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九章 遼陽之戰(十一)

而人民軍的援軍趕到,也就意味着日軍敗陣的命運己經沒有再回轉的餘地了,而且由於日軍全力進攻人民軍的陣地,也沒有給自己留下後路,因此被2團完全包圍,最終全軍覆沒,只有十幾名士兵僥倖逃走,200餘名日兵被俘虜,其餘全部陣亡,而日軍的主將神戶次郎大佐用飲彈自盡。

等到戰場大局己定之後,黃泰鬆等人才從自行火炮的駕駛室裡出來,而且還有些心有餘悸,剛纔的情況確實是太危險了,有那麼幾分鐘時間,黃泰鬆等人都己經做好了戰死的準備,不過最終還是取得了勝利。

士兵們正在打掃戰場,清點戰果,而到來支援的2團團長袁暉和黃泰鬆、張方平等人聚集在一起,瞭解戰爭的過程。當然主要是由張方平講說,畢竟他是第一次指揮官,黃泰鬆等人只是做補充。

聽張方平講完之後,袁暉皺了皺眉頭,道:“張營長,你前面的指揮還算是沒有大的失誤,但最後一次日軍明擺着把全部兵力壓着一個陣地進攻,你就應該立刻從其他陣地調大量兵力過來協防,甚至是主動出擊,進攻日軍的側翼纔對,你這個時候還是維持着陣地不變,只調兩個排增援,這樣指揮也太死板了。”

張方平聽了,也面有愧色,道:“我當時想過把側翼陣地的部隊都調到右正面陣地來,但又怕日軍在其他陣地附近有埋伏,而且也沒有時間讓我細想,所以只調了兩個排。”

袁暉道:“當時日軍全力進攻的勢頭,那裡還會有什麼埋伏啊。”

黃泰鬆道:“事後諸葛亮都會當,但在當時的環境下,確實不好做判斷,有失誤也是正常的,不過最後還是多虧有張營長頂住了曰軍的進攻,才保住這兩門自行火炮。”

袁暉點了點頭,道:“那到也是,最後的指揮還算是適當,如果不把炮兵都填上來,恐怕還真擋不住日軍進攻。”

張方平也嘿嘿笑了兩聲,道:“我那也是沒有辦法,因爲其他部隊趕來還要時間,而我身邊就只剩炮兵了,所以只有把他們都派上去。”

袁暉又轉頭對黃泰鬆道:“你們也是,明擺着自已還有騎兵,如果在日軍發動進攻的時候,能極時的派出來衝一衝日軍的側翼,就算不能把日軍衝散,但也能延緩一下日軍的進攻速度了。”

黃泰鬆摸了摸後腦,笑道:“人一緊張,什麼事都忘了,當時什麼都沒有想到。”

袁暉點了點頭,道:“戰場上果然是瞬息萬變,只要錯了一步,就有可能全盤皆輸啊。所以時時刻刻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過要做到這一點,可並不容易啊。”

幾個人正說着的時候,戰場已經清理完成,而且戰果也統計出來,這一仗共計擊斃日軍1853人,俘虜265人;人民軍共計陣亡387人,受傷476。其中絕大部份傷亡都是出自張方平的營隊,由其是營屬迫擊炮部隊,陣亡32人,受傷55人;而自行火炮部隊也陣亡了27人,受傷46人。好在是兩門自行火炮都沒有事,雖然被擊中了幾槍,但都沒能穿透鋼板。

打掃戰場結束後,人民軍也整頓隊伍出發。袁暉對張方平道:“張營長,你的部隊傷亡很大,就把自行火炮部隊送到這裡吧,不用再護送了,由我的部隊護送他們去首山戰地就行了。”

張方平也點了點頭,他的部隊確實算得上是傷亡慘重,而且第3軍派出了一個團的兵力接自行火炮部隊,有沒有自己護送,確實沒有什麼影響,因此道:“好的,袁團長,那就請你們多辛苦了。”

袁暉道:“這到沒什麼,反正我們就是來接人的,不過這些俘虜我們帶着不大方便,你把俘虜帶回去吧。”

