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九章 漢中之戰

劉備在關中折騰,其他人也沒閒着。曹操盡起大軍,進逼漢中。說實話,張魯能在漢中與劉璋打個不相上下,那實在是兩個人都很弱,屬於菜雞互啄的那種。要和曹操對抗,那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張魯麾下實在是沒什麼人材,不然他也不會一力推行五斗米教,借用宗教來籠絡人心了。手下能帶兵的就這麼二個,弟弟張衛,大將楊昂。然後沒了。其他的實在上不得檯面,就不值一提了。

張任率二萬人在鍚縣鎮守,結果被曹操打得大敗而歸。曹操又分兵攻上庸、房陵二縣,控制側翼。然後一路順水而上,連下西城,龍亭,成固。很快就打到了南鄭。張魯還沒來得及反應,大軍便已經快到城下了。

張魯長嘆一聲,長年在益州窩裡橫,這下才知中原人物的厲害。行了,不打了,投降吧。

謀士閻圃就說了:“聞劉備在關中,降曹不如降劉。”

張魯頗爲意動,旁邊張衛就道:“大兄,此言謬矣。南鄭就算守不住,我還有巴郡。真若不敵曹操,我等不如退往巴郡,樸胡等皆在彼。到江州之後,發七姓蠻夷以抗之,我有地利,而曹操遠道而來,糧秣必缺。周旋時日,勝之可也。”

這幾年張魯沉浸於教務。他幾個兒子也是一心向道,無意俗務。所以基本上軍政大權,多賦予張衛。張魯聽張衛這樣一說,又不禁心動。再看閻圃,卻不說話了。閻圃覺得自己盡到了謀臣之責。現在是他兄弟倆的家事,自己若再插嘴,惡了張衛就不好了。

閻圃不說話,張魯便依張衛之言。於是留大將楊昂守南鄭,自己則帶了家小兵卒,迤邐南行至巴郡。路上張衛還給劉璋送了一封信,大意就是你我兩家相爭,不過是些小事。大家畢竟都是益州人,關起門來什麼都好商量。現在曹操來了,此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要的不是漢中,而是整個益州。現在我們只能聯手對抗曹操。不然我若敗了,成|都還安全嗎?

劉璋一看信,便召衆臣議事。衆臣一聽,便紛紛勸劉璋從張衛之論,放下往日仇怨,先抱團把曹操打退再說。龐羲道:“若曹操據漢中,不往巴郡,而攻白水、葭萌二關,州中危也。主公宜興兵以助張魯。”

旁邊又有人道:“主公乃朝廷欽命州牧,曹操師出無名,怎可貿然來伐我州?”龐羲一看,卻是白水關守將楊懷。

龐羲眉頭一皺,便道:“若曹操果來,楊將軍自忖能爲曹操之敵乎?”

竟然敢瞧不起我?楊懷臉龐脹得通紅,向劉璋一抱拳,便大聲道:“若曹操果來,末將請爲主公拒之。使曹操不得踏入白水關一步!若有閃失,願從軍法!”

還沒商量出個主意,麾下倒先是吵上了。劉璋一陣頭疼,揮了揮手。讓兩人不要糾纏。又問諸臣意見。從事別駕張鬆對劉璋道:“使君,大將軍此時亦在關中,莫如往迎大將軍車駕,來御曹操。”

張鬆此言一出,諸人紛紛言道不可。劉璋也不同意。開什麼玩笑,劉璋寧可曹操在這裡折騰,也不願意劉備來。曹操還有打退的希望。劉備這尊大神來了,還能送走嗎?到時益州聽誰的?

不止劉璋有這個小心思,益州諸臣差不多都是這個想法。大家關起門來在益州過小日子就好了。到時劉備一來,益州大權勢必要歸朝廷,利益又要重新分配。這怎麼行?好不容易有個軟弱的主公劉璋,這要換成劉備,誰受得了?張鬆見益州文武如此反應,心中不禁長嘆,一羣誤國小人。

劉焉死後,大家擁立劉璋不是沒理由的。劉璋性子弱,耳根軟,比起劉瑁來,差多了。劉焉在長子、次子死後,爲什麼要將聽說有大富大貴之相的吳懿之妹招爲劉瑁之妻。意思很明顯了,老三就是將來的益州之主。結果劉焉死得太快,沒能留下遺囑。然後大家一商量,越過劉瑁便立了劉璋。打工的誰不喜歡老闆像麪糰一樣。那大家隨便亂搞都可以。現在大家吵來吵去,劉璋聽得心煩,索性一拂衣袖,便退回後院去了。

