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

到了晚上,趙氏早已經預備好了晚宴,杜二太太推說身子不舒服,便沒出去吃飯,衆人知道她最近的心思,便也隨她去了。杜老太太知道今兒是兩個孫媳婦請客,只笑得何不攏嘴道:“沒想到我孫子的福分還沒想到,倒是先享起了孫媳婦的福分了。”

今兒杜老太太跟着女眷們坐在了一起,正說呢,杜蘅便繞過了屏風過來敬酒。杜老太太便瞪了一眼杜蘅道:“我說你媳婦是個好的,你非不信,如今可是知道了?她哪裡是個小氣人,分明是你以前不尊重她,夫妻倆鬧小脾氣而已。”

趙氏聽杜老太太這麼說,臉上便漲得通紅了,忙不說不敢當,杜蘅便笑嘻嘻道:“老太太說的是呢,娘子,是相公我那時候年輕不懂事,讓娘子受委屈了。”杜蘅說着,只上前爲趙氏滿了一杯酒,差點羞得趙氏臉上滴出血來。急忙捧了杯子,低頭把酒給飲了。

杜老太太便笑着道:“這纔像話,來,再給你大娘,你大嫂子都滿上,你天天外頭跑,你大嫂子只怕見的不多吧。”

劉七巧忙起身道:“二叔先給老太太和姨太太滿上,不然我們可不敢喝。”

杜蘅便給老太太和姜姨奶奶都滿了酒,又循序爲桌上的女眷們都續了一杯酒,才擡手幹了。杜蘅回到席上,見了姜梓丞便開口笑道:“早知道你有這心思,我舊年便稟了老太太,也不至於弄出這一出來,沒準兒你今年就沒病沒災的,連進士都中了。”

姜梓丞只笑着給杜蘅滿上了道:“二表哥見外了,舊年這時候,如何知道大姑娘的好處。”杜蘅見姜梓丞說的坦然,只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既知道她的好,以後便要更好好的待她,她家裡可是有我們兩個哥哥撐腰的。”

杜若也笑着過來跟姜梓丞喝酒,又問了他一些學習上的事情,姜梓丞只說如今身子好的差不多了,等搬回了姜家,他還是要回書院唸書的,那邊畢竟有先生指導,又有同學互相討論,比在家中悶頭看書,不知好了多少。

酒過三巡,筵席也吃的差不多了,丫鬟們扶着杜老太太回了福壽堂。這入了夜天氣也涼了許多,劉七巧便讓丫鬟扶着杜太太,自己也跟着送她回去,杜太太卻攔了下來道:“你們年輕人再玩一會兒,我們年紀大的就先散了。”

男人們正喝着就,還在滔滔不絕的聊着,劉七巧也覺得這邊不留個人也不像話,其他三個都是姑娘家,也不懂怎麼在席邊伺候。劉七巧便留了下來,杜芊只問劉七巧道:“大嫂,聽說今兒家裡來了一個將軍,大嫂怎麼不喊我們去瞧瞧呢,我從小到大,還不知道將軍長什麼樣子呢!我姨娘說我外祖父就是個將軍,可惜我沒瞧見過,所以總想瞧瞧將軍是個什麼樣的。”

杜苡只笑道:“我聽戲文上唱,武將們臉上的裡脊都是橫着長的,是不是這樣的?大嫂子那朋友,也是這樣的嗎?”

劉七巧只被兩位姑娘的好奇心給打敗了,笑着道:“行啊,下次他再來,我一定派丫鬟通知你們都過來瞧一瞧,人家正找媳婦呢,沒準瞧上了你們中間的一個,將來就好當將軍夫人了。”

杜苡聞言,頓時臉上一片緋紅,饒是平常嘴角靈活的杜芊,這會兒也沒話說了,只有些不敢確定的問:“大嫂子,他多大了,怎麼還沒娶上媳婦呢?我聽說鄉下男人不是十幾歲就娶媳婦的嗎?”