張方平怔了一怔,馬上就明白過來,這是袁暉把功勞讓給自己,心裡也不由得一陣感動,抓住了200俘虜,也不算是小功勞了,當然這也是隻有在人民軍裡纔有這樣互相謙讓事情,換了是清軍,蚊子再小也是肉,而且抓了200俘虜,可以立馬吹成抓到2000,殲敵甚致可出超過2萬。

其實袁暉不想和張方平搶這個戰功,一來是自己的身份在這擺着,一個團長和營長搶什麼功啊,何況自已還是穿越者,當然在華東政府裡叫元老,二來張方平也看不上這點蠅頭小利,而且張方平的指揮能力雖然一般,但最後爲了保護自行火炮死守陣地,忠心可嘉,這就算是對他忠心的報信吧。

隨後雙方各自啓程出發,而自行火炮隊伍也沒有再遇到什麼麻煩,一行隊伍十分順利的到達首山戰場。

不過到達首山戰場時已是下午4點鐘了,而且自行火炮隊伍也有多人受傷,其中還有十幾名重傷員,而只在戰場進行了簡單的包紮,因此人民軍決定讓自行火炮休整一天,並且給傷員進行全面的治療,明天再進攻首山陣地,只要是兩門自行火炮到了就好辦。

第二天清晨6點,兩門自行火炮就對日軍陣地的堡壘展開了轟擊。

200毫米口徑火炮的火威力當然不是155毫米口徑火炮可比。儘管直徑只大了45毫米,但200毫米炮彈重量在150公斤左右,而155毫米炮彈重量只在40-50公斤,相差了3倍左右,威力自然是大不相同。

兩門自行火炮經過了近2個小時的炮擊,各自都打出了30餘發炮彈,成功的摧毀了兩個大堡壘,而人民軍又用坑道爆破戰術,炸燬了一個小堡壘,這一來首山陣地的五個堡壘被摧毀了4個,只剩下一個小堡壘,己是孤掌難鳴,根本就守不住陣地了,因此守衛陣地的日軍也只好撤退到鞍山去駐守。

而在另一條戰線上,第4軍渡過太子河以後,也在同一天向日軍的張臺子陣地發動了猛攻,並且還把分配給第2軍的6門汽車牽引炮拔給第4軍使用。

雖然守衛張臺子陣地的日軍兵力得到了增強,但都是倉促趕來應戰,並沒有建立穩固的陣地,而且火炮的數量也不足,儘管日軍拼力的防守,但也無法守住陣地,雙方激戰了7、8個小時,一直打到下午3點鐘,都赴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但張臺子的大部份陣地都被人民軍攻佔,而剩餘的日軍見大勢己去,也只的放棄陣地,向東南方向撤退。人民軍在下午4點,完全佔領了張臺子,並且又立刻派出2個師北上去攻取十里河。

到這時遼陽的外圍的所有陣地均己被人民軍攻佔,也對遼陽形成了南、西、北三面包圍的局面,遼陽城僅剩下東面可以撤離。

但在這一天裡,只有遼陽城裡的戰鬥進行得非常不順利,這到也不是第2軍作戰不利,或者是日軍的抵抗特別的頑強,而是日軍將遼陽城裡的居民抓起來,擺在陣地前當人肉盾牌,阻擋人民軍的進攻。

原來在昨天的城市戰中,人民軍在戰爭的後半段佔有比較明顯的優勢,因此人民軍也有餘力救援了不少城中的居民,而日軍當中的有心人也發現了這個情況。

而在昨天晚上,大山岩招開軍事會議,商討第二天的戰鬥,因爲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第二天日軍是肯定守不住遼陽城的,於是有人向大山岩提出建議,既然人民軍在意城裡的居民,那麼可以抓一些城裡的百姓當人質,脅迫阻止人民軍的進攻。

大山岩和兒玉源太郎一開始還不願意這樣做,畢竟在這個時代,拿平民當人質的做法,是不能被主流社會所接受的,而且軍人的榮譽感和日本特有的武士道精神,也讓兩人本能的排斥這個建議。但討論來討論去,兩人悲催的發現除此之外,確實沒有別的辦法守住遼陽城,因爲靠正常的戰鬥,明天遼陽城是肯定守不住後,而遼陽失守,對日軍的撤軍是相當不利的,因此衆人幾經討論,不少參謀都贊同這個建議,認爲只有如此才能守住遼陽城,而且相比於日軍的安全,一點名譽損失算不了什厶,於是都極力的勸說大山岩和兒玉源太郎,而在衆人的苦勸之下,兩人也終於動搖,最終也接受這個建議。

