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陳安之名

陳安忙擡眼去瞧,卻見那使者三四十歲,中等個頭,短鬚長面,冠服齊整,在廳門外對什長拱手一謝,便邁步不慌不忙的走到近前。

“隴西太守特使苗覽,見過陳都尉,有禮了。”

陳安身子往前一探,一下睜圓了狹長的眼睛,“可是隴西苗主簿當面?”

當初,高嶽聽聞馮亮稟報,言道此前意欲搶劫軍馬的匪首,乃是從前南陽老王爺麾下的都尉,叫做陳安的時候,不由大吃一驚,登時便想起來了,在史書上留下過濃墨一筆的陳安,究竟是誰。

依史書所載,陳安本是南陽王司馬模帳下都尉。此人勇猛異常,作戰時慣使的兵刃也很獨特,乃是左手持七尺大刀,右手拿丈八蛇矛,歷經戰鬥,掃平大小反對勢力,爲司馬模父子此後掌控西北秦州,貢獻過巨大的力量。

後來長安被匈奴漢國攻破,司馬模被俘,投降不成而被殺。陳安憑藉過人身手,拼死殺出重圍,成功逃出長安,輾轉流離經年,後來便投奔已承襲南陽王爵位、駐軍上邽的司馬保。

司馬保對父親舊部、陳安的到來很是高興,且陳安後來在奉命討伐羌人等戰鬥中,表現也格外優異,司馬保對其寵幸待遇更加優厚,於是引起了司馬保原先帳下部將張春等人的嫉恨,一面讒言誣陷,一面乾脆派遣刺客暗殺,逼迫陳安逃至隴城。

建興四年(316年),晉愍帝被迫投降前趙,晉朝帝位虛懸。司馬保覬覦大位,但司馬睿先後於建武元年(317年)稱晉王、太興元年(318年)稱帝,是爲晉元帝。沒多久,司馬保終於按耐不住,亦自稱晉王,自改年號,設置百官,制同皇帝,根本不臣服於司馬睿。而陳安與司馬保經歷了分分合合恩怨情仇後,也生出了自立之心,自稱秦州刺史,投降前趙,且開始出兵主動攻擊司馬保。

後來,司馬保被部下所殺後,陳安鼎盛之時,擁有兵衆十多萬,自稱大都督、假黃鉞、大將軍,雍、涼、秦、樑四州州牧,終至自稱涼王,獨霸秦州,叱吒西北。

除去過人的勇力在青史留名外,陳安此人一生,亦正亦邪,時忠時奸,善撫兵卒,厚待士民,死後深得隴上軍民的懷念和追思;但又曾殘酷好殺,縱兵大肆劫掠,使民生塗炭過。這是一個具有典型的雙重性格的人。

高嶽深知,雖然現在陳安還只是個初具勇名的年輕人,但如果按照歷史正常的軌道來發展,他終究會成長爲參天大樹,成爲令匈奴勇武之君劉曜都不敢小覷的一方諸侯。如今既然有緣打了交道,那麼亂世之中,

天下豪傑,各憑手段招攬,陳安無論如何都可以算是個人才,雖然曉得他不是什麼忠厚之輩,但高嶽還是想盡力試一試,在陳安微末時將他招攬過來。

於是得報後第二天,高嶽便下定了決心,最多不過被陳安拒絕,自己總不能連問都不敢問。他在考慮使者的時候,也頗爲費了一番心思。首先楊軻、韓雍二人,或是韜略滿腹,或是智勇深沉。關鍵高嶽還有點私心,他根本不會讓這兩人充當使者,萬一有個好歹,那可是斷了他的左膀右臂,非是關鍵,他不會輕易動用此二人。

此外武將最好是別指望,不要說高嶽手下,李虎在首陽,何成在狄道,孫隆已經被派去陰平撫慰地方,其餘幾個如雷七指、骨思朵、彭俊等,都是性情狂傲急躁之徒,好勇鬥狠,與陳安見了面多半會當場嗆起來,便就是再三保證不會使性子,但重要的幾個武將都不善於外交辭令,高嶽實在沒有信心能指望他們完成任務。

剩下的便是文官。高嶽考慮來考慮去,最終將人選定在了主簿苗覽身上。首先,苗覽乃是隴西郡主簿,以此七品官身出使拜訪一個落拓困窘的小小都尉,無論如何都不會失了禮節;最關鍵的,是苗覽本身乃是個寬厚忠忱之人,待人接物都是誠心誠意,和和氣氣。讓苗覽去,定能將自己的誠心更好地表達給陳安,還有,面對苗覽這樣的老實人,陳安便是當面拒絕,總也不好再過多爲難威脅,苗覽便能平安無虞的歸來。

高嶽當即便將苗覽請來,開門見山地將自己的意願如實相告。苗覽聞言,慨然允諾,言道向來不曾爲主公做出貢獻,甚是慚愧,如今正好有機會替主公分憂,再好不過,此去定要使出全身解數,好說服陳安來投明主。高嶽大喜,待準備妥當後,親自將苗覽送出城外,言道自在城中恭候佳音。

陳安聽苗覽自報名姓後,倒吃了一驚。苗覽忠厚誠懇之名,陳安也曾有所耳聞。沒想到今天當面相見,倒有幾分敬重。此外,陳安也知道苗覽乃是隴西主簿,正經八百的七品官身,是隴西郡的重要官員,他能來此,最起碼說明隴西太守高嶽很是重視自己。

