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陳年舊事

劉恭道:“玄德,恪兒自小與你一起長大,他能有現在這份前程,也是因爲你。”劉恭頓了頓,又接着道:“恪兒,以後你要記住,玄德不但是你的兄長,更是你的主上。你一生一世,都不得違揹他的話,在他有危險時,哪怕舍了你自己的性命,也要去保護他!你明白麼?”

劉恪心道,就這還要跪下來說,我不一直都這樣做的麼。卻不敢和自己老子犟嘴,老老實實的回答道:“孩兒明白!”

劉備心想,這是幹什麼呢,搞得交待遺言一樣。還沒開口,便見劉恭道:“那你向你哥哥拜三拜,今日就定下這君臣尊卑之禮。”

劉恪便依言向劉備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額頭上都是塵土。劉備又好氣又好笑,心疼的幫他拭去灰塵,這死心眼的老十一。

劉備把劉恪扶了起來,看着劉恭,道:“叔父,你這是何意?”

劉恭這才一聲長嘆,把他與蘇雙等人的恩恩怨怨和盤托出。蘇雙張世平,先秦之時便世代與塞外交通,延綿到今日,早已是首掘一指的鉅商豪賈。兩家把中原所產之鹽、鐵、茶輸往塞外,再把塞外的皮貨、人蔘、駿馬輸往中原。這條商道,涿縣卻是必經之路。當年劉恭年少膽大,偶爾學人做些沒本錢的營生。卻不料剛入行不久,看錯風色,劫到了蘇張兩家頭上。一番苦戰,劉恭不敵被擒。當時蘇雙和張世平還是家中少主。這第一次順路跟商,便遇見了傳說中的劫匪,還是個跑單幫的,也不知道是傻還是怎的,就劫到了自己家頭上。不由大感興趣。於是便把差點被商隊一刀砍了的劉恭給救了下來。

劉恭當時尤自憤然,說若不是人多,又能奈何得我?結果三人年歲相近,相談之下,竟然惺惺相惜,臭味相投。知道劉恭劫錯了目標,蘇雙和張世平大笑不已。然後把劉恭給放了。三人從此訂交。

再往後,三人聯絡不斷,經常在涿縣小聚。時光流轉,當劉恭成爲縱橫幽燕的綠林豪強之時,張世平和蘇雙也順利的接過家中大權,成爲一家之主。而三人的友情隨着時光的流逝沒有變淡,反而因爲利益的因素越發的穩固了。因爲劉恭要銷贓,而蘇張兩人也要打擊競爭對手。三個人一拍即合,剛好互補。而劉恪的婚事也是在那時定下來的。

這次,蘇雙、張世平欲出塞數千裡,前往扶余。因爲他們開闢的一條新商路,貨物屢次被劫。是以他們廣邀江湖好手助拳,一同去那裡看看是何方神聖所爲。而作爲多年生死之交以及利益攸關人,劉恭自然無法袖手旁觀。

於是乾脆把劉恪的婚事給辦了,過完年收拾收拾便一同趕赴扶余。家中細娘是個女孩,還有個兒子還小,他都不擔心,最擔心的就是劉恪,於是只好把劉恪託付與劉備。差不多也就是託孤了。他對自己兒子不放心,對這個侄兒倒是放心得很。

劉備聽完,不由傻了,敢情是這麼一回事啊,自家叔父當年也夠彪悍的。劉恪在一旁,虎目中熱淚盈眶,哽咽着想說話,卻被劉恭一個巴掌打了回去:“嚎什麼嚎,老子還沒死呢!看你這點出息。”

劉備看着劉恪道:“十一,你放心,我保證此趟叔父必然沿途無恙,全身而返。”

劉恪便問道:“五哥,真的?”

劉備認真的道:“真的!”蘇雙張世平還沒給老子錢財、鑌鐵和駿馬呢,就這麼掛了豈不是太便宜他們了。

劉恪見劉備保證,心情這才平靜下來。劉恭就笑罵道:“他倒是相信你,玄德,你什麼時候也會算命了?”