於是日軍連夜出動,抓捕了2000餘名居民,將他們安置在各個陣地的前面,而在第二天人民軍再準備進攻時,發現面對自己槍口的,竟然是一排平民百姓,如果發動進攻,那麼這些列在陣地前的平民恐怕都會喪命。

雖然在昨天的戰鬥中,人民軍也誤傷了不少平民,但這是在戰鬥中再所難免的事情,人民軍的戰士們到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但日軍把平民列在陣地前列當人肉盾牌,人民軍的戰士們卻不知道應該怎樣做,開槍打死這些平民百姓是肯定不可能的,但不打就不能攻下遼陽,因此儘管人民軍的戰士們十分氣憤日軍的行徑,但也沒有什麼好辦法,只能停止進攻,向上級請示怎麼辦?

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十章 投降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
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二七零章 陰島第三二四章 李鴻章來訪(一)第二九五章 制海權的歸屬第三二八章 奉天會戰(下)第三一四章 軍隊擴編計劃(二)第五十章 上海新區(三)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六十六章 工業(三)第五二八章 攻佔哈爾濱(三)第六十二章 德國使團(二)第二八三章 旅順口作戰(三)第一三八章 上海新區(二)第五二零章 穆棱河之戰(十六)第七一三章 日本屈服(下)第四四七章 外交斡旋(四)第四十八章 登陸作戰(下)第五七七章 進攻瀋陽(一)第六十七章 睡不着的人(上)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六九五章 求和(二)第二二四章 青島戰役(八)第五八七章 隔空交手(三)第五章 收關行動(五)第五四五章 土地改革制度大綱(下)第一七一章 德國之行(三)第六零三章 西安之行(三)第一四二章 北倉之戰第二四一章 教育(下)第四三三章 戰爭再啓(四)第六一六章 滿洲里戰役(九)第四十五章 導彈與炮彈(下)第四七九章 統一商界(一)第三十二章 年度總結(二)第一二六章 綠林大會(上)第二十八章 清室回京(二)第六零四章 東北戰事再起(一)第三零五章 反制行動(三)第五三九章 美國調停(上)第六十六章 德國使團(六)第一八四 商務招標(二)第七一一章 腰帶計劃(下)第四六一章 圍殲日軍(五)第一零三章 攔截(中)第六五三章 撤僑(五)第二八八章 年終會議(四)第二十三章 作戰計劃第八十章 戰前(上)第四一零章 旅順攻略(七)第七一六章 上海談判(三)第一八零章 開平煤礦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四十七章 天津分治(五)第五五五章 土地改革(十)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三五九章 大戰之前(六)第一七五章 南洋鉅富(下)第四八九章 激烈博弈(三)第五五零章 接受談判(二)第九十章 安置營(六)第一零八章 流言蜚語(中)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五八八章 隔空交手(四)第三零九章 備戰(三)第五四九章 接受談判(一)第四一二章 北京攻略(八)第二三五章 作戰計劃(三)第二五三章 圈套(一)第七零九章 日本的選擇(三)第三章 尖刀排長第四十三章 天津分治(一)第六二四章 登陸日本(六)第二三九章 作戰計劃(七)第四十二章 出擊第六二八章 登陸日本(十)第七十章 工作開展第一零六章 造艦(一)第七二五章 臺灣來客(上)第一五二章 徳國之行(九)第二十章 投降第五三零章 第二次鴨綠江之戰(一)第一四五章 徳國之行(二)第三三二章 海歸(三)第三一七章 騎軍(一)第三四七章 歐洲危機(四)第五二八章 談判(六)第一三二章 外調(六)第一七四章 德國之行(六)第四四六章 外交斡旋(三)第二十章 海軍編制(四)第五零四章 清廷出兵(四)第二百 中標者(下)第六十一章 英日同盟(一)第八章 接管濟南(一)第五二二章 反圍剿(二)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二零五章 正面進攻(三)第二一九章 青島戰役(三)第五零六章 清廷招撫(三)第四六三章 武昌之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