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

那吳用乃知識分子,知曉天下大勢,只是因爲不被重視,不得不在鄉村當個教書先生。因爲這個緣故,吳用一時憤怨,慫恿着晁蓋,截取了蔡太師的生辰綱,造起反來。

吳用本意,非是要一輩子做強賊,而是想通過做強賊這個途徑來積攢資本,一旦成了氣候,好將以此爲條件,向朝廷討價還價,以資迴歸體制,謀個一官半職,好光宗耀祖。

宋江大敗而歸,加之山寨糧草貧乏,無以爲繼,整日裡垂頭不振,唉聲嘆氣。吳用見宋江心灰意懶,已全沒了先前的精神頭,覺得時機成熟,便對宋江說了想通過張叔夜的路子,投靠朝廷的意思。

宋江起初還不情不願,以爲通過一個地方官而歸順朝廷,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故此賭氣說道:“男子漢大丈夫,要活便活個轟轟烈烈,焉能稍遇波折,便投降朝廷,叫後人說我等不武。”

宋江意欲投靠朝廷的心思,早已有之,而且已通過一些途徑,傳達了希望被朝廷詔安的意願,現在無非是說點嘴硬的話而已。吳用見宋江如此說,遂娓娓道來,從正反兩面,開導勸說,分析論證降的好處與不降的壞處。

宋江見說,猶豫不決。

吳用遂又說道:“此番侵襲濟州,你沒見對方旗幟上打着誰的名字?”

宋江見問,心中好奇,遂問吳用道:“誰的名字?這個俺倒沒注意。”

吳用答道:“張叔夜啊!”

宋江又問道:“張叔夜是誰?有甚的本事?”

吳用答道:“張叔夜乃能臣也!昔日,蘭州歷年被羌人侵擾,張叔夜駐守蘭州,蘭州便固若金湯,故此有了金城之稱,你道這張叔夜有甚的本事?!”

宋江聞言,心裡暗思,連羌人那麼大的族羣都被張叔夜這廝給治住了,自己的這百十個頭領,幾千人馬,在那張叔夜那裡管個鳥用!

難怪濟州大敗,原來俺是碰着張叔夜這廝了;既然如此,俺不如就投了張叔夜吧!於是,百般思索後,宋江終於想通了,便派吳用去和張叔夜談判,允許自己投降。

吳用受令,獨自一人,駕了小舟,星夜趕路,去了濟州,到了知州府,趴在大堂中,屁股撅的高高的,磕頭不止。

張叔夜正在案後讀書,猛然間一個人進到大堂中,甚話也不說,只是高撅了屁股,小雞啄米般地叩頭,遂問道:“下面跪地不起,不停用頭搗蒜的乃是甚人?站起來說話。”

吳用頭都不敢擡地答道:“稟告知州大人,小人不敢,除非知州大人先行赦免了小人得罪過,小人方敢站起來回知州大人的問話。”

張叔夜聞言,放下書卷,問道:“本州尚不知道你犯了甚的罪過,焉能隨便就赦免了?!你先說說你犯了何等罪過,俺再決定是赦免還是不赦免你的罪過。”

吳用聞言,又磕頭不止,嘴裡道:“知州大人若不先行免了小人罪過,小人萬死不說。”

張叔夜聞言大怒,猛地拍了驚堂木,大聲喝道:“你這廝!待要訛詐本州不成?!你不先說情況,如何就叫本州先赦免了你得罪過?!來人,把這廝給我架到老虎凳上,先打上二十大棍再說!”

衙役們涌了過來,架起吳用,按在老虎凳上,掄起棍來,吧嗒一聲,便一棍子打將在吳用屁股上。吳用疼急,慘叫一聲。

張叔夜見狀,忙道:“衙役們先先住手,待俺再問這廝一句。”張叔夜叫停了衙役,再次問吳用道:“你是究竟講還是不講?”

吳用雖是捱了一棍,知道木棍打屁股的滋味不好受,然性命攸關的事情,就是豁上再挨幾棍,不得到知州大人的赦免,萬萬不可說出自己的罪行。故此,吳用回道:“知州大人不先免了俺的罪過,既是再打一百大棍,俺也萬萬說不得。”

張叔夜大怒,吼道:“給我打!”

