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長沙城中有人作亂,孫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良好機會。遂與之內應外合,輕取長沙。卻說曹洪一路奔至羅縣,正逢在外巡視的李典。李典一把迎住,訝道:“子廉,發生何事?”

曹洪羞漸滿面,道:“曼成,孫策取道豫章,潛入長沙,又使人行詐,誘我兵出醴陵,我措手不及,兵敗來此。長沙,長沙已爲孫策所有矣。”

李典聽了也是大驚失色。孫策竟然潛至長沙郡去了?這可是大事,必須立馬上報。至於曹洪兵敗,李典覺得以有心算無心,不敗纔怪。換他去也是一樣。當下便將曹洪迎入羅縣,並派人北渡,急至南郡送信。

到了羅縣,李典就與曹洪道:“子廉,孫策到了長沙,在穩定長沙局勢之後,必然舉兵向北。羅縣、漢壽危矣。”

孫策到了長沙,無形中零陵、桂陽兩郡就有了主心骨,到時孫策不打羅縣和漢壽纔怪。本來戰火燒到了荊南,迫使荊南力量無法北援江夏。現在倒好,因爲長沙之失,卻讓揚州方面看到了威脅,把孫策這個大BOSS給吸引了過來。

就在曹洪與李典一邊上報南郡,一邊商議如何防守羅縣、漢壽,不讓孫策控制大江防線的時候。江夏那邊,出事了。

孫權帶了兵馬,打着孫策的旗號,溯江而上。本來這一路軍,就是假扮主力,好吸引曹軍的注意力,然後掩護孫策的精銳部隊的。

結果就真的把曹軍給吸引到了。卻說前番樂進、趙儼得了曹仁將令,自襄陽出江夏,與夏侯淵匯合,一道攻打西陵。

西陵乃江夏郡治,雖然如今江夏兵馬多駐夏口,但西陵乃數百年郡城,防守森嚴,三將圍西陵日久,亦不能拔。就在三將圍住西陵日夜攻打的時候,忽然就有一條重要情報傳來,說是揚州方面又開始增兵,孫策率了兩萬大軍,溯江而上,自潯陽一路往江夏而來。

夏侯淵聽了,不由面露憂色,道:“今江夏之戰,已成膠着。孫氏又來,更添變數。我之所以棄豫州,皆因孟德欲速得荊州耳。若不得荊州,數年之心血,悉付之流水也。”

樂進與趙儼聽了,也是心有慼慼,感同身受。從大的戰略方向講,曹操的決策沒有問題。在無法抗衡北方強鄰劉備的情況下,選擇放棄兗、豫而來奪取荊、益,無疑是非常明智的選擇。現在益州已經得手了。但若是荊州爭奪戰拖延得太久,那麼就真的有些不划算了。

搶了地盤,並不是馬上就可以徵收賦稅了。你還得要不停投入資源搞戰後重建工作,安撫民心,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生產建設。一大把的事情要做。這也是曹操到了益州之後,就窩在那裡不出來的原因。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羈絆着他。

所以說,早一日爭奪下荊州,他們就能夠早一日恢復元氣,就能夠多一分資本和底氣與劉備抗衡。但反過來說,若是今日奪下荊州,明日劉備就打過來了,這又有什麼多大的意義呢?

這會其實,曹操和孫策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兩家不停的在加註,就是最好的說明。樂進緊皺着眉頭,道:“西陵久攻不下,爲之奈何?”

趙儼就道:“吾有一策,莫如且留一將在此,廣設營盤,多豎旗幟,詐作大軍。而後主力東移,潛至蘄春境內,突襲孫策。若能得破孫策,江夏無事矣。”

夏侯淵騰的站了起來,目露奇光,大笑道:“不錯!便當如此!吾亦久聞孫郎之名,人皆言其勇烈不下其父。吾當親試之!”