劉備一臉認真的看着劉恭,道:“叔父,那不是算命,我研究的是《易經》,我方纔袖中起了一卦,叔父雖然遠遊之象,但卻一路平安。”

劉恭就大笑道:“好!好!好!借侄兒你的吉言了!走,回去罷!”說完便邁開雙腿往家中走去。

蘇雙在樓桑大醉三日,才與衆人相別。劉備本來還想和他聊聊放大鏡這門生意的,後來想想,還是算了,等他們都平安歸來之後再說吧。

劉備接下來隨張博去了張家大宅,路上,劉備止不住好奇,便問張博:“叔父,蘇伯父遠去扶余,怎的沒請你?”

張博微微一笑,道:“我與他不過點頭之交,且我俗事纏身,他怎好請我?”

劉備一想也是,張博家大業大,坐在家中當土豪就可以了,又沒甚讓人心動的好處,實在是沒必要去冒這個風險。換他他也不會去。

張博叉開話題,笑道:“來來來,且隨我去莊園看看,我倒是要瞧瞧,你口中的佳釀是甚滋味。”

劉備聞言,不禁老臉一紅。昨晚喝得有點高,一時興起,便說了那麼幾句不合時宜的話,好像是說這酒不行?想不到卻被張博給記心裡了。

他只喝得出酒的度數高低,又哪裡懂得釀酒了。卻不曾想張博卻一直記在心裡,今天死活要帶他去張家酒坊。也是,好酒的就沒幾個不會自釀的。曹操能寫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也能向漢獻帝呈獻酒方。

如何把低度酒變成高度酒?劉備心想要是能擺個渡就好了。跑到張家別院,進了酒坊,一看,百十號人忙得熱火朝天,張博帶着劉備走馬觀花,指着這個說是幹嘛的,指着那個說是幹嘛的。一圈下來,劉備看得頭暈眼花,啥也沒記住。他哪裡知道那些瓶瓶罐罐,大桶小桶是幹什麼的。他就隱約知道釀酒工藝發展到後來,都少不了蒸餾這一道工藝。不過這裡看了看,彷彿沒有看到用來蒸餾的器具。

於是便道:“叔父,昨晚乃是醉言,還望見諒。不過今次我看了一遍,心中約有所得。叔父也知小侄精於格物。予以爲,水與酒,乃不同之物質。不若先以火煮之,且看如何。”他沒辦法向張博說酒精的沸點比水的沸點低。還不如直接用火一煮,簡單明瞭。

張博也是個說幹便幹的人。便命人抱來一桶酒,一桶水,倒在一個大鍋裡,下面用火一燒。不一會,就先聞到隱約的酒香了。這時候的谷酒,裡面還偶爾參雜些果子。味道很不錯。

劉備在旁邊就開始說了:“果然,酒先沸,否則不至於有有酒香,而是無味之水汽了。”張博也不是什麼都不懂的人,水燒開之後的水汽他自然是知道的。於是點頭稱是。

然後劉備就道:“酒與水,雖然爲不同物質,然酒中亦有水。水多,酒味則淡,反之,若水少,酒味必濃。”聽到這裡,張博眉毛一挑,目光開始亮了起來,神色也隱含期待。

便見劉備道:“若把酒制於鍋中,以大火煮之。酒受熱而蒸發,水依然殘留。而上方籠罩一物,以吸納酒氣,待冷卻後再行收集,必爲濃酒。”蒸餾器他沒見過實物,但大概也知道原理。要是有材料,他也能做一個簡單的出來。可是現在他只能動動嘴皮子說一說。

不過,他把原理已經說得如此明白,張博要是還不清楚,那也就太失敗了。張博不懂氣態液態,但他見過,也知道如何做。劉備一說,張博腦海裡就開始想了,越想越覺得有道理,越想越覺得可行。

張博不由哈哈大笑起來,道:“玄德,若我張記釀出新酒,你定是第二個品嚐到的!哇哈哈哈哈哈,老子發達了!”說完已經擼起袖子指揮人幹活去了。

劉備見張博已經陷入釀造新酒壟斷市場大發橫財的幻想中,不禁搖頭苦笑,悄然退了出來。

回到樓桑,劉備喚來黃忠,嘆道:“漢升世之豪傑,不思報效天子,奈何甘居我下?備實不願以恩挾漢升。”

黃忠在黃敘好了之後,便在樓桑安了身,還回了老家南陽一趟把自家婆娘也給接了過來。然後一付以劉備家將自居的派頭。讓劉備回來知道後是哭笑不得。不是他虛僞,一次又一次的把黃忠往外推。而是他覺得,一根人蔘,順手之勞的事情,就像他後世經常扶老奶奶過馬路,撿到錢交給警察叔叔,去社區做義工,看見災害就捐款一樣。實在是值不得黃忠如此。這樣他會覺得受之有愧。再說了黃忠遲早都是他的人,何必讓人誤會他有挾恩的嫌疑呢?

