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

棋盤山谷,奇峰突起,峻嶺橫生,峽谷險峻,崖壁陡峭,石柱嶙峋,奇石突兀,溝壑縱橫交錯,好大一座險惡山谷。

一條山路,蜿蜒盤曲在山谷間,兩邊森林密佈,顯得陰森森的。隨着山勢漸高,山路俞深,兩側地勢也更加險要。

這條山路,是由江南通往汴梁的必經之路。

山路遠處,急匆匆走來一個男子。

待到男子走進時,面目漸漸清晰,只見那男子二十八、九歲的年紀,身長七尺,身材略微清瘦,頭戴一頂軟兒帽,手裡拿着一把短劍,英俊硬朗的臉上,一雙機警的眼睛,四下掃射。

男子疾行在山谷中。

從男子行蹤來看,顯然是一位武林高手。

那男子身手敏捷,足下生風,騰挪跳躍,捷如山澗豹子,快似峽口疾風,轉眼間便來到了眼前道上。

男子一邊疾行着,一邊警惕地觀察着四周情況。

忽然間,一道光亮,快如閃電,從道旁密林中飛射出來,隨即聽到“嗖”的聲音,一股微風隨聲而生。

飛射出來的是一支利箭,正閃着寒光,飛向山道上疾行而來那男子頭顱。

那支利箭劃出了一道光線,在光線即將碰觸到男子頭顱時,那男子略微低了下頭,猛然伸手,抓住了利箭箭桿,那道光亮戛然而止。

那男子手懸在空中,握着箭桿,弓着腰,轉頭向光線飛來處看了一眼,隨後順手一甩,又是一道亮光,利箭飛向路邊的密林中。

“阿呀!”密林中傳來一聲慘叫。

一個藏身在密林中的蒙面漢子已被飛來的利箭射中,撲倒在地上。

男子仍保持着雕塑般姿勢,弓着腰,低着頭,眼睛轉動着,機警地四處掃視。

這時,路的前方,跳出五個蒙面大漢來,手裡拿着朴刀、鐵槍,“呼啦”一下,齊刷刷擋在那男子前面。

五個蒙面大漢齊刷刷舉着刀,端着槍,向那男子步步緊逼,漸逼漸近。

那男子猛然直身,擡起手中持着的寶劍,指向迎面逼來的五個蒙面大漢;另一隻手伸向後腰,扯出一支短箭來,眼光迅速地掃視了一圈,觀察着情況,準備着隨時出擊。

五個蒙面大漢漸漸靠近,其中一個舉了朴刀,猛然一跳,撲將過來,掄圓了朴刀,望那男子頭上砍將下來。

朴刀閃着亮光落向那男子頭頂。

那男子閃身一躲,一隻手輕輕一甩,手裡的短箭已經飛出,射中掄圓朴刀砍將過來的那個蒙面大漢。

蒙面大漢中箭,撲倒在地,手裡的朴刀也飛了出去,掉在一旁的地上。

另外四個蒙面大漢見狀,遽然後退,面面相覷後,其中一個高聲叫道:“哥幾個!一起上!殺了這佞賊!爲吾主報仇!”

四個蒙面大漢大叫着,一起撲向那男子。

四把刀槍,或砍、或刺,全都到了男子的身前。

那男子一躍而起,“噌”地一下,站在了路邊的一塊岩石上。

蒙面大漢們的刀槍碰在一起,叮噹亂響。

男子俯首,鷹視着岩石下的四個蒙面大漢。

四個蒙面大漢撲空後,惱羞成怒,其中一個放下手中的朴刀,從背上拿下硬弓,從腰間掏出一支利箭來,搭在弦上,滿滿地拽了弓,眼裡瞧着親切,望那男子面門射去。

利箭帶着響聲,飛向男子面門。

待利箭已至眼前時,那男子身體後傾,利箭擦着那男子的鼻尖飛向岩石後面。

一箭射空,岩石下的四個蒙面大漢更加惱怒,其中一個喊道:“弟兄們,一起射!不信射不死這個朝廷鷹犬!”

