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

bookmark

“就在今歲開春,漠北匈奴已是結束內亂,屠耆單于之子,左賢王欒提莫皋,即大單于位,號莫皋單于。”

宣室殿內,郎中令齊山得了皇帝劉徹示意,將暗衛的密報所述告知太子及諸位公卿。

衆臣皆不覺意外,畢竟漠北匈奴的內亂已長達年餘,早晚是會塵埃落定的。

前年秋天,屠耆單于突是沉痾病榻,右谷蠹王烏維趁勢率部作亂,卻終是不敵單于庭所部,敗逃西去。

屠耆單于雖是慘勝,卻見得匈奴再是復起無望,病情愈發沉重,不久便即一命嗚呼,端是死不瞑目。

屠耆單于死後,匈奴諸王再度爲爭奪大單于陷入混戰,相互率部廝殺,久久僵持不下。

太子劉沐更是深知內情,那烏維乃是漢廷以福壽膏控制的暗子,已然投奔現今在歐洲鬧騰得厲害的軍臣單于去也。

大行令張騫恍然道:“依郎中令所言,羯人之所以大舉南下,莫非與此有關?”

齊山微是頜首:“匈奴右賢王欒提且車落敗,遂率殘部西遷,暗衛雖尚未傳回相關奏報,然瞧此情形,應是抵達阿爾泰山脈南麓,而未如昔年的軍臣單于般,翻越山脈北麓西逃。”

劉沐聞言,冷哼道:“莫非那欒提且車還妄圖覬覦西域,不懼我大漢兵鋒乎?”

皇帝劉徹不由擡眸,默默看了眼自家的蠢兒子,遂又闔上眼瞼。

諸位公卿亦是默不作聲,殿內霎時沉寂下來,氣氛莫名的詭異。

劉沐察覺情形不對,端是尬得一匹。

太尉郅都身爲太子太傅,又無太多旁的顧慮,故是清咳兩聲,出言緩頰道:“依老臣之見,欒提且車此舉,既是向莫皋單于的威脅,亦是向我漢廷的試探。”

皇帝劉徹微是頜首,示意他繼續往下說。

實際上,殿內公卿多半都是精於謀算的老狐狸,饒是鮮少涉及軍務的大農令孔僅等人,也都約莫能猜出欒提且車的目的,所謂的觸類旁通,引而申之,或許便是如此了。

唯有莽頭莽腦的太子劉沐,出言前未及三思,不過腦子,盡顯其急躁和稚嫩。

若非諸位公卿在場,劉徹怕不是要狠狠賞他個大耳刮子。

居上位者,有些事是斷不能做的,譬如“拋磚引玉”。

甚麼叫金口玉言,就是口中所言只能是玉非磚,否則就免開金口,免教臣下看輕!

無法迅速明晰情勢,那沒甚麼大不了,誰都不是全知全能的。

然要曉得,沉默是金,先任羣臣諫言議論,默默旁聽權衡,待得真正想通透了,再做聖斷裁示,方是“一言九鼎”。

帝皇如此,儲君亦是如此。

劉徹雖不至爲此對自家蠢兒子失望,卻也再度深刻體認到,他仍是太過稚嫩,鎮不住滿朝文武的。

此時殿內的諸位公卿,隨便揀出一個,包括看似有些迂的太常卿劉買,都能將劉沐忽悠到死。

皇帝,可以是好蛋,是壞蛋,卻絕不能是蠢蛋。

“羯人大舉南下,顯見欒提且車對羯人既未籠絡,亦未收爲附庸,反是將之往火洲驅逐,實在不合常理。”

郅都亦是知曉,陛下多半已有定計,之所以讓他往下說,實是要說給太子聽的,故而說得更爲直白,“依老臣之見,欒提且車欲向匈奴單于庭示意,若是單于庭逼迫太甚,他在走投無路下,寧可投漢,然他實是無甚底氣,不知我漢廷會否接納,甚或……只想苟且在呼揭故地,讓所屬部族遊牧繁衍。”

劉徹微是頜首:“依郅公看來,我漢軍若大舉出塞,往火洲清剿羯人,欒提且車又會如何?”

“西逃!”

郅都毫不遲疑道:“羯人,無非就是欒提且車的探路石,亦是其藉以遲滯我漢軍的肉盾,匈奴斥候必在時刻觀望我軍動向。”

在側旁聽的劉沐這才恍然大悟,曉得適才自己真是露拙出醜了,心中着實懊悔不已。

父皇平日千叮嚀萬囑咐,讓他厚植民間名望,累積在臣下心中的威信,無須顧忌太多。

帝皇如此豁達自信,本是儲君之福,奈何今日,自個又是搞砸了。

太子殿下很是自責,好在不是自暴自棄的脾性,故也沒破罐子破摔的心思,老老實實的縮了縮腦袋,很是謙遜的危坐,側耳旁聽。

懂得自省,態度還成!

劉徹身爲人父,膝下有唯有獨子,自然還是盡力挖掘自家傻兒子身上的閃光點,藉以自我安慰。

劉徹出言問道:“敦煌現下應無戍邊騎營囤駐吧?”