然則對黃忠來說又非如此。正所謂彼之蔽草,我之珍寶。劉備一根參,不止是救了黃敘一命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後嗣的香火,不會無顏去面見列祖列宗。只是劉備不知道罷了。

黃忠回道:“主公謬讚,黃忠一介武夫,只知好勇鬥狠,又怎當得豪傑之稱。主公年方弱冠,已聲聞海內,名震公卿。黃忠亦知主公素有匡扶天下之志,否則怎有爲萬世開太平之豪言?今天下洶然,百姓不安。而天子寵信奸佞,百官怠政。主公先有除蝗之策,後有防疫之功。詣闕鳴冤,高歌正氣;益州平叛,摧鋒破敵……黃忠每思至及,心神激盪。此正乃大丈夫之所爲也。黃忠願附主公尾翼,爲主公之馬前卒,助主公掃蕩羣邪,濟世安民。還望主公不以黃忠愚昧,憐而納之!”說完,黃忠納頭便拜。

劉備沉默良久,他想不到黃忠這麼一個表面粗獷的漢子,內心還有如此細膩的一面。原來自己的所作所爲,人家都打探得清清楚楚啊。那麼說來,黃忠是真心誠意要認主了。那還說什麼,高高興興的收下吧。否則就成逗比了。於是劉備扶起黃忠,凝重的道:“卿不負我,我必不負卿!匡正天下!再興大漢!”

“匡正天下!再興大漢!”熱血在兩人胸中不斷澎湃。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七百七十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
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五百八十一章 交州之戰第六百七十一章第二百六十章 徐州之亂(六)第七百七十一章 魯肅出使第六百四十六章 伏兵齊出第三百零六章 徐州局勢第六百零九章 劉備用兵圖兗州第四百一十六章 朝廷反應第三百一十九章 吳郡陸氏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一百八十章 圖謀青州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七百七十章第十五章 平定廬江(三)第三百零四章 袁術稱帝(二)第四十八章 益州叛亂第五百一十二章 形勢危急第七百八十一章 益州出援第四十二章 高歌正氣第二百零九章 朱儁設謀第七百十五章 華容城下第四百九十五章 冀州攻略(三十七)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七十八章 接見魯肅第八百零三章 戰爭爆發(四)第六百六十一章 兗州決戰(十)第二百五十七章 徐州之亂(三)第十四章 平定廬江(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青州攻略(八)第三百三十五章 袁術敗亡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蹤跡第一百章 襄陽城破(25號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六章 荊州之戰(四)第四百九十二章 冀州攻略(三十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五百七十三章 關中攻略第五百四十五章 封王之論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柔出馬第七百三十五章第三百八十六章 袁劉大戰(十六)第四百五十三章 風雨幷州(九)第三十七章 冠禮始成第五百四十七章 美人之計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六百零一章 草原大戰第三百一十八章 青州才俊第七百七十五章 于禁伏擊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零七章 益州風雲(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流言驟起(二)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王遇刺第三百三十六章 袁術敗亡(二)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七百十一章第七百二十一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十一章 爲民除害(一)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一百五十四章 壯士典韋第七百八十章 赤子曹昂第八百零二章 戰爭爆發(三)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一百八十四章 青州整軍第一百四十九章 太后出逃第一百零八章 涼州大亂第三百六十五章 賈詡所謀第四百章 白登之戰第七百章 出城交兵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一百四十一章 董卓入京第一百一十六章 涼州之戰第三百二十五章 南歸青州第七百五十四章第二百零二章 兩虎相爭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三百五十三章 荊州之戰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遊說袁紹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七百九十一章 水淹之計第三百四十章 功敗垂成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青州再得良將第六百三十二章 兗州攻防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見聞(四)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孫之敗(三)第五百零三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六十三章 滎陽之戰(三)第六百十六章 濟北王求助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