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陳年往事

自古以來,冤有頭,債有主。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恩愛情仇皆是有淵源的。

開篇說的那個名叫雲壁的男子究竟是誰?他緣何要被二公主追殺?那個名叫銀芝的二公主又是誰?她緣何要追殺那個名叫雲壁的男子?若要探究箇中緣由,不得不說北宋末年,東南地界上橫空出世的一位牛人——方臘。

方臘何許人也?方臘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乃是相當厲害的一位人物。這方臘,又名方十三,生於宋孝宗淳熙五年,乃睦州清溪縣萬年鎮碣村人氏。

方臘出身貧寒,自小便死了爹媽,無依無靠,寄託在本村裡正方有常家,靠在方有常打長工爲生。

作爲長工的方臘,不同於一般打長工的人。一般打長工的人,皆爲人愚笨,空有一身體力,寄人籬下,靠出苦力存活。方臘卻自小爲人機警,性情聰慧,頭腦靈活,殷勤乖巧,又及會來事,故此深得東家方有常眷顧。

除此之外,方臘善於結交,長於營商,常背過東家方有常,偷偷摸摸地做點生意。常年下來,方臘手裡便漸漸積攢了一些錢財。

有了點錢財的方臘,不屑於給人打工了,開始創自己的家業了。於是,方臘方自己給自己贖了身,成了自由民,經營起了一座漆園來。

再後來,方臘手中的錢財更多了,方臘方便娶了妻,生了子,過起了有兒有女的好日子。

那清溪縣乃浙江地方,山高谷深,河道交錯,物產豐富,盛產漆楮、杉材等,富商大賈多往來此處,購銷販運,物質交易繁榮,故此是個富庶的地方。

方臘人長得高大威武,身體壯實得像頭牛,能吃苦,會經營,善社交,會武藝,除精心經營着自家漆園外,與外地客商更是熟稔,交往頻繁,便又做起代理商來,專門爲往來商戶代理一些漆楮、杉材的收購,也做一些長途販賣的生意,每年下來,收入多達百金,家底殷實,生活富裕,成了當地赫赫有名的富家翁。

若方臘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安安穩穩地做他的富家翁,也不失是一種好人生。

偏這方臘,生性好強,放蕩不羈,本就不是個安分守己,遵法守紀之人。

那時候,方臘正值青壯之年,手裡有金有銀,又有着一身的好武藝,自然算得上是鄉村裡風雲人物。

人這個東西,要麼不能得意,要麼在得意的時候能把持住自己。

若人生得意,且把持不住自己,時間一長,免不了會胡思亂想起來,似乎還想在錢財之外,更有一番大的作爲。

正是因爲有了這樣一個妄想,方臘便鬼迷心竅了,開始做不可理喻的事情了,結果就不可避免地害了方臘。

你道這是個什麼情況?

原來,富裕起來後的方臘,心中暗藏着一個小秘密;他覺得,人生在世,富不足慰,只有又富又貴,方纔欣慰。

如何才能又富又貴?自然是當大官啊!

方臘心裡想着當官,當大官,暗自謀上了當時最大的官。

當時最大的官是什麼官?最富貴的人是什麼人?很顯然,當時最大的官是當朝天子,最富貴的人自然是徽宗皇帝啊!

方臘覺得,似乎有一種緣由要歸在自己身上。

這又是什麼情況?

若要明瞭情況,不得不說一件陳年往事。

這件陳年往事乃是發生在唐高宗永徽年間的事情。

那時候,浙江睦州清溪縣梓潼鎮有個名叫陳碩貞的女子,自幼父母雙亡,和一個妹妹相依爲命。鄉人憐之,代爲收養。陳碩貞姐妹倆吃百家飯,漸漸長大成人。

世上多奇事。那陳碩貞天生麗質,長得身材苗條,皮膚白皙,模樣端莊,且自幼習武,功夫過人,矯捷善鬥,能力舉千斤,勇猛遠超一般男子,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

漸漸地,陳碩貞到了青春之年,時有男子向她求婚。每有男子前來求婚,陳碩貞則笑而答曰:九天玄女授我神力,有能勝我者,方許之;勝不了我者,當拜我爲師。

陳碩貞此話一出,轟動鄉里,少年俠士,村夫野漢,皆找她角鬥。然,角鬥無數,陳碩貞未嘗一敗。對與陳碩真角鬥者,勇力過人者,陳碩貞則收爲羽翼;敗者,則以師禮事陳碩貞。至十九歲時,陳碩真已是聞名清溪,追隨者甚衆。

