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舊事

洪武舊事,對人『性』的壓抑和催殘極爲嚴重,一直到明中期之後,管制漸鬆,思想開放,同時海禁也開,民間逐漸富裕,民氣蠻是昂揚。

所以有無數的話本小說,甚至不乏『色』情者,在這個時期大量出現。

這也是人對『性』靈的追求,對苛政的不滿,而以『色』情的手段來攻擊或是影『射』政治,在當時流行,就算數百年後,也並不希奇。

這一場張佳木主導的大改革,在南方引起了一場提前百年的思想開放的浪『潮』,就他自己來說,也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副產品……

……

當然,就當時來說,更多人的關注點還在於這幾項改革的自身。能不能順利的核定官員數字,比如把一些八品或九品官就改成吏員,而吏員除斗食之外,百石的吏員就等於原本的從九品官,領取俸祿方面,怎麼領取,如何改良以往以實物或是寶鈔抵俸的無理做法,怎麼統籌實物發放的地點或倉儲,這都是極爲頭疼的事。

在京的文官,現在還沒有確切的數字,不過總在三千人以上。再加上數萬的吏員,一年發放的俸祿全部實發爲糧食的話,當在百萬石以上。

這些糧食,以現在京師的供應倒是完全供應的起。畢竟江南每年由漕運運進大量的糧食到京師,原本是一年四百萬以上的額子,後來糧食多到吃不完發不光,通州一帶的大倉庫積了幾年十幾年的糧,都**至不可食用,浪費太多。

就算是現在,折了兩百萬石的糧,改成一年一交進的一百萬兩的金花銀,京師運來的糧食還是發不完,每年都會浪費掉大量的糧食,通州和京師附近的幾個大糧倉,平時常年收儲的糧就在三百萬石左右,這麼多糧,又是年年有補充,用來發俸祿是足夠了。

當然,這些糧也不能全部用光,從唐到宋元明清,政治首都都並沒有建在經濟發達的地方,其實唐中期之前,長安一帶豐饒富裕,用來供應朝廷和養活府兵的土地還是綽綽有餘。但後來就不成了,地力用的太盡了,到武后執政的年間,就不得不至洛陽就食,天子和百官要靠這種辦法來吃飯,一則是照應民力,二來,也是一個帝國政治中心不能自給自足的尷尬境遇。

到了明朝,情形卻是更加嚴重。北方的糧食用來供應邊軍和自給自足,加上養活那些親藩和地方官府就已經較爲吃力,象直隸和河南、山東一帶尚好,到了山西、陝西、延綏、甘州一帶,就需要年年運糧過去了。

至於京師,有着超過百萬的人口,這種超級大城市想要有自給自足的糧食供應當然是癡人說夢,所以只能在年年動員超過百萬的人力,由江南一帶就是人推肩挑,然後由衛所軍人組成的漕軍一路北上,運到通州爲止。

每年都是這麼着,所以在永樂年間就有海運的呼聲。

可惜,當時的技術和思想遠沒到達能海運的程度,就算是在幾百年後,技術夠了,人心卻仍是不夠,拖了好幾十年,才勉強把這種勞民傷財,看似給了幾十萬人工作,但卻是無意義的浪費的漕運給停掉了。

京師如此,而在開中法沒有被破壞之前,邊境的糧食也能供應如常,就是用這種辦法,大明維持了京師的平穩和邊關的安全。

所以京師儲糧用來發放俸祿,首先皇帝這一關便不怎麼能過的去。

……

“朕一年收進百萬金花銀,但現在各處都是進入出多……”在乾清門,算是比較正式的召見,張佳木站在下首,皇帝坐於御椅之上,四周是一羣穿元青『色』長袍,白靴籠冠持銅頭拂塵的太監。

在張佳木的身側,則是大學士禮部尚書李賢。

象這種一文一武搭配着的召見,在皇帝這裡已經是好多回了。畢竟,張佳木現在的權勢已經在實際上超過了永樂年間的紀綱。而在紀綱當權的那些年,連李景隆這樣的紈絝國公都不被紀綱放在眼裡,連趙王和漢王的儲位之爭,紀綱都置身其中,遊刃有餘。

張佳木不願顯的太囂張跋扈,但無論如何,現在是他在主導一次大變革,而就皇帝來說,現在帝國的情形也確實是叫人頭疼的……無論如何,財政上就是足夠叫皇帝覺得難堪,並且只能問計於眼前這兩個最親信的文武大臣了。

“府庫錢糧,入少出多……”皇帝繼續說着:“並且,軍官之俸,一季需關俸銀十四萬兩,何以爲繼!”

