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九十二章 秦國肇基

於是不待韓雍發問,葉、柴二人,辯的一發不可收拾,爭先恐後不顧一切的將對方的陰私壞處,一股腦兒地全都當衆抖了出來。到得最後,醒悟過來,俱都曉得這遭壞事,見不得人的底細,如今盡皆曝光,再想逃脫懲罰也是不能夠了。

韓雍勃然大怒,當即喝令士卒上來,將葉祖明及柴大發父子盡數捆了,交待先行打入監牢,等相關事畢之後,再交有司具體論罪。隨後,韓雍將三伯親自扶起,好言好語說了一通,對他的善良表達最真摯的感謝。又將磕頭如搗蒜的村正喚到面前,嚴詞訓斥一番,告誡他若是再徇私妄情處事不公,將來必當重罰。

和從前的村鄰都拉幾句家常,韓雍便打算要離去。本來還想給亡母重新風光大葬,但韓雍又想通了,不願再無故打攪親人的安眠,抱着何處青山不埋骨的豁達。他拜託村中代爲照看,並承諾有時間定然會時時再回來探望。村正以下,哪裡還有不允之意,忙都將胸脯拍得啪啪作響。雖然韓雍一再表示不要勞民不要鋪張,但沒過多久,他母親的墓,立時被修繕一新,氣勢不凡,且每年都定時有人上去清掃巡視。此外連帶韓家破敗的老宅,雖然保持原樣不動,但都被徹底翻新,一副光鮮亮麗的模樣,還圍出一圈柵欄來,嚴禁村中人畜,私自進入,生怕有半分損壞。

離開鳴沙縣後,韓雍一路微服,將上下河套交界之地,大致都尋訪一遍,掌握了很多來自最基層的真實反饋。待回到靖邊城之後,立即嚴厲處罰、打擊了本州內數名民怨較大的蠹吏,更換裁撤了部分庸吏,並再次向所有民衆申明瞭與民休養、鼓勵農事的堅定立場,民間歡欣鼓舞,氣氛爲之一新。

同時,韓雍向高嶽發去奏疏,將眼下上河套的具體情況做了詳細彙報,並據實闡明,上河套之地,雖然疆域較下河套偏小,但各色異族人等,卻很是繁多,胡漢雜居的現象更爲複雜,還牽扯到鐵弗部離去後的種種遺留問題。韓雍建議,眼下可以酌情開展籌備建立新州的系列工作,但一定要循序漸進,萬萬不可操之過急,情願用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爲將來打下堅實基礎一勞永逸,也不能倉促立起官府粗暴管轄,而引起局面的持續動盪。

從襄武很快傳來了回信,對韓雍的諫言表示了高度的認可和支持,並鼓勵他不要有任何顧慮,放手去做。同時,夏州諸文武也接到了一個重要訊息,讓大家振奮不已:眼下高嶽已經正式進爵爲秦公了。

數日前,襄武城。

建康而來的使者,當衆宣示了聖旨,皇帝司馬睿再次晉封高嶽爲大司馬大將軍、尚書令、秦公、使持節、領秦、雍、夏、樑四州牧,都督四州諸軍事。高嶽並沒有當即表態,先將使者客客氣氣的禮送至驛館暫且安歇之後,高嶽召集廷議。

“江東天子,不及兩年之內,四次頒詔而來,執意要對我加官進爵。我本待再次婉拒,但心中卻也有

些遲疑,所謂當局者迷,故而請大家來商議,此次究竟應該如何應對。”

他話才一出口,下面眼巴巴望着他的一衆文武,立時都異口同聲的表示,應該爽快的接受皇帝的任命,再次拒絕,甚爲不妥。

“主公,可曾想到爲什麼兩年不到的時間,皇帝這般頻繁的來升賞?”楊軻意味深長的問道,高嶽及一衆官員,都停下來等着他進一步解惑。

“無他。皇帝對主公已有疑心矣!”楊軻一拂袍袖,直截了當道,“博取功名,人之常情耳,世人皆不能免俗。然而主公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辭各種顯赫名位,這便顯得有些格格不入。誠然,主公的本意,只不過是覺得時機不夠成熟,不想驟登高位,但落在皇帝的眼中,便多半會有所懷疑主公是不是心存異志,開始目無朝廷了。”

高嶽輕輕嗯了一聲,不禁微微頷首,若有所思。楊軻又道:“尤其是主公現在又公然拒絕了劉曜的封賞。那麼目前的實際情況是,主公既不願接受趙皇帝的任命,又不願接受晉皇帝的任命,那麼只有一條路,便是稱帝自立。主公縱使目前根本沒有此意,但行蹤落在朝廷眼裡,已經是一身嫌疑。故而,這次欽差第四次前來,若是主公再拒絕,我料接下來,朝廷就要下詔切責、並以主公爲反臣了。”

“所謂事不過三。今次再要拒絕,將來便不好轉圜。不過主公若是就想自立稱帝,那麼可以立即將欽差趕走。若是不然,最好還是恭敬的接受任命,並表達對朝廷的忠誠之意。”

楊軻的一席話,一針見血,高嶽不由劍眉微跳,頗爲心驚。本來很簡單的事情,他是真沒有想到這些深層次的東西,楊軻這麼迅速的撥開障目,高嶽才無奈的發現,有些東西,想要卻得不到;而有些東西,你不想要,也得老老實實的收在手裡。

他這邊患得患失,其實司馬睿那邊,更是心事重重。司馬睿無力恢復北方故土,不得已偏安一隅,從心理上來講,他便自覺不是一統華夏的天下共主。另外他雖是皇帝,但在建康,連芝麻粒大的事,都不得不看琅琊王氏等江東豪族的眼色,更是暗惱勢單力薄,聲望不隆,而致大權旁落。所以他急需更多公開的支持和尊崇。

