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劉七巧側耳一聽,這王氏的口氣倒真是驚訝的很,扭頭一看,表情做的也很到位啊?可她怎麼也想不出來,這一羣人若不是有人攛掇着,怎麼可能就一大早跑到這牛家莊來呢?

劉七巧看着王氏道:“三嬸啊,原來是你家親戚啊,那你可得幫我說說清楚,這地是我劉七巧的嫁妝,以後是要陪到婆家的。就算是趙地主家的地,她們也不可能種一輩子對不?”

王氏朝着她弟妹使了了眼色,扭頭對趙家村的人道:“鄉親們,你們也聽見了,這地是陪嫁,以後總要陪出去的,你們就算再鬧,也種不了幾年,不是?”

劉七巧正聽王氏說話,冷不防被王老四拎到了一旁,偷偷在耳邊道:“七巧,你家買的那塊地,是三嬸的孃家一直種着的,我前昨天去隔壁村送糧種,聽二狗子說的,聽說他們還要到你家鬧,我還正想找你說呢,沒成想今天就來了。”

劉七巧一聽差點兒氣的臉紅脖子粗,咬牙切齒的走到人羣前頭道:“什麼種幾年,半年都不給種,收了這一季,就把地給交出來,不然別怪我劉七巧不客氣。”

劉七巧一轉身,往牛車上一坐,仰着頭對王老四道:“老四,拿你的扁擔送送他們。”

王老四天生人高馬大,扁擔在地上一杵,兩寸的坑,嚇得大夥兒都往後退了幾步。王氏的弟媳婦一個勁的給王氏遞眼色,王氏低着頭只當沒看見。

劉七巧蹬腿踢開了地上一顆小石子,大聲道:“娘,今兒天氣好,我們載了姥姥姥爺去趙家村看看地去。”

李氏忙應了一聲道:“老陳,去李家帶上我爹孃去。”

趕牛車的老陳哎了一聲,慢悠悠駕着牛車往前頭去,只留下十餘個趙家村的村民和王老四在那裡僵持。

王老四正色一吼:“我說你們走不走?”

來鬧的都是幾個村婦,見王老四這副德行,心裡也跳個不停,一時間也不敢攔着劉七巧不讓她走。只有王氏衝着王老四唾了一口道:“沒用的東西,被個丫頭耍的團團轉,你也不照鏡子瞧瞧,她肯嫁你纔怪!”

劉七巧本來還真打算去趙家村看地,不過今兒是李姨婆家的好日子,自然不能這麼隨性。李家在牛家村算的上是窮困戶,住在最犄角旮旯的一個山坳裡,李氏是長姐,下頭還有兩個弟弟,也都結婚成家了,一家人靠着幾畝薄地過日子,李氏兩兄弟在外頭的莊子上給人打長工,逢年過節纔回來。

李氏的牛車纔到門口,劉七巧就看見大舅舅和二舅舅家的兩個小泥蛋子在大門口玩過家家。大舅舅家兩個兒子,二舅舅家一個閨女一個兒子。大的兩個都到莊子上當了使喚丫鬟和小廝,眼下在玩泥巴的正是兩個小的。

“姑媽來啦!”對於這兩個小的,姑媽來了就代表着好吃的也跟着來了。李老太太在裡頭聽見聲音,從院子裡推開門道:“這一早就過來啦?我還正在收拾東西,一會兒帶上他們兩個小的去你家呢。”

李姨婆和李老太太是親姐妹,兩人感情特別好,見了李老太太出來,便問道:“姐夫不在?”

李老太太的男人是外鄉人,當年發大水,也不知道從哪裡衝來的,聽說家裡無父無母的,後來就在李家當了倒插門的。

“去隔壁莊子上打短工了,狗娃子和貓娃子都大了,打算送他們上私塾呢。”李氏聽自己娘這麼說,倒臉紅了。可不是,狗娃子和貓娃子就比劉八順小那麼一年,劉八順都上兩年私塾了。

“娘,你只管把娃送去,束脩我讓八順給帶過去。”

“那哪行呢,一村子人看着你,你平日裡幫襯我們的也不少了,田裡收成不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劉七巧看着自己姥姥斑白的頭髮,臉上一條條的皺紋,非但沒有覺得醜,反倒覺得樸實的讓人敬佩。這個老奶奶其實一直都很疼自己呢。

劉七巧笑着道:“姥姥,下半年大舅舅和二舅舅就不用出去莊子裡打長工了,我娘在趙家村買了一百畝地,給兩個舅舅種,到時候只怕你們自己都人手不夠要找短工呢!”

