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

大宋這邊,蔡京被罷相後,由王黼接任蔡京職務,與童貫共同負責聯金滅遼、收復燕雲故土事宜。

他兩人商量了一番,決定派朝議大夫、直秘閣趙有開爲正使,忠翊郎王環充爲副使,與李善慶一道,再次前往金國,面見完顏阿骨打,商定具體聯盟條約。

確定了出使金國的人員後,童貫問王黼道:“王學士新任宰相,諸事皆由您來定奪。現在,使金人員已經確定,宰相以爲當以何種禮節待金?”

王黼新任宰相,自感身價高了許多,說起話來也聲高氣壯了。聽童貫問當以何種禮節待金後,王黼接口答道:“煌煌我朝,乃中原上國;女真乃東夷,屬於蠻族小國,大金皇帝完顏氏,他原是遼國的一個節度使,不可過高擡舉,否則,後面的事情不好弄了。”

童貫見說,覺得不妥,遂提議道:“是否叫來趙良嗣,一同商議這個事情?趙良嗣熟悉女真情況,或許能提出有益見解。”

新任宰相的王黼,覺得趙良嗣已經不配同他商量問題了,所以在聽到童貫說要叫來趙良嗣一同商量的話,心裡甚是不悅,暗道,趙良嗣算個什麼東西!他也配和堂堂朝廷宰相一同商量問題?未免太擡舉他了吧!

然而,叫趙良嗣來商議問題,乃是童貫提出,將來和遼國打仗,也要指望童貫,所以,王黼不好拒絕,便說道:“既是要商議問題,當確保周到爲上,不妨將蔡攸也叫來了,一同商量這個事情。”

童貫聞言道:“如此最好,速派人傳喚趙良嗣、蔡攸二人。”

蔡攸乃是蔡京的長子,極善溜鬚拍馬,只投徽宗皇帝的喜好,從來不曾講過一句實話,只以封官進爵爲人生的奮鬥目標,在謀取官位上,連親老子都肯暗算。

蔡京第四次任相後,蔡攸爲了排擠蔡京,不惜喪失人倫,結果父子失和,反目爲仇。

據說,有一次,蔡攸到蔡京的府第,正趕上蔡京與客人談話。蔡京見蔡攸進來,遂讓客人稍候。只見蔡攸一進來就急着上前,抓住蔡京的手做診脈之狀,嘴裡說道:“大人脈勢舒緩,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嗎?”

蔡京答說:“沒有不舒服的地方。”

於是,蔡攸又說道:“宮中還有要事,我先回去了。”

說罷,轉身就走了。

蔡攸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把客人弄了個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就問蔡京道:“公子爲甚不多停一刻呢?”

蔡京無可奈何地說道:“你一定不明箇中緣由,這個逆子是想以我有病爲由而罷了老夫啊!”

過了幾天,宋徽宗果然下詔命蔡京致仕。

蔡攸因爲善於鑽營,和王黼、童貫好的能穿一條褲子了,故此王黼提議,讓蔡攸也來商議以何種禮節待金的問題。

王黼遂令人傳喚趙良嗣、蔡攸來宰相府議事。

不多時,趙良嗣、蔡攸先後來到宰相府。

趙良嗣、蔡攸與王黼、童貫見了禮,坐在一邊,四個人共同商議將以何種禮節待金的問題。

童貫對趙良嗣說道:“趙修撰,卻纔,俺正和宰相二人,相商朝廷派遣使臣使金之事。目今,使金人員已經確定,由朝議大夫、直秘閣趙有開爲正使,忠翊郎王環充爲副使,與李善慶一道回金,只是尚對以何種外交禮節待金的問題,拿捏不準,故此喚你二位前來,商議此事。”

趙良嗣聞言,沉吟了一下,正待要搭話,蔡攸已搶先說道:“恩相、童樞密,女真乃是蠻夷,我朝乃中原上國,對他們講的什麼外交禮節?!只管持了詔書去詔他便是。”