至於北方諸鎮,反正也是鞭長莫及,不在自己的控制範圍內。司馬睿一時不能盡皆收復江南人心,便索性格外封賞外臣。只要你們能公開的認可我、支持我、承認我這個九五至尊就行了,什麼公爵王爵,都能夠不吝賜予。同時我司馬睿就可以藉此向天下特別是江南昭示,我這個皇帝還是深孚衆望的。

所以將高嶽進爵爲秦公,還真的是有些深意在裡面的。司馬睿聽聞高嶽屢次謝絕,心中疑惑焦慮,生怕莫名又失去一個強大藩鎮的支持,於是接二連三的派遣使者,再三再四的前來,盡最大努力,也要求個安心。

當下,苗覽也上前懇切道:“主公本來高風亮節,不

爲虛名所動,屬下等無不敬仰。但世間之事,紛紛擾擾,一旦被人誤解,便有伯夷忽毀冰操、柳惠倏爲淫夫的嗟嘆悵恨。如今主公北掃鐵弗,西卻劉曜,連不可一世的代國,也在主公手中遭遇大敗,主公之勢,可謂今非昔比。進位爲公,也是名副其實。現在朝廷對主公極爲看重,累加封賞,正可以承製天子之命,名正言順的統御西北,而爭衡中原。所以,主公若是有衆矢之的顧忌,眼下也儘可消除了。”

楊堅頭覷得空子,昂着頭大聲道:“諸位,那石勒不過憑着河北,便就自稱趙王。劉曜佔着河南,連雍州都被主公奪下大半,還做了皇帝,豈不可笑?依我之見,主公便是就稱秦王,也是分屬應當,如今只不過做個秦公,不是綽綽有餘麼,還什麼顧慮顧慮的。”

他畢竟是氐族出身,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沒有許多彎彎繞的東西在裡面。但此番粗豪直率的話,當下也贏得不少附和的贊同之聲。

高嶽喝叱了一聲。楊堅頭擡眼看看,見高嶽面上也不是什麼生氣的顏色,不由心中安定,反倒笑嘻嘻地追了一句,“大英雄當有大氣魄!主公勿惱,屬下這不也是一點建議麼。”

高嶽沉吟片刻,點點頭,對着下面和顏悅色道:“諸位擁護愛戴之情,我十分感動。既如此,於公於私,我便當應允朝廷的封賞,不再推辭了。”

衆人大喜,連忙又將朝使再請來,復將聖旨宣讀一遍。高嶽恭敬的接受了任命,並厚厚賞賜了使者,使他務必轉達自己對皇帝的無比尊崇之意,使者如釋重負,歡欣而去。

按照自古以來的禮儀制度,被封爲公爵的人,可以在自己的領地上建立宗廟社稷,用來祭祀祖宗天地,在名義上已經是一個國家元首了。也就是說此時的高嶽,進爵爲秦公,標誌着秦公國的正式建立,他自己,也不僅是一個地方藩鎮和區域首領,更已是被中央王朝認可的一國之君。

這邊廂,自楊軻以下,襄武衆文武,分左右而列,嚴肅莊重的下拜,齊齊參拜主公,從此盡皆改口稱臣。

高嶽難免心潮起伏。從一介死裡逃生的落難之人,經過多少拼搏和努力,才能在亂世中一躍而成爲一國之君,從頭走來,其中的種種艱辛,千言萬語只化爲一聲感慨。

“衆卿請起。我今日……”

他話音未落,卻見長史楊軻越衆而出,正色稟道:“臣啓主公:古制,皇帝稱朕,王稱孤,諸侯稱寡人。今主公即位諸侯,自今以後,應當自稱寡人,以正禮法。”

“臣附議!”

汪楷面色莊嚴,立即接口應道。於是一片應和之聲統統響起。

見大家都是儼然的模樣,連素來隨和的楊軻,此時也言辭鑿鑿,似乎這是一個不容有失的嚴肅問題。高嶽不覺也受了情緒上的感染,挺直了身子,目光炯炯,一拍案几大聲道:“……寡人准奏!”

(本章完)

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
第七章 消弭禍事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一百八十四章 當朝新貴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八十八章 鳴沙柴堡第三十章 陌生堂弟第一百七十八章 因功受封第兩百三十三章 殺雞儆猴第三百四十四章 初次交手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第一百七十三章 暫退敵軍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委有重任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兩百七十三章 臨汧大捷第六十二章 當務之急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兩百五十八章 開個玩笑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二十四章 駐兵陳留第三百九十九章 事泄之後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八十九章 下辯來援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第一百五十二章 論功行賞第三百三十九章 趙王怨憤第三百四十七章 左右爲難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二十九章 當街翻臉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兩百四十三章 要緊之事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一百四十八章 奉令離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熱情似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四百一十六章 動情曉禮第十二章 殺雞儆猴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二十八章 花香滿樓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六十五章 因故西行第兩百九十七章 頭號節將第兩百二十二章 回鄉的路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兩百九十一章 真實身份第兩百四十五章 同生共死第一百三十章 運回好馬第三百四十八章 突發醜聞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一百四十九章 狹路相逢第三百六十二章 南戰北爭第四十五章 固守待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成竹在胸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兩百四十一章 外城失守第六章 小試身手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一百二十六章 安營紮寨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三百四十三章 絕世孤寶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百三十八章 隨意處置第七十九章 靈機一動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一百二十一章 百姓父母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一百七十五章 閉門自惱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三百八十三章 雙雙獲贊第三百三十二章 各級封賞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九十六章 智囊獻議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九十章 堅頭之勇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兩百四十章 國仇家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