說到這裡,皇帝看一眼張佳木,用頗感無奈的聲音向着張佳木道:“卿主持加俸一事,百官贊同,朕無可說得。至於說寶鈔和實物抵俸一事,既然百官也都不滿反對,朕亦可革除。但仍需量入爲出,如果搞到入不敷出,則朕必罪卿!”

這一次俸祿改革,皇帝原本是無可不可的態度,當然,以深心來說,皇帝不願多此一舉的。

既然事先官員們能領取這樣的俸祿,照常辦事,又何必無事找事?

但錦衣衛最強的就是數據彙總,以蘇州無錫、淮安沭陽、河南朱仙鎮等地爲例,將官員實際俸祿和火耗徵收、攤派等正經的灰『色』收入羅列出來,再計算幕僚費用,迎來送往的費用、儀金、官服、車馬等費用,再計算官員人口,十年辛苦得官的成本,如此這般算將出來,最後的結論連皇帝自己看了亦是心驚。

一個知縣年俸祿是四十五兩,而且只能拿到一半多些,但實際如何?那些貪污和中飽就不提了,就算是上下認可的火耗徵收和商稅截流,再加上合理的攤派收入,一個知縣多則萬金,少也有四五千,最不濟的窮地方,一個知縣一年收入兩千兩以上也是很正常的收入。

這些收入,還是扣除了來往官員的招待,給上司的分成,送給京官的冰炭敬,再去掉給進士同年的一些開銷和恩師座主的儀金,最後剩下來的純收入。

當皇帝看到這麼多可靠又清楚的數據時,自然是怒不可遏。

但他亦是無計可施。現在不比洪武年間,皇帝也沒有把全天下官員全部殺光的魄力和想法。就算他有,也找不到願意這麼幹的人。

哪怕是張佳木也坦然告之,如果皇帝真的這麼想和要這麼做,那麼他也只能辭職了事了。他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和千年之後的名聲都拿出來陪皇帝這麼瘋……當然,話不可以說的這麼難聽就是了。

在種種權衡之後,皇帝才勉強允准加俸之事,但皇帝的着重點,卻在火耗歸公上。

自計算之後,火耗歸公的收入不僅可以支付官員正常的收入,而且把各種攤派計算之後,留下合理的部份,比如在某些養馬地的乾草稅,還有一些正經的商稅,可以保留,再有官田收入,把這些相加,減去俸祿和加上的吏員俸祿,仍然可以有相當大的富餘。

皇帝不僅是善財難捨,而且在節流的同時,很想開源。

他老人家也是窮怕了,一年收入百萬,但宮中用度很高,明之皇宮用度,一年總在數百萬之間,比起清朝,明的宮廷人數過於龐大,光是光祿寺就有近萬廚子的豪氣,清朝實在也是無法相比。

幾萬宦官加宮女的壓力也着實不小,當然,清朝的八旗開銷是計入公賬,用全中國的錢養活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而明朝的內廷和等於皇帝打手的武官集團是歸皇帝自己開銷供養的。

一季就是十四萬,一年養京師武官的銀子就在大幾十萬了,加上實物俸祿,比如糧食和布匹,一年的開銷就更高了。

這還只是武官,底下總還有小兵的開銷,皇帝要校閱,校閱就得有賞,逢年過節,小兵總得發一兩銀子的過節費,這些錢也歸皇帝出。

光祿寺的開銷也很大,內廷的開銷也不小,皇帝自己算起來,也真的是一本苦賬了。如果張佳木搞的不好,官員糧食不夠,再擠兌京師存糧和禁軍京營的用糧,那皇帝可就真的惱了。

“請皇上放心。”張佳木從容答道:“京師百官俸祿,臣另有想法,當以實物與銀對半的法子來放。至於通州儲糧,和臣內閣並戶部、兵部會議過,一年拿出百萬石以上,仍然會有相當夠的儲藏。”

“嗯,就是這麼着。”張佳木最近的重心就在京營改制上,皇帝也對此極爲重視,點了點頭之後,又向李賢道:“先生有什麼要說的?”

