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談判技巧

馬殷聽到張佶的一番話之後,也知道,爲今之計,說是有兩天路可以走,可實際,只有獻降一途。

只是,去獻降表卻不是一個簡單的活計,須得是一個能言會道的穩重的人,才能搞得定!

可劉建鋒、馬殷領着一幫莽漢跑到湖南來,哪裡有什麼可用的人啊?

馬殷想來想去,目光定在了張佶身上:“此事,可能只能勞動張司馬跑一趟了!”

張佶自然也是想到了這一節,拱了拱手道:“張某定不辱使命!”

不過,等張佶準備好降表,再擇了日子,準備要出發的時候,卻突然發現,揚波軍的探子竟然已經開始在龍回關前後出沒。

他大吃一驚,這揚波軍的進展,怎麼這麼快?

十天前得到彙報的時候,還在醴陵,現在就到龍回關前了?

等過了龍回關,可就是長沙城下了!等那個時候再去獻表,可就不是迎了,而只能徹頭徹尾的降了。

張佶連忙辭別了馬殷,出了城,趕到龍回關前。果然,他纔到龍回關第二日,就看到揚波軍的一隊人馬往龍回關而來。

張佶連忙領着十幾個親隨,迎了上去。

那隊人馬問明瞭張佶的來由後,倒是沒有爲難張佶,也沒有立即展開對龍回關的攻勢,而是帶着張佶退後了十多裡,來到一處營寨。

又幾經通傳後,張佶才被領導一員將領面前,那將領見了張佶,倒是客氣地讓張佶安坐,還寒暄道:“張司馬遠來辛苦,秦一秋有失遠迎,還請見諒!”

張佶聽到這話,知道原來這位揚波軍的將領叫秦一秋,他連忙躬身道:“某聽探子回稟,都說,秦將軍是一位受人景仰的儒將,如今見了,才覺得,果真如此!張佶佩服之極!”

秦一秋一聽張佶這話,立即就皺起了眉頭,心中閃過一個念頭,這張佶怕是個油滑的老狐狸啊!

原來,揚波軍行軍打仗之時,各部隊番號和將領,都是嚴格保密的。可沒有傳統軍隊那般,挑着將旗的行軍。尋常的探子,哪裡知道,這支揚波軍的指揮官是秦一秋?

所以,張佶說,他的探子云雲,定然是信口胡說,

心裡有了數,秦一秋對張佶也少了幾分客氣,而是公事公辦道:“聽他們說,張司馬帶了一份降表過來,怎麼不見司馬拿出來呀!”

張佶還不清楚自己的這句話,是哪裡讓秦一秋心生了嫌隙,不過,倒也是察覺到了秦一秋臉上的不快,連忙不再廢話,免得又說錯話,將早就準備好的表書奉送給秦一秋。

不過秦一秋接過來,纔看了幾行字,便哂笑道:“這個迎字,似乎不太妥吧!”

張佶自然是早就猜到對方會這般說,因爲如果是迎的話,自然不是揚波軍都已經把醴陵打下來,到了潭州跟前,纔來迎。

而應該是揚波軍還在袁州的時候,就該把這封表書送過去。

那個時候揚波軍還沒進入湖南境內,這個迎字,才名副其實!

張佶連忙解釋道:“因爲那個時候,湖南觀察使還是劉建鋒,劉使君雖然長於征戰,卻拙於審時度勢,未能及時出迎。”

“不過,現在,由馬使君主持湖南軍政事務了,便在第一時間譴某過來找尋大軍!”

“然而,大軍的行動實在是太過於迅速,所以,才慢了數日……還請將軍見諒!”

聽到這個拆強人意的解釋,秦一秋也不去細究,他大度地笑了笑:“既然馬使君如此識時務,秦某豈會相斥?”說罷,將降表收好,交給一旁的書吏,讓他立即發往江西。這也算是接受了馬殷的“迎”接。

接下來,纔開始談具體的步驟,秦一秋明確道:“對於此事,招討使早有規程定製,那就是,湖南政務還請馬使君辛苦繼續主持,但是,湖南的所有武裝力量,都必須交由揚波軍來處置!這一點,還要請張司馬轉告馬使君!”

對於所有武裝都要被收走的這一點,張佶自然是不太願意,不過,既然表書都獻了,那也只能先聽着。

不過,他也不是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那潭州的城池便要辛苦揚波軍了?”

秦一秋自然知道張佶的心思,不過,這一點上,卻沒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他一口截斷了張佶的妄想,斷言道:“軍、政必須分開!潭州城防軍,只接受揚波軍的轄制,與觀察使和潭州刺史不發生關係!”

“等日後湖南步入正軌之後,便是觀察使府邸的防衛工作,也將由侍衛處派人守備!”

“此外,城中可以保留半武裝的不良人和捕快,以便維持治安和緝拿匪盜!”

聽到這般言辭,張佶心裡暗歎一聲,也不再爭辯,全盤接受,帶着消息往潭州而去。

倘若馬殷當真領兵出城,那湖南戰事,可就定了一大半了。

這利索勁,那比起江西還好爽快啊!

