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章

在王媽媽驚喜的眼光下,杜若吃完了麪條,繼續在燈下看書。王媽媽端着連麪湯都不剩的碗送到廚房裡,看見自己那一碗麪條還在那邊漲着。她摸摸自己的肚子,確實也餓得很了,就坐上了八仙桌,就着碗吃了起來。

京城的大戶人家吃的都是碧梗米,像她這樣體面的奴才,也能吃到上好的珍珠米。而且杜家是太祖時候從南面遷過來的,平常也沒有吃麪食的習慣,只有逢年過節或者是哪位壽辰的時候命廚房做了應應景的,哪些麪條一般是沒有什麼人動的,頂多就是吃上一口討個吉利。

王媽媽吃了一口刀削麪,頓時覺得滑膩爽口。而且澆頭的味道也很不錯,青菜和臘肉在一起煮,臘肉的味道滲透入了青菜,連青菜都比平時香了許多。也不知道是她今日餓過頭了,還是這碗麪實在好吃,王媽媽吃着吃着,這麪條居然也見底了。

她把自己都給嚇唬了一跳,平日裡她們幾個老媽媽都是伺候少爺小姐的,最講究吃相談吐,從沒不用大碗吃飯,也從來不這樣大口吃飯,更別說是一口氣把斗大的一碗麪給吃的底朝天。王媽媽覺得自己的老臉都要紅了。她趁着沒人在,趕緊毀屍滅跡,把堆在一旁的幾個碗一起都收拾了,洗得乾乾淨淨。

劉七巧吃完了麪條,去八順屋裡替了沈阿婆。沈阿婆正好到廚房來收拾東西,冷不防見王媽媽在幹活,忙搶了下來道:“您是城裡的客人,怎麼好意思讓您動手了,快放下我來。”

王媽媽不好推脫,便讓沈阿婆搶了去,卻也不好意思獨自離去,就留下來跟沈阿婆聊了幾句。

“我說阿婆,你這多大年紀了?”

“六十出頭咯。”

“家裡人呢,都六十了怎麼還在外頭,合該回家享享清福啊。”

“家裡人都死光了,守了四十年的寡,都在劉家待着呢,這裡就是我的家了。”

王媽媽聽了,眼淚汪汪的,頓時改了稱呼道:“老姐姐,咱們這是緣分那,我男人二十年前打仗出去了,就沒回來過,我如今拉扯着兩個孩子,也是在人家家裡幫工,大家都不易那。”

沈阿婆嘆了一口氣道:“你到底還有孩子,我家男人連個娃都沒留給我,這會子四十多年過去了,我都想不起來他長得啥樣子了。”

“你家男人怎麼去的啊?這鄉里鄉下的,莫不成是病死的?”王媽媽好奇心重的問道。

“要病的也倒好了,進了城跟人打架給打死的,一起進城的那幾個,除了現在的劉老爺,都死光了,劉老太太可憐我,把我留在了身邊,不然我一個寡婦,早就跟錢寡婦一樣被人給欺負死了。”沈阿婆說着,又嘆了口氣,拿乾枯的手背擦了擦眼淚道。

劉八順睡了一覺,迷迷糊糊的醒了,正鬧着要喝水。劉七巧正往廚房來給他倒水,聽見裡頭說的話,進來道:“阿婆,你以後就跟着我們一起進城,我們家養你一輩子,你快別洗了,睡覺去吧,明兒一早再忙。”

沈阿婆慈愛的看着劉七巧道:“七巧,阿婆老了,就想在鄉下呆着,家裡這麼多房子,總得有人看着吧。”

劉七巧道:“那就另外請人看着,奶奶去世的時候說了,阿婆你就是我們劉家人。”劉七巧心裡明白,當時張氏留着沈阿婆是有打算給劉老爺做小的,可是沈阿婆是實心腸的人,她又是一個寡婦,心裡有着心結,也不敢道破。後來劉老爺在城裡取了二房,這事兒就給耽誤了下來,所以沈阿婆就這樣沒名沒分的在劉家一直幫傭到了現在。

王媽媽聽出了一些門道,也笑着道:“老姐姐你是有福氣的人,瞧瞧七巧姑娘多孝順啊,您那比我強,我雖然有個兒子,卻是個沒出息的,雖然有個女兒,腦袋瓜子又不聰明,什麼事情都要我自己操心那。”

