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

張曼成留了心腹趙弘率一萬人守城,然後盡起大軍,大開城門,與孫夏兵合一處,徑往前方追擊劉備。

嚴顏待得張曼成近時,手中大刀緊了又緊,恨不得立馬一刀斬張曼成於馬下,卻又知道此時黃巾主力盡在,就算斬張曼成,只怕也難以竟全功,於是便長吁一口氣,把心頭蠢動強抑下來,對眼前這塊肥肉視而不見。

張曼成率軍直追出十里之遙,見一路上漢軍所棄金鼓旗號甚多,不由大喜過望,謂孫夏曰:“若非賢弟,我宛城危矣!待來日見了大賢良師,我必表賢弟今日之功!”

孫夏口中連聲道謝,心中卻是涌起無限悲哀,這輩子再想見到大賢良師,只怕是不可能了,下輩子吧。

就在此時,遠方喊殺聲傳來,張曼成定睛一看,便見不遠處煙塵四起,兩方人馬殺作一團,於是大喝道:“兒郎們,隨我上,大破漢軍,生擒劉備!”然後策馬疾馳而出。

黃巾軍打慣了順風仗,見勝利就在眼前,一個個士氣高漲,揮舞着刀槍大喊大叫着:“大破漢軍!生擒劉備!”跟隨主帥身後直取漢軍。

張曼成到得近前,忽聞一聲號炮響起,便見正在廝殺的兩撥人馬俱停了下來,而躺倒在地的“死屍”也一個個的爬了起來,掉轉身子,一齊往自己殺來。張曼成大駭,急看左右,卻早不見了孫夏蹤影,如何不知已中漢軍之計。張曼成心中悔恨莫及,一口鋼牙咬得吱吱作響,而後謂左右道:“已中計矣,可速退。”

便欲率軍退回宛城,卻又聽得後方一聲炮響,一員大將領了一彪軍截住後路,那將極爲兇惡,手提一柄鐵骨朵,耳鼻之上數個大環,咆嘯而來,正是蠻將沙摩。張曼成怒火中燒,謂衆將道:“今日已陷死地,死戰可得活。”於是率了人馬,與劉備軍殺作一團。

此時黃巾軍已亂,而劉備又命人大呼:“孫夏已降,宛城已破,張曼成何不速降之!”於是黃巾軍越發無戰心,不聽約束,四散而逃。

關羽、嚴顏、孫夏等各領了軍大肆截殺,呼喝慘嚎聲響徹雲端,張曼成領了衆將,一路且戰且退。前方正遇孫夏,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張曼成大罵道:“好奸賊,背友賣主之人,不得好死!”

孫夏老臉一紅,而後道:“張曼成!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黃巾敗亡之勢不可遏也,何不速降,共謀富貴!”

張曼成呸的一聲,道:“道不同不相爲謀,孫賊,拿命來!”說完便縱馬提刀直取孫夏,他見了孫夏,勾起心底怒火,也不想逃了,非斬之而後快不可。不是孫夏這奸賊,他何至於此狼狽?

噹的一聲響,兩馬交錯而過,而後兩人竟團團殺作一處。數十合後,孫夏筋軟力疲,氣喘吁吁,自忖不敵,於是撥轉馬頭,欲先遁走。張曼成哪裡肯饒,緊隨於後追來。未幾,見孫夏前方有一將而來,正是嚴顏,張曼成便取了弓在手,覷準孫夏後心就是一箭,孫夏聽後弦響時便知不好,卻來不及反應,應弦而落。嚴顏見孫夏落馬,便先救了孫夏而退。張曼成也不敢追,領了餘部往宛城方向而去。

行至中途,關羽領了一彪軍截住,與張曼成戰,張曼成此時身心俱疲,無心戀戰,未數合,竟被關羽覷見破綻,一刀揮爲兩段。

關羽既斬張曼成,便梟其首,大呼道:“張曼成已成,爾等不降更待何時?”一時降者無數,餘衆退走宛城,關羽等各引軍躡其後。

亂軍退至宛城,叩城大哭,趙弘在城樓,見城下敗軍潰散成一片,哀嚎聲不斷,於是便問:“出了何事?張帥與諸位將軍呢?”

