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

隨即,徽宗和王黼,蔡京,童貫,高俅,蔡攸等人商量起幽州戰事。徽宗覺得,遼國常勝軍降宋,遼軍防守力量更弱,當抓住這個機會,攻打燕京,以收復燕雲故土。王黼、蔡京等人,皆溜鬚拍馬,吮癰舐痔,唯徽宗皇帝馬屁是拍的奸詐小人,見徽宗急於收復燕雲故土,故一意慫恿,徽宗遂決定二次北伐,攻打幽州。

徽宗令王黼、蔡京、童貫等人,制定詳細的伐遼計劃,斷不能像初次伐遼一樣,勞而無功。王黼、蔡京等人受令,回去商量相關事宜去了。

又過了幾日,遼國來使,奉表稱臣。徽宗親自接見了遼使。在遼使非常謙卑地表達了對宋稱臣,需保留燕雲等地,作爲屬地時,徽宗心有不悅。徽宗問遼使道:“你國向我國稱臣,卻要佔着俺的燕雲十六州疆域,這是甚的道理?”遼使答道:“大皇帝在上,俺國現在除了燕雲之地外,再無疆域,故此,貴國燕雲故地,我國暫時還得留居。”徽宗道:“既是你國佔着俺燕雲十六州之疆域,那金人入侵,又當如何?”遼使答道:“實不瞞大皇帝言,俺國再向貴國稱臣的同時,也想金人稱臣了。”

“放肆!”徽宗大怒,指着遼使說道:“你國既是向俺朝稱臣了,怎地又要向金人稱臣?那朕的燕雲十六州究竟算是朕的?還是算金國的?”遼使嚇了一哆嗦,趕忙說道:“燕雲十六州自然是大皇帝的。俺國向金人稱臣,乃權宜之策,斷不會與金人交好的。目今,俺國佔着燕雲十六州,乃是借用大皇帝的,燕雲十六州的主權歸大皇帝所有。”

徽宗聞聽遼使如此說後,怒氣略微小了點。

遼使又望徽宗皇帝一揖,說道:“萬望大皇帝恩准。”

徽宗想了想,平息了怒氣,對遼使說道:“燕雲十六州朕是一定要收回的。朕若不收回燕雲十六州之疆域,那燕雲十六州疆域將會落入金人之手。來使回去稟告你家太后,好好守住燕雲,莫使金人搶先了。另外,你家太后既是向朕稱臣,朕自然會做出安排,未必一定要在幽州。”

遼使答道:“回奏大皇帝,卑使返國後,定將大皇帝御音稟告俺家太后。”

遼使隨即告辭,出宮而去。

遼使走後,徽宗皇帝又與王黼、蔡京、童貫等人商議相關事宜。

經過商議,決定改幽州爲燕山府;決定派童貫爲帥,殿前太尉劉延慶爲副,兼先鋒,蔡攸爲監軍,速率五萬兵馬,趕至雄州,與王稟匯和,這樣朝廷兵馬合起來有二十萬之衆,再行伐遼。

另令郭藥師的常勝軍歸屬劉延慶部,隨郭藥師降宋的張令徽、趙鶴壽、劉瞬仁、甄闊海、甄五臣等,皆歸屬劉延慶節制。暫令郭藥師爲劉延慶部先鋒官。張令徽、趙鶴壽、劉瞬仁、甄闊海、甄五臣等皆升爲統制使,任副先鋒官,待收復幽州後,另行安置。种師道調至原州,任原涇平慶經略使。

第二日,童貫、劉延慶及蔡攸遂點起五萬兵馬,疾馳雄州,準備二次伐遼。

在宋遼之間發生了這一系列事情的時候,賈世忠、銀芝、金霞、鐵霞從大禹山回到了幽州南郊賈世忠的莊園。賈世忠因惦記着大禹山中許貫忠需要馬匹的情況,遂在回到幽州後,連銀芝都沒顧上娶,先到幽州周邊收購了一百餘匹馬,趕回莊園,準備送往大禹山許貫忠處。

臨行前,賈世忠問銀芝道:“銀芝姑娘,大禹山中,貫忠他們急需馬匹,俺想再去趟大禹山,將此番購置的馬匹,送與貫忠他們。你可願意再去趟大禹山?”

賈世忠的意思,希望銀芝能再去趟大禹山,並能見到燕青,雙方坐在一起,講過去的事情說開,不再計較過去恩怨,那樣的話,大家就可以和諧相處,共謀長久之計了。

賈世忠準備在此次送完馬匹回來後,就娶銀芝爲妻,這樣就再不爲銀芝復仇的事情動腦筋了。

聽到賈世忠問自己願不願意再去大禹山一趟,銀芝想了想後說道:“少莊主,因爲姐姐之故,銀芝終是難以原諒柯引、雲壁,也不想見到他們。所以,此次南下,我不想去了,少莊主你帶了金霞去,一路上多加小心。”

賈世忠問道:“若見了雲壁,俺該如何?”

銀芝聞言道:“那是你們男子漢之間的事情。你們男子漢大丈夫立於世上,當以大局爲重。少莊主,你自己掂量着辦吧。”

賈世忠聞言,點頭說道:“銀芝,俺知道了。你好生在家裡呆着,俺和金霞,速去大禹山,交付了馬匹,即可趕將回來。”

銀芝點頭道好,隨後和鐵霞一道,送賈世忠、金霞出到莊園外。

賈世忠、金霞趕着一百多匹馬,往南而去。

一路上,賈世忠、金霞趕着一百多匹馬,飢餐渴飲,曉行夜宿,起早貪黑,風雨兼程,不辭勞苦,用了三天的時間,再次來到大禹山許貫忠處。

許貫忠見賈世忠、金霞趕來了一百多匹塞北馬,均膘肥體壯,大喜,忙接了賈世忠、金霞,盛情款待,述說着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金霞見了銀霞、銅霞,喜極而泣。

三個人笑一陣,哭一陣的,好不熱鬧。

賈世忠未見到燕青,便問許貫忠道:“大師,俺那雲壁兄弟何在?”

