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格格不入

魚尾鎮。成軍中軍大帳。

數十名盔甲鮮亮的將校,分左右正襟危坐。上首正中的太傅、大將軍李驤,邊指點行軍圖,邊下達最後的攻擊任務。李驤金盔金甲,雖然年過六十,但身軀仍然雄闊結實,修剪的整整齊齊的一把花白鬍須,非但不顯老,卻反而映襯出他的過人威儀和元戎氣勢。自與秦軍交手以來,成軍在他的指揮下,連戰連捷,不由使他意氣風發,頗有幾分當世子牙的感覺。

隨着他的手勢和說話,下面所有人都不停點頭,在密切關注和認真聆聽,唯有巴西太守、平寇將軍李鳳除外。李鳳的目光,雖然和衆人一致也是在看着,但卻明顯有些走神。他不知不覺已經在自己想着各種心思,既有不滿,也有擔憂。

李鳳是成帝李雄的堂侄。雖然非是直屬嫡系,但他年少從軍,在長期的戎馬生涯中,迅速成長,累建戰功,所以李雄很看重他,便授予他巴西太守,讓他鎮守成國的北方。一段時間內,朝廷內有太傅李驤主政,管理教化百姓,外有李鳳招撫懷柔抵禦外敵,維護着成國態勢頗爲平穩。

但情況從兩年前開始,便慢慢有些不同了。因爲他多有功勞,總是被李雄當衆提起並誇獎,並拿他與其餘宗室子弟作比較。本來李雄這是樹立榜樣要鼓舞大家奮發圖強的初衷,但卻不免使李鳳成爲了衆矢之的,而引起了很多人的嫉恨,其中以梓潼太守李稚爲最。李稚是李雄最爲敬愛的亡兄李蕩之子,論關係和血緣確實更親近,再加上李稚等人經常在李雄耳邊不停地說李鳳的壞話,隱瞞他的優點,誇大他的過失,時間一長,雖然李雄也還不是十分相信,但對待李鳳的態度,與從前的寵愛信任已是有鮮明的對比。

李鳳心中憤懣,但又覺得無力反擊。衆口鑠金,一個人哪裡架得住許多人的損毀。他在巴西太守的任上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生怕哪天突然就被朝使、或者是冒充朝使的人,帶着什麼詔旨來逮捕他,甚至賜死他。平日無事,他便縮在郡治閬中城裡,愈發低調行事。

這麼壓抑地過了年把,直到數月前,一直相安無事的晉朝梁州刺史周訪病逝,麾下大部分晉軍很快便被晉荊州刺史王敦分化吞併。憑着敏銳的嗅覺,李鳳立時意識到梁州將亂,卻也是成國將梁州徹底掌控的絕好時機。思來想去,憑着忠心和大好男兒爲國建功的思想,他第一個上疏給李雄,詳細的說明了梁州從前及現在的局面,切實的分析了利害局面,強烈建議李雄萬萬不可坐失良機,並毛遂自薦要求爲朝廷拿下樑州。

李雄接到奏疏,讚賞李鳳的忠忱爲國,對他攻略梁州的建議也很是心動,竟賜他爲假梁州刺史,一面召集廷議,將其奏疏給大臣們傳示,並徵求意見。宗室子弟們,當然不願讓李鳳獨領風騷,都提出各種理由反對。在外的李稚聞言,更不願意李鳳出風頭,便也上疏,表示周訪

雖死,晉廷必將很快指派新的強權人物來接管梁州,如今正要以穩定爲重,何苦主動出兵挑起紛爭。於是在大多數反對的聲音中,攻略梁州的事,便不了了之。

李鳳失望無比。不多久,被高嶽打得無處安身的陳安,輾轉流離,覷得空子,竟然趁虛而入佔了南鄭城,以薄弱的兵力就能控制了漢中魏興二郡。李鳳聞訊非常懊喪,常常仰天長嘆,惆悵恨怒之色溢於言表。

再後來,秦軍南下,討伐陳安,陳安便向成國請降求援。等李雄正式派出李驤統帥近七萬大軍北上時,陳安已經敗死,李鳳還是忍不住,向李雄上疏勸諫道,眼下大義名分都操諸秦軍之手,便不可再主動與其爭鋒。早前有機可乘卻坐視不理,現在先機已失,別人吞入口中的利益又想去搶,估計難以取勝。