有一小校便哭道:“我等中了孫夏那賊人奸計,陷入漢軍重圍,張帥已死,諸將軍俱陷漢軍陣中不得出,止餘我等一路逃至宛城,將軍速開城門放我等入城,等會漢軍就要追來了!”

趙弘聽了,心驚不已,暗地慶幸自己沒有隨張曼成出城,卻又忽然惶恐起來,張曼成已死,諸將不在,黃巾主力盡喪,如今只餘他一人守城,若漢軍來攻,如何是好?聽得城下小校相催,這才反應過來,連忙下令開城。

城門一開,潰軍爭先恐後,涌入城門處。忽又聞一聲鼓響,不遠處隱隱馬蹄聲傳來,劉備營後,黃忠、徐璆率了一枝軍衝了出來。卻原來劉備着黃忠和徐謬伏兵於此,待黃巾敗軍入城之際,趁機攻宛。

趙弘見得黃忠督軍呼嘯而來,唬得魂飛魄散,連聲號令關城門。卻哪裡還來得及?此時城下亂作一團,你擠我我擠你,哭聲,罵聲,連成一片。黃巾軍一慌亂,這城門反而不好進了,堵作一塊了。人相踐踏,死傷者不計其數。

黃忠驅軍而來,殺散城門處的黃巾,然後直驅入城。此時城中黃巾已是無頭蒼蠅,趙弘早不見了蹤影,卻原來他於城頭之上,見勢不妙,便偷偷下城,在親衛的掩護之下,盡取金銀細軟,逃之夭夭矣。

黃忠入了宛城,見城中四處火起,許多絕望的黃巾亂軍於城中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不由大怒,於是命麾下衆軍分成一隊隊,結陣而行,見有爲惡作亂者,立斬之。又命人前去相迎劉備,言宛城已取。

不一會,劉備領了關羽、嚴顏、沙摩等俱至,徐謬和黃忠於城下相迎。劉備大笑道:“此番攻略宛城,徐荊州乃是首功!”

徐璆臉上笑開了花,他之前見張曼成聲勢巨大,於是被逼退守漢壽,若無劉備,荊州陷落後,他被免職已是板上釘釘。此番率兵前來相助劉備,主要還是爲了自己打算。沒想到劉備如此厲害,他一來後,劉備便送了他一份如此大禮,宛城已下,張曼成已死,南方諸郡黃巾乃是小患不足爲慮,最關鍵的是南陽再無黃巾可以威脅京師了。天子若知道了,還不知道如何高興呢。

徐璆見劉備如此說,心中高興,卻也是個明事理的人,若無劉備,若無劉備麾下這些哪狼似虎的爪牙,豈有今日之美事。當下便連連謙虛,道:“徐某豈敢當之?若無劉中郎及諸位將軍,我荊州危矣,某實不敢居功!”

此言一出,劉備身邊諸將心中甚爲舒服,臉色也爲之一緩。於是衆人一道入城中,城中百姓聽聞劉備率了王師光復南陽,不由皆扶老攜幼出來相迎。但見前方,一杆高高的火紅大旗迎風飄揚,旗上斗大的黑色金邊的劉字於風中忽隱忽現,旗下有一將,坐下浮雲駒,腰間斷玉劍。全身鐵甲、銀印青綬,紅色黑底的蜀錦披風垂於身後,生得劍眉星目,英武不凡。身側則有荊州刺史徐謬相隨。大家便知這就是那以浩然正氣名傳四海的劉將軍了,不由一陣陣歡呼聲響起。

徐謬見百姓歡呼雀躍,不由笑道:“劉中郎盡得南陽民心也!”