遂令趙儼率部圍西陵,自己與樂進一道,引軍東向,潛至蘄春江畔,以待良機。跟着孫權一道進軍的,是陳武和董襲。兩人其實是實際上的統兵大將。孫權知道自己這樣獨立鍛鍊的機會甚少,這一路上,倒也向陳武和董襲請教了不少。

因是孫策之弟,陳武和董襲也不敢怠慢,自己知道的、能說的,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大江之上,江風吹拂,又是逆水,所以舟行甚慢。江水濤濤,舉目一片蒼茫。孫權站在艙外,看着這無限江山,心中默祝道,天帝在上,我孫氏既得傳國璽,自當承漢之氣運。若果我孫氏當興,此行將敗曹氏,獲荊州。父親大人在天之靈保佑。

因北風大作,是以船隊皆走岸邊,不敢走江心。過了下雉,前方就是蘄春。孫權進艙,與陳武、董襲道:“逆水而行,何其難哉,既已入江夏,何不棄舟上岸?”

陳武道:“仲謀有所不知,據江夏情報,夏侯淵引精騎縱橫江夏,公瑾與程公在夏口,兵力緊張而不能制。若我上岸,恐爲其所襲擾。且船上又多物資,故水路雖慢,我亦不棄也。”

孫權聽了,不禁沉默。他知道陳武說的有道理。但心中卻還是頗爲不滿。揚州水路縱橫,卻缺少騎兵。地理環境是一方面,戰馬是一方面,騎士的培養也是一方面。騎兵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不是說有了錢,就可以有騎兵的。

自孫氏到了揚州這麼久,花費了不知道多少力氣,也就養了那麼一支成建制的精騎,這次還被孫策帶到長沙去了。揚州方面,最爲出色的還是水師。不說別的,你徵兵進來,十個有九個會水。有一半會操舟。這樣廉價的水師,培養起來省事又省力還省錢。自然是要揚長避短了。而且揚州很長的一段時間,面臨的是徐州關羽的軍事壓力。所以把資源傾斜向水師,然後扼守大江防線,自然就成了揚州的首要任務。

只是孫權心中真的是很不痛快。若是連夏侯淵的騎兵也不敢面對,那揚州真的就有希望打敗曹操、奪得荊州麼?

很多事情,一旦你認爲理所應當了。那就真的是完了。如果所有揚州人都覺得自己善水戰不善騎戰,那碰到敵人的騎兵,自然就會先生出幾分畏懼之心來。到時候打起仗來,這心理上的作用,就會被敵人加以利用。這個道理,陳武和董襲身在局中,反而沒有孫權看得明白了。

不過,陳武和董襲是領兵大將,孫權也不好多說什麼。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七十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
第三百九十七章 張燕出山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六十六章 酸棗之變第七百七十章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二百八十章 跨海東征(七)第一百二十一章 涼州之戰(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涼州風雲(還沒完)第二百六十八章 孫策周瑜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七百七十六章 慘敗而回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四章 縣城風雲(三)第八百零八章 戰爭爆發(九)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三百五十七章 荊州之戰(五)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六百七十章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四百七十章 冀州攻略(十二)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二百七十五章 跨海東征(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封王之論(二)第三百六十九章 兵臨兗州第一百七十六章 荊州劉表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五十三章 火燒水寨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二百四十七章 袁術攻兗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涼州風雲(二)二十九 退婚之事(2)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五十九章 黃巾初蹤(二)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五十三章 和解關東(二)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五百九十一章 戰爭序幕(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二百八十六章 廬江陷落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五百二十四章 各方行動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二百四十二章 兵發河內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二百八十七章 郭嘉出山第七百八十六章 兵圍鄧縣第二百零八章 青州學院第三百一十五章 下邳之戰(三)第二百四十六章 荀攸退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四十一章 詣闕上書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一百五十章 議遷西京第二百七十三章 關中諸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二百一十三章 涼州風雲(三)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七十四章 蠻王之位(四)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二百八十九章 遊說郭嘉(二)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一百零七章 黃巾消亡第六百四十五章 攻打陳留第二百二十章 涼州風雲(十)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十六章 試行改革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第六百十八章 河西四郡(二)第六百八十四章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一百九十章 青州攻略(六)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