劉七巧打了水,匆匆往房裡去瞧八順,也沒再聽她們後來聊了些什麼。

第二天一早,劉七巧也不知怎麼破天荒很早就醒了。她睜開眼睛的時候,外頭的天才矇矇亮,遠處傳來送葬隊伍的喪樂聲,劉七巧知道是錢寡婦要下葬了。

下葬的地方不遠,就是三里路外一處集中的墳地,是周圍幾個村莊的人公用的,聽說面山靠水,是個風水好的地方。

劉七巧穿了衣服起來,走到門口,遠遠瞧見幾個村民擡着錢寡婦的棺材,往遠處走,洋洋灑灑的白紙落了一路。人活這一輩子還真是應了一句話: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

劉七巧嘆了一口氣,心情有些低落的回頭,正好看見杜若已經穿好了衣服,站在院中。只不過他的衣物太過華貴,而劉七巧家的小院略微顯得有些簡陋。

清晨的陽光暖暖的照在杜若的臉上,讓他看上去神清氣爽了不少。他看見劉七巧臉上漠落的神色,也不由一愣,這小丫頭傷心的時候,還真有那麼點大人樣啊。

劉七巧沒跟他打招呼,徑自就往裡頭去了。吃了早飯,該到了杜若啓程的時候,林老二已經被帶上了馬車,劉七巧搬了一個橔子,在太陽底下納鞋底。她不過是做做樣子,總覺得自己昨天的表現有些生猛,雖然以後沒有什麼機會再見,但是給人家留下一個賢良淑德的印象也是好的。

王媽媽收拾好了行禮,從廂房外出來,見劉七巧手裡拿着針線,瞅了一眼道:“七巧姑娘,您這納鞋底不用頂針,還不把手指捅個窟窿出來?”

劉七巧只覺得自己胸口一口血堵着實在難受,眼皮抽了抽道:“啊……我這這是在曬太陽呢,還沒開始納鞋底呢。”

杜若站在一旁,嘴角幾不可見的抽了抽,轉身對王媽媽道:“媽媽,我們走吧,不要擋了七巧姑娘的太陽。”

劉七巧此時恨不得立馬站起來,拿起針線就把杜若的嘴脣給絞起來!叫你毒舌,叫你亂說話,簡直!劉七巧很後悔,爲什麼昨天晚上,她沒有在面裡面多灑一把鹽,把人給齁死。

正當劉七巧鬱悶難當的時候,外頭有人跑了進來喊道:“七巧,不得了了,你家佃戶出事了!”

劉七巧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她家不是地主,哪裡來的佃戶?劉七巧一看來人,不是別人,正是那個被全村的人都說是腦袋少一根筋的二舅媽周氏。

“舅媽,你今兒怎麼在家呢?”劉七巧有些疑惑的問道。

周氏喘了一口氣道:“我這不是,不是回來看看地嘛!”

劉七巧一聽就明白了,前兒跟姥姥姥爺說起了趙家村那一百畝地,肯定是姥爺託人把二舅媽給喊了回來,打算一起去看地來着。

“我娘這幾天忙着錢嬸子的事兒,也沒空,上回我跟姥爺說過了,你們自己去趙家村看一看也行。”

“我昨兒不是去看過了嗎,你家那地,其中有個佃戶是個寡婦,今兒不知道怎麼的,就投河死了!我聽人說,是怕我們去要地,所以給逼急了投河的。”

劉七巧一聽可傻了,那天趙家村一行人是來鬧過一場,可當時劉七巧就答應了人家,種完了這一熟,就把地收回來。從來也沒見地主要收地,佃戶就去投河這一說啊。

“二舅媽,你不是聽差了,什麼髒水都往我們家身上潑,你這話沒跟別人說過吧?我劉家可擔不起這責任,我現在就和你一起去趙家村看看,那寡婦到底是爲什麼死的!”劉七巧一生氣就肝火上涌,恨不得把傳這話出來的人捏死。

“我哪裡敢跟別人說啊,我今兒一早本來是還想過去瞧瞧的,還沒到村口就遇上了你三嬸,是她告訴我的。”劉七巧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她再想想昨晚的事情,她在三叔家口氣也不是很好,王氏肯定是以爲她藉着小王氏有身孕這一回事來故意欺負自己,所以今兒一早又犯病了!

劉八順一覺起來人精神了,所以老陳又送他去私塾了,劉七巧覺得走路去趙家村太遠,所以趕緊到了門口,喊着趕車的小廝道:“春生,搭我一程,就兩三里路。”

周氏一看劉七巧要去,她又是一個沒注意的,怕惹事上身,就站在劉七巧身後道:“七巧,那你就一個人去了,要不要等等你娘?”

劉七巧垮着臉道:“等我娘回來,這留言都傳遍整個牛家村了。”劉七巧想了想,對周氏道:“二舅媽,你去告訴我三嬸,再敢亂說一句話,我劉七巧第一個不放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