郅都頜首道:“原本輪駐敦煌的奎騎和輪駐西寧的昴騎皆以調往大夏,將輪替着陳兵安息邊境和押送安息奴隸,估摸到得歲末,五十萬頭奴隸應能盡皆押抵敦煌,奎騎和昴騎方得各自歸營休整。”

劉徹屈指輕敲御案,這就是事趕事了。

參騎和觜騎正在“巡狩”中南半島,清剿漏網流竄的外族蠻夷,奎騎和昴騎又在威懾安息及押送奴隸。

七支戍邊騎營,僅餘婁騎、胃騎和畢騎可供調派。

然胃騎今歲輪駐遼東,須不斷遣部曲巡狩大鮮卑山脈,雲中直面漠南,現今匈奴內亂已定,輪駐雲中的畢騎也不好輕動。

雖不怕匈奴南下犯邊,但誰曉得那剛即位莫皋單于會不會心態膨脹,出兵到烏桓山脈打草谷。

烏桓人的死活,劉徹不在意,然北冀塞囤駐有邊軍,漠南銀礦更有不少漢人監工,況且漠南草原已然成爲大漢重要的羊肉和羊毛來源,驟然斷貨可不是甚麼好事。

“將畢騎從雲中調往北冀塞,不斷遣部曲北上巡狩大鮮卑西麓,凡遇匈奴遊牧部落,無須屠絕,多少留些活口,敲打敲打漠北匈奴,使其不敢南出狼居胥。”

劉徹沉吟片刻,復又道:“再將輪駐朔方的婁騎調往敦煌,遣部曲巡視火洲商道,庇護商隊,暫且無須大舉清剿羯人。”

郅都微是揚眉,卻也沒多說甚麼便即應諾。

諸位公卿皆覺意外,這着實不像皇帝陛下的過往做派。

要曉得,今上對大漢臣民固然是仁德聖君,然對外族,卻素來狠絕,從未心慈手軟,態度更是強硬霸道。

果不其然,劉徹接下來的話,再度印證了他們的既有看法。

“張騫,遣使往康居和大月氏兩國,頒佈詔令,自即日起,務必多遣遊騎巡視其國疆土,遇匈奴西遷者,殺無赦,若是放跑半個匈奴人,舉國誅絕!”

劉徹如是諭示,張騫亦不覺有甚不妥。

現今的康居和大月氏,就如昔年的西域諸國,雖非大漢藩屬,然漢帝頒下的詔令,他們不敢不聽,甚至不敢陽奉陰違。

兩國現今皆是彼此忌憚防備,若非攝於漢廷,怕是早就打個你死我活。

大月氏之所以敢兩度出兵襄助安息,壓根不怕康居趁機犯邊,不也正因漢廷作保麼?

毫不誇張的說,大月氏反倒希望康居真敢借機出兵,往大漢天子臉上甩耳刮子,如此大月氏就可仰賴漢軍,反殺乃至覆滅康居!

違背漢帝詔令?

莫要說笑了,安息都得服軟認慫,大月氏和康居有甚麼資本跟大漢叫板?

“放眼當今之世,能與我大漢鼎立者,唯安息與羅馬,卻也只因去國甚遠,伐之不易罷了。然真令朕忌憚者,卻是看似元氣大傷的匈奴!”

劉徹鳳眸微闔,目光凜冽似刀:“軍臣單于昔年只餘區區兩萬殘部,卻已攪得西亞和羅馬焦頭爛額,隱有復起之勢了!”

身爲穿越衆,他自是知曉匈奴的頑強和難纏,更不願見出現甚麼匈奴大帝。

匈奴大帝,不是匈奴單于啊!

一旦匈奴人融匯南歐文明,從本質上扭轉游牧民族的劣處,如後世般盤踞歐陸,收服諸多蠻族,建立起真正的帝國,無疑會是個不小的麻煩。

後世的匈奴大帝阿提拉,可是把東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都嚇到尿褲子的彪悍存在。

劉徹固然不覺匈奴在歐陸崛起能威脅到現今乃至今後的大漢,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現今隨手多做些,日後就能減卻不少麻煩。

若非如此,他之前也不會繼續將烏維作爲暗子,讓他率殘部前去投奔軍臣單于。

現今看來,烏維還是挺會辦事的,抑或是軍臣單于自身又膨脹了,不好好休養生息,反是馬踏羅馬本土,跑到波河平原去搞事。

劉徹不信,羅馬共和國還真能被軍臣單于滅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多半是兩敗俱傷,讓安息漁翁得利。

然若有更多的匈奴部族西遷,那歐洲這潭池水可就徹底要被攪渾了,無疑是劉徹最不樂見的。

“陛下,依臣愚見,多少也要敲打敲打欒提且車,免得他得寸進尺,若是又覬覦伊列水流域,如昔年的軍臣單于般到烏孫故地遊牧,日後也是麻煩。”

宗正卿劉歂破天荒的主動議及軍務,衆人卻不覺意外。

劉徹自是理解劉氏宗親的心態,旋即頜首道:“放任羯人在火洲牧羊也是不妥,既有損植被,更損及我漢廷威信,既是不好出兵清剿……孔僅,你且給胥浦太守徐隅去函,現今哀勞已然除國,胥浦應是有不少百姓斷了生計,敦煌可暫且爲他們稍稍放寬邊禁。”

孔僅自是會意,南方數郡素來限制徙民,胥浦更沒甚麼尋常百姓,除卻官兵和商賈,餘下的多半就是捕奴人了。

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
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一十五章 喜事連連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