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

俗話說鐵打的漢子也有熬不過去的刑罰,在開封府的大刑震懾下,被抓的十幾個漢子很快便開口招供,不僅把自己知道的全都一五一十抖露了出來,附帶還加上了不少亂七八糟的揣測。當然,有一個幸運兒逃過了一劫,原因很簡單,那人原本就是官府的密探。

而當消息彙總呈報到政事堂的時候,蔡京卻連看都懶得看一眼,直接往旁邊一扔,見阮大猷和何執中各自拿起來瞟了一眼,他才冷笑道:

“承平盛世也免不了有這種跳樑小醜,簡直是笑話。東京城是什麼地方?容得他們這些賊子胡來?依我看,各地提刑使也該好好整治一下了,自從河北提刑使李文叔去世之後,河北以及京東又有些不對勁。倘若再這麼下去,未免失了朝廷體面。要知道,如今東京城可是有遼國和高麗的使節!”

蔡京沒用別的,而是光明正大地擺出了面子兩個字,別人卻沒有反駁的餘地。凡是大國都看重面子,更何況是如今的大宋。平西北固然是不可多得的勝利,但是,倘若國內治安越來越差,那任憑在軍事上有怎樣的進展,也蓋不過這些方面的失措。更何況,這一次遭劫的甚至有那些達官貴人的府邸。

“這樣吧,各地提刑使根據考評,應該輪換一下了!”阮大猷沉吟片刻,合上了手中的奏摺,“雖然朝廷一直重視各地提刑司,但是,不可否認,這一職司往往不是有才德就能幹好的。比如李文叔,他在文才上乃一時之冠,而在提刑司任上也殫精竭慮,花費了比常人更多數倍的氣力,但終究不能讓每個官員都這麼做。聖上上一次就提過,提刑一職也需得經過培訓考覈。否則任事都由胥吏把持,不是國家之福。”

聽到阮大猷口中吐出培訓考覈四個字,高俅心中不禁好笑。大宋的進士向來也必須經過考覈才能夠授官,而一般情況也是從縣一級負責治安的縣尉開始做起。但是,讓這些從小隻讀聖賢書的讀書人直接去管這些事,往往沒幾個能夠做好。而在上一次講武堂開辦成功之後,趙佶這位天子是事事都想從這一條道上想辦法,只不過。這流水似的花錢,戶部可受不了。

“提刑使的考評這一次讓吏部都報上來看看,若是真不行的便裁汰掉,聖上上一次不是派了不少觀風使麼,順便結合一下他們地意見,綜合一下結果也就出來了。”對於這些當中的弊端,高俅自然一清二楚,此時也不想多做糾纏。畢竟,他的心思全都在蔡京剛纔似乎漫不經心的提議上。

那就是,戶部和吏部兩位尚書進言。言說知江寧府蔡卞才德兼備。

之前因爲崇寧星變而去職,未免不公,應重新調回朝任用。

對於蔡卞這個人。高俅談不上什麼好感和惡感,事實上,他和蔡京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權相也能如此相處,自然不在乎多一個蔡卞。只是,蔡京在這上面的居心,他卻不得不考慮再三。平衡稍稍打破,蔡京就想到了蔡卞,可想而知這位政壇元老的老謀深算。

至於何執中附帶提出的將高傑調入京城,任戶部度支郎中地提議,高俅並未多做考慮。無論是從資歷還是經驗來看。擔任這個職責,高傑無疑是合適的,尤其是在鍾昌調往河北的情況下,戶部多一個自己人也好。當然,高傑也是蔡京的女婿,這一點毋庸置疑。

兩條人事任命很快便在天子官家那裡通過,只不過高傑如今脫不開身,因此還需再等一陣,然後。剩下的就是面對高麗使節以及蕭芷因這兩件事了。關於王繼的提議,大宋朝廷上又爭吵了一通,一些守舊的大臣不免發出了種種感慨,但是,在後宮已經有一位耶律貴妃的情況下,再添一位高麗公主也就成了很名正言順的事。再者,如今皇太子都立了,其他的爭吵只是無謂地功夫。