劉七巧想了想道:“他呀,今年二十一,他家裡頭好幾個兄弟姐妹的,沒錢娶媳婦唄,所以就往城裡來了。”

兩人均一臉“原來是這樣啊”的表情,想不到鄉下剩男的原因,竟然是沒錢娶媳婦。

杜芊顯然對王老四頗有興趣,又問道:“那他現在當了將軍,可不得有很多媒婆都要踏破他們家的家門了嗎?你想想看,這年紀輕輕就能當上將軍,想一想都讓人欽佩。”

劉七巧瞧着杜芊臉上那一臉欽佩的表情,只希望她在看見王老四那一身堅如鐵塊的肌肉之後,還能有這樣的想法。劉七巧腦補了一下杜芊和老王四站在一塊兒的樣子,頓時覺得畫面太美她不敢看了……

杜苡雖然只比杜芊年長一個月,但是她繼承了蘇姨娘溫柔恬淡的品質,只想了想,對杜芊道:“你別看這些個武將面上風光,其實他們都是用性命拼出來的功勳,哪個人身上沒有幾處刀傷的,那些將士都是豁出了命來保家衛國的,不然也沒有我們如今的安定日子過了。”

劉七巧頓時對杜苡的好感又加深了一些,這些話能從她一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口中說出來,可見蘇姨娘對她的教養,自然是不一般的。

劉七巧頓了頓道:“聽說過幾日蘇姨娘要帶着二妹妹去紫廬寺,不知道安排的怎麼樣了?”

杜苡只低頭道:“已經回過老太太和太太了,就去住上十天半個月就回來。”劉七巧想起原來杜茵是打算和杜苡一起去的,但是出了齊家的事情,她要陪着杜二太太,所以便辭了這次行程。

一時間隔壁男賓那一桌,杜蘅和姜梓丞都有些喝高了,杜若是個不能喝酒的,不過勸酒倒是一把好手,劉七巧嚴重懷疑他今兒就是故意的。杜二老爺因爲齊家的事情,也稍稍多喝了幾杯,杜老爺見他有些醉了,便命丫鬟侍奉他先回去。三個姑娘見了,只上前扶起自己的父親,駕着往西跨院去。

眼看着就要到了西跨院的門口,杜苡和杜芊正納悶把老爹往哪兒送,杜茵卻開口道:“母親今兒身子不好,你們把父親送蘼蕪居去吧。”杜苡只擡頭瞧了一眼杜茵,點了點頭,派丫鬟先去蘼蕪居支會一聲。

好不容易等散了席面,劉七巧送了也有點喝高了的杜老爺回房,等他回來的時候,劉七巧已經洗好了靠在軟榻上,見杜若回來,便開口道:“今兒忘了對你說一回事了,王老四今兒來過了。”

“我知道了。”

“你怎麼知道的?”劉七巧擰眉想了想,難道這家裡有杜若的眼線,怎麼她在家的事情,杜若都知道呢?

杜若只笑着伸手戳了戳她的腦門道:“人送了你四車東西,方纔西跨院的丫鬟在園子裡就羨慕的不是事兒,只到處說呢,家裡還有人不知道的嗎?”

“這麼厲害?我原本還預備着怎麼的我也要私藏起來,這會兒倒是少不得拿出來跟人家分分了。”劉七巧笑嘻嘻的站起來,給杜若寬衣。

一時間綠柳已經在淨房備好了水,請杜若過去洗漱,杜若只笑着道:“你收禮從來不嫌手軟的,人家送這麼多東西過來,你好歹也挑幾樣給人送回去,那纔算禮尚往來。”

綠柳聞言,只笑着道:“大少爺怎麼知道那位將軍沒要東西呢?”

杜若聽綠柳這麼說,越發懵了,只道:“還有自己上門要東西的?”

劉七巧只絞乾了帕子遞給杜若道:“我正要跟你說這個事兒呢,他說他要一些兵書典籍,說是世子爺要他看書呢,他在城裡也不認識什麼有學問的人,就求上你來了?”

杜若只笑道:“感情他是求我辦事,禮就全送給我媳婦了?”

