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

“夫人,節帥雖身陷重圍,但未必有事!”見嚴氏哭泣,青年軍官心有不忍,不由勸道。

“我瞭解他,他是不會活着回來了,這已是他留給我和我兒的遺書了!”嚴氏淚猶不止。

見狀,軍官不禁沉默,憋出一句:“請夫人節哀!”

深吸了一口氣,軍官道:“夫人,還請振作,長沙大局還需你主持!”

看着他,知道這是周行逢的最信任的軍官,又是鄉黨,嚴氏也不加隱瞞,形容不掩哀傷,道:“周良啊,長沙的情況,你不瞭解。而今兵不滿千員,全城大飢,人心離喪,府庫空竭,我一婦人,又能如何?

長沙黎庶苦戰久矣,殷殷而向安,又豈能再拂其衷願,做以卵擊石之舉,徒添傷亡。漢軍將至,唯待其入城,聽其處置罷了......”

聞之,軍官周良搖搖頭,嚴肅道:“夫人,屬下並非此意,湖南窘迫至此,自不當再行取死之道。只是屬下身負節帥之命而來,必須完成,以保護夫人與小郎君!”

聽其言,嚴氏臉上悲容稍斂,凝眉看着他。正欲開言,侍者入內通報:“夫人,掌書記李觀象與孫、王二位將軍求見!”

嚴氏稍拭淚痕,深吸一口氣,吩咐道:“讓他們三位進來吧!”

“是!”

待侍者退去招呼,隊長周良直起身體,拱手稟道:“夫人,我受節帥之命南來,一爲護衛,二則針對李觀象等人。節帥雖身在嶽州,對長沙之事亦有耳聞,心知李觀象等人,潛蓄異心,漢師至長沙,彼輩必獻城而降,以夫人、郎君爲晉身之資!爲免不測,爲奸人所趁,節帥令我尋機而殺之!”

周行逢卻是堪稱一代人傑,心思奇敏,雖然一意抗漢,欲與天爭,但對局勢的發展,心裡一直都是有數的。知道爲了準備這場仗,得罪了太多人,他一死,剩下孤兒寡母,勢必陷入危境,那些因之破家散財者,很可能將仇恨與怒氣發泄到妻子身上,而能保住嚴氏母子,爲之提供庇佑的,將是大漢朝廷。

周行逢給嚴氏的信中也有提到,讓她不要有仇恨之心,投降,拖庇於漢廷。而周良等人南來,如長沙未陷,則清除李觀象等異心者,以免獻城之功爲彼輩所竊取......

此時,聞周良之言,嚴氏不由露出了少許複雜之色。以爲其心存疑慮,周良手摸上腰間的佩刀,臉上凝出少許兇色,沉聲道:“夫人不需慮安全,我歸來帶有上百甲士,都是追隨節帥多年的百戰老卒,忠誠可以保證,再兼帥府衛士,足可成事。

李觀象三人前來,恰逢其時,趁其不備,先擒而斬之,再以夫人出面,招撫兵士,說以獻城之意安其心,其後盡執其黨從而少,長沙肅清。

爲夫人與小郎君安危計,還請勿要遲疑,速作決斷!”

周良算是一片忠言了,但嚴氏還是輕輕地搖了搖頭,感傷地說道:“夫君性烈而剛,深沉好殺,我素來不贊同。這麼多年以來,長沙已經流了太多血,死了太多人了。李書記對夫君與我向來恭順,效力這三年,未嘗怠慢,而今漢師之至,禍福難料,人心思異,乃人之常情,又豈能苛責,更遑論殺之。罷了,生死有命,且聽任之吧......”

“夫人!”周良想要勸。

“此事,我意已決,勿作多言!你自嶽州歸,辛苦了,就在府中好生歇息吧!”嚴氏擺手止住他。

見嚴氏表情肅重,下定決心的樣子,年輕的軍官,終是閉上了嘴。

很快,三名文武走進堂間,掃了眼站在旁邊,風塵僕僕的周良,一齊向嚴氏行禮:“參見夫人!”

“三位免禮!”嚴氏恢復了端莊,淚水已然止住,但眼眶的泛紅,那縷哀傷卻難掩飾住。

注意到了,李觀象試探性地問道:“聽聞節帥差人南來,不知嶽州戰況如何,下官等深爲憂慮!”

瞥了三人一眼,嚴氏嘆息道:“夫君差人南來報訊,他已存死志,巴陵式微,恐已陷落,夫君或已敗亡。”

“什麼!”李觀象一副驚愕的表情。

嚴氏則顯得更加平靜,只是將周保權抱得更緊,繼續道:“而今朝廷大軍將至,當如何應對?”

踟躇了下,李觀象一拱手,說:“啓稟夫人,節帥若有失於嶽州,下官深以爲憾。然以長沙乃至湖南的境況,實不可再違逆於朝廷,如欲保全闔城官軍士民,唯有獻降一途!”