於是,高麗使節王繼便得到了大宋方面地肯定答覆,一時間自然欣喜萬分,對於大宋提出的全面貿易,更是一口就答應了下來。不管怎樣,高麗人蔘有了更好的銷路,而大宋那些精美地手工製品、珠寶以及綢緞等也有了市場,用一句時髦的話說,那就是雙贏。

而蕭芷因不可避免地被晾在了一邊,原因很簡單,遼國官方的照會已經到了。蕭芷因原本是秘密使宋,而大宋出於另一種考慮,並未把這一次的事情低調處理,而是直接把人安排在了客省之中。這樣一來,遼國在大宋的官方機構自然便得到了消息,而當遼國的兩位太后得到消息之後,第一反應便是派使節詰責,順便還下旨廢黜了蕭芷因的郡王爵位,就差沒有直接宣佈魏王耶律淳是叛逆了。

事實上,雖然和金國停戰,但是,遼**隊根本不敢從遼東一帶撤軍,所以,他們眼下根本沒功夫應付魏王耶律淳,殺雞傲猴似的廢黜蕭芷因爵位,已經是兩位太后能夠做的唯一一件事。眼下,她們的更多精力都花費在從宗室中選拔年輕善戰地將領上了。

而對於遼國色厲內荏地要求將蕭芷因從代州遣送回國這一條,大宋朝廷卻充耳不聞,最後在正牌遼使逼問的情況下,負責接待的禮部官員很輕描淡寫地反擊了回去——人家是代表魏王這個叔父來探望耶律燕這個大宋貴妃的,你們遼國緊張一個什麼勁?再說了,就是要遣送,也應當從定州遣送回南京道。

對於這樣的結果,遼使自然相當鬱悶,然而,最鬱悶的結果不是這個,而是把他安排在了蕭芷因隔壁。而對於蕭芷因每每露出的冷笑,這位身爲漢人卻在遼國長大的使節不免在心中大犯嘀咕,卻也不敢太過分——逼反魏王是眼下遼國不能承受的結局,他已經照着兩位太后地意思盡力做了,至於其他,那都不關他的事。

這大概是兩位太后將耶律燕嫁來宋國的時候,全都沒有預料到的結局。誰也不會想到,一向和耶律淳關係冷淡的耶律燕,居然可能成爲溝通南京道和大宋的橋樑,而事先遼國提出的誘餌,居然一點用處都沒有。大宋根本沒打算強取南京道,這種一目瞭然的經濟賬,大宋君臣還是會算的。

然而,大觀三年的風波遠遠沒有結束。四川飛馬來報,言說大理派出一百人的使團,攜帶金珠寶貝無數,準備進京城賀正旦。而對於這樣一件事,高俅只不過是比正常渠道早知道兩天,一時間頗有些措手不及。

段正嚴這個大理國王上一次派人進貢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這幾年他一直和高家爭權,這其中的慘烈之處自然不足以爲外人道。而上一次之所以沒有冊封大理王,也是爲了這方面考慮。而最近,高俅聽說大理的局勢已經有了穩定下來的趨勢,高家做出了一定的退讓,而段正嚴聯合三十七部,也已經掌握了一部分實權,所以纔會有了這一次的出使。

段正嚴作爲大理國王,當然不會自己親自前來,再說他也不能丟下國家不管。奉命出使的除了高明清這個高家的代表之外,還有大理的另一位大臣,但是最最重要的是,隨行的還有一位大理公主!