李雄覽奏後,很有些不滿,怪李鳳潑冷水。一幫宗室子弟,又當面交相饞毀,罵李鳳專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對聖主不敬,應當奪官問罪。李雄好歹沒有聽從,但也嚴令李鳳北上,配合主力作戰。李鳳無奈,一路高度防備,緩緩往漢中而去。

相反成軍主帥李驤,統領大軍,從白水城開拔,主動向秦軍發起了攻勢,秦軍先前還抵擋了幾陣,後來幾乎就是一觸即潰,將到手的漢中土地,一再丟失,似乎根本不是對手。李驤大喜,揮軍高歌猛進,秦軍節節敗退,李驤主力一直追擊到魚尾鎮才暫且駐紮,以作休整,並部署最後的攻勢。

彼時,李鳳所部六千人,還在留壩之南。李驤前後兩次傳來軍令,讓他去魚尾鎮同主力匯合,他的部下兵卒,聽聞朝廷大軍連戰連勝,本就很是振奮豔羨,更是不停勸說李鳳速速尊令而行。李鳳有着自己的想法,始終不願就行,但因爲李驤第三次的軍令已經十分嚴厲,已經論及軍法從事,李鳳不由不從,纔不得已趕到了魚尾鎮。

要說他一直抗拒和主力匯合,定要保持高度的自主性,乃是不想和仇人李稚面對面同處一室,這也只是個次要原因。真正的主要原因,是李鳳一直對當前的戰局心存疑惑,非常的疑惑。

秦軍此前擊滅陳安的過程,他也密切關注過。對方主帥用兵之準、之神、之速、之銳,簡直是一次完美的直搗中樞的戰役模板,給李鳳留下了深刻印象,對於秦軍善戰的威名,頗爲肯定,對其主帥謝艾的名字,也牢牢記在了腦海裡。雖未謀面,但他很肯定地認爲,謝艾乃是用兵效率極高的良將。

但接下來與李驤對戰時,卻立即有了大反轉,秦軍似乎從上到下,瞬間都不會打仗了,不足半月時間,五次大敗,還不算小規模的局部失利。眼下,就像被獵人追得倉皇無措的兔子一般,縮在南星縣,再往北,過了鳳縣,就是正兒八經退回了秦州境內了,可謂是敗得十分徹底。

秦軍前後的對比表現,讓李鳳此前就開始滿腹疑竇。憑着

長期戰鬥積累下來的豐富經驗,他本能的感覺到,事情蹊蹺,至少絕對沒有表面這麼簡單。但上至朝廷皇帝,下到偏裨士卒,無一不是歡欣鼓舞,被壓倒性的勝利,給刺激的極度興奮,自信心迅速膨脹,都只是要求前進,再前進,徹底消滅秦軍。李鳳不敢在此種氣氛下再公開潑冷水,做那跳出來質疑喪氣的不識時務之人,只好將本部人馬約束,停在留壩附近冷靜觀察態勢,甚至做好了萬一主力部隊突然大潰敗時,好歹也能有個接應或者後援的心理準備。但後來實在架不住李驤的催逼,最終還是無奈去往匯合。

人在中軍大帳中,心卻不在這裡。李愈發覺得事情不對頭,總感覺有什麼圈套在等着已經忘乎所以的成軍。他反覆猜測,卻又不得要領,於是下定了決心,無論自己被同僚怎麼看,等會軍議結束後,也有必要和主帥李驤好好談一談。

“李鳳!你在想什麼!”

正想着心事,突然一聲大喝,將神遊天外毫無防備的李鳳激得一個哆嗦,慌忙去看時,主帥李驤正嚴厲地瞪着他。顯然,自己的走神,被李驤察覺到了,並引起了他很大的不滿。

帳中諸將一起望過來,其中還夾雜着好幾道幸災樂禍的眼神。被當衆點名,李鳳有些難堪,又不願違心承認自己是無故走神,索性一咬牙,將心中的顧慮和盤托出。

他話音方落,帳內已是一片譁然。李驤沉着臉道:“昔年陛下曾稱讚你勇敢善戰,卻不料幾年安生日子過得好,如今便墮落成這麼懦弱多疑的模樣!要說兩軍相持,穩重警惕些也是應當,但眼下的戰況,早已是一邊倒的局面,敵人在我軍凌厲攻勢下,節節敗退,正在苟延殘踹,不趁着好機會,將其徹底殲滅,難道反而縱敵遠去,坐視他們從容逃走麼!”

