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

王宇見自己的計謀被否決,臉色又不禁灰敗幾分,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出這麼一條狠計來。卻想不到,平日裡笑裡藏刀、狠辣無比的範永與樑賓卻是比他還要膽小。他們不參與,光靠自己,那是成不了任何事的。

棄了錢貨自己獨自脫身,王宇實在是萬分捨不得。但要讓他投降青州軍,他也十分不願。他早就知道,來幷州的是趙雲和呂布。趙雲當年是公孫瓚的舊部,公孫瓚是什麼樣的人,王宇心裡一清二楚,在這裡碰上了公孫瓚的故將趙雲,只怕不是能夠輕易脫身的。至於呂布,這麼一個爲了名利錢財,連頂頭上司都能夠出賣而且一賣就是二次的人。你讓王宇去相信呂布的節操,還不如讓他相信母豬能上樹。

王宇在這裡糾結萬分,到了最後,還是貪婪佔了上風。他長嘆一聲,道:“既然如此,吾也只能選擇與樑兄一道,棄暗投明了。希望劉玄德如傳說中的一般,能夠禮賢下士、仁厚待人才是啊!”

樑賓聽得王宇最後選擇與他一道,臉上不禁欣喜萬分。多了一個人,分量自然又不一樣,他心下似乎又感覺到安全了幾分。於是便把目光投向了範永。

範永心中嗤笑幾聲,劉備禮賢下士是沒錯,但你們也得是個士啊。毫無用處的廢物,也想着讓劉備手下留情,只怕是白日做夢吧。臉上卻是掛滿和善的笑容,道:“二位賢弟所想,正與我合也。來來來,你我且好生商議一番。”

樑賓與王宇聽得範永也是選擇投降,心中不由得長吁了一口氣,看來自己沒選錯啊,範老大不也是要投降嗎。

三個人在這裡各懷心思的時候,趙雲的大軍終於到了晉陽城。

郭援與牽招敗績,不知所蹤的消息,此時也已經傳到了晉陽城。郭援是高幹的大將,牽招是袁三公子的心腹。兩個人各統精兵,鎮守堅城,卻仍然敗於青州軍之手。如今青州軍挾勝而來,晉陽守將便在城頭之上感覺到了莫大的壓力。那二人尚且不是青州軍的對手,何況平庸如我乎?

晉陽守將未戰便先怯了。當然,做爲一城之主,心中害怕,面上還是會強撐上那麼一撐的。有條不紊的吩咐麾下將士準備守城物資之時,他便站立在城頭,俯視城下的青州軍大喝道:“城下的聽了,吾城中有精兵無數,戰將數員。爾等無故來犯,還不速速退去!”

城下的張遼聽了,看向田豫道:“此人語無倫次,也配爲一軍之將?”

田豫笑道:“不是語無倫次,只怕是心有怯意,所以纔會如此罷了。”

張遼聽了,啼笑皆非,再看城上那將時,心中便是不知說什麼好了。也是,不是心中害怕,如何還未開戰,便說自己城中有多少人馬的。這是虛張聲勢爲自己壯膽了,也罷,讓自己來嚇一嚇他。

突然間,張遼便縱馬而出,奔至晉陽城下,自腰間得勝鉤上取下弓箭來,瞄準城頭之上的那晉陽守將,翻弦便是一箭。

晉陽守將說了一大通給自己壯膽的話,還覺得自己說得挺不錯,正自挺胸凸肚,得意洋洋的四顧之際,忽然便看見城下一將策馬奔出陣來,飛馳到了城下,疾電般便射出了一箭來。那箭矢夾着一股惡風,直奔自己的面門。

晉陽守將嚇得嗷的一聲,忙把脖子趕緊一縮,那箭矢似流星似的,奪的一聲,正中晉陽守將頂上盔纓。

晉陽守陽感覺頭皮一涼,頭盔卻是被射落於地。他唬得在地上一個翻滾,然後狼狽不堪的在親兵的攙扶下爬了起來,望着城下放箭的那將大罵道:“匹夫!竟敢暗箭傷人!匹夫!”

張遼聞言大怒,二話不說,又自箭壺裡摸了一支箭來。還未上弦,那晉陽守將便駭得往後跳了一步,匆匆躲入城樓之中去了。

張遼哈哈一笑,罵道:“無膽鼠輩!也敢阻我大軍?”