“怎麼?禮送給媳婦,還不夠你辦事的嗎?”劉七巧嬌俏的笑了笑,收了帕子,推着他過去洗手。

因爲上次一時失誤,杜若丟在了裡面,劉七巧到現在心裡還鬱悶的很,這越是快到了月事的日子,便越發心煩了起來,便不肯讓杜若碰自己,要他嚐嚐度日如年的滋味。起初杜若還時不時的試探這,見劉七巧不理自己,也便罷休了。

這一晚睡到二更起來的時候,卻覺得身上燥熱難耐,看着一旁睡熟的劉七巧,只嚥了咽口水,攬着人吻了起來。劉七巧迷迷糊糊中感覺有人使勁的親自己,只伸手推了推,哪裡推得動,睜開眼睛便瞧見杜若一雙眸子正染着欲色看着自己。

劉七巧哼了一聲,細如蚊蠅一般,杜若聽了越發點燃了火,只伸手探了下去,手指深深淺淺的勾弄着劉七巧的慾望,把她撩得如一潭春水一樣,軟得不成樣子。杜若只覺得指尖都被那處又軟又熱的地方吸了進去,再也安奈不住,擡起劉七巧的一條腿進去了。

“啊……嗯……慢……慢一點。”劉七巧帶着哭腔埋在杜若的肩頭,舒服的都顧不上嬌羞的哼了出來。劉七巧原本就是現代人,雖然出閣時候李氏也曾教過她一些房裡頭的事情,但是古代人都面子薄,李氏告訴她,房事是不可出聲。可劉七巧這會兒腦子轟隆隆的,只覺得渾身上下都舒爽,哪裡還管的了這些。

杜若聽她不管不顧的喊了出來,越發興奮的加快了速度,上演一幕閨房中的半夜激情。

第二天一早,劉七巧扶着腰起牀了,杜若倒是難得的神清氣爽,整個人看上去精神奕奕的。茯苓端着水進來服侍,見了杜若便道:“昨兒大少爺睡的可好了?怎麼瞧着大少奶奶反倒不精神了?”

前兩天劉七巧不讓杜若碰自己,所以杜若覺得渾身沒勁,睡醒了也總有一種不滿足敢,倒是劉七巧難得睡的舒暢,昨晚那一場激情之後,兩人就換了一個個兒了。

劉七巧只打了一個哈欠道:“可不是,他昨晚打呼嚕,吵得我睡不着,這黑眼圈都要出來了。”

茯苓便很好奇道:“大少爺會打呼嚕嗎?他病了那會兒我和連翹輪流照看他的,怎麼沒聽見過他打呼嚕。”

杜若擦了一把臉,想了想道:“興許你們那時候睡着了,沒聽見,少奶奶說我打呼嚕,那就打呼嚕吧。”

茯苓欲要辯解一句,想想他們夫妻間打情罵俏的,同自己有什麼相干,便也不說話了。

用過早飯,送了杜若上水月庵當值,劉七巧和趙氏便先喊了幾個粗使婆子,兩人一起往梨香院去了。今兒是姜家姨奶奶搬家的日子,杜家上上下下的人,也都要出一份力氣。馬車是一早就備好了的,就連杜老太太也親自到梨香院送了送。

“路不遠,也不過就三四里路,以後沒事多來坐坐,遣下人來說了,我派馬車借你去。”杜老太太心裡還是很捨不得姜姨奶奶的,一家子的兄弟姐妹,如今就只有她能在身邊,能幫襯着,自然是要幫襯着的。

“知道了,往後跑得日子還多呢,這次回去,有幾個院子還要修一修,都二十來年沒好好住過的院子,上回我回去瞧了瞧,倒也還好,有幾個院子挺好的,就有一兩個稍微落敗了點。”

“如今你們家也就那麼幾口人,依我看,也不必花這個冤枉錢修房子,先僅好的院子住下,等丞哥兒將來出息了,手上闊氣一點了,你們再慢慢修也無妨,如今我們既做了親家,我自然不會嫌棄你,你就放寬這顆心吧,一切爲了丞哥兒的將來考慮。”

杜老太太能說出這番話委實不容易,其實自從齊家出了事情,杜老太太私下裡也嘆過幾回,若是杜茵能嫁得好一點,杜二太太的面子上還能過去一點,可偏生這門親事已經定下了,如今也只能指望姜梓丞能在三年後高中,光耀門楣了。