шшш• t t k a n• ¢ ○

李稚騰地站起,大聲道:“李鳳危言聳聽,在此關鍵時刻無端動搖軍心,其心叵測。爲嚴肅軍法,末將請大帥將其斬首,以警誡全軍將士。”

李鳳大怒,多時的積怨和委屈,一朝爆發,當即怒視着李稚,大罵道:“宵小之輩屢次構陷於我,本不可忍,眼下汝愚鈍兇頑更要誤國,我當殺汝以謝陛下!”

“爾敢!”

李驤大喝一聲,立即便有親兵涌入,將李鳳控制住。李鳳氣得幾乎要吐血,猶自掙扎辯說,李驤哪裡理他,厲聲道:“……李鳳動搖軍心,咆哮帳前,按律當斬!然則我軍即將發起總攻,還未出師便斬大將,于軍不利。眼下暫時褫奪李鳳一切職務,以兵卒之身且在陣前戴罪立功。若再不努力,數罪併罰,待我大軍凱旋班師之時,便就當真要拿你正法!”

李稚及親信,立即大聲應下來,還紛紛道太傅處斷公允,宅心仁厚。李鳳幾乎咬碎了後槽牙,眼前一陣陣發黑,勉強忍住沒有當場失控,拖着步子,走到角落邊孤零零的站着。

(本章完)

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上架感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
第三百七十二章 疾行北上第三百五十三章 各種僵持第三百三十三章 計策有疑第七十八章 糧倉重地第一百二十二章 又獻一計第一百零八章 親迎氐王第二十章 自訪韓雍第三百二十一章 悲中有喜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一百三十九章 張春犯忌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三百章 窮途末路第兩百零九章 不行就走第三百八十一章 君臣奏對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二十八章 趙使來謁第一百一十二章 執子之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知子如母第一百二十三章 上邽來使第三章 來之安之第兩百七十九章 就此立夏第五十章 隴西郡守第一百三十三章 兩難之處第三百六十五章 意外之客第三十三章 按部就班第三百二十三章 公賞私贈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兩百七十七章 焉敢如此第兩百八十二章 既定計劃第三百一十九章 大師箴言第兩百六十二章 靖邊城主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兩百八十四章 何處聖旨第三百八十五章 傳話而已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約秦之議第兩百四十六章 日落西山第十八章 我是靠山第八十三章 驚懼難言第十四章 口舌如槍第三百九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一百九十五章 絕不低頭第兩百九十八章 各種心態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八十七章 土山失守第四百零二章 毫無貳志第兩百二十六章 大喜大悲第三百八十六章 當面秘奏第兩百零二章 莫名所以第四百零九章 不好處置第兩百九十四章 相聚一堂第兩百五十三章 家事之難第三十六章 原來如此第一百九十六章 禍起蕭牆第兩百零五章 合攻張春第一百零一章 機鋒涌動第一百七十一章 所向披靡第三百五十四章 逼不得已第四百零四章 威逼利誘第一百五十一章 換個思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二十九章 以酬義士第三百八十二章 意外任命上架感言第三百一十六章 秦涼爭鋒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一十章 攻勢再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陳安之謀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生嫌隙第三百四十二章 前趙崩塌第兩百三十一章 各有心思第三十八章 安然無恙第四百一十三章 鄴城方面第三百九十四章 三年局勢第四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五十三章 爲官之本第三百三十一章 進爵爲王第一百九十八章 虛虛實實第四百零八章 峰迴路轉第二十一章 丈夫相交第五十六章 民冤如山第兩百零六章 趁勝安排第三百七十五章 救難解危第兩百七十五章 奇兵出塞第一百七十四章 入城面君第兩百一十一章 南安生亂第十六章 針鋒相對第三百八十八章 總戎軍機第一百一十章 情悽意切第三百六十四章 久忍篡國第兩百五十六章 末路殤情第一百八十七章 微微情愫第八十五章 親征武都第兩百六十八章 就是此人第一百六十三章 忠烈殉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難得一醉第兩百五十章 皇帝遺旨第兩百一十三章 陳安又來第三百零五章 太傅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