趙良嗣聞聽蔡攸之話後,趕忙說道:“不可!既是兩國聯盟,當平等對待,不可託大。我認爲,此番出使金國,當持國書爲妥。”

“非也!”王黼道:“趙修撰所言不妥。我朝乃中原上國,若是過於擡舉女真,將來在談判條件上會多有波折,女真人會漫天開價,還是持詔書的好,這樣可壓其一頭。”

趙良嗣覺得不妥,據理力爭道:“恩相所言,固是在理。然那女真,軍事力量,明顯強於遼國。目今,聯金滅遼,乃是我朝主動,是我朝找上門去與其聯盟,不持國書,恐事情多有波折。”

王黼聞言,面有不悅。

童貫見王黼不悅,也不好認同趙良嗣的意見,便說道:“這次就持詔書去,試他一試,看女真是什麼態度,然後再做決定。”

趙良嗣仍堅持己見,對王黼、童貫說道:“恩公、樞密使,且聽下官一言。下官曾在契丹擔任光祿卿、寧邊州刺史,與女真多有接觸。女真乃蠻族,不假;然而,越是蠻族,越在意我朝待他的態度。假若我朝派員使金,持的是聖上詔書,那金主必不高興,恐事情多有反覆。”

儘管趙良嗣如此說了,王黼仍不認同,堅持要讓趙有開、王環充持徽宗皇帝詔書前往。

趙良嗣見狀,不好再堅持己見。童貫遂也不再說什麼。

幾個人商量定後,趙良嗣、蔡攸起身告辭。

送走趙良嗣、蔡攸後,王黼、童貫招來了朝議大夫、直秘閣趙有開,忠翊郎王環充,任他們爲使金正副使,持徽宗皇帝詔書,連同李善慶一道,於第二日出發,仍由登州啓程,前往金國,面見完顏阿骨打,商議聯金滅遼之事。

第二日,趙有開、王環充持着徽宗皇帝詔書,帶着李善慶,在朝廷兵士護送下,由東京汴梁出發,前往登州,準備由海上使金。

走了三五日,一行人及隨同來到了登州,那趙有開卻突發疾病,死了。

這個時候,徽宗皇帝忽然收到諜報,說金國已經和遼國和好,遼國割讓遼東之地給金國,並冊封完顏阿骨打爲東懷國皇帝。

得到這個消息後,徽宗對金國產生了懷疑,急忙派人叫回趙有開、王環充,另行派人前往金國,送李善慶回去。

朝廷派出的信使快馬加鞭,趕到登州,得知趙有開已死,遂讓王環充返朝,另派登州軍馬司副將王彥霖陪同李善慶回國。

王彥霖陪同李善慶由登州登船,在海上飄零了十多日,抵達遼東,又乘馬趕往遼陽府,見到了正準備統兵攻打遼國中京的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

李善慶將使宋情況及所聽到的情況向完顏阿骨打做了彙報,完顏阿骨打聞聽後,大光其火,將扣留在金國的呼延慶喚來,大罵一頓。

呼延慶莫名其妙地被喚來,莫名其妙地被完顏阿骨打大罵一頓,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遂轉首看向王彥霖,想從王彥霖的那裡瞭解下,究竟是怎麼回事?

王彥霖見呼延慶疑惑的眼光,遂將朝廷派趙有開爲正使、王環允爲副使,陪同李善慶返回金國,洽談聯盟事宜,趙開友卻於路途上發病死亡,朝廷也聽說金國已接受了遼國冊封,金國大皇帝已經做了東懷國皇帝,與遼國結成兄弟之國,朝廷懷疑金國無意聯盟,故此改派下官陪同李善慶返國的情況說了一番。

呼延慶得知這個情況後,遂又向完顏阿骨打做了解釋。

完顏阿骨打聽完呼延慶的解釋,憤然說道:“前番時間,遼國的確遣使過來,欲冊封我國爲東懷國,冊封我爲東懷國皇帝,使用皇帝的儀仗隊,但我國沒有答應嘛!現在,他們的使臣還被我扣押在金國,這全是因爲沒得到你國相關信息之故。我念在你國乃中原上國之故,欲結好你國,故此還鞭打了遼國使臣,將其扣押在我國,你國卻怎地要中止談判?”

