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

bookmark

“參見陛下!”一大早,擔任中書侍郎的陶谷便前來謁見。

劉承祐正在進早食,喝酒紅棗粥,見到陶谷,劉承祐態度很親切,說道:“陶卿來了,坐!是否進食?今日尚膳監熬的粥不錯,來一碗?”

聞言,陶谷老臉頓時露出笑容,恭敬地應道:“謝陛下!”

甭管吃沒吃,能與皇帝一起用食,都算是一份恩寵,哪怕是隻是一碗粥。而且,還喝得很香,陶谷這老東西,入了政事堂,當了宰臣,非但沒有因事務操勞而身體虧欠,反而愈顯精神,僅從其食慾就可知。

見他幹喝粥,劉承祐又對孫彥筠吩咐,再分他點菜,對於皇帝的體貼,陶谷更顯示出一副君恩如海的感動模樣。

暖完腹後,劉承祐想起他這幾日思慮的事情,直接向陶谷問道:“關於西南地區的治理問題,政事堂議得如何?”

見皇帝關注此事,陶谷立刻將所議情況稟道:“回陛下,經臣等討論,一致認爲,針對西南諸部諸族,陛下所提‘土司’,確實可行。只是有幾點,尚存疑議!”

“說說看!”劉承祐看着陶谷。

陶谷說道:“其一,陛下所言,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統其兵、世襲其職、世受其封,臣等以爲是否與其權力過大,恐有尾大不掉之憂;

其二,如今荊湖蠻民,陸續歸化,朝廷又另出治策,臣等慮已歸附蠻酋的不滿;

其三,西南廣大地區,部族甚多,朝廷對其域況民情,實不熟悉,諸酋叛服如何,尚需審查,土司職位如何委派,發放多少,尚需考慮;

其四,南粵所轄西部州縣,是否囊括其中;

其五,如若實行土司制度,對於土司,朝廷又如何管理、約束。”

陶谷一口氣說出五條,顯然,他們討論的問題,只怕還不止於此。而劉承祐聞之,非但不以爲惱,反而顯得很滿意,平靜地說道:“看來,諸卿確是進行了深入的考慮啊!”

“爲陛下分憂,是臣等應盡職責!”聽此言,陶谷立刻應道。

看這老傢伙一臉恭順的表情,劉承祐微微一笑,針對其所說,沉吟了一會兒,方纔道:“西南地區,山高林密路遠,交通不便,部族雜居,自古以來,朝廷都難以實現深入的統治,到我朝也一樣。想要如中原州縣這般,完全不可能,強行爲之,只會引發動亂。

關於土司的權力,其部族現實情況,本是如此,非短時間內可以改變。朝廷通過土司制度,承認諸部族酋長首領的權力地位,實則是對他們進行收買、安撫,獲得他們的臣服,不求他們竭忠效順朝廷,只要維護西南的統治秩序,鞏固朝廷領土畛域,目的就達到了。

至於對土官的發放,則正可對西南的蠻民部族,進行一次分化、整頓,臣服朝廷的,自可得到朝廷的封賞,承認他們的統治地位與權力。至於不服者,自當以武力討滅,以震懾不軌者。

實行土司的區域,則依具體民情而定,尚需仔細調查。這只是朕的一個想法,如要具體施行,還需綜合考慮完善,時間尚且充裕,具體的細節還需諸卿斟酌。不過,待南方平定,就要緊迫些了!”

“陛下所慮周全,臣敬佩萬分!”不論如何,吹捧一下,總歸不是問題的。陶谷朝着劉皇帝,又是抱拳作揖。

事實上,關於土司制的想法,劉承祐也是取巧,畢竟是經過考驗、經過證明的制度,還維繫了數百年,這就證明了其可行性與先進性。

另一方面,對於西南地區,劉承祐也沒有什麼不切實際的幻想,想要將之徹底消化。要知道,哪怕漢化程度已深的荊湖蠻民,劉承祐都是以招撫爲主。

在他的考慮裡,只要承認朝廷的統治,形成穩定的發展,使西南地區成爲大漢的實際疆域,那就算達成預期了。

土司制度,說到底,也是羈縻政策的一種,以夷制夷,只是在西南地區的生命力的特別頑強。同時,因爲地理因素,對於朝廷而言,也不怕其坐大,或許會生亂,但無法對朝廷統治核心造成影響。而土司制度,則將成爲長期維護西南統治秩序的一道利器。

當然,所謂改土歸流,若沒有土司,又何談改之。

“關於此制,只是朕的一個構想,西南的穩定,當然也不能單純依靠夷蠻自治,還當輔以道司州縣!”劉承祐又嚴肅地道。

“是!”陶谷也鄭重地應道。

談完此事,注意到陶谷,劉承祐反應過來,略帶好奇地問道:“陶卿今晨單獨前來,當有要事吧!”