姜家來的時候,也不過就兩輛大車,如今走的時候,倒是大大小小物件裝了有四車,其中不少都是杜老太太送的貼己,姜姨奶奶的那些嫁妝,早就貼給姜家了,杜老太太看着自己的妹子艱難,自然也是不忍心的。

這邊趙氏和劉七巧又各送了一些禮品,杜太太那兒也派王媽媽送了幾樣東西來,一併物品都裝載齊全了,杜老太太才喊了前頭車伕上路。

劉七巧看着沈氏扶着姜姨奶奶上車,心裡頭便有些落寞,當年《紅樓夢》裡頭,劉姥姥進了一趟大觀園,回家還帶着一車的東西呢,如今姜家當真是落敗了,誰能想到這是當年的帝師之家呢!

杜若去水月庵之前,先去了一趟朱雀大街的訪古齋,聽這名字便知道這裡頭是賣書的了。王老四出手太闊綽,把自己媳婦給收買的死死的,他不拿點真格的出來,怎麼行呢?於是,杜若把古今中外只要記錄在案,能念得出名字的所有兵法、術書、軍事書,全部都定了一套。

訪古齋的老闆清點了一下數量,收了定金之後,便答應在幾天之內收集好了,直接就送到富康路上王將軍的府上。

送走了姜姨奶奶,劉七巧和趙氏把杜老太太送到了福壽堂,兩人跟杜老太太說了說這幾日家裡的情形,一衆奴僕們也都安生,過幾日就是秋收,這幾日陸續有莊子上的人來回話,劉七巧不在的時候,都是趙氏做的主意,她若不懂就請人過來問老太太,倒也算是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兩人回了話,正要離去,外頭賈媽媽急急忙忙跑了進來回道:“回老太太,南邊二老太太派人過來了,說是二老太爺看着不太好了,您要是有空最好能往南邊去一趟。”

重陽節杜蘅回來的時候,只說二老太爺身子有些差,沒去年硬朗,這纔過去沒幾天,怎麼叫不大好了?杜老太太急忙道:“傳了送信的人進來,我好好問問他。”

來送信的是原先二老太爺家的二管家和他兒子,兩個瞧着樣子也是快馬加鞭來的,見了杜老太太先是拜見了哭了一場,見杜老太太問了起來,這纔開口道:“蘅二爺才走,我們家老太爺就病倒了,我們老太太就喊了我們回京城找大老太太要主意,如今秦姨娘霸佔着老爺,不讓我們老太太插手呢,還說老太爺生前是發過話的,這寶和堂的產業,就應該兄弟兩個對半分,我們太太實在沒法子了,請了幾個大夫去瞧老太爺,也沒見好。我們家老太爺在金陵本就是個名醫,如今病了,反倒沒人能給他治病了。”

杜老太太聽了,只覺氣的渾身哆嗦道:“我那時候回京城的時候就交代過他,不能太擡舉秦氏,當姨娘的,要是心大了起來,就會搞得家宅不安,他還一味的偏袒她,說她如何謹小慎微,如何大方得體。這種女人,在男人面前向來就會使這種手段,背地裡出陰招,讓你防不勝防的。我那弟妹也是,當初養了一個姨娘的孩子,就應該把秦氏的兒子也給抱了過來,這樣同在嫡母名下,人家也就沒辦法說她一位偏袒了,如今好了,鬧出了事情,才知道後悔了,現在秦氏跟她自己的兒子,定然是一條心的。”

劉七巧聽了杜老太太的分析,只覺得見解精闢,想法獨到。她以前一直不明白,爲什麼做正室的要去給姨娘們養孩子,如今一想,可不是這個道理。自古就有生恩不如養恩大的說法,若是養在嫡母跟前,那孩子將來長大了,必定會跟自己的親孃生疏,這是其一;其二,他有了一個體面的嫡母,自然對作爲姨娘的生母看得沒那麼重要了。所以很多正室不畏艱難的要給姨娘們養孩子,爲的就是這個。有的嫡母就算自己不養,也決不讓姨娘們自己養,情願請了嬤嬤下人奶媽子,一羣人服侍着庶出的小姐公子們,也決不讓他們親生的姨娘們沾手,大抵就是這個道理。

