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開寶七年

時間進入開寶七年,新的一歲,一年之始,也是劉皇帝第一次在洛陽過年。地方雖然變了,但一切典禮如故。

正朔日,劉皇帝御西京乾元殿,舉行新年大朝會,總結得失,展望未來。同時,接受內外大臣、各族首領以及諸國使節朝拜。

衆多的使臣、首領,第一次踏足巍峨壯麗的乾元殿,無不爲其所懾,基本都不自覺地屈下膝蓋,俯首臣服。

遼國的使臣,乃是在遼國政壇復出的蕭思溫,他沒有匍匐倒地,但表情異常凝重,大漢的強大已然體現在方方面面,這是肉眼可見的地方。而作爲北方霸主,帝國僅剩的對手了,大漢越強盛,那麼遼國所承受的國際壓力也就越大。

至於近些年,開始在漢遼之間左右逢源,瘋狂搖擺的高麗國,或許是心虛的緣故,其使臣則表現得戰戰兢兢的。

就在去歲秋季的時候,萊州水軍曾組織過一次巡航訓練,發大小海船五十艘,官兵三千餘人,直逼高麗海岸,並於其邵城縣停泊休整。

幾乎可以想見的,兩方的衝突發生於不測之間,別看只是水師,陸戰打起來也是足夠兇悍。水師在指揮使郭洋的指揮下,登岸一舉攻破邵城縣,然後殺掠一通後還師。後來,高麗水師來援,雙方還在邵城港外,進行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海戰,同樣以漢軍勝利告終,帶着繳獲,大搖大擺地返航......

這是大漢與高麗之間第一次劇烈的衝突,事後,兩國仍舊互通使者,就此事展開交涉。而交涉結果就是,雙方一致認爲,這是一次意外,一次誤會。

軍隊嘛,滿腦子肌肉,只會打打殺殺,火氣也大。在這個基調下,算是緩和下來,大漢沒有道歉,高麗也沒有繼續追究,朝廷這邊呢,對莽撞挑起事端的水軍將領郭洋嚴重警告了一次作爲處罰,然後就沒下文了。

至於高麗死傷的軍民,損失財產,就不是大漢官府考慮的了。事實上,雙方也清楚,這就是大漢有意識主動挑起的事端,是對高麗國的一次警告,大漢,是有浮海進攻的能力的。在強大的水師保證下,你那半島,也沒那麼安全。

而在大漢這邊,警告教訓是一方面,藉機試探高麗國的實力,也是一方面。結果很理想,就像當年收到關於高麗軍事實力的彙報一般,其軍力不少,但戰鬥能力,確實孱弱。

邵城縣的高麗軍隊,也是打過內戰,有一定戰場經驗的,結果被大漢的水軍亂捶。若是換作那些精銳的陸師,只怕差距會更大。

只要制海權在手,保證能把大漢的軍隊順利投送到半島上,那大漢的軍隊橫掃之或許不是難事。

高麗與高句麗之間,一字之差,但實際上是天差地別,高句麗強大時能硬撼大隋帝國,至於高麗,呵呵......

這麼多年下來,劉皇帝也基本看清楚了,想要讓高麗全力配合大漢對付遼國,基本不用奢望了。相比之下,因爲高麗國的不識趣,反而刺激到了劉皇帝,隱隱有覆滅其國的心思。只是,遼國存在的情況下,隱忍着。

而經過去歲那場警告,高麗國似乎也有所醒悟,態度也再度恭敬起來了,捱打之後,才知道疼......

正月,素來是喜慶熱鬧的一月,元旦大朝會之後,就是上元佳節。而開寶七年的上元節,也新增了兩個節目。

其一,洛陽皇城獻俘。西南招討使王全斌,南征功成,滅大理國,俘其君臣公卿還朝,獻於宮闕。對於王全斌而言,坐鎮西南十年,厲兵秣馬,一朝獻捷,得滅國之功,得勝還朝,可以說是功德圓滿,此生無憾了。

獻俘儀式,自然是場面壯觀,聲勢浩大,圍觀者達二十萬之衆。對於古都百姓而言,也有種莫名的激動與衝動,他們也是不知有多少年,見識過如此場面,享受作爲強盛帝國子民的榮耀。很多隻記錄於史冊以及流傳於口頭的盛世,他們親眼得見。

這當然也是一場政治作秀,劉皇帝意圖以此凝聚人心,振奮民氣,而從具體效果來看,他成功做到了。

而作爲其中第一配角,王全斌也受到了極大的矚目,同樣享受着萬衆歡呼,天子降階以迎。不只是因爲他破國的功績,更因爲他在西南長達十年的堅守、忠誠、敬業,而對於這個已經十分年邁的老將而言,這樣是最高的榮耀了。

其二,則是對開寶年來有功人員的犒賞了。前面提過,在這麼多年中,劉皇帝沒有對帝國文武進行授爵賞賜,當然,排除似歸義軍曹氏這種特殊的收買。

因此,內外上下,很多人都有所議論,畢竟立功而不能受賞,換誰都有想法。而劉皇帝費了那麼多心思,把大漢的爵位體現地那般重,有志有功之人,也多抱有期待。

如今,也算是償其所願,並且採取集體授爵的方式。經過有司的核查,在開寶年後文治武功方面,也確實涌現出了一大批的風雲人物,值得授爵乃至升級提等的也不少。

當然,其中也包括一些在乾祐時代,功績資歷有所欠缺,如今也一齊補上。不過,這一次封爵,明顯是武臣居多,再沒有比戰功更容易得爵並令人信服了。

最耀眼的,自然是王全斌、潘美二人了,一個滅大理,一個收安南。餘者,如楊業、王仁贍、楊廷璋、劉光義等等在幾次征伐中有突出功績的高級將領,也在其列。

相比之下,文臣之中,只有王溥、趙普、盧多遜、吳廷祚、呂胤寥寥幾人。畢竟,在治世,文臣想要立功得爵,實在是太不容易。即便是如此,他們還大多與武功有關。

除了賜爵,還有授勳,這就是純粹針對於軍功了。在歷次作戰中,涌現出了大量軍官士卒,尤其是那些從艱苦戰鬥中立功存活下來的中下級將士,功勞不足以授爵,但給個勳位,還是可以的。劉皇帝下令,挑選了其中五十人,於乾元殿酬賞。

一場賜爵授勳儀式,同樣極大地刺激了大漢上下文武的建功立業之心。

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0章 “寬刑簡政”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48章 西撤!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69章 夫妻密談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86章 駕臨渦口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4章 苦難第78章 滄州府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59章 亂情第106章 倒趙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62章 薨逝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45章 剝削者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05章 河北局勢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87章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79章 蕭思溫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16章 尾聲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46章 底層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55章 山上山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45章 剝削者第104章 暗通款曲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59章 挫折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2章 大朝會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92章 事發第9章 新官上任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04章 平息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60章 平定第1764章 禁轎
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0章 “寬刑簡政”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248章 西撤!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69章 夫妻密談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97章 再臨六合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86章 駕臨渦口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34章 苦難第78章 滄州府第104章 暗通款曲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159章 亂情第106章 倒趙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62章 薨逝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345章 剝削者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05章 河北局勢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370章 公府家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287章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79章 蕭思溫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16章 尾聲第62章 禍福之間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346章 底層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55章 山上山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45章 剝削者第104章 暗通款曲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59章 挫折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2章 大朝會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492章 事發第9章 新官上任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04章 平息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60章 平定第1764章 禁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