隨着喊聲,四個蒙面大漢,均放下刀槍,從背上取下硬弓,搭箭上弦,拉彎了弓,一起向岩石上的男子射去。

四支利箭“刷刷刷唰”地飛向男子。

岩石上,那男子身手敏捷,挪移跳躍,一個金雞獨立,用劍打落了飛向面門的一隻利箭,用腳踢飛了一支利箭,同時又用手抓住了一支利箭,接着飛身而起,向幾個蒙面漢子漂移而來。

這時候,最後射出的一支利箭從男子腳下飛過。

短短几分鐘時間內,那男子已經用利箭射倒了一個藏在密林中的蒙面漢子,一個撲將上去砍他的蒙面漢子。幾經交手,其他幾位蒙面漢子也知道了那男子的厲害,見男子飛身而來,心中恐慌,嚇得四下跳開。

那男子身輕如燕,腳點了一下地,又騰昇飛起,飛躍到那幾個蒙面漢子的前面去了。

那幾個蒙面漢子見狀,忙從地上撿起刀槍,大呼小叫着,又來追趕那男子。

那男子原本準備甩出握在手中的利箭,再射翻一位蒙面大漢。

然而,男子轉念一想,又收住了手。

那男子心中暗道,不知這幾個漢子受了誰的指派?因何要截殺自己?俺現在尚不瞭解情況,何故要傷他性命?況且,他們罵俺是佞賊、朝廷的鷹犬,看來截殺俺的這些蒙面大漢,應該也是江湖上的好漢,或許是誤解或錯認了人,而追殺俺,俺暫且先饒過他們。

那男子如此一想,便起了隱惻之心,壓住了殺心,沒有將手中拿着的利箭甩出去。

那男子隨即又想,天色漸晚,糾纏無益,不如先逃離了再說,不必再斃傷他人了。

那男子將手中握着的利箭甩在了地上,奔騰跳躍,疾速而去。

幾個蒙面大漢手裡舉着刀槍,嘴裡呼叫着:“站住!佞賊!你哪裡逃?!”

一邊喊着,一邊拼命地追趕着。

那男子繞了幾個彎,閃身躲在了一個岩石後面。

幾個蒙面大漢追到了岩石跟前,不見了那男子,便四處尋找。

一個蒙面大漢指了指岩石,另一個蒙面大漢便躡手躡腳地繞到岩石後面,見男子貼身在岩石上,便雙手舉了刀,嘴裡罵道:“佞賊!看你往哪裡逃?”罵畢,雙手握刀,用足了勁,狠狠砍來。

眼看着大刀要砍到自己身上,那男子“嗖”地一下,又飛身上了岩石。

蒙面漢子的刀刃砍在了岩石上,砍得岩石火花四綻,他自己的虎口也震得發麻。

“圍住他!別讓他跑了!”

四個蒙面大漢從四面圍住了站在岩石上的男子。

岩石上,男子心中暗道:看今天的情勢,似乎不對,這些人明顯是衝俺來的,並不像是誤解或認錯了人,看來,今天若不分出個高低來,這幾個蒙面大漢也不放俺離去,既是如此,不如就此大戰一場,好叫他們知道一下俺的本事!