“大太太,如今說這些都遲了,老太爺這幾年確實寵秦姨娘寵得不像話,秦姨娘又懂拿捏老太爺的性子,去年還把自己的一個孃家侄女,送給了老太爺當六姨娘。你也知道,我們老太爺在這方面,向來是有幾分風流性子的,六姨娘當時懷了一個孩子,老太爺老來得子,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的,可誰知沒過幾個月,孩子就不明不白的沒了。老太爺自己是大夫,看過了之後便知道是有人暗地裡給六姨娘下了藥了。後來也不知誰告的秘,說是老太太差人使得藥,老太爺和太太就這樣生分了,從此老爺就只在秦姨娘和六姨娘那邊過夜了。”

那管家說着,只擦着眼淚道:“我們家老太太也是個倔強性子,偏不肯跟老爺討個饒什麼的,非說老太爺不至於那麼沒情面,以後寶和堂的產業,怎麼說也都是留給大爺的,這回好了,老太爺病倒了,太太兩眼一抹黑,也不知道怎麼辦了。二爺是跟着老太爺學醫的,大爺纔是學生意的,那幾個寶和堂的掌櫃一早就讓秦姨娘給買通了,如今二爺眼看着什麼都撈不着了。”

杜老太太聽了,只冷笑了一聲道:“到還不知道杜家居然出了這樣不檢點的姨娘,罷了,你們兩個千里迢迢的,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吃些東西歇歇腳,等今晚我那兩個兒子回來,我再跟他們商量着看看。”

杜老太太見兩個孫媳婦都站着呢,只笑着道:“又讓你們笑話了,你們這個二叔公,你們是沒見過,年輕時候也是一個不聽話的種。”

劉七巧只揚着眉毛想了想,心道原來杜二老爺的風流也是遺傳了二叔公的,果然這遺傳學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問。

到了晚上,杜若終於把紫蘇給帶了回來,劉七巧讓小丫鬟們給她備了水先洗個澡,自己則先去了如意居陪杜太太吃飯。杜太太聽說了南邊二老太爺的事情,只蹙眉道:“眼下這節骨眼上,偏生還出這種事情,也不知道老太太這次怎麼安排了,你二叔定然是走不開的,你爹管着寶善堂,也是脫不開身的,我今兒睡醒想了半天,估摸着老太太會帶上大郎過去。一來大郎懂醫術,能給你二叔公看病;二來他是長房的長子嫡孫,這身份也壓得住。只是你和大郎新婚燕爾的,他一走也不知道要幾個月,我想着始終也不合適的。”

杜太太想的沒錯,果然他們母子祖孫幾個人,在福壽堂商量之後,杜老太太決定帶着杜若往金陵去一趟。

杜若和劉七巧剛剛纔結婚一個多月,正是蜜裡調油的階段,如此就要被分開,杜若實在是於心不忍。但是二叔公那邊的事情,畢竟也不能耽誤,杜若想了想,只硬着頭皮道:“老太太不如帶着七巧一起去金陵走一趟,七巧說,她這輩子除了京城什麼地方都沒去過。”用劉七巧自己的話就是:世界那麼大,我好想出去看一看!

杜老太太聞言,先是愣了愣,那邊杜二老爺便笑着道:“帶着七巧去吧,那邊也算是半個京城,風景秀麗、名勝頗多,與其說是去處理二叔的家務事,不如就當是過去散散心,讓七巧陪着你爬爬紫金山、遊遊玄武湖,正巧也去南方的兩個莊子查看查看,有好些年沒去過了。”

杜老爺想了想,開口道:“七巧腦子靈活,有她在身邊服侍您老人家,我還放心些,關鍵時候她說不定還能幫上忙,只不過既然老太太要去南邊,走陸路就太辛苦了些,明兒二郎去包一條船,我們走水路過去,也好舒服些,省的沿途各處打尖,路上只怕還比不得海上安全。”

