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

夜郎遣使乞降,其使臣要前往漢都長安,饒是心急如焚,卻也沒有前些日子滇太子莊臨那般“優待”,能在各處驛站不斷換馬趕路。

大漢立朝之初,高祖劉邦就着手打造郵驛系統,五里設一郵,十里設一亭,三十里設一驛,及至劉徹登基後,整個郵驛制度更爲完善,消息傳遞已可細分爲三套體系。

民用體系歸少府郵政司,如家書傳遞和託運貨物等;官方體系歸尚書檯,如奏章接收和公文分發等;軍用系統則歸於太尉府,用以傳遞軍情戰報。

所謂的千里加緊,要動用的驛馬可不是尋常的馭馬,是上好的軍馬,五里的郵和十里的亭都是養不起養不好的,唯有三十里的大驛會養,各郡太守府中所設的督郵,督促郡內各處大驛養好軍馬也是其重要職守之一。

沒有任何權貴敢隨意動用郵驛系統的軍馬,否則若是趕巧遇上軍情緊急,又不幸因驛站軍馬不足被耽擱了,依大漢軍律之嚴酷,多半是要死人的。

饒是太子劉沐想辦些私事,其僚屬需要千里加急,亦只敢走少府郵政司的路子,調用的是屬於少府的馭馬,不敢調用軍馬。

雖說太子犯法,不至與庶民同罪,然御史府的彈劾,宗正府的訓誡,皇帝老子的懲治,太子殿下再皮實,也未必遭得住。

夜郎使臣從涪陵郡治枳縣入境,涪陵太守和枳縣縣令皆已在臘月初就返京述職了,代掌府衙政務軍務的郡丞和都尉皆不敢亦不欲給夜郎使團行方便。

好在朝廷早預料夜郎會遣使乞降,大行府早早傳了公文來,涪陵郡府收繳了所有兵械,遣了郡騎,護送其前往帝都長安就是了。

此番是真護送,否則在這民意沸騰的當口,若教沿途百姓曉得這羣傢伙是夜郎人,在大漢境內大搖大擺的趕路,怕不是要被活活打死。

法不責衆,漢律再完善,卻仍是人治勝於法治的。

同樣的罪行,斷罪決獄的官員往往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譬如孝子爲飢餓的父母盜取食物,若未傷人且數額不大,多半隻會遭到訓誡罷了。

談不上好壞,判官心證在後世法系中亦是罪行輕重的要素。

於是乎,夜郎使團硬是花了大半個月,直至年節前夕才抵達長安。

轉天就是年節,在蠻夷邸接待夜郎使團的行人令曹良臉色不太好,約莫和後世過年要加班的基層公務員是差不多的心情。

當然,行人令可不算基層公務員,是官,秩俸六百石的京官,等同後世華夏外交部各司的司長。

可以想見,這個級別的京官,在年節前夕接到臨時公務,“拋妻棄子”的跑來接待蠻夷小國的使者,心中是何等的不爽。

曹良當着夜郎使臣的面,沒脫口罵句直娘賊,就夠有職業操守了。

隨着大漢國力愈發強盛,四夷來朝,蠻夷邸常駐的外邦使臣也愈發的多,舊有的館舍不虞使用,故有所擴建。

蠻夷邸位於未央宮北門附近的藁街,東面是北闕甲第南坊,西面是長安學區,北面就是章臺大街。

擴建後的蠻夷邸佔了大半條街巷,藁街漸漸成爲京畿百姓口中的蠻夷街,這倒未必存着太多的鄙視意味。

外邦使臣除非執有王侯送去的名帖,向時刻巡查的京衛證明自身受邀登門,否則是不得擅入北闕甲第的,章臺大街倒是能去,東西兩大坊市也能逛逛,長安城的商家們倒是很是歡迎這些荷囊鼓鼓又會說漢話的胡夷使者。

曹良將夜郎使團安置好,又仔細叮囑過,讓他們守規矩,明日就是年節,今夜是闔家團圓的除夕,章臺大街熱鬧得緊,出去喝酒吃肉可以,但切記別惹事。

“千萬千萬別給老子惹事!”

曹良的原話是如此的,並不在意夜郎衆人鐵青的臉色。

要曉得,在章臺大街玩樂的非富即貴,各家小公子小貴女且不提,每逢過年,不少世家出身的漢軍將官也都會離營探家,真招惹到這羣軍職在身且背景硬實的刺頭,那真真就是大麻煩。

