去看個究竟。”“也好!”宋泰點了點頭,此時,旁邊的兩個小沙彌慌忙奔出去取梯子,不一會兒便搬了一架高高的木梯子進來。

宋泰本意是自己上去瞧瞧,無奈智光生怕他年老體邁有所不濟,硬是讓一個身強力壯的年輕僧人頭一個上去。那年輕僧人小心翼翼地爬到上面,探頭左右張望了一陣,便衝下面叫道:“上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手印子。”

“嗯?”宋泰聞言大喜,連忙將那年輕僧人叫了下來,自己三兩下攀了上去。見到這一幕,底下的一羣和尚不由都是大吃一驚,就連智光也心中佩服他的老當益壯。

宋泰出身草莽,早年也曾經在外頭廝混過,因此眼力自然毒得很。

那年輕僧人不過是看到灰塵中地一個手印子,他卻看到了角落中一個方方正正的白印,似乎是擺放過匣子之類的東西←在原地仔細琢磨了片刻,一下來便把話挑明瞭。

智光本就是絕頂聰明的人,細細一思量便立刻問道:“莫非來人並非志在盜竊財物,而是爲了取這個,爲了惑人耳目,方纔偷了其他殿中的財物?”

“也許。”宋泰掃了一羣僧人一眼,眉頭皺得愈發緊了。莫名其妙攪和進這樣一件事情中,他是不是管得太多了?無奈他原本就是個好事的,雖然想起女婿以前的告誡,終究還是爭強鬥勝的性子佔了上風。

仔細思忖了一陣,他便把智光叫到了一邊,低聲說了幾句話。

智光聞言臉色數變:“這……似乎太過於張揚了吧?”

“這不過是我的一點小想頭。”宋泰只是從女兒那裡聽說過一個女婿講地故事,此時純屬一時興起,“既然不知道樑上的東西是什麼,何妨讓別人去猜?再說,那個偷東西的賊若是真的還有同夥,指不定就因爲這個而自己爭鬥了起來。當然,是否要用,你還是和開封府商量一下再說。”等到宋泰離去,智光着實犯了躊躇,但最後,他還是嚴令不許透露此事,隨後偕同兩個寺內高僧匆匆奔了開封府而去。這種事情,斷然不能由他一人擔起。

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章 計議將來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23章 人才基礎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8章 此消彼長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6章 風雨欲來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12章 捉襟見肘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元符皇后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6章 風雨欲來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1章 反目成仇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2章 疑霧重重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6章 駕幸王府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6章 重操舊業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章 路遇貴人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4章 巧言令色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4章 酒肆論書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
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40章 鴻鵠之志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2章 計議將來第40章 爲招納紛爭再起第21章 審時勢白玲用謀第37章 柳暗花明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章 護犢切左右爲難第29章 爲伐夏再起爭端第15章 拒請降攻勢日急第5章 巧時機雙雄聚首第10章 爲爭位各展身手第30章 合聖意越級直擢第35章 慰孟後官家疑心第6章 見黨羽試探腹心第30章 送別離人生百態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5章 天賜良機莫失去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5章 殿帥府官家臨奠第23章 人才基礎第23章 訓諸弟蔡攸發威第38章 此消彼長第39章 雙管齊下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5章 舊時袍澤再聚首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4章 因制舉李綱建言第35章 興靈故地近咫尺第6章 風雨欲來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20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8章 何處草莽稱英豪第33章 泱泱大國四方朝第20章 爲權柄各有異心第12章 捉襟見肘第25章 花中澄心第13章 元符皇后第21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7章 人人皆有謀利心第37章 柳暗花明第5章 祝融災肆虐禁中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6章 風雨欲來第8章 驕郡王強索東青第16章 懲治惡奴第28章 擊掌爲誓第31章 反目成仇第8章 略施小計懲衙內第30章 憂困境同舟共濟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2章 疑霧重重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9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32章 赴邀約無故遭襲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7章 父子相疑不相露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10章 媒妁言狀元驚心第35章 一箭雙鵰巧設局第30章 十萬大軍徵遼東第16章 細分析堪破玄機第26章 賜烈馬天子尚武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21章 此公主彼亦公主第6章 駕幸王府第11章 瞞天過海設妙計第6章 重操舊業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6章 查弊政文武合力第21章 延帥之爭第26章 憂西征各懷鬼胎第39章 立場異嫌隙漸生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19章 因勢利導造僞證第13章 陰結內外謀升轉第32章 赤子忱忱報國心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5章 太后歸政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37章 應邀約兩女爲媒第3章 路遇貴人第12章 魑魅魍魎煽人心第24章 巧言令色第15章 閹宦手段第10章 官商際野第13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9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17章 老少將軍論舊制第4章 酒肆論書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3章 奉詔命兄弟詣闕第21章 靖內外疑雲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