許貫忠看着賈世忠笑笑,說道:“賈兄難不成還要找雲壁廝殺?”

賈世忠也笑笑,說道:“現在還廝殺個甚啊?!那雲壁乃江湖好漢,俺心中甚是羨慕,實望得以一見,好結拜深交,引爲依靠,好圖長遠之策。”

許貫忠聞言,高聲叫好,然後告訴賈世忠道:“小乙自上次走後,至今未歸,想必是訪尋故友,一時難以趕回。賈兄若有閒暇,不妨再次多住些時日,一來等着小乙回來,見上一面,二來和貫忠切磋武藝,相互增進,不知可好?”

賈世忠道:“如此甚好!只是俺已經答應銀芝,速來速回。”

許貫忠道:“若如此,倒不好強留賈義士了。只是,路途遙遠,來趟不易,來回奔波,多有不便。貫忠說句實話,賈義士莫要見怪。”

“大師有話直說,世忠洗耳恭聽。”

“有道是兩情若在長久時,尤其在朝朝暮暮。以俺觀察,銀芝也是女中豪傑,並不貪戀卿卿我我。依我之見,賈義士既是千里迢迢來到大禹山了,不妨多待些時日,待燕青兄弟來後,兩下相見,好規劃未來之大事。”

聞聽許貫忠如此之說,賈世忠臉紅了。賈世忠心想,許貫忠既然如此說了,我再執意要回,就是放不下兒女之情,顯得不男子漢大丈夫了。如此一想,賈世忠遂說道:“既然如此,俺就在大禹山中多呆些時日,一來向大師學點兵法陣勢,二來等着小乙,好和他見上一面,了卻俺一番心願。”

許貫忠大笑道:“甚好!甚好!結友于茅舍,漫遊于山川,此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自此,賈世忠、金霞便留在大禹山中,專候着燕青回來。

賈世忠滯留大禹山中,又等了三五日,仍未見燕青回來,心中未免焦躁。

那麼,燕青這段時間又是個什麼情況?爲什麼一直沒有回到大禹山中?

原來,燕青在尋訪盧俊義、宋江等人後,又來到了柴進處。倆人許久不見,親熱得不成,柴進執意留着燕青,不肯讓他回大禹山去。因爲一時也沒甚的事情,燕青也想和柴進好好規劃下以後的事情,遂在柴進處多呆了些時日。每天,柴進、燕青,或喝酒、或品茶,商議着今後該如何辦。

這天,兩個人又說起朝廷的事情。

當時,柴進、燕青二人,說到時艱局危,心中憂慮,相對着落起眼淚。

良久,燕青道:“哥哥,光落淚不管用,咱們得想辦法,看能否拯救危局。”

柴進道:“眼下時局,恐已難爲,你我兄弟,獨木難支啊。”

燕青看着柴進,心裡想着,滄州離遼國近,萬一兩國打起仗來,必然時首當其衝,不如俺勸柴大官人到大禹山中去,那裡到時能躲避一時危困。

如此一想,燕青便道:“大官人哥哥,目今之計,你這裡呆着,恐非長久之計,不如南遷到大禹山中去。俺來大官人哥哥此處時,順道去了趟梁山,見到了小七哥哥,他已決定帶了老母親搬往大禹山中去。”

柴進聞言,眼睛一亮,忙道:“大禹山中可能避世?”

燕青答道:“那大禹山雖不比梁山,有水泊相隔,卻也是個天塹之處,周邊一遭兒險峻高山,山頂卻是百十畝的平川,氣候溼潤,可開荒種地,種糧種菜,紡線織衣,豐衣足食。”

柴進道:“如此說來,那地方足見是好了,關鍵時可否自保?”

燕青答道:“來此之前,俺已約了小七哥哥,他已決意帶了老母,搬遷至大禹山去。大官人哥哥,以俺之見,不若俺們在大禹山搭建屋社,平地種田,春種秋收,以保延祚。平日時,購買馬匹武器,在山周邊設置滾木雷石,將來萬一有事,憑了俺與大官人、小七哥哥的功夫、貫忠哥哥的智謀,當能自保;既使是不能自保,作爲緩衝,也好另作他圖。”

柴進聞言大喜,當即道:“若是如此,俺便買了此間田產、莊院,搬至大禹山去,和小乙、小七和貫忠哥哥同住,將來好抱團取暖,也互爲依靠。”

燕青道:“正是!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官人哥哥,如是如此,明日俺便趕回大禹山去,提前給哥哥建好屋社,哥哥一到,即可搬入居住。”

柴進大喜道:“如此甚好,只是又要辛苦兄弟了。”

燕青道:“哥哥這是甚話?莫說是辛苦小乙,便是哥哥要了小乙的命,小乙也情願奉上。”

柴進聞言,起身離座,衝燕青深鞠一躬,說道:“小乙兄弟,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哥哥俺爲有你這樣同生同死的兄弟而驕傲。今晚早點休息,明日起早趕路,俺隨即便變賣莊院、田產,我們大禹山見。”

當夜,兩人各自睡了。

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
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