呼延慶諾諾地答道:“大皇帝息怒,非是我國中止談判,實是聽到貴國已接受遼國冊封,與遼國結成兄弟之國,故有此番誤會。”

完顏阿骨打聞言後,怒氣稍平,又問王彥霖道:“既是你陪我國李善慶返國,你可帶有你國國書?”

王彥霖帶的是徽宗皇帝的詔書。此刻,王彥霖不敢說帶着是詔書了,只是說:“有,俺帶有俺國的國書。”說畢,將詔書掏將出來,敬獻與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接過,遞與一同返國的李善慶。李善慶一看,乃是徽宗皇帝的詔書。於是,李善慶對完顏阿骨打說道:“此乃南朝皇帝的詔書。”

完顏阿骨打聞言,勃然大怒,訓斥呼延慶及王彥霖道:“我國雖是新近成立,畢竟也是個國家,你國皇帝視我爲甚?因何要用詔書詔我?!那遼國冊封我爲東懷國皇帝,是對我的侮辱,我不接受;你國皇帝也以詔書來詔我,這是甚的道理?!”

呼延慶、王彥霖見狀,嚇得大汗淋漓。呼延慶趕忙起身道:“大皇帝息怒,俺朝來使用詔書還是國書,全是朝廷考量,我等只是奉旨出使。然而,我等既是代表國家出使,當爲國家考量,我朝作爲中原上國,在禮節上有所慎重,也是可以理解的,若是兩國能達成聯盟,自然是平等地位,再不會有詔書之說。”

完顏阿骨打見說,憤憤不平地“哼”了一聲,對呼延慶道:“你國跨海而來,要求互通友好,並非是我國本意。我國已經攻佔了遼國不少的地方,連遼國的上京臨潢府、東京遼陽府都攻佔下來了,其他地方也是可以攻佔下來的。我國之所以派遣使臣去你國,是想結交鄰國。如今,你國不帶國書,卻帶着什麼詔書來詔我,這是十分無理的表現,足見你國根本不想和我國結好!本來,我想將你們二人全扣留了起來,但考慮到過錯在你國朝廷,非在你們二人身上;故此,我放你們二人回去,告訴你們皇帝,若真想和我們結好,就早示國書,讓能做了主的人過來談判;若再是用詔書來詔我,我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說畢,完顏阿骨打令人將呼延慶、王彥霖趕出了大帳。

呼延慶、王彥霖兩人被趕出大帳,回到金國的驛站中,商量了一番,還是趕緊回去給朝廷彙報去,若下次再來,詔書是萬萬不行的,一定要用國書。

第二日,呼延慶、王彥霖便來給完顏阿骨打告辭,說要回過去,讓朝廷另行派使臣前來商議聯盟之事。

完顏阿骨打讓李善慶拿出國書,遞給呼延慶看。

呼延慶低頭看着國書,看畢後,歸還於李善慶。

完顏阿骨打看着呼延慶說道:“回去告訴你家大皇帝,我國和契丹並未修好,還希望和你國結成聯盟,讓你國另派使臣,攜了國書前來。”

呼延慶謙卑地答道:“大皇帝在上,我們這就返國,將詳細彙報這邊的情況,朝廷定會慎重其事,另行派使臣過來,與貴國達成聯盟條約。”

呼延慶、王彥霖與金帝完顏阿骨打告辭,仍由李善慶陪同,啓程回國。

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
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五十九章 起兵反遼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四十二章 出爾反爾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五十九章 保媒拉縴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三十九章 奇人出世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