衙役們聞令,又高舉了棍棒。

吳用恐極,高聲叫道:“打不得!打不得呀!知州大人!這一棍若打將下去,便將知州大人潑天的富貴給打沒了!”

張叔夜聽了好笑,心想,把你個草民,俺打就打了,焉何能將俺的潑天富貴給打沒了?甚是可笑!張叔夜想令衙役加力大,然而,張叔夜又覺到好奇,心想,不妨先赦免了他的罪,先誘哄着他說出是什麼罪後,再視情況決定如何辦理。如此一想,張叔夜遂對衙役們說道:“先把這廝架下來,待俺再問問他後再打不遲。”

衙役們聞令,將吳用從趴着的老虎凳上架了下來,復扔在地上。

吳用又磕頭不止。

張叔夜遂說道:“你這廝,本州看你似有要事要說。既是如此,本州暫且先赦免你罪過,你站起來說話吧。本州慢慢問你。”

吳用嘴裡道:“謝大人赦罪之恩。”說着,吳用站起身來。

張叔夜問道:“你乃何人?因了何事?又因何如此謙卑磕頭不止?本州面前,直說無妨。”

吳用答道:“回知州大人的話,俺乃水泊梁山大頭領宋江手下軍師吳用,因梁山欲歸順朝廷之事,特來知州大人府上求告,因自知有罪,故磕頭不止,現求告大人,請應允請降之事。”

張叔夜聞言大驚,忙吼衙役道:“原來這廝是宋江一黨,快快將這廝給我捆了!”

兩側衙役復撲將了上來,將吳用按在地上,五花大綁,然後提將起來,讓吳用受審。

張叔夜看了眼被五花大綁的吳用說道:“你便是被稱作智多星的吳用?”

吳用點頭答道:“回大人的話,小的正是吳用。”

張叔夜見說,也點頭道:“很好!剛纔本州不知你的身份,先行赦免了你的罪過。現在本州既是知悉了你的身份,必然要捆你一繩,以彰顯國家法度,這叫做‘繩之以法’。然而,剛纔本州已赦免了你得罪過;故此,你已是無罪之人了。衙役們,給吳用鬆綁,以彰顯朝廷寬懷。吳用,這叫做‘寬免赦罪’。”

吳用被衙役們鬆了綁,復跪於地上,叩頭不止,嘴裡高聲說道:“吳用深謝知州大人免罪之恩。”

張叔夜擺了擺手,說道:“好了,吳用,站起來說話吧!”

吳用爬起身來,又將宋江請求歸順,率領梁山衆將,效忠朝廷的意思述說了一遭。

張叔夜聞言大喜。

在這之前,對梁山賊寇是招是剿,朝廷上多有爭論。張叔夜一直主張對梁山賊寇實行招安之策,無奈蔡京、童貫、高俅、王黼等一幫奸臣寧賊,極力主張征剿梁山,張叔夜也沒有辦法,只得遵循朝廷的政策,配合朝廷大軍,征剿梁山賊寇。

現在,從梁山軍師吳用嘴中,聽到梁山情願歸順,效忠朝廷,張叔夜自然是大喜,趕忙安排衙役給吳用設了座,準了宋江投降之請,又好言勸慰了一番,讓吳用速速回去,引了宋江前來投降。

吳用遂復駕着小舟,返回金沙灘,徒步上了梁山大寨,來到忠義堂,見了宋江與盧俊義等一班人,將張叔夜准予投降的情況講了一遍,讓宋江、盧俊義速速帶着弟兄們前去投降。

宋江見說,將信將疑,猶豫不決,肚裡暗道,那張叔夜乃朝廷命官,別欺哄了俺,等俺到了他州上,他將俺捆綁正法了。

吳用見宋江猶猶豫豫,又好生勸慰了一番,講了一大籮筐的道理,將朝廷實乃真心招安的邏輯推演了一番,宋江才疑慮漸消,最終下定決心,要投靠朝廷去。

隨即,宋江燒了山寨樓廳,帶了一百單八位頭領,五千多兵馬,連同家屬一道,來到濟州府,磕見太守張叔夜。

張叔夜趕忙離座,攙扶起宋江等人。宋江等人感激萬分,聲稱願爲朝廷效力。

張叔夜復入座,並讓衙役們給宋江等人,也設了座,好生勸慰了一番,然後對宋江說道:“宋義士,非是叔夜計較過去,實乃你等目無國法,爲非作歹,擾亂次序,危害社會,其罪甚大。”

宋江聞聽此言,大大地吃了一驚,以爲張叔夜要變卦,治他得罪,遂急道:“知州大人,難道要你要治我等的罪?”