李老太太一聽,這可傻了:“丫頭,你可不能做這事兒啊,讓劉家的祖上知道了,你以後怎麼好下去見他們呢,我們沒啥,窮就窮點,還能吃飽肚子。”

李氏聽她老孃這麼說,眼眶也紅了:“這銀子是我婆婆臨死前留給七巧的嫁妝錢,七巧做主讓我去買了地,她如今還沒婆家,這地你們先種着,以後等她許了人家,也就沒得種了。”

李老太太想了想,劉七巧也就再個把兩年就要出嫁了,那他們老李家就沒算佔了他們老劉家大便宜,這才點頭答應了。

劉七巧帶着兩個弟弟去洗手,又從兜裡掏了麥芽糖給他們吃,一家人坐上牛車,歡歡喜喜的往李姨婆家去了。

李姨婆家這次真沒吝嗇銀子,在家門口搭了一個油布棚子,從鄰里家借了桌子,像模像樣的擺了十來桌。

劉七巧她們到李姨婆家的時候,外頭搭着的爐竈上已經燒上了熱騰騰的水,幾個村婦正圍着一個桌子做麪點。這也是牛家村的習俗,有喜事要做什麼菜肉包子,年糕之類的,分給村裡的各家各戶。劉七巧不會做這些,自然就插不上手,李氏拉着劉七巧走到院子後頭的一個角落,從懷裡掏了樣東西出來,遞給她道:“七巧,一會兒你偷偷的把這個給你小侄兒,娘已經給過禮金了,這麼多人看着,不好再添,下個月你三嬸媳婦也要生了,給人瞧見了,又要說我偏心偏到地上去了。”

劉七巧接過東西,原來是一個包得嚴實的手帕,打開來一看是一顆金黃色的花生米。這東西她家有好多,都是王府裡頭逢年過節賞賜下人的,劉老爹很得王爺器重,特別多一份。劉七巧平時用紅繩子編起來,帶過幾次,後來瞧見大夥看她的眼神都跟看暴發戶一樣,就收了起來。

“行了,娘你放心,這是我自己給小侄兒的,和娘有什麼關係呢,大家都看到過,這種小東西,我有好幾串呢。”

李氏聽她這麼說,也就放心了,到前頭給人打下手去了。李姨婆的媳婦徐氏剛出月子,這會兒身子弱,便在屋裡頭呆着。

劉七巧走進去,瞧見田氏的兒媳婦陳氏正在屋裡坐着。她是徐氏的小姑,這種日子自然會回來。田氏家和王氏家就隔着一座小橋,平日裡咳嗽一聲都能傳到對過去。而且這陳氏本身就因爲陳家重男輕女,心裡還帶着幾分怨氣。如今見嫂子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孃家就這樣大肆操辦了起來,心裡早就氣的冒出幾團子火來。

可她如今畢竟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娘了,身邊兩個小的還眼巴巴的看着炕上那個更小的,她也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笑着道:“你們兩個,看夠了沒有,看夠了就出去吧,沒得吵了你們舅媽。”

劉七巧從兜裡拿了麥芽糖出來,一人一塊遞給他們吃。大伯家這兩個娃出生的時候,劉七巧也小,她也不知道李氏意思過沒有,可是當着他們的面,說什麼也不能把金花生拿出來。

誰知道這兩個娃實在皮實的很,大的還好,吃完了就坐在那裡巴巴的看,小的可就犯嫌了,一雙眼睛賊溜溜的盯着劉七巧看。

劉七巧這會子正在跟徐氏嘮嗑家常,也沒在意。

“嫂子,奶水還足嗎?”好吧,劉七巧承認自己是職業病,好像除了問這些也不知道問什麼:“下面還疼不?”

徐氏羞羞答答的又是點頭又是搖頭,反正這房裡也沒外人,索性就直接開口道:“我倒還好,就是娃半夜裡老哭鬧,不肯睡覺,攪的一家人累的慌,婆婆年紀也不小了,吃不住這沒日沒夜的。”

劉七巧知道很多嬰兒因爲剛剛出生,對白天和黑夜沒有多少概念,在睡飽的情況下,總會分不清白天黑夜,於是想了想道:“嫂子,那是因爲小寶貝不知道那是晚上,他白天睡飽了,所以晚上自然就不想睡了,嫂子以後白天的時候,多開窗,讓房裡亮堂一點,到了晚上任憑他哭,也不要點太多油燈,黑烏烏的,過不了幾日,他自己知道了白天黑夜,就不會這樣日夜不分了。”

徐氏點頭謝過,陳氏恍然大悟道:“原來是這個道理啊?怎麼我們就不知道,那時候二娃出生的時候,天天夜裡哭,你大伯母還當是撞了攜,去土地廟求了幾次,天天在門口唸叨: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愛哭郎,路邊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光。後來也不知怎麼的,唸了十天半個月還真好了。”

劉七巧瞥了一眼陳氏,見她臉上得意的小表情,配上她的神色,還真是讓人忍俊不禁。雖然劉七巧以前也聽說過這種農村的土辦法,但是作爲婦產科醫生,她還是選擇相信科學。

徐氏卻來了興致道:“原來還有這麼一說,那我明兒也讓婆婆去求一個,總歸能讓他快點不哭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