“你們都是相同的意見?”嚴氏看向孫、王二將。

二者眼神有些閃爍,但還是肯定地應道:“正是!”

見狀,嚴氏還是平平淡淡地說:“既然衆議一致,我一婦人,自當與同。而今我孤兒寡母,不能任事,就煩勞李書記走一趟,去漢營,陳述獻城之意。我母子,必自縛雙手,候其處置!”

不知爲何,聽嚴氏這麼講,三人鬆了口氣的同時,也有種淡淡的羞臊感。還是李觀象反應自然些,拱手道:“夫人勿慮,節帥雖有逆於朝廷,但朝廷斷不至於欺凌婦孺。更何況夫人深明大義,主動獻城,自當善待!”

“其事,便拜託李書記了!”

“下官必不負使命!”

當嚴氏與李觀象三人問對時,邊上的周良手始終放在刀柄上,很用力。而離開的三人,卻是完全沒有意識到,差點就成爲了刀下鬼。

逾一日,在李觀象的迎奉下,漢騎南來,嚴氏母子着素服,率闔城軍民,拜迎大兵入城。在都將史彥超的率領下,漢軍入城,收繳守卒兵甲,迅速地控制住全城各處要道、關倉、衙署,穩定秩序。

又兩日,作爲南面行營的統帥慕容延釗,也率衆南來了。整裝齊甲,十分鄭重,大纛之下,英武不凡,周遭甲騎拱衛,愈襯托徵南統帥的威儀。

作爲投誠的急先鋒,又是此前的軍政事務的負責人,李觀象得幸迎候在側。看着完好的長沙城,迎風而動的漢旗證明着此番南征的戰果,慕容延釗對李觀象道:“此番能全城而下長沙,兵不血刃,李先生功勞甚大啊!”

“都帥謬讚!天兵南來,長沙軍民不敢逆天而行,自當獻服!”聞言,老臉洋溢着的笑容,竟似菊花,低眉順眼地恭維道。

“城中情況如何?”這是問史彥超的。

史彥超答道:“都已經控制住了,沒有出現亂子,這幹楚民,都很老實!”

“周行逢妻兒呢?”又問。

“暫時控制起來,拘押在節度府,末將派人嚴密看守!”史彥超說。

偏頭看着他,慕容延釗說:“沒有欺侮侵擾吧!”

“有都帥軍令在前,上下豈敢違犯?”史彥超答道。不過心中則在嘀咕,嚴氏又不是什麼美貌婦人,帥府也一片窮酸景象,着實沒什麼好侵擾的......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長沙也算是湖南首府,可是,官窮,軍窮,民窮,同江陵相比,真是天差地別,倉儲之中,幾無餘糧,都能餓死老鼠......”史彥超嘴裡忍不住吐槽道。

聽其敘述,慕容延釗眼神不由瞥向李觀象。迎着慕容都帥的目光,李觀象有些尷尬地應道:“長沙錢糧財貨,都被周行逢聚斂,充作軍用了......”

慕容延釗回過頭,似是慍怒,似是感慨:“爲了對抗王師,周行逢還真是不遺餘力啊!”

“都帥初至,是否先進城休息,帥府已然清理好!”李觀象請示道。

點了點頭,策馬入城,慕容延釗語速極快地吩咐着:“立刻擬檄,發傳湖湘州縣,令其降服,檄至而三日未上表歸順者,即視爲叛逆,出兵剿滅。以潘美、曹彬爲左右行軍使,各領軍三千,進軍衡、歸、道、郴諸州,收取南境!拿下之後,就地駐軍,坐觀嶺南之地,注意僞朝動向。另,遣使向東京報捷,長沙已下,湖南將定!”

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6章 名將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7章 皇城司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7章 兄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04章 解決第1736章 試炮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80章 饒樂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65章 三郡公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章 君臣同心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56章 海豐號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8章 封疆大吏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7章 武德司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章 中原易主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章 乾祐滅佛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13章 機遇第78章 火油彈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6章 王峻用兵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51章 壽國公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67章 遺表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51章 聽政2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08章 戛然而止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48章 耿崇美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83章 敞開談第109章 在長安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章 取士不公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8章 童謠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69章 影響力第114章 欲謀大功
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6章 名將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7章 皇城司第66章 商業互吹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87章 兄弟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04章 解決第1736章 試炮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380章 饒樂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65章 三郡公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章 君臣同心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756章 海豐號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8章 封疆大吏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17章 武德司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章 中原易主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章 乾祐滅佛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713章 機遇第78章 火油彈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6章 王峻用兵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3章 楊業述職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51章 壽國公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67章 遺表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51章 聽政2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8章 史弘肇赴邊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108章 戛然而止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48章 耿崇美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383章 敞開談第109章 在長安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章 取士不公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88章 童謠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769章 影響力第114章 欲謀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