曹操把南鄭給圍了。一邊攻打,一邊則派人往褒斜道和連雲棧道。扼守關城。別自己這裡辛辛苦苦一場,到時劉備大軍卻從陳倉、散關那裡殺出來,那就是爲人他做嫁衣裳了。曹軍到了那裡,悄悄派人出谷一打探,劉備大軍還在和涼州軍對峙,誰勝誰負還說不定呢。然後便把消息回報給曹操。曹操一顆心這才落到了肚子裡。穩穩的。

不是劉備不想搶漢中。他也有這個想法,但前提是他已經解決了關涼軍閥。在沒有徹底平定關中、涼州之前,貿然南下搶漢中,只會是死路一條。到時漢中有曹操或者是張魯,而關中的後路被人一堵,好吧,大軍只能餓死在漢中了。秦嶺這幾條路要是這麼好過,歷史上的諸葛亮也不用這麼勞累了。劉備那裡打完了李傕還要打馬騰、韓遂。而曹操這裡的對手實在又太弱。所以曹操到了南鄭的時候,劉備那裡還早着呢。

既然劉備還沒平定關中,那曹操就放心了。那還等什麼,放開手腳開始幹吧。要是打完漢中了,關中那邊還沒平定,曹操若還有餘力,那就要直接攻蜀了。

張衛瞞着兄長張魯給劉璋寫了封求援信。張魯別的不管,但要想讓他對劉璋妥協,那是想都別想。結果張衛冒着被兄長張魯責罵的風險給劉璋寫信,結果劉璋那邊卻是一點動靜也沒有。這下張衛有點抓瞎了。他勸張魯南下,一是想着靠這裡的蠻夷,另外一個則是想着劉璋的援助。曹操來了,看在脣亡齒寒的份上,劉璋怎麼樣也得救上一救是不是?有這兩路援軍,憑藉着地利優勢和後勤優勢,張衛還是有信心守住巴郡的。只要巴郡守住了,到時再慢慢與曹操周旋,只要有機會,還怕奪不回漢中?

誰曾想,劉璋那裡是一點消息都沒有。莫非劉璋要見死不救不成?

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八百十四章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
第五百九十四章 高柳攻防第七百九十二章 襄陽城破第五百六十九章 關中攻略(十九)第二百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火燒高柳(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五十章 求援四方第三十五章 洛陽滅蝗(二)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袁劉大戰(三)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屯界橋(四)第三百二十九章 山陵又崩(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反攻長安第三百八十八章 袁劉大戰(十八)第八十六章 風雨前夜(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火藥問世第八百零七章 戰爭爆發(八)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屯界橋第四百二十二章 劉備嫁女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七百七十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張飛受傷第四百四十六章 風雨幷州(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關中攻略(十六)第一百八十八章 青州攻略(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五百三十章 瓜分荊州(二)第九十四章 大戰江陵(三)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三章 馬邑城破第四百零五章 平城交兵(二)第十三章 平定廬江(一)第七百零九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三十六章 父子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七百十八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兗州決戰(五)第四百一十章 諸侯選擇第五百五十二章 關中攻略(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三百二十二章 公孫之敗(二)第三百三十二章 南征袁術(三)第五百八十九章 備胡之策第五百五十八章 關中攻略(十)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冀州攻略(二十)第七十八章 試行改革(三)第五百五十章 關中攻略(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跨海東征(六)第四百八十三章 冀州攻略(二十五)第八百十四章第七百零七章 夏侯兵敗第七百五十五章 和談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發涼州第五百六十一章 關中攻略(十三)第二十七章 東萊故事(這應該是第幾了)第四十章 蔡邕之難(二)第二百零一章 公孫瓚跨界擊冀州(二)第二百一十四章 涼州風雲(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關中攻略第八百零一章 戰爭爆發(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北方亂起第二百九十一章 攻取會稽(二)第二百九十三章 賈詡出奔第三百四十七章 荊揚水戰第七百八十三章 兵分數路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州之亂(二)第三百零七章 兗州說客第二百六十九章 青州新政第七百零三章 攻打蕭縣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山張燕第二百六十三章 諸葛來投第一章 臨危託孤第一百一十章 皇帝昏招第七百三十一章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八百零五章 戰爭爆發(六)第七百零一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六十一章 滎陽之戰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七十六章 漢軍突圍第七百二十二章 夏侯淵疾奔安陸第五百二十章 曹操意圖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四百零二章 袁紹兵至第六百二十八章 侵掠如火第五百四十章 鄴城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跨海東征(六)第十章 南下廬江第一百三十六章 洛陽風雲第一百四十六章 廢立之事(二)第二十八章 退婚之事第五百六十六章 關中攻略(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