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

短短三個月,瀦野澤南岸凡是植被稀少的土丘皆已建成大型的採石場。

大批奴隸夜以繼日的扒開着黃土層,挖掘出脆硬的料姜石,通過水道南下,運往百餘里外的武威城。

奴隸們大都出身羌族,對這片土地分外熟悉,無法理解漢人們爲何要挖料姜石。這種石頭雖是堅硬,卻又極脆,順着紋理輕輕敲打,便能輕易裂解成片狀,莫說是用來建城牆,便是尋常百姓建房子,都是不會用的。

漢人監工們自然不會向他們解釋,只顧拿着皮鞭,督促他們手腳麻利點,儘早採集到足夠的石料。

焉支山西麓的炭山嶺,源源不斷的石炭從礦窯裡運送出來,裝上早已等候着的車駕,沿着山腳新鋪設的簡易土路,運往北面的武威城。

武威城外的西面則挖出了無數的大坑,將料姜石和石炭按照嚴格的比例分層擺放,再加入少量木材,引火煅燒掩埋,數日後便可挖出半凝固的黏漿。

依特定的配比,將此黏漿和水加入砂石中攪拌均勻,灌入地基和巨型夾板內,以重槌夯實,待其徹底凝固後,便可以形成堅固的牆體。

用這黏漿土建造的城牆雖不似青磚巨石般牢不可破,卻也遠比以黃土夯實更要堅固數倍,即便匈奴人已學會製造攻城錐,想來也無法撞毀足有兩丈厚的城牆。

依着規劃,武威城的城牆分作三層灌漿,每層高愈丈餘,逐層往上加高。

光挖掘城牆的地基,近十萬奴隸便花了足足月餘,牆體的灌漿雖是簡單,但受到料姜石和石炭的產量限制,至今才完成地基和底層的牆體的灌注,想要再修建中層的牆體,必得等底層牆體徹底凝固才行。

“丈餘高的城牆,可擋不住五萬匈奴鐵騎啊。”

安夷將軍公孫歂站在西面城牆下,望着眼前爲將來安裝城門預留的缺口,憂心忡忡道。

待得匈奴兵臨城下,這缺口雖能用砂石堵住,城牆卻只有丈許高,又不及修建女牆和垛口,更別提甕城,壕溝和護城河了。將士們到城牆上守城,可不就成了匈奴騎射活生生的箭靶麼?

數名身着披掛玄色甲衣的軍士疾步近前,爲首之人躬身見禮,低聲道:“公孫將軍,陛下的密旨到了。”

公孫歂對他們甚爲熟悉,皆是太子殿下特意撥給他的羽林衛,以便通過鷂鷹傳訊,那爲首之人乃是軍法官,在羽林和虎賁兩校中似是監軍般的存在。

公孫歂不禁面露喜色:“好!隨我回大帳!”

那密旨名爲皇帝所下,但分明是太子劉徹慣常的用詞,簡單明瞭,沒甚麼旁的虛言勉勵,獨獨兩句,“死守,不得出城迎戰!七月援兵至,城在,得封侯;城破,自殉國!”

公孫歂不憂反喜,他麾下雖只有八千鐵騎,但武威城內尚有萬餘漢人監工和近十萬奴隸,加上將將兩萬步卒。

五月已然過半,離七月只差月餘,匈奴又尚未進入河西走廊,應能撐得住!

封侯便在此役!

隔日,駐紮在河西走廊西側咽喉要地的虎賁校尉馬嶼亦是接到鷂鷹傳訊,卻是比公孫歂手裡的密旨要詳盡得多。

馬嶼翻出紅樓夢,自行將暗語全數編譯出來,隨即喚來麾下將官,對着地形圖細細分析,彼此間相互討論,以便研擬策略。

待得謀劃妥當,他沒有半分拖沓,即刻下令道:“依先前議定的計策,十位軍候率各自部曲每隔半日逐一出發,沿弱水北上,注意保持戰馬體力,作勢阻擊匈奴先鋒騎營,稍作遲滯後便即後撤。十隊部曲輪番交替上陣,疲敵擾敵即可,不得戀戰!”

“諾!”

十位虎賁軍候便即領命而去,他們曾在此地征戰經年,對地形頗爲熟識,尤是新晉的軍候秦立,更曾多次前往居延海描繪地形。

“你們四個率各自部曲即刻出發,不管用甚麼手段,務必將弱水沿岸二十里內的牧民和牲畜盡數清理乾淨,遇着匈奴騎兵便即回返!”

“諾!”

又是四位軍候領命出帳,召集部曲即刻出發。

李當戶看着快是走光的將官,端是心焦如焚。

虎賁校的編制雖爲八千,但校尉馬嶼的親衛部曲加上諸曹軍吏足有千人,如今已派出十四部曲,恰好七千人。

虎賁右監由軍法官擔任,只管軍紀,不涉軍務,故而並無異議,可他李當戶這虎賁左監可是實實在在的武將啊,想要軍功必得上陣殺敵的。

“校尉,我……”

李當戶剛要出言請戰,卻被馬嶼擡手製止,重重在他肩膀拍了拍。

“別急,正如太子所言,先行以逸待勞,再來關門捉賊,待他們深入河西走廊,便是你大顯身手的時候!”