男子如此一想,便從岩石上飛身而下,手中的寶劍直衝一個蒙面大漢的面門刺去。

那蒙面大漢見男子飛身而至,寶劍發着寒光刺向自己臉面,大吃一驚,嘴裡“阿呀”地叫了聲,急忙揮刀,“咣噹”一下,愣是磕開了那男子刺向自己的短劍。

刀劍相碰,閃出一道火花。

那男子踩着那蒙面大漢的肩膀飛身而過。

另外三個蒙面大漢追了過來,舉着刀槍,向那男子猛砍亂刺。

那男子騰挪跳躍,一腳踢飛了其中一個蒙面漢子手中的大刀。

這時,又一支鐵槍已閃着寒光,到了自己腹前,那男子猛一吸氣,收縮住了肚子,槍頭刺在了男子衣裳上,已沒了力道。

那男子仰身倒地,一個兔子蹬鷹,將用鐵槍刺自己的蒙面大漢蹬得騰空飛過。

那男子又躍身而起,手持短劍,飛身躍向一個蒙面漢子。

男子身後,一個蒙面漢子持刀砍來。

男子聽到風聲,一個後踢腳,正踢中那蒙面漢子拿刀的手腕,蒙面漢子大叫一聲,刀離了手,掉在一邊。

男子手持寶劍,刺向面前的蒙面漢子。劍至蒙面漢子喉嚨時,那男子猛然守住,收回寶劍,伸出腳,踢翻了面前的那蒙面漢子。

那男子猛然轉身,挺見又刺向剛被踢飛了刀的蒙面漢子。

另一個蒙面漢子見狀,猛然撲身,用槍架住了男子手中的短劍,只聽得“咣噹”一聲,刀槍相碰之處,一片火花。

藉着刀槍相撞的力道,那男子騰空而起,輕踩了一下拿刀男子的頭,又飛身而過。

那男子又站定了腳,猛然轉身,擡起短劍,直指剩下的四個蒙面漢子,眼中冒着寒光。

四個蒙面漢子渾身一陣顫慄,知道不是男子的對手,相互看了眼,猛然轉身,避入路邊密林之中。

男子站了一會,見四周除了密林外,已經沒了人的蹤跡,便轉了身,手裡拿着短劍,側着身,小心翼翼地離開。

密林中,幾個蒙面大漢靜靜地趴在草地上。

見那男子漸漸遠去,幾個蒙面大漢爬起身來,返回原路,找到了先前被男子用利箭射中了的同伴,見一個射中了肩膀,一個射中了肚子,正在地上叫喚,趕忙攙扶了,遁往遠處。

離剛纔決鬥場所不遠處的山谷間,有一處洞窟,裡面端坐着一位年約十七八歲的女子,身邊站着四位姑娘。

幾個蒙面漢子相互攙扶着,來到了洞窟前,摘除了蒙在臉上的面紗,進到洞窟裡,跪在那女子面前。

其中一位漢子慚愧地說道:“二公主,我等奉命,提前埋伏於道,專候雲壁那廝過來,直等了有半日之久,雲壁那廝果然賊急慌忙而來,我等一同出擊,砍殺雲壁那廝;無奈雲壁那廝武藝高強,殺他不成,反倒被他傷了兩個弟兄,未能完成你交辦的差使,我等弟兄,甚是慚愧,情願受二公主懲罰。”

洞窟中坐着的女子站起身來,但見有六尺餘長的身材,亭亭玉立,瓜子型的臉龐,皮膚白嫩,兩隻杏眼清澈透亮,棱棱小巧的鼻子,櫻桃般的小嘴,顯得溫柔恬靜。

那女子聞言,擺了擺手道:“各位兄弟,快快請起,非是你等之過,實乃你等力有不及;再說雲壁那廝武功高強,原本就不是各位兄弟能輕易殺了的。”

幾個漢子聞言,站起身來,諾諾地說道:“慚愧!慚愧!我等愧對二公主。”

“無妨!”女子款款地說道,一口軟軟的吳音,柔情而果決:“各位兄弟,此番辛苦大家了,雲壁那佞賊,原本有着高超的本領,人又極爲乖巧,極善保護自己,既是這次不能誅了那賊,下次我們也是要洙了那賊的!各位先下去吧,把受傷了的兩位兄弟好生調養,我們再找機會,定要爲父皇、母后、皇兄、皇弟和大公主報仇雪恨!”

幾位大漢聞言,諾諾地應着,退出了草屋。

幾位大漢退出草屋後,女子轉身,跪在地上,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嘴裡唸叨地說道:“父皇,母后、姐姐,銀芝對不住你們了,銀芝未能殺了雲壁那賊,未能報了你們的血海深仇,銀芝羞愧啊!”

旁邊的四位姑娘起身過來,圍在了女子身邊,也跪在了地上,嗚咽了起來。

其中一個姑娘勸道:“二公主,莫要傷悲,雲壁那廝,不論他跑到天涯海角,我們都要殺了他,爲聖公和公主報仇;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尋找雲壁下落,好組織力量,再行斬殺,定要讓雲壁那廝伏誅。”

被稱作二公主的女子止住了嗚咽,對身邊的四位姑娘說道:“金霞、銀霞、銅霞、鐵霞,自從幫源峒被破,親人皆已遭難,銀芝再無依靠,以後全依仗你們幫襯了;銀芝此生,再無它願,唯有誅殺了柯引、雲壁一願,好爲父皇、母后、皇兄、皇弟和姐姐報仇,如此,死而無憾也。”

四位姑娘扶起了銀芝,紛紛說道:“二公主,你且放心,我們會追隨你到天涯海角,無怨無悔,定要殺了柯引、雲壁兩個賊人,爲聖公和大公主報仇雪恨。”

銀芝聞言,擁住了四位姑娘,嗚嗚咽咽哭將起來。

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
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