當然,江西那邊,此刻,還沒完全掃尾。

除了盧光稠還在試圖保全自家的武裝外,江州也迎來了一個變局,那就是楊行密竟然派了使者過來,要跟揚波軍議和。

在潭州,面對張佶的,是步兵都尉秦一秋,在江州,接待楊行密使者的,卻是騎兵營都尉劉樹新。

不過,他接待那使者時的身份,是王延興安排的另一個職務:江南西道戰區總管。

他讓人將那使者領進營帳之中,不喜不悲地問道:“貴使此來,所爲何事啊!”

那使者也不卑不亢地答道:“自然是希望兩家罷兵,各回本鎮!”

“好個各回本鎮!有道理!”劉樹新撫掌讚道,“不過,若是某沒記錯的話,楊行密的本鎮,應該是在宣州!”

那使者面露輕笑:“將軍可能有所不知!楊王得天子封,得受淮南節度使,加拜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貴爲弘農郡王,豈是區區宣州之地所能容納?”

“哦!原來是淮南節度使!可無論是江州還是宣州還是杭州還是蘇州、潤州等等,可都是不是淮南道之地啊!”劉樹新笑道。

那使者自知失言,連忙跳轉話題道:“楊、王兩家,素來和睦,你們擅起爭端,讓百姓流離失所,難道就不慚愧嗎?”

“楊、王兩家素來和睦?”劉樹新聽了,又是哈哈一笑,“楊行密截殺某家商船、扣留某家貨品、給某家造成的損失,何止萬貫!此刻,就在杭州,臺蒙的小船,時不時就要往江裡投一點東西,想毀某家的戰船……不知道這素來和睦,從何說起?”

“這……”那使者愣了愣,竟然又說錯了!他決定,不再兜圈子,而是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下一個籌碼……

第一百章 孟鹹康復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三十一章 以困代攻第五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吞併關中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三十九章 寶安相會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互助農場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處尋寶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六十章 計定翁山(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七十一章 如墜冰窟第九十章 後路被襲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十六章 姐妹合謀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十九章 水力第一百零六章 勸降無果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八十七章 權知君心第四十四章 霧影夜叉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死瞬間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七十五章 講道理(第四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七十九章 自稱屠小第三十二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第四更)第十九章 技工金寶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五十五章 交州變局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八十九章 曲顥獻城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五十八章 對陣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九十四章 大筆橫財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六章 苦主訴求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零九章 江西粗安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第二十二章 又見紫微(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一十二章 劉郎妙計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
第一百章 孟鹹康復第三十章 私兵之亂第六十六章 探得消息第四十三章 天道院長第三十一章 以困代攻第五十七章 一線生機第七十四章 天道可知第三十四章 二期工程第一百九十九章 吞併關中第九十四章 血洗草坡第五十五章 密議第三十九章 寶安相會第七十九章 厲兵秣馬第二十九章 擾亂治安第三十五章 欠債還錢第一百一十一章 上表獻降第八十八章 久候來客第二十九章 分別圖之第一百零九章 南詔晚鐘第九十二章 鏖戰蘇州 (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互助農場第七十三章 癡情貓兒第六十一章 新晉刺史(第四更)第四十章 股權轉讓第二十一章 斷後疑雲第一百三十三章 天淵鴻溝第一百二十二章 民生日常第二十三章 酒肆偶遇(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下山南第二十章 求援(第四更)第三十二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四十章 快郵帆船第一百一十五章 何處尋寶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八十二章 終獲秘法(第二更)第六十章 計定翁山(第三更)第八十一章 散兵新人第七十一章 如墜冰窟第九十章 後路被襲第十六章 土人之災第四十二章 道士呂奇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六十六章 姐妹合謀第十五章 貪得無厭(第三更)第十九章 水力第一百零六章 勸降無果第七章 以鐵換布(第三更)第十五章 謀定廣州第八十七章 權知君心第四十四章 霧影夜叉第一百五十八章 悲喜兩難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水猛獸第三十三章 近前狙殺第九十一章 生死兩難第五十二章 大生意第四十章 可鍛鑄鐵第七十一章 以子爲質第三十七章 設立錢莊第六十七章 棉紡織場第二百一十五章 生死瞬間第一十九章 斥候問路第八十八章 交州鹽事第七十五章 講道理(第四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合作種地第一十二章 他鄉故知第九十八章 寶安問話第七十九章 自稱屠小第三十二章 借題發揮第一百八十二章 立軍令狀第六十三章 十年之約(第一更)第五十六章 敵蹤突現(第四更)第十九章 技工金寶第八十三章 曲顥追船第一百七十章 俆寅讀書第五十五章 交州變局第六十四章 染指百越第八十九章 曲顥獻城第五十六章 古勇急報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首功第一百一十二章 國祚斷喪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五十八章 對陣第二十二章 撤軍前奏第九十四章 大筆橫財第九十二章 暗流涌動第五十六章 苦主訴求第六十三章 歧路亡羊第一百三十六章 以進爲退第一百零九章 江西粗安第六十八章 歹毒之策第四章 破局之人(第四更)第五十四章 考試第五十一章 盧琚殞命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第二十二章 又見紫微(第二更)第五十三章 白馬三郎第一十二章 劉郎妙計第五十章 假戲真做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舊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