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

漢六十六年,九九重陽與霜降撞日,關中之地已顯初霜,天氣漸寒,嶺南之地卻仍驕陽似火,熱得緊。

番禺周遭每逢秋冬多刮偏北風,好在風力不強,郅都命千艘戰列艦降下風帆,划槳櫓行進,入得鬱水出海口,在數十艘海匪輕舟的引領下,溯流而上。

既逆流,又逆風,偌大的戰列艦航速極慢,每個時辰約莫也就能行進二十里。前方雖有海匪輕舟開路,但難免還是會遇着南越的漁船乃至戰船,從鬱水出海口到番禺城的二百里水道再快也要耗費一日光景。

郅都倒也不急,番禺城中的南越君臣即便提早大半日得到消息,也斷不會棄城出逃。

據細作打探到的消息,城中尚有五萬守軍,換做郅都是南越王,在不曉得大漢戰列艦威力的情況下,必是速速遣人出城往各地徵調大軍來援,同時據城死守。

番禺城是南越國都,趙佗經營六十餘載,端是城堅池深,倉廩存糧充裕,軍民共計十餘萬人,南越君臣絕不信千艘樓船搭載來的漢軍能輕易攻陷番禺。

只要拖得十天半月,各路大軍來援,這支孤軍深入的漢軍就得全數被推進海里餵魚。

二百里水道,行進的難度比郅都想象中的還要困難幾分,南越舟師雖缺少大型海船,但突冒和小翼樓船卻是不少,紛紛順流而下,攔截大漢水師。

爲免過早暴露威力巨大的高爆弩箭,郅都着人以旗號傳令各艦,只能動用尋常弩箭或拋擲燃燒彈。

好在水道寬闊,水深亦是足夠,不用太過擔心敵方沉船阻塞水道,或是戰列艦觸礁擱淺。

海匪們早已搖着輕舟,躲入戰艦羣中,靈巧的穿梭其中,只聞得戰艦上傳來陣陣繃弦驟弛聲,隨即便見無數火球從各艦的艦首拋射而出,遮天蔽日的砸向前方水面上的諸多南越戰船。

嘭嘭嘭~~

砸到戰船上的火球紛紛爆裂,大片帶着幽藍色火焰的液滴四處飛濺,並迅速蔓延開來。

站在甲板上的南越舟兵幾乎盡數化作人形火炬,再熊熊烈焰中淒厲的哀嚎着,反應快的忙是跳船,躍入水中,更多的則是躺在甲板上不斷翻滾,卻怎的都壓不熄身上的烈焰。

燃着熊熊烈焰的南越不斷沉沒,引發的漩渦逐漸平復後,只餘水面上的濃重煙霧,久久不散。

僥倖逃脫的南越舟兵浮在水上,尚未來得及慶幸,便是滿臉驚駭的要往岸邊遊,只因大漢的戰艦羣壓根沒有減速,依舊不斷行進,完全不管這些南越舟兵的死活。

海匪們忙是全力搖槳行舟,繼續到前頭爲大漢水師的戰艦羣開路,儘可能的清出水道。

他們此時無比振奮,大頭目發了話,日後他應可入大漢水師爲將官,手底下的兄弟若此番立了功,不但重重有賞,將來更能冊入軍籍,繼續跟着他吃香喝辣。

想到自個日後也能乘着這等堅船利艦橫行海上,海匪們皆是熱血沸騰,好在碰上大頭目,否則待大漢攻下南越國,將來用這等鉅艦出來剿匪,他們還有甚麼活路,沒瞧見那些南越舟兵多慘麼?

大漢水師接連全殲幾波前來攔截的南越戰船羣后,南越舟師徹底慫了,沒敢再螳臂當車,想阻塞河道亦是來不及的,只得不斷後撤,回防番禺城北的數處水路碼頭。

翌日午後,經過十餘個時辰的行進,大漢水師終是抵達番禺城外,卻未駛入城北的水道,那水道過於狹窄,不利戰列艦行進。

番禺城周十里,爲東西二里,南北三裡的長方形。

大漢的風帆戰列艦多由大翼樓船改造而成,長愈十二丈,一字排開,以側弦面對番禺東面城牆,算上各戰艦間的船艦,每排頂多就只能安置下五十艘戰艦。

番禺城東的水道雖是寬闊,也擠不下足足二十排戰列艦,且高爆弩箭的射程有限,唯有前兩排戰列艦才能勉強將弩箭拋射到番禺城牆腳下。

好在大漢諸將在出發前已預料到這般情形,不少戰列艦皆在更下游之處便已陸續停船下錨,放下輕舟,載着將士們在各處河灘登岸。

郅都另遣五十艘戰艦停在上游的水道拐角處,將南越舟師戰船盡皆堵在城北水道,免得下艦登岸的大漢將士受其干擾。

番禺城的東城樓上,南越王太孫趙胡見得漢軍戰艦衆多,遠眺下游不斷載着漢兵登岸的輕舟,端是心焦不已。

他眉宇緊皺道:“漢軍兵力比先前料想的多,怕是遠超五萬之數啊。”

現下雖無法知曉漢軍的確切數量,但瞧這陣勢,定是比番禺城內的守軍要多出不少。

南越國相出言道:“太孫無需多慮,漢軍的千艘大翼樓船,頂多能載十萬兵將,我等只需守城待援,漢軍必將無功而返。”

趙胡不悅道:“漢國欺人太甚,竟行此等下作詭計,進犯我南越國都,若此番讓這些漢兵全身而退,我南越顏面何存?”

