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

馬植返鄉,回到幽州,結拜兄弟早已給他置辦了宅院,由此省去了許多事情,馬植遂安置下來。

時間過去了十多年,馬植一直沒找到投靠大宋朝廷的機會。如今,馬植聽說天柞帝慶壽,特意邀請了南朝朝廷,南朝朝廷派童貫童樞密前往遼國朝廷爲天柞帝賀壽。馬植覺得這是結交南朝權貴的好機會,遂於幾日前便等候在南朝賀遼主生辰使團通過的道路旁。

現在,馬植終於等來了南朝的使團,終於見到了童貫通童樞密,遂將他琢磨已久的一個千古妙計,要進獻於南朝朝廷,進獻於南朝的樞密使大人童貫。

馬植見了童貫,言辭極爲恭卑,述說了自己的情況和願望,最後說有妙計要獻。

童貫遂問馬植道:“你有甚的妙計要先給本官?”

馬植見問,當即說道:“童大使在上,且聽小人稟告。童大使呀,目今的遼國,看上去疆域廣闊,兵強馬壯,繁榮昌盛,氣勢浩大,實際上已是強弩之末,支撐不了多久了。”

童貫聞言,心裡暗驚,忙問道:“如此之說,何以見得?”

馬植爲了能迴歸到大宋朝廷做官,尋求晉身之道,遂添油加醋地說道:“阿呀,也就你童大使問了,我不得不將實情稟告與你。不知童大人知道不知道?目今,在東北混同江一代,崛起了一個蠻族,名叫女真。這女真性情粗狂,極爲善戰,勇猛得很。以前,這女真是乃遼國的藩屬,入了遼國籍的叫熟女真,沒入遼國籍的叫做生女真。那生女真部落,卻出了個強人,名叫完顏盈歌,通過父兄數十年的吞併,現已統一了大部分生女真部落,正竊視着遼國,大有不臣之心。”

關於女真的情況,童貫,包括北宋朝廷,知道一點,但知之不多,猛聽到馬植講了這個情況,知道遼國東北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名叫女真,正竊視着遼國,童貫一下子來了興趣,用心地聽馬植講女真的情況。

馬植道:“童大使您有所不知。這遼國貴族,極好海東青,因了這個緣故,女真和遼國打將了起來,並向遼國追討阿疏。”

童貫聽迷糊了,問道:“海東青是誰?阿疏又是誰?”

馬植聞言,笑道:“童大使有所不知,這海東青不是人,乃是一種鷹,它體型雖小,卻十分兇猛,極善捕捉獵物。那遼國貴族,熱衷於打獵,常用海東青去追逐獵物;故此,極爲喜歡海東青。然而,這海東青別處沒有,只有女真族的五國部落才能找到它的蹤影;因此,遼國朝廷常責令女真族五國部落進貢海東青。”

童貫聽明白了,原來這海東青不是人,是一種老鷹。

因爲馬植所言的海東青乃是一種老鷹,童貫以爲馬植所言的阿疏也是一種鷹,便又問道:“那阿疏又是什麼鷹?”

馬植聞言,心中好笑,但強忍住了,對童貫說道:“童大使,這阿疏不是鷹,乃是一個人的名字。”

童貫聞言,心裡暗道:甚是日怪!俺問是什麼人時,它是鷹;俺問是什麼鷹時,他又是人。

你說這遼國的事情日怪不日怪?!

童貫聞聽馬植說海東青和阿疏的情況時,差點鬧出笑話來,心中略有不悅,然馬植乃燕京漢人,屬於遼國,不歸自己管;故此,童貫也表現出了難得的好脾氣,笑着說道:“俺以爲海東青是人,阿疏也是人呢,原來海東青是鷹,阿疏卻不是鷹,乃是個人名。你且說說,這阿疏這人是怎麼回事?”

馬植道:“回童大使的話。這阿疏原是女真族五國部紇石烈部落的一位頭領,因不堪忍受朝廷索要海東青,一時憤怒,起兵造反,阻斷了了朝廷鷹路,那朝廷自己不願出兵,卻派了生女真部落節度使完顏盈歌帶兵討伐。那完顏盈歌乃是契丹朝廷賜封的女真部落節度使,但凡女真部落有戰事,全是完顏盈歌打出面解決。”

童貫聞言,點了點頭,續問道:“那阿疏逮着了嗎?”

馬植答道:“完顏盈歌帶兵打敗了阿疏部落,攻破了阿疏城,阿疏驚慌逃竄,逃至中京,向道宗帝認罪去了。道宗帝考慮到完顏盈歌實力漸強,怕尾大不掉,故此將阿疏保護了起來,讓阿疏滯留在中京城中。”

馬植說的道宗帝,童貫知道,乃是前些年遼國的皇帝,如今駕崩好幾年了。

童貫聞言後,笑道:“這道宗帝也是糊塗。既是他委派平叛,何以又保護叛亂之人?!糊塗!糊塗!糊塗至極!”