從京城到金陵,約莫有一千多公里,快馬加鞭的趕路,大約要十來天的時間,但是走水路則要二十五六天才能到,可是陸路顛簸,老人家年紀大了,自然沒有走水路舒服。再說寶善堂每年運藥材北上,用的都是商船,雖然自家沒買下船隻,可跟大沽口的船行那是相當的熟悉,坐船出行也安逸很多。

杜若見兩個長輩都爲七巧說話,心裡別提多高興,只一臉祈求的看着杜老太太。杜老太太想了想道:“罷了,就帶上七巧一起去吧,她是年輕媳婦,出去多看看,長些見識也是好的,坐船就坐船吧,坐車的話,我這一把老骨頭,只怕也要被顛簸散了。”

衆人商議妥當,便定下了後天一早啓程,杜老太太這邊,帶上賈媽媽,兩個貼身大丫鬟並幾個小丫鬟,杜若說是還要回去跟劉七巧商量一下。杜老爺又親自命二管家跟着去,一行十幾個人,包下一條中型的海船,應該差不多。

杜若回房之後,便把今天商議的事情說給劉七巧聽。他故意賣了一個關子,只說杜老太太要帶他去金陵,對要帶着劉七巧去的事情,半個字也沒提起。劉七巧聽了便有些不高興,只無精打采的靠在軟榻上,隨手翻了幾頁書便再沒心情看下去了。

“你說這一來一回的,少說也得三個月吧。”劉七巧掐着指頭算了算,杜太太的如今五個月身孕,還要四個月纔會有動靜,今兒正好是九月十三,到年底還有兩個半月的時間,按照杜老太太的性子,肯定是不會在南邊過年的,那麼這次的行程就趕着有點急了。除去路上四五十天的時間,在金陵逗留的日子就不會超過半個月了,不然就沒時間趕回來過年了。

“我瞧着老太太是想速戰速決的,在金陵呆到過年,那也不合時宜,若是走的遲了,就要在路上過年了,那更沒這說法,估摸着還是要趕一趕,兩個半月就能回來了。”

“兩個半月,就我沒嫁給你那會兒,那也沒什麼時候是兩個半月見不着的。”劉七巧說着,又唉聲嘆氣了起來。交通落後可正是一個大問題啊,現代有高鐵,從北京到南京也不過就是小半天的時間,哎!

杜若只繼續故意憋着,又道:“二弟常年出門在外,每次在家也不過就呆上十天半個月的,怎麼就沒見二弟妹整天唉聲嘆氣的?”

“切,人家在自己房裡唉聲嘆氣,你沒瞧見罷了,有那個老婆,是願意自己男人常年不在家的呢?”劉七巧越想越覺得鬱悶,只瞪了杜若一眼,自己下了軟榻,趴到牀上,竟然覺得眼眶都有些澀了起來。

杜若再也憋不住了,只上前拍了拍劉七巧的小屁屁,捏了一把,這才湊到她耳邊小聲道:“我跟老太太說了,我離不了你,要帶着你一起去呢!”

劉七巧一下子從牀上翻身坐了起來,捏住杜若的衣襟道:“你說真的?不是騙人的?”

“自然不是,你不是老跟我嘀咕,說什麼外面的世界那麼大,很想出去看看嗎?這次就帶你去金陵看看,那邊的風光,比起京城來,是一點兒也不差的。”

劉七巧撇撇嘴,心道:我自然知道,哪裡可是我前世的故鄉。

杜若翻身上牀,攬着劉七巧靠在胸口道:“還有事情要跟你商量一下,我們房裡你打算帶哪幾個人過去?”