劉備忙回了一聲:“徐荊州過譽了,劉備豈敢當之?”心中卻是想這徐謬是有心還是無意?見百姓呼迎,劉備不敢怠慢,忙翻身下馬,臉上帶笑,抱拳向四周致意。

周圍更是歡騰。徐謬等人見劉備下馬,便也一個個下了馬,於劉備身後步行入城。衆百姓見得劉備身後關羽、張飛、黃忠、嚴顏等人,一個個姿貌不凡,雄壯挺拔,不由紛紛議論,也只有如此雄壯勇士,才能敵得過那兇殘的黃巾賊衆。更有無數小娘子,紅着臉把香囊來送,黃忠、嚴顏還好,俱已成家,卻是讓關羽、張飛兩個初哥臉紅不已。到了沙摩這裡,衆人便看着這蠻漢,不敢多言了,沙摩身材高大,面貌嚇人,又不披甲,敞開了毛茸茸的胸膛,手提一柄巨大的鐵骨朵,上面被鮮血染得斑紅。衆人見了,皆噤聲不語,心道劉將軍哪裡招募來此等惡漢?又看了看沙摩手中的鐵骨朵,心想若是這惡漢發了顛,這一棒子下來,腦袋還不砸個稀爛?這裡好多小孩兒也看到了沙摩,心中留下了陰影,自此宛城小兒輩不聽話,大人便唬道,再鬧便讓沙將軍抓了你去,把你給吃了。竟然無比好用。然後也不知道哪一天開始,宛城便開始流傳起劉將軍麾下有一支來自益州深山的蠻兵,其爲首蠻將喚作沙摩,生平最喜生飲人血,生吃人肉……而沙摩無辜中箭竟不自知。

還好,沙摩之後,便是整齊威武的漢家大軍,一個個目不斜視,踩着整齊的步伐手執兵刃,雄糾糾的入了宛城。宛城百姓驚得呆了,他等何曾見過如此整齊劃一的漢軍?漢軍雖然也列隊習戰陣,但劉備從後世帶來的隊列操練之法,還是讓這裡的人們大開眼界,覺得震撼人心,雄壯無比。

宛城百姓心道,之前若有這樣的王師守護,又怕那黃巾何來?

劉備等入城接管城防後,這才鬆懈下來,於是忙統計戰損,此番大戰,張曼成主力盡喪,死者數萬衆,餘部非降既奔走山林之間作鳥獸散,而劉備徐謬部也傷亡數千人。還好張曼成已死,麾下諸將除了個趙弘,一一見誅。也算是功德圓滿。唯一遺憾的是,孫夏竟然箭創發作,死於途中。劉備便道:“此番能誘張曼成出城,多賴孫夏之力,想不到孫夏竟死於軍中,實在可惜。傳我將令,善待孫夏親眷,不得有所打擾。”心中卻是暗歎,本來還想授他個一官半職的,誰曾想竟無福享受,唉。

感謝書友liukai198308的打賞。

第七百三十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六百六十二章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
第七百三十章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六百六十章 兗州決戰(九)第一百八十五章 青州攻略第七十五章 塵埃落定第七百十一章第三十二章 初拒徵辟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師回朝第四百六十五章 冀州攻略(七)第二十章 東萊故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關中攻略(八)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六百九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三章 丁儀奏對(二)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跨海東征(五)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五百零四章 四方雲動(二)第六十九章 前因後果第八十三章 關羽遠奔第一百九十四章 袁本初圖謀冀州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三百九十三章 袁劉大戰(二十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龍亢之變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幷州(七)第六百九十八章 出兵豫州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八百二十九章 定風波第五百一十八章 好漢凌操第七百三十四章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四百零一章 白登之戰(二)第八百十九章 意外變故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一百一十八章 涼州之戰(三)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零四章 草原大戰(四)第六百七十八章第五百零七章 江夏水戰第二百八十二章 跨海東征(完)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三百六十四章 朝覲天子第五百三十三章 農業改革第五百一十三章 再戰江夏第七百五十六章第七百七十三章 先發制人第七百九十七章 曹純退兵第六百六十二章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五百九十五章 火燒高柳第三百六十八章 劉備所謀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二百七十四章 跨海徵東第四百八十二章 冀州攻略(二十四)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四百三十六章 兵圍馬邑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七百六十八章第四百五十章 風雨幷州(六)第三百五十九章 荊州之戰(七)第十七章 涿縣初見第一百七十章 形勢有變第六百零六章 益州風雲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三百二十一章 公孫之敗第七百九十八章第五百四十八章 美人之計(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二百三十章 跨海東征(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六百六十六章 虎將許褚第六百九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九章第五百二十七章 撤離荊州(二)第五百五十一章 關中攻略(三)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