馬嶼出言寬慰,復又喃喃道:“居延海距此地不下千里,十個部曲,將之拖上十天半月的,應是足矣。”

出河西走廊,繞過祁連山西端的山口,順着其南麓往東南行數百里,有個遼闊無垠的湖泊,漢人稱之西海,羌人則稱之爲卑禾羌海,即爲後世的青海湖。

從地形圖上看,西海和武威城分處焉支山的南北兩側,距離不算太遠,但因綿延近兩千裡的祁連山系乃是褶皺斷塊的山形,故而羌人除非長了翅膀,否則想進入河西走廊,還得乖乖繞道而行。

卑禾候瓦素各站在湖畔,望着浩瀚無邊的湖面,不禁感慨萬千。

正因他們卑禾羌長年駐牧於此,方纔有了卑禾羌海之名,曾是屬於他們部族的海啊!

三年前,他領着族中精銳進攻大漢邊郡,卻終是兵敗被俘。

少了勇士的庇護,剩餘的族人非但沒能保住牲畜和財物,便連性命都難以保全,不是被擄爲奴隸,便是被屠戮殆盡。

待他成爲大漢的卑禾候,領着同樣獲釋的族中精銳歸來時,卑禾部族已然從諸羌除名了!

一年多來,他領着萬餘族人瘋狂的報復着諸羌和月氏各部,不斷燒殺擄掠,將他們殺得血流成河。

“瓦素各沒有死,卑禾部族沒有亡!”

他張開雙臂,對着湖面大聲的嘶吼。

如今他麾下的羌騎已超過五萬,且都是最精壯的男子,最彪悍的勇士,實力遠比昔年的卑禾部族更爲強大。遊牧民族便是如此,向來只依附和投靠最強者,他瓦素各如今就是諸羌中最強的部族首領。

瓦素各知曉匈奴右賢王已親率五萬騎射抵達了居延海,明擺着是想要進攻漢人正在興建的武威城。

瓦素各喃喃自語道:“也許,能借此脫離漢人的擺佈,並迫使大漢將楋跋子放回來。”

他真不甘心做大漢皇帝的傀儡,做甚麼卑禾候。

他要做卑禾王,羌人的王!

“卑禾候,陛下頒下密旨!”

一位少年將官領着六名身形魁梧的男子疾步而來,躬身將手中帛書雙手呈上。

瓦素各淡淡看了他一眼,這少年和他的兩個同伴,皆能通過鷂鷹用密語傳訊,據說是大漢太子的親衛。其身後的那些男子則是大漢皇帝派來監視瓦素各的死士,若是他不遵號令,便會出手擊殺。

瓦素各心中譏笑,他何曾畏懼過這些莽夫,若非顧忌長安城中的獨女楋跋子,他豈會任由漢人擺佈。

他接過帛書,心想大漢皇帝若真是急了,要讓他出兵馳援武威城裡的安夷將軍公孫歂,那不妨來個陽奉陰違,按兵不動,待漢人放了楋跋子,又給足好處,再談不遲!

然而待他閱看過帛書,臉上再不復先前的自得之色,而是寫滿了訝異和驚疑。

大漢皇帝非但沒讓他馳援武威,反是命他全力征討諸羌!

瓦素各皺着眉頭,出言試探道:“陛下這是要同時與諸羌和匈奴開戰麼?”

“陛下旨意如此,卑禾候奉旨行事便是。”

那少年將官目光清冷的看着他,復又道:“太子殿下亦吩咐末將勸侯爺一句,切莫自誤!”

說罷,不等瓦素各反應過來,他便是轉身離去,六名死士卻是留了下來,目不斜視的站在瓦素各身側。

瓦素各強抑心中怒火,復又再度細細閱看帛書,終是確認自個未曾會錯意,大漢皇帝是真的下旨讓他全力征討諸羌。

莫非大漢此番真的勝券在握,不需我卑禾部族出兵增援便能守住武威城?

瓦素各想到和大漢太子的初次見面,那少年雖是笑聲不斷,但那微微眯起的雙眼,以及眸子深處蘊着的陰戾森冷,便似那蜷在草叢裡的毒蛇,耐心尋找着一擊致命的最佳時機。

以那少年的城府,應不是會輕敵之人,何況大漢近年對匈奴連戰連捷,皆是以弱勝強,以寡擊衆的大勝,想來必是有所依仗的。

譬如那傳聞中的神雷,能將匈奴人劈得灰飛煙滅,死後亦不得迴歸長生天。

想到先前那少年將官傳達的警醒之語,瓦素各只覺脊背微涼,雙腿盡是發軟。

是夜,卑禾部族精銳盡出,殺向離此最近的諸羌某部駐牧地。

瓦素各,尚是大漢的卑禾候,而非羌人的卑禾王。

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
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