馬植道:“童大使,正因爲道宗帝昏庸糊塗,整日裡熱衷於遊恬狩獵,那女真族已經崛起,正虎視眈眈地竊視着遼國。目今,遼國朝廷的天柞帝,更是昏庸霸道,以草民之間,不久的將來,女真必然進攻遼國。童大使呀,目今,遼國百年間已沒有戰事,早已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將來必不是女真人對手,若上國能和女真人聯手,南北夾擊遼國,遼國必敗,被遼國佔領的燕雲十六州也可以收復回去,我等中原故民也能迴歸中原故國了。”

童貫聞言大喜,心裡暗道,這不正是俺志向所在嘛!不正是當今天子心病所在嘛!若是能借女真之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無疑是朝廷千古之幸事,屢世之功勳嘛,如此大事,若在俺童貫手裡完成了,俺豈不也成了千古之功臣了!

想到此,童貫高興得不能自己,忽而想到此乃遼國燕京城郊,人多眼雜,說起事來多有不便,萬一走露風聲,恐難成大事,童貫趕忙對馬植說道:“義士且住,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俺還要去中京去給遼主賀壽,你且在此處等俺,等俺給遼主祝完壽,俺帶你回東京,咱們一路上好好商議一番。”

馬植彎腰給童貫施禮,嘴裡答道:“草民在此等候着童大使歸來。”

童貫不放心,怕回來後找不到馬植,遂一再叮嚀道:“你一定要在此等着本官,千萬莫要失約。”

馬植久慕南方錦繡繁華,早已希望迴歸中原,謀個一官半職,好圖一番富貴,故此也求之不得呢,便在燕京郊外,搭建了帳篷,駐紮在裡面,專候着童貫回來,好和童貫結交,由此而和宋朝建立起關係來,實現飛黃騰達之目的。

童貫遂於馬植道別,和鄭允中一道,帶着賀遼主生辰使團,離了幽州,一路向遼國中京行進。

進到中京,童貫、鄭允中一行被遼國朝廷安置着住下。

等候了兩日後,遼國朝廷爲天祚帝舉行壽辰慶典,鄭允中、童貫受邀參禮。

慶典上,鄭允中、童貫代表宋朝,敬獻了賀禮,祝願遼主萬壽無疆,江山永固,祝願宋遼兩國友誼萬古長青,天長地久。

遼主天祚帝對大宋的祝賀表示感謝。

當天晚上,天柞帝專門設宴,招待童貫、鄭允中一行。

席間,天祚帝和童貫閒聊了起來。

天祚帝道:“向聞大帥善於用兵,然出使他國恐非大帥強項,南朝以文立國,今派武將出使本國,朕感到無上榮幸。”

嘴上是這樣說的,但臉上卻是輕藐的笑,顯然是在暗諷童貫,譏笑宋朝無人,派了個閹人來做使臣。

童貫自然能感受到天祚帝的用意,然君臣關係在那放着,不便發作,只能幹陪着笑,心裡卻是硬壓住的怒火。

譏諷完童貫,耶律延禧一本正經了,不再是輕浮放蕩的樣子,而是很沉穩,很鄭重。

鄭允中、童貫不知情況,遂也不多言,只是不停地給天柞帝敬酒,說一些恭維的話。

天柞帝顯然心情不佳,對鄭允中和童貫說道:“兩位正副使,感謝南朝皇帝派你們來給朕慶壽,然現在之情形,俺大遼也遇到了些麻煩,當於南朝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危急。”

鄭允中、童貫聽了,心裡暗自吃驚。鄭允中和童貫心裡都清楚,一定是馬植說的那個情況,是女真人崛起了,對大遼構成威脅了。童貫心裡暗想,俺正琢磨着如何從你手裡收回燕雲十六州疆域呢,且聽你如何說。

故此,鄭允中、童貫都未接言,只是靜靜地聽天柞帝說情況。

果然,天柞帝接着說道:“兩位大使,這些年在東北地界,女真人興起了,且建了國,號稱大金。關於女真人的情況,兩位大使有所不知。這女真人原是俺大遼藩屬國,大遼也待女真不薄,誰曾想他們竟與朝廷分庭抗禮,朝廷無奈,只得武力征剿。”

關於女真人建國的這個情況,童貫不知道,鄭允中不知道,大宋朝廷也不知道。現在,聽到天柞帝說女真建國了,童貫、鄭允中才知道,現在同時並立的不光是大宋和大遼,又有個大金了。

其實,這次天柞帝壽辰慶典之所以邀請大宋派使團來,除了鞏固原有的關係外,還想和大宋更進一步地搞好關係,以便在全力對付女真的時候,不被大宋從側面攻擊。

其實,真實情況遠比天柞帝說的要嚴重,真實情況是,女真鐵騎,已經攻破了大遼上京,正在向大遼中京挺進,大遼的統治已經危機四伏,岌岌可危了。

那麼,在北部大漠,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

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
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九十三章 暗通梁山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十四章 得遇高俅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六十八章 章奴反叛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