張叔夜笑道:“非也,宋義士多心了,本官的意思是,你等皆有本事之人,現在雖赦免了你等的罪過,終究是草民白丁,沒甚前途。目今,江南方臘作亂,你等不若隨了大軍,前去征討方臘,以建功立業,作爲給朝廷的覲見之禮,也好搏個出身,以封妻廕子,光宗耀祖。”

宋江一行聞言大喜,紛紛離了座,跪伏在地上,高撅了屁股,把頭磕得如搗蒜一般,齊聲說道:“深感知州大人再造之恩,我等既是舍了性命,也定將撲湯蹈火,在所不辭,爲朝廷立下汗馬功勞,剿滅方臘那廝。”

張叔夜大喜,忙寫了奏摺,上奏徽宗皇帝,告知山東宋江投降一事,並講明瞭宋江一心願意撲湯蹈火,前去江南,討伐方臘。

那時,江南方臘舉事造反,對抗朝廷,鬧得東南一片混亂,切斷了朝廷的經濟命脈,徽宗正爲此驚惶不安。

徽宗一面急忙撤銷蘇、杭兩地奉供局,停運花石綱,罷黜了朱勔父子官職,以瓦解和鬆解南軍鬥志;一面讓童貫先停止與金人聯合,任命童貫爲江、淮、荊、浙等路宣撫使,譚稹爲兩浙路制置使,調集京畿的禁軍和陝西六路蕃、漢兵二十餘萬人馬,南下江南,鎮壓方臘。

之前,那徽宗皇帝剛剛看過候蒙的上書,請求招安梁山。徽宗正在考慮如何去招安梁山的辦法,就接到了張叔夜的奏摺,得知宋江已降,並願前去征討方臘,心中大喜,嘴裡連聲說道:“甚好!甚好!速速告知張叔夜,着宋江一行,隨了童貫、譚稹,前往江南,征討方賊。”

徽宗皇帝緊急頒發御旨。徽宗皇帝御旨被緊急送往濟州府。張叔夜接到徽宗皇帝御旨,便給童貫寫了文書,交與宋江,着其一行,速去江南,速隨童貫、譚稹,征討方臘。

宋江一行得令,摩拳擦掌,蠢蠢欲動,連夜整頓武備,於第二天告別張叔夜,瘋狗攆狼般追趕童貫、譚稹帶領的征討大軍去了。

宋江一行瘋狗攆狼一般追上了童貫、譚稹,遞交了張叔夜的文書。

童貫接過宋江遞上來的書信,看了一番,爲新得到一幫死命之漢而大喜,遂令宋江等人爲先鋒,直趨杭州,收復失地。

宋江帶了衆弟兄,拼了性命,先後和方臘的部隊打了幾仗,雖然勝果不小,但也損失了不少弟兄。

那方臘的實力原本就比宋江的大,在經過幾番爭鬥後,宋江等人知道方臘也不是那麼好打的,便找到了童貫,說我等歸降朝廷,該出的力也出了,兄弟們也死傷了許多;目今,我等均是白丁草民,也沒太多的要求,只希望恩帥能准許我等回鄉,安分守己地做個良民即可。

童慣聞言,見宋江等人死傷嚴重,便準了宋江等人請求,准許返鄉爲民。

宋江等人遂告辭了童貫,各自返鄉了。

這個情況應該比較符合歷史真實;因明末時,施耐庵老先生寫了一部《水滸傳》,言江南方臘,乃是梁山好漢給剿滅的。爲了維護施耐庵老先生的臉面,保護《水滸傳》的權威,接下來的故事,筆者仍按《水滸傳》規劃好的路徑去走。

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
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二百〇七章 收復燕京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