這個消息是高俅在政事堂的時候聽說的,當時蔡京阮大猷何執中三個人的反應,他實在無法形容——真的要說的話,那不是什麼驚詫,而只是略略皺了一下眉頭,是那種又來了的表情。如果說第一個遼國公主還能讓一羣人驚詫一下,第二次的高麗公主還能讓大夥議論一下,那麼,這一次的大理公主則着實引不起別人多大的興趣。

因爲往日的使節就是這麼排的,遼國第一,西夏第二,高麗第三,而大理則再次之。所以,作爲小國,大理公主自然便掀不起多少波瀾了。

朝臣可以不理會,作爲主人公的趙佶也可以樂享其成,但是,當在朝堂上正式宣佈了這件事之後,後宮和民間不可避免地掀起了軒然大波。在朝廷已經正式答應高麗的婚嫁請求之後,又來了一位大理公主,其意義不言而喻。而那些茶館酒肆的說書人,則應景兒地編出了一場游龍戲鳳,讓老老少少全都樂了一回。

萬邦來朝,這是中原大國向來最陶醉的一刻。正因爲這個緣故,所謂的納妃經過以訛傳訛,變成了外邦獻美的表示,畢竟,無論是獻上何等顏色的美女,都比不上獻上公主來得具有震撼力。至於但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的感慨,自然不入尋常百姓的眼耳了。)

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8章 往事成灰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22章 金蟬脫殼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章 路遇貴人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7章 紛至沓來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2章 隱門弟子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6章 駕幸王府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31章 萬事俱備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出人意料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章 樂極生悲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9章 信口開河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2章 曾布回朝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19章 遼使告哀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
第13章 鴻門宴上下歸心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40章 鴻鵠之志第19章 觀戰馬高程立約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12章 謀伐宋遼夏聯手第37章 蔡王府獄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24章 長訌後浪推前浪第8章 往事成灰第26章 聞諫言迅捷應對第33章 舊時禁中小宿衛第32章 探陳王兄弟交心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1章 暗求信物結外援第38章 訪蔡府笑泯恩仇第32章 得聖意嚴均擢升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17章 定田畝人心思變第22章 金蟬脫殼第11章 度聖意挺之拜相第34章 精兵直擊搗黃龍第13章 不速之客第24章 動情理父子釋嫌第39章 一朝人死如燈滅第2章 遵聖意悍將回京第3章 路遇貴人第23章 高僧不耐苦修寂第15章 細謀劃聯手製敵第8章 居心叵測挑病父第11章 吐真心夫婦情深第7章 紛至沓來第10章 爲贓物羣賊反目第7章 高郎道觀遇段郎第32章 爲固己鋒芒驟轉第40章 自古沙場埋忠骨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26章 聞諫言夜審心腹第32章 隱門弟子第9章 相有意將亦有意第1章 三路大軍進宗哥第18章 婚事亦非容易事第11章 奇妙遇合第33章 初交涉互探底線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6章 駕幸王府第18章 名將油盡燈枯時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3章 下青唐威凌諸羌第13章 明修道暗度陳倉第4章 會羌酋夏主定策第12章 諸般大戲齊登場第3章 少年英傑人人愛第8章 聞捷報隱跡面聖第31章 萬事俱備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30章 宗汝霜盛年待起第23章 斂鋒芒胡氏交心第15章 渝州城風雲際會第12章 東風漸起人心拂第19章 動亂序曲第23章 痛定思痛慮軍事第3章 不老神翁第17章 出人意料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1章 李伯紀直言不諱第1章 樂極生悲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9章 鄭居中妙薦能員第16章 千思萬想憂歧途第26章 驚聞隱情第36章 宮中私語第19章 謀西北驅狼吞虎第38章 興學校各持己見第1章 上京城故地重遊第8章 遊西湖各得其所第4章 爾虞我詐第24章 聞絃歌不知雅意第22章 慮父疾才女憂心第18章 鉅商雲集第29章 信口開河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25章 三喜臨門第20章 重拳出擊第22章 曾布回朝第35章 莽天子誤打誤撞第23章 千頭萬緒難排解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垂簾太后和影子皇帝第7章 戰訊驟驚遼與夏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第19章 遼使告哀第11章 幕後手漸露端倪第22章 爲聖心各用機謀第11章 美人一粲傾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