陳安不由站起身,上得前來,親自請苗覽坐下,“苗主簿賢名,在下亦早有耳聞,如今當面得見,如同意外之喜,請坐。”他一邊招呼苗覽安坐,一邊又讓手下端上熱水來,直視苗覽道:“敝處簡陋,條件艱難,一時沒有香茗美茶供奉,只有山中清泉之水,還望主簿不要見怪纔好。”

“哪裡哪裡,陳都尉實在是客氣,這水很是清甜可口,倒是少有喝到,好,甚好

。”

苗覽連忙辭謝,接過大碗來吹着熱氣小啜兩口,開口讚道。陳安見他面目真誠,並無絲毫做作,不由心中也有些歡喜,更覺得苗覽親切近人,陳安不覺露出些笑來。

苗覽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來,鄭重的交給陳安,懇切道:“陳都尉,此乃我家主公親筆所寫,一片赤誠之心,盡在紙上,請先閱之。”

陳安遜謝,大大方方接過紙來,便先自行閱讀起來。大廳內,賓主之間一時安靜無語。

苗覽又不慌不忙喝了幾口水。一則確實是有些口渴,二則他也趁機悄悄地觀察陳安,爲待會切入主題來預留些緩衝時間。在路上時,苗覽要說對這趟出使不擔憂也是假的,陳安是殘是暴,是奸是詐,完全不知道,此去前路如霧,吉凶未卜。苗覽甚至抱着士爲知己者死的態度,想着最多不過被陳安殺害,總不墮了自家主公的盛名便是。

孰料剛剛短暫接觸一時,苗覽對陳安的印象倒是有些改觀。他只覺陳安年紀雖輕,衣衫陳破,但卻彬彬有禮,客客氣氣,和想象中粗暴蠻橫的亂兵亂匪架勢,完全不一樣。尤其是他言行之中,眉宇間自有一股掩飾不住的英銳之氣,使人不得不側目。

此外,看這闊達廳堂,雖是根根粗大的原木搭建,卻自有一股古樸簡練的氣息,廳內桌椅擺放井然,地面也很是乾淨,與想象中狹小污濁、臭氣哄哄的匪窩,實在有天壤之別,這從另一個側面,顯示了作爲山頭之主的陳安,潔身自好不自甘墮落的品性。

片刻,陳安看完了信,狹長的雙眼眯了起來,稍頃又不停眨動,並不說話,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主不動,客不動。他不說話,苗覽也不作聲,信既然已經看完,苗覽曉得陳安總要表態,故而便沉默不言望着陳安,等他開口。

“前不久,我曾與貴軍發生過誤會,也曾因此和貴軍一位將領切磋過一回。不知,當時那位大鬍子將軍,姓甚名誰?”

陳安並沒有直接言說重點,卻不緊不慢地問起了當初偷襲隴西軍一事。此事早已過去,又沒有造成什麼不良的後果,也不是什麼機密之事,苗覽便如實相告:“啊,如果陳都尉指的是之前那次我軍運輸戰馬的騎兵將領,那麼好叫陳都尉知曉,此將乃是我軍騎兵統領,叫做雷七指。”

“雷七指,雷七指。”陳安眯起了三角眼,若有所思,似乎要着重記下這個名字,自言自語了片刻,又問道:“憑這位雷將軍的本事,在貴軍內是否名列前茅,很是受到高太守的看重和恩寵?”

(本章完)

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
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十九章 要事相商第三百三十章 水到渠成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四十九章 郅平殞命第一百七十章 雷霆萬鈞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五十七章 軍法如刀第四十七章 反敗爲勝第一百四十五章 千鈞一髮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兩百九十五章 梁州相關第三百六十六章 捉摸不透第一百五十六章 惠跖不同第九十二章 單打獨鬥第兩百三十章 多日未見第七十五章 見機行事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三百一十七章 何以爲報第六十一章 三件要事第一百零九章 氐王盛情第七十一章 人事任免第二十八章 韓雍生辰第三百七十章 幷州軍議第七十二章 議立內衙第一百七十二章 霸王再世第兩百六十三章 主動來附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兩百八十章 平陽之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十九章 迅疾出手第三百九十三章 慎重起見第一百一十五章 提前預備第兩百四十二章 皇帝的心第三百五十章 何人擋路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十三章 首陽主官第兩百零三章 螳螂黃雀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三十五章 故人之情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七十章 視察城防第四百一十四章 層層分析第三百四十章 兩趙決斷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一百一十三章 身處煉獄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三百七十九章 總不服氣第三百零六章 誰是罪首第一百九十四章 全面敵襲第兩百四十九章 幕後操縱第四百二十七章 志願終成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二十五章 濃濃深情第三百九十二章 撫平邊地第四十三章 武都授首第四百一十章 少年有才第一百零二章 和議達成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恭請聖裁第一百四十七章 覷機而退第四百零六章 功虧一簣第八十章 準備妥當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羅地網第兩百六十一章 真正心思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十七章 漢兵式微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四百零三章 不速之客第六十六章 難遂所願第六十七章 南陽郡王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兩百一十七章 最新去向第六十五章 史載大賢第四十四章 異變陡生第三百七十六章 據實奏報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三百四十五章 代國被平第一百四十四章 中樞之險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八十六章 行兵方略第三百零一章 形勢逆轉第兩百二十章 金屋有嬌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五章 來者何意第兩百五十五章 難言隱患第三百零八章 正是說客第九章 當前形勢第兩百二十七章 氣鬱心間第三百七十八章 遣使赴京第四百一十八章 藏身之處第兩百三十七章 奈何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