在陳碩真衆徒弟中,有一個名叫章叔胤的,爲人俠義,武功高強,專好打抱不平。

一次,清溪鄉間一惡霸財主,欺凌一民婦,恰被章叔胤撞見。章叔胤怒不可遏,一怒之下,競將那個惡霸財主給殺了。官府懸賞通緝章叔胤。章叔胤外逃被官府擒獲。

章叔胤乃陳碩貞徒弟,陳碩貞也非常欣賞章叔胤,遂於衙役押送章叔胤的路途上,出手相救,將章叔胤解救了下來。

因爲解救章叔胤的緣故,陳碩真也受到官府的通緝。陳碩真在清溪縣無法立足,準備外逃,暫時保全性命,另圖再起。

外逃前,陳碩真找來章叔胤,讓其娶了自己的妹妹,並囑託章叔胤暗中準備力量,在時機成熟時起兵造反。

安頓好這些事後,陳碩真女扮男裝,隻身前往揚州,去找他在揚州城裡開木材行的舅父,準備在那裡避一陣難,待官方追捕的鬆一點時,返回故鄉,領導起義。

一路上,陳碩真飢餐露宿,受盡了千辛萬苦,步行到楊州,一打聽,才知道舅父的木材行已被知府的妻弟強行霸佔,舅父也在三年前攜家北上,去了京都長安。

陳碩真得知這個情況,星夜兼程,又趕往長安,去投靠舅父。

一個月後,陳碩真來到長安,經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曾在家鄉辦過義學、樂善好施、闊別多年的舅父。

陳碩貞與舅父多年不見,如今親眷相逢,喜極而泣。舅父見外甥女長得端莊秀麗,身材高大,似有男兒氣質,且又雄才大略、武藝超羣,心中甚是歡喜。

陳碩真見到舅父,遂將前事說給舅父聽,直言待機會成熟時,她將返回清溪,領導暴動。

陳碩真的舅父也飽受官府欺凌,故此大爲支持,主張陳碩真隱姓埋名,先到皇家尼庵感業寺以帶髮修行爲掩護,暗中積極進行農民大起義的各項準備工作。

陳碩真聽從舅父安排,入了庵感業寺,以代發修行作掩護,暗中準備起事。

陳碩真的舅父,交遊廣、熟人多、閱歷深,自願爲陳碩真南下北上,聯絡四方豪傑、結識各路英雄,成了農民義軍的無名英雄。

陳碩真則在感業寺靜候消息。

一天,天高氣爽,春和景明,京都長安城裡的一班紈絝子弟來到了城西十五里的感業寺踏青。

這一班紈絝子弟都是官宦子弟,乃驕橫慣了的人,正在遊玩中,忽然發現寺中一位漂亮的小尼姑,垂涎三尺,遂上前調戲。小尼姑受到騷擾,嚇得驚叫起來。

聽到驚叫聲的慧覺尼姑,急忙趕來,見這班人對小尼姑欲行非禮,不由得惡從心頭起,恨向膽邊生,猛喝一聲:大膽狂徒,佛頭淨地,休得無禮!喝畢,陳碩真躍身向前,一個騎馬蹲襠式,手中柴棍便向這班潑皮橫掃過去。

只聽"譁"的一聲,一下子就撩倒了十幾個,餘者目瞪口呆、手足無措。

慧覺尼姑厲聲斥責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作此醜行,豬狗不如,下次膽敢再犯,姑奶奶決不輕饒,還不快滾!

這班紈絝子弟被慧覺尼姑柴棍掃到,跌的暈頭轉向,聞聽慧覺尼姑喊滾,如逢得獲皇上赦令,紛紛抱頭鼠竄。

這慧覺尼姑是誰?這慧覺尼姑乃是隱名瞞姓、代發修行的陳碩真。

那小尼姑又是誰?那小尼姑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臨幸過的才人武則天,正遵太宗遺命,來到皇家尼庵削髮爲尼。

武則天不僅天生麗質,而且博學多才;陳碩真武功絕倫,又富有正義感。倆人心意相投,關係極好。武則天受欺凌被解救的事發生後,倆人關係更加親密無間,揹着人以姐妹相稱。

這年冬天,武則天光頭上長出青絲,唐高宗李治派大內總管到感業寺宣召,封武則天爲昭儀,迎娶回宮。

臨別前,武則天對陳碩真說道:妹妹削髮爲尼,深得姐姐眷顧,今日得返宮中,將來若有發達,必不忘姐姐大恩;從今以後,姐姐但有危情,只管來宮中找妹妹便是,妹妹當全力解救。

陳碩真因痛恨貪官污吏,正要反他李家天下,故此不好多言,只是對武則天說道:兩年後,東南有戰事,便是姐姐所爲,望妹不以姐姐爲不忠,若有能力,望能相助。

武則天聞言,略做沉思,微微頷首,姐妹灑淚而別。

兩年後的一天,感業寺果然來了兩位浙江睦州清溪縣人,一個便是後來被陳碩真拜爲僕射的章叔胤,另一位是日後被封爲大將軍的童文寶。

兩人於寺中,向陳碩真詳細地報告了三年來爲起義所作的各項準備工作,認爲時機已經成熟,請陳碩真立即南下,領導起義。

陳碩真聽完情況後,讓章叔胤和童文寶先行出發,她在京城還有一些私事要辦,待辦完這些私事後,隨即返浙,領導起義。

章叔胤和童文寶離開京城長安後,陳碩真對自己在京城的內線作了安排,讓他們隨時關注浙江和宮裡的情況,在必要時,求助武則天。

安排完這些工作後,陳碩真也於春節前趕回了浙江清溪。

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
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四章 奇花異草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