“回皇上,”李賢與張佳木事先早就有所默契,所以此時皇帝一部在,他便答道:“自古國家怕冗食,現在京衛一衛,有武官兩千餘人,臣以爲,其中老弱殘疾者,可以逐次調外。”

“此是正論。”皇帝輕輕點頭,不過,緊接着又道:“恐怕一時難行罷?”

如果依李賢所言,針對的就不止是京營中淘汰下來的老弱殘疾的營兵,這些大頭兵好打發,但那些武官卻不好惹,與文官一樣也是一個利益共同體,連皇帝也不敢賴他們工資,這些人很隨意就能和一個國公攀上關係,捅這個馬蜂窩,皇帝亦覺頭疼。

| |

第624章 變化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205章 謀反第220章 縱騎第51章 爭執第340章 餘百戶第143章 錦衣都督第637章 銀本第650章 廂軍第410章 嫉妒第267章 寶刀第220章 縱騎第184章 文官第267章 寶刀第665章 農桑第504章 寬恕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103章 當年事當年情第260章 受辱第224章 嶽正第491章 消息第210章 財富第244章 說礦第638章 武制第472章 進步第560章 起始第214章 幼軍第326章 鹽引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664章 司法第556章 嫁妝第247章 擺隊第518章 舊友第121章 靜候第590章 驚雷第667章 播弄第334章 暴打第65章 感激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4章 拍花子第144章 文武之爭第471章 對撞第410章 力士第284章 請罪第70章 贈馬第548章 分府第13章 舊識第36章 錢皇后第80章 會客第386章 謊言第270章 手弩第72章 逼債第388章 約定第228章 痛快第387章 明白第514章 獎黜第628章 所見第283章 外勤第189章 警句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551章 玻璃第61章 謝賞第404章 麥子第540章 錢莊第145章 升座第530章 大格局第420章 敬酒第478章 謀劃第42章 請教頭第630章 少年第121章 靜候第159章 從容第661章 流言第688章 王增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621章 加薪第600章 置法第686章 肅清第492章 發令第289章 清晨第484章 城頭第251章 密奏第23章 面聖第662章 監軍第521章 伏兵第119章 惡客第410章 嫉妒第586章 光祿寺第420章 敬酒第214章 幼軍第369章 休沐第251章 密奏第609章 攤派第322章 絕密第333章 盛怒第112章 罷朝第184章 文官第139章 盤算第534章 聘禮
第624章 變化第115章 姑且待之第205章 謀反第220章 縱騎第51章 爭執第340章 餘百戶第143章 錦衣都督第637章 銀本第650章 廂軍第410章 嫉妒第267章 寶刀第220章 縱騎第184章 文官第267章 寶刀第665章 農桑第504章 寬恕第230章 不同看法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103章 當年事當年情第260章 受辱第224章 嶽正第491章 消息第210章 財富第244章 說礦第638章 武制第472章 進步第560章 起始第214章 幼軍第326章 鹽引第265章 生而知之第664章 司法第556章 嫁妝第247章 擺隊第518章 舊友第121章 靜候第590章 驚雷第667章 播弄第334章 暴打第65章 感激第239章 軍中耆舊第54章 拍花子第144章 文武之爭第471章 對撞第410章 力士第284章 請罪第70章 贈馬第548章 分府第13章 舊識第36章 錢皇后第80章 會客第386章 謊言第270章 手弩第72章 逼債第388章 約定第228章 痛快第387章 明白第514章 獎黜第628章 所見第283章 外勤第189章 警句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551章 玻璃第61章 謝賞第404章 麥子第540章 錢莊第145章 升座第530章 大格局第420章 敬酒第478章 謀劃第42章 請教頭第630章 少年第121章 靜候第159章 從容第661章 流言第688章 王增第180章 先發制人第621章 加薪第600章 置法第686章 肅清第492章 發令第289章 清晨第484章 城頭第251章 密奏第23章 面聖第662章 監軍第521章 伏兵第119章 惡客第410章 嫉妒第586章 光祿寺第420章 敬酒第214章 幼軍第369章 休沐第251章 密奏第609章 攤派第322章 絕密第333章 盛怒第112章 罷朝第184章 文官第139章 盤算第534章 聘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