劉七擡眉想了想,開口道:“春生你肯定是要帶着的,那紫蘇我也肯定是要帶着的。”

“老太太那邊帶了兩個貼身的大丫鬟,幾個小丫鬟,我想着我們也不必帶太多。”

“那就帶上茯苓,然後再把這次新選進來的赤芍和半夏兩個小丫鬟帶着。”

“你帶那麼小的小丫鬟,做什麼呢?”杜若有些不明白劉七巧的意思的。

“有句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別瞧着丫頭們小,可是要是讓她們多往外面走走,長一長見識,眼界開了,以後的品性自然也就高一些,她們還小,我是預備着將來讓她們學讀書寫字學算賬的,丫鬟若是隻會服侍人,那一輩子就只能當丫鬟了。院裡其他幾個小丫鬟,年紀雖然比她們大一些,可我瞧着腦子還沒她們好使,我還是喜歡聰明伶俐些的姑娘,可聰明的姑娘不好使喚,所以得從小教起來。”

杜若見劉七巧說的一套一套的,也只佩服的五體投地的,只笑着道:“虧你想的長遠,可是丫鬟們不服侍人,你想讓她們做什麼呢?”

“這個……”劉七巧皺了皺眉頭啊,還真沒想好呢,不過會服侍人的丫鬟畢竟好找,可是要會念書寫字算賬的丫鬟,一個就可以頂幾個用了。

兩人又閒聊了片刻,都有了些睏意,劉七巧想起過兩天的金陵之行,便覺得心情很舒暢,只翻了個身就睡着了。杜若卻一時沒有睡着,他還在太醫院就職,既然要去南邊,少不了得明天得去請一個長假,水月庵的事情也要交接一下,訪古齋那邊的事情,只怕要先去把銀子付清了。

第二日一早,兩人都起得比較早,杜老太太那邊傳話來說,福壽堂今兒已經在打點行裝,讓不用過去請安了。劉七巧把丫鬟們喊了進來,也點了去金陵的名單,命紫蘇和茯苓開始收拾行李。

綠柳一想到自己沒能跟着去,心裡便有些不高興,可她再想了,紫蘇和春生那是要辦大事的人了,要是讓他們兩個分開,確實也不太好。茯苓服侍了大少爺快十年了,自然也比自己服侍的好。

劉七巧看穿了她的心思,只笑着道:“你替我在家裡好好看着,我不在家,這一整個屋子就都交給你和連翹了,你肩上的擔子也很重的。”綠柳才勉爲其難的笑了笑,點頭應了下來。

杜太太那邊,派了王媽媽過來幫忙。起初杜太太是要讓王媽媽跟着杜若去的,可是劉七巧知道杜太太如今離不得王媽媽,便死活讓她回去了,隻立了軍令狀道:“若是大郎回來少了一兩肉,只管讓母親捶我。”

杜太太被哄的笑了起來,便也不堅持了。用了午膳,劉七巧便離開的如意居,要往王府走一趟。她這一趟少不得要到年底才能回來,十月初八樑大人的六十大壽是去不成了,總要跟王妃打一身招呼的。

劉七巧才進王府,便聽說安富侯夫人來找了老王妃聊天,兩位太太都在壽康居里頭待客呢,劉七巧便命丫鬟們先去回話,自己慢悠悠的走過去,沒過多久,壽康居那邊的小丫鬟,便迎了過來爲劉七巧引路。

去往壽康居會經過荷花池上的一處九曲廊橋,廊橋的中間是一座四面環水的亭子,當年劉七巧就是在這亭子裡揭穿了秦氏所謂才女的面具。這個時節已經沒有了荷花,連水池了的殘荷都清理的乾乾淨淨。小丫鬟領着劉七巧,往這邊走來的時候,並沒有注意亭子裡頭站着一個人。

直到到了亭子外頭,劉七巧才聽那小丫鬟說:“回世子爺,寶善堂的少奶奶到了。”

怪道劉七巧覺得今日出來迎自己的人不太眼熟,還以爲是壽康居醒來的小丫鬟,卻未曾想到,原來是周珅派來的人。因爲紫蘇要跟着自己一起去金陵,劉七巧便帶了她一起回來,好跟錢喜兒說會兒話。劉七巧見了周珅,只開口對紫蘇道:“你先回薔薇閣,我去過老祖宗那邊,就過去。”

紫蘇應了一聲,悄悄擡眸看了一眼周珅那一章黑臉,心下帶着幾分慼慼然,福身告退了。劉七巧擡眸看了一眼周珅,黑漆漆的臉皮,那一雙眸子越發跟鷹隼一樣,聽着自己看的時候,無端就背後陰風陣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