國相爲難道:“漢國水師戰船衆多,遠非我南越舟師可敵,即便日後援軍趕至,漢兵亦可登船離去,逃之夭夭,爲之奈何?”

趙胡揚眉,頗是自得道:“吾熟讀漢人兵書,知若敵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

“半渡而擊?”

國相瞪大雙眼,忙是急聲勸阻道:“如今番禺城中僅餘五萬守軍,太孫萬不可行險,派兵出城與漢兵交戰啊!”

趙胡鄙夷的瞟了瞟他,頹自道:“漢軍需由輕舟運載登岸,想要盡數上岸少說也需半日光景,且登岸的漢兵皆分佈在各處河岸,首尾不接,行列混亂,正是我軍發動攻擊的絕佳時機。若此時不出城擊之,待漢兵站穩腳跟,便是錯失良機。”

國相無可辯駁,畢竟趙胡說得在理,但他覺着此舉太過冒險,只得道:“不若先向大王稟報,再做定奪?”

“祖父病體未愈,此等小事何須再煩勞他老人家操心?”

趙胡分外惱怒的呵斥道,只覺國相這老傢伙太不識相,事事皆拿祖父壓他,着實煩人。

若非他向來支持由趙胡這王太孫繼承王位,怕是早被趙胡暗中收拾了。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國相無需再多言。”

趙胡擡手阻止了意欲再勸的國相,對身後的心腹將領吩咐道:“岱端,漢兵皆爲步卒,你帶着五千騎兵出城,斬殺已然登岸的漢兵,切忌不得戀戰,一個時辰內必得回城。得勝回城後,重重有賞!”

“末將遵命!”

岱端面色大喜,忙是領命而去。

國相眼見事已至此,也只得無言嘆息,好在王太孫沒有太過輕敵,非但將城中的五千騎兵盡皆派出,更讓岱端不得戀戰。

“或許是老夫太過謹慎,其實太孫此計確是可行的。”

國相不斷自我安慰道,卻仍免不得心悸連連,眼皮更是跳個不停。

大漢將士早在琅琊水師演練過數月的登岸作戰,見得南越騎兵出城,來勢洶洶的朝河灘疾馳而來,他們卻是不慌不忙,手執刀戟匯聚集結,緩緩布好陣勢。

岱端騎在戰馬上,見得漢兵爲數不多,又散處各處,陣勢頗爲單薄,自是大喜過望,呼喝着麾下騎兵,再提幾分馬速,向河灘衝殺而去。

眼見南越騎兵即將進入拋機的射程,沿岸的諸多大漢戰艦早已準備妥當,預先向其衝鋒的前方拋射出無數的燃燒彈。

嘭嘭嘭~~

燃燒彈砸落地面,被砸着的南越騎兵雖是不多,但猛然騰起的熊熊烈焰卻是把戰馬嚇得不輕。尤是被飛濺的火苗燎着的戰馬,壓根不管背上騎兵如何拉扯繮繩,盡皆揚蹄繞道,瘋狂的避開火焰騰起之處。

五千騎兵本是全力奔馳,且從城外大道到鬱水河灘皆是下坡,前頭的兵馬猝然減速乃至返身逃竄,後方的兵馬自是反應不及,不少將士皆撞得人仰馬翻,跌落在地,骨斷筋折倒還罷了,最慘的是被無數馬蹄踏得腸穿肚爛,化作一灘爛肉。

“撤,快撤回城中!”

岱端見得這般慘狀,已知事不可爲,邊是慶幸自個沒得意忘形的領軍衝鋒在前,邊是喝令麾下將士撤退。

他曉得回城後會被王太孫責罰,但卻不敢不回,近來趙胡愈發暴戾,且疑心甚重,對岱端這等自幼追隨他的心腹都多有防備,遣人監控其親眷。

岱端若是逃了,全家上下數十口怕都得人頭落地。

“好在傷亡不多,現下又值漢兵圍城,正是用人之際,王太孫應會開恩,留我性命好日後將功贖罪吧?”

岱端如是想。

事實證明,他着實錯看了趙胡。

病榻上的南越王趙佗聞之此事,險些沒活活氣死,召去趙胡,厲聲呵斥之餘更是褫奪他的兵權,交代國相領衆將死守不出。

趙胡自是羞惱萬分,回府便遣人擒拿岱端,親手將之斬殺,便連其家眷亦是殺絕。

趙胡的諸多僚屬聞得此事,心下皆生出幾分兔死狐悲之意,只覺或該另擇明主了。

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
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六百一十五章 入宮稟報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