見得夜郎人還算老實,曹良吩咐了手下的兩名行人,讓他們多看着點,便是歸家團圓去也。

倒不是他玩忽職守,本來以他的身份,也不必親自接待夜郎使團的,要曉得攏共只有兩名行人令替大行丞輔理蠻夷邸,他便是其中之一。

兩名行人令,照應着百餘外邦使團,若每個外邦都如此慎重對待,怕不得活活累死他。

若非怕夜郎人入城後不懂規矩,他也不會特意從官邸跑來,雖說曹府所在的甲第西坊離此也不遠,但頂着呼嘯的寒風,踏着沒過靴面的積雪,來回奔走,並不是甚麼新奇美妙的體驗。

夜郎使臣名爲莫密佗,倒不是姓莫,姓金竹,是現今夜郎的國姓,然在習慣上,是不會如漢人般連名帶姓稱金竹莫密陀的。

雖說掛着國姓,勉強算是夜郎王族成員,但地位顯然不高,否則也不會在這般情形下,被遣來出使大漢。

夜郎的官風可不似大漢,沒多少大臣矢志殉國以全聲名的,欺軟怕硬是常態,莫密陀也是有些憨,稀裡糊塗的就被忽悠着接下了這苦差事。

入得漢境,瞧見沿途各地在隆冬時節仍是熱鬧喧譁,官道上的車駕川流不息,到的大漢京畿更見得車馬壅塞於道,端是綿延不絕,一眼望不到盡頭。

莫密佗愈發心寒,漢之壯盛,莫說傾舉國之力,單是一郡之地,其治下屬民只怕都要遠多於夜郎。

推己及人,他並不認爲大漢皇帝會輕易接受夜郎的乞降。

尤是見識過那行人令曹良的蠻橫鄙夷,就曉得漢廷到底對夜郎會是甚麼態度了。

莫密佗倚在廂房的門邊,見得小雪新停,連日暗沉的天際竟難得的現了暖陽,不由活動活動了身體,帶着兩名親隨,打算出去打探打探消息。

剛走出院落外,尚未出得蠻夷邸,便是被人喚住了。

“莫密陀!”

熟悉的鄉音,讓他聽得不由一愣,轉身看去,更是訝異得瞪大了雙眼。

“莫密陀,真的是你!”

來人伸出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臉上的神情頗是複雜,既有故友重逢的欣喜,卻又難掩某種……同情的意味。

“哀隆?你當年不是被漢人擄走了麼?”

莫密陀焉能不震驚,十餘年前,夜郎最早與大漢交惡的主因,正是這位老友被漢人從夜郎王城硬生生擄走了。

“胡言亂語,甚麼被擄走,那是我仰慕漢境繁華,自請入漢的。”

哀隆聞言,驚的縮了縮脖子,兩人雖是說的夜郎方言,卻難保旁人聽不懂,念及至此,他忙是扯着嗓子,大聲駁斥道。

見得莫密陀張嘴想要再說話,他忙是拽住他的胳膊,往夜郎使團落腳的院落裡拖。

“早料到夜郎會遣使乞降,我萬萬沒想到,你會真傻到接下這差事。”

進了廂房,哀隆不再顧忌太多,沉聲道:“若非適才遠遠瞧着,看着像你,我纔不會來沾這麻煩。”

莫密陀疑惑道:“甚麼麻煩?”

哀隆無奈苦笑道:“你來了小半日,可曾見得周圍有半點動靜?”

莫密陀聽得滿頭霧水,端是不明所以。

“這蠻夷邸內近愈兩百大小院落,常駐着百餘外邦使團,往常皆是熱鬧得緊,今日乃是除夕,是漢人舉國歡慶的重要節慶,各國使者在長安住久了,也入鄉隨俗跟着歡慶,唯獨今日卻突是沉寂如斯。”

哀隆搖了搖頭,他知道自己這老友是個鐵憨憨,不說清楚是聽不明白的。

昔年他乃哀勞遣往夜郎的執節使臣,被漢人“請來”,秘密押往中尉府,拷問哀勞通往身毒的隱秘商道。

好在他識趣,沒挨幾鞭子就老實交代了,後來隨着大漢與哀勞締結邦交,他竟因禍得福,成爲了常駐漢都的哀勞特使。

畢竟,他的身份也不低,不似莫密陀這血緣淡薄的夜郎王族,他是正經八百的哀勞王室子弟,哀勞國君的親侄子,否則昔年能成爲執節使臣,在夜郎全權代表哀勞國君?

哀隆昔年之所以被遣出使夜郎,且與莫密陀交好,還有另一層關係,他的生母出身夜郎的大貴族,也是莫密陀的母族,兩人是有血緣的姨表兄弟。

若非如此,他纔不會這般傻,在此當下來接觸夜郎使團。

哀隆能比別的外邦使臣多了點膽氣,倒不是大漢對哀勞國另眼看待,而是大漢皇帝昔年聞得他出任哀勞特使後,笑着吩咐了大行令張騫,讓人善待他。

旁人不曉得內情,只道漢帝瞧他順眼,也就給他多幾分顏面。

哀隆自身卻是明白,昔年擄他的人,現今一個官居左中郎將,一個更是貴爲太子少傅,幕後主使更是御座上那位。

沒殺他滅口,那是恩德,給臉不要臉,仗着這點舊事肆意妄爲,胡亂說話,是會沒命的。

“現今各國使臣都篤定你夜郎要亡國,只不知會否落得最悽慘的下場,更不想惹上這麻煩,你我自幼相識,我不忍見你往死路上走,才冒着干係來警醒你,待見得前來商談的漢官,他說甚麼你應甚麼,歸國後,若夜郎王震怒不受,你就磕頭請罪,脫身後速速帶上家中親眷,暗中逃往哀勞,帶着這塊手令,住到我府中。”

哀隆從懷裡掏出一方溫暖的玉牌,塞到莫密陀的手中。

莫密陀張了張嘴,卻是欲言又止,他再憨,此時也聽懂了哀隆的意思。

攥緊玉牌,重重點頭。

他曉得,哀隆真正在意的人,可不是他的父族,而是他的母族,也就是哀隆的外祖父外祖母、舅父姨母、侄兒侄女。

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
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五十三章 議定發兵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八百零九章 揮軍北上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