陶谷還在琢磨着“土司制”的事情,他先在這邊得到了皇帝的聖意,等回政事堂,他的聲音又可以高些了。

此時聞言,他也回過神,思及自己的來意,陶谷以一種試探語氣向劉承祐道:“陛下,遼使已來京數日,棲居禮賓院,是否接見?”

聞此,劉承祐露出了少許玩味的笑容:“你若是不提,朕還真把他們忘了!怎麼樣,他們住得可還舒適?”

“禮賓院已有妥善安排,無有任何慢待。不過,臣觀遼使蕭護思,是十分急切,想要覲見陛下!”陶穀道。

“你以爲如何?”劉承祐盯向陶谷。

略顯心虛地垂下目光,陶谷說:“陛下,漢遼之間雖然交惡,血戰情景,歷歷在目,但遼國終究還是北方強國,大國來使,若是一直拒不接見,只怕有失天朝氣度!”

“呵呵......”聽他這麼說,劉承祐笑出了聲,笑得陶谷有些心虛,老眼遊移,更加小心地觀察着皇帝的表情。

笑聲一止,劉承祐又平靜地問道:“通過這幾日的接觸,陶卿覺得,遼使此來,目的爲何?”

聞問,陶谷認真的想了想,似在回憶,而後稟道:“陛下,就臣所觀,遼使此來,當爲通好前來,意欲修復兩國之間的關係。自北伐戰爭以來,漢遼之間,形勢互易,漢強遼弱,此乃國邦交之道......”

聽其言,劉承祐嘴角微微勾了一下,嘀咕道:“經過當年血戰,這兩國關係還能修復嗎?”

見皇帝呈懷疑態度,陶谷有點不敢多嘴了,不過,接下來的一句話,讓他鬆了一口氣:“不過,晾這幾日,也不妨見一見!”

對於漢遼之間的關係,劉承祐並不抱樂觀態度,至少就眼下而言,雙方之間恩怨仇恨極深。雖然國與國之間,利益爲先,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其中一方被打垮之前,關係是沒有修復可能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就不得不多想一層了,遼國此番遣使通好的用意何在,劉承祐相信,絕對不會是爲了緩和雙方的邊境矛盾與摩擦。

思及盧多遜關於党項與契丹的靠攏密奏,以及柴榮關於契丹異動的彙報,劉承祐不得不把這些情況聯繫起來考慮。

至於陶谷嘛,在其告退之後,劉承祐當即吩咐人,去把皇城使張德鈞召來,而喚來之後只有一個秘密交待:“去查查陶谷與遼使的情況,秘密進行,不要驚動了旁人!”

沒錯,根據陶谷方纔的應對,由不得劉承祐不懷疑,這老小子是否又收了人家的好處。雖然,就此事上,陶谷看起來只是做了個遞話者,再幫忙說項了兩句,但在涉及到軍國大事,連劉承祐都不得不慎重,又怎會容忍臣下妄爲,更何況還是宰臣!

劉承祐是在當日下午,於崇政殿接見遼使蕭護思的,身邊唯有呂胤以及一名起居郎侍駕。而一見到蕭護思,劉承祐便笑眯眯地說道:“蕭護思,蕭樞密,我們也算老朋友了!如果朕沒有記錯的話,我們已有四年多沒有見面了吧!”

“陛下所記不錯,外臣上一次來東京,還是恭賀陛下秉政十年大典!”站在御前,蕭護思倒顯得不卑不亢的。

第130章 西北剿匪無題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47章 割韭菜第1771章 襄陽王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0章 如此處置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33章 聖訓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51章 壽國公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98章 事泄了第291章 酬功第291章 酬功第133章 面聖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51章 南粵,危!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1章 進軍令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9章 長教訓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674章 爆發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9章 寫得不錯!第396章 天花板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83章 抉擇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391章 暗箭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2章 進宮第4章 中原易主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60章 河東風雲(7)半島史話·奇葩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81章 功臣閣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78章 祭拜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57章 龍舟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11章 李沆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46章 黃羊平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9章 寫得不錯!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
第130章 西北剿匪無題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347章 割韭菜第1771章 襄陽王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0章 如此處置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433章 聖訓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51章 壽國公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298章 事泄了第291章 酬功第291章 酬功第133章 面聖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51章 南粵,危!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31章 進軍令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9章 長教訓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42章 難得積極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674章 爆發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9章 寫得不錯!第396章 天花板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83章 抉擇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391章 暗箭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32章 進宮第4章 中原易主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160章 河東風雲(7)半島史話·奇葩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381章 功臣閣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78章 祭拜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257章 龍舟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311章 李沆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46章 黃羊平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9章 寫得不錯!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