張遼見守將躲進城樓不露面,便拍馬返回本陣。回陣之時,三軍喝彩,聲如雷動。張遼心中亦是喜悅不已。

趙雲與田豫迎回張遼,笑道:“文遠好射術也!”

張遼謙遜的笑道:“雕蟲小技,卻只唬得城上那蠢物,卻是讓將軍和國讓見笑了。”

趙雲道:“守將如此怯弱,晉陽城又如何能守得住。先埋鍋造飯,飯畢後立時攻城!”二將領命,便退下去吩咐諸校尉去了。

大軍吃完飯休息一會兒之後,便開始攻城了。原本以爲晉陽城不堪一擊的趙雲等人,卻被晉陽城給阻擋住了。

整整廝殺了一個下午,兩邊都死傷無數,晉陽城卻仍然堅挺的屹立在三晉大地上。晚上,趙雲在中軍帳中,臉色鐵青一片。諸將看着趙雲的臉色,知道平時很好說話的將軍,這次是真的生氣了。

趙雲確實生氣了。他站了起來,左轉右轉,來來回回兜了幾圈之後,終究還是按耐不住了:“古人有言,驕兵必敗。主公亦常常以此而告誡吾等。想不到就在晉陽城,吾便見到了諸位身上的驕氣。文遠,汝所督之部,今日攻城,可有用盡全力乎?國讓,汝所督之部,可有攻平城、馬邑時之驃勇乎?

一個小小的幷州,不過獲取了二場勝利罷了。這便得意了?這便滿足了?天下如此之大,四海尚未平定,雄城堅城無數。到時主公若派汝等去取,如何能夠一戰而下之?

莫要以爲晉陽守將懦弱,便看輕了他。兵法有虛虛實實之論,吾等又豈能知其是不是故意示弱?

傳吾將令!奮勇爭先、全力以赴,攻下晉陽城!有驕慢不前者,立斬之!”

張遼與田豫心中羞愧,應命而去。

就在張遼與田豫召集衆校尉訓話之時,前營斥候忽然來報,說抓住一個探子,其自稱是晉陽城中派來的。

張遼與田豫前去一看,略微一問,不禁大喜,於是忙令左右押了這個探子,前往趙雲大帳去了。

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七百八十章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
第三百五十一章 鄂縣失守第二百五十五章 徐州之亂第一百五十五章 河陽之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火燒高柳(完)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二百零三章 兩虎相爭(二)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冀州攻略(十一)第六百四十四章 馬超出動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九十八章 南陽局勢第五百三十一章 各方動靜第四百五十七 風雨幷州(完)第六百十章 一封書信第五百一十九章 黃祖之死第三百六十七章 南陽大戰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一百零九章 築城巴丘第三百一十一章 連下二城第二百四十五章 兵發河洛(二)第五十章 孤身說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徐州之亂(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七百零五章 夏侯舉動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亂象(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六十五章 廣陽大疫第四百五十五章 風雨幷州(十一)第六百五十一章 決定退兵第八百十二章 沙摩之死第三十四章 洛陽滅蝗(一)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八十五章 風雨前夜(二)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五百零九章 襄陽隱士第六百二十六章 兵出魯國第一百九十六章 青州屯田忙(二)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中攻略(十九)二百二十五章 呂布窮途第二百三十六章 高句麗人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討伐宋建第七百六十七章第三百八十二章 袁劉大戰(十二)第一百四十章 洛陽風雲(五)第七百二十五章 華容城下較高低第八十章 劉恪成親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七百四十七章 曹洪中計第五十五章 大婚之喜第六百八十八章 漢壽之戰第一百九十七章青州屯田忙(三)第七百八十章第四十六章 陽球之死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一百七十三章 大谷關內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九十九章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三百六十二章 長安天子(二)第七百零二章 刺探軍情第一百七十二章 陽城之戰(二)第八章 格物之論第六百三十八章 西域見聞(二)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四百零八章 再敗呂翔第八百十一章 戰爭爆發(十二)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十二章 爲民除害(二)第四百六十四章 冀州攻略(六)第二百一十一章 涼州風雲第六百七十九章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七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八十四章 冀州攻略(二十六)第六百零二章 草原大戰(二)第七百零六章 沛縣易手第四百七十六章 冀州攻略(十八)第四百七十九章 冀州攻略(二十一)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六百八十七章 首戰黃蓋第七十七章 試行改革(二)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儒之逝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零七章 左伯之紙第一百零一章 盧植出事(25號第二更)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