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

燕青聞聽李師師此番言語,心中略有所思,婉轉說道:“師師,老種經略相公自不必說,俺哥哥魯達曾在其賬下充當過提轄官。俺常聽魯達哥哥說起,說他要離了梁山大寨,去找老鍾經略相公或小種經略相關,好到邊關一刀一槍地搏個出身,終因三拳打死了鎮關西,身上背了人命案子而不能成行,最後做了和尚,現已在杭州六合寺圓寂了。那李少卿也沒說的,秉公辦事,剛正不阿;只是王稟那廝,我呸!他就是奸賊一個,童貫的走狗,你怎說他是忠君之士?”

李師師聞言道:“小乙,你何以見得王稟便是奸賊?何以見得他便是童貫的走狗了?”

燕青答道:“梁山大軍攻入幫源峒,破了方臘,俺阮小七哥哥搜得了方臘的龍袍,也是爲開玩笑,好逗大家一樂,便穿了方臘龍袍,騎在馬上,好生耀武揚威了一番,不巧被王稟那廝看見,大罵我阮小七哥哥反性不改,意欲造反。師師,你說說,我等親冒箭矢,捨身忘死,拿着身家性命搏殺,不正是爲了維護大宋的江山社稷?即使是功勞不說了,苦勞總還是有的,卻被王稟那廝罵是反性不改!師師,你說說,那王稟豈不是個奸賊?”

“錯也!”李師師道:“小乙,你那阮小七哥哥,乃粗魯之人,莽漢一個,根本不懂得尊貴卑賤之別,不懂得避諱。那皇帝龍袍豈是他隨便穿的?敢穿皇帝的龍袍,說明眼裡根本沒把皇帝當回事;不把皇帝當回事,乃是莫大的罪過,王稟見阮小七穿了方臘龍袍,認爲是大逆不道,正是出於忠君愛國之心,僅憑此點,王稟就錯不了,將來一定會誓死報國的。至於說是童樞密的走狗,更是無極之談。他乃童貫手下大將,豈能不服從將令?!”

因爲王稟罵過樑山好漢是反賊,是反性不改,燕青終對王稟沒有好感,用鼻子哼了一聲,然後答應李師師道:“師師,既是上邊關衝鋒陷陣,俺也要去老鍾經略相公、小種經略相公或李少卿處,俺絕不到王稟那廝那裡去!”

李師師見燕青有心報國,遂說道:“報國不分先後,也不分地方,只要肯報國,便是好男兒。小乙啊,只要你有忠君報國之心,隨你到哪裡,只要能抗擊遼寇、抗擊金兵,能爲朝廷而戰便好。”

燕青靜靜地聽着師師說話。

稍頓,燕青說道:“師師,俺這次回來,讓心腹之人,挑了幾擔金銀細軟來了,現藏在東京城外牛家莊方員外處。那方臘賊子,名曰起義,實爲搜刮民財,如此不義之財,取之何妨?”

李師師聞言,心裡大吃一驚,急問道:“小乙,錢財乃催命之鬼,即使是心腹,又能腹到哪裡去?你此舉甚是莽撞,我看恐有麻煩?”

燕青道:“如是,該當如何?”

李師師想了想後道:“小乙,你趕緊分散一些給心腹之人,安撫住他們,其餘的全擔至開封府王家莊,那裡是我的故里,尚有遠房叔父在,讓他暫時保管較爲妥當,待到將來需要時,連我的積攢,也全部拿了出來,充作軍餉,好補充軍需,抗敵保國。”

燕青聞言,沉思了一會兒,對李師師說:“師師,東京貴爲國都,終是外寇竊視之地,將來發生戰亂,必成重點攻擊對象,敵寇若是圍了城,財富就坦蕩無存,發揮不了它的作用;我的意思,不如放在更保險的地方,在朝廷需要時,我們可以拿出來補充軍需,這也算是愛國的表現吧。”

李師師聞言道:“小乙,你說說,目今情勢,哪裡是更保險的地方?”

燕青答道:“師師,前些時間,俺隨公明哥哥外出征戰,得勝返朝途中,曾路過大名府雙林鎮,碰到了多年不見的好友許貫忠。那許貫忠邀俺到他家中做客,其請甚切。俺也想與貫忠記敘敘念鄉誼,遂向公明哥哥請了假,隨貫忠至他家住了一夜。師師,那許貫忠的家,乃在大山深處,以俺觀察,那裡的確是個藏身養性的好地方,若是將金銀細軟放到貫忠那裡,進可拿出來報效朝廷,退可娛樂終生,不知師師你意下如何?”

李師師想了想,也覺得甚好,比放在王家莊遠房叔父那裡妥當,便問道:“小乙,好是好,就是不知那個許貫忠爲人如何?會不會貪財起意,節外生枝?”

燕青聞言道:“絕對不會,那許貫忠乃世外之人,且是俺至交。”

燕青所言的許貫忠究竟爲何許人也?

原來,這許貫忠,祖籍大名府人氏,和燕青是同鄉,很小的時候,曾一起玩耍,關係交契,不曾想燕青死了父母,寄於盧員外家生活,後又隨盧員外上了梁山,以致於兩人十多年不曾見過面。

燕青隨宋江征戰,路徑雙林鎮時,許貫忠也夥在人羣中,觀望得勝返程的宋江軍馬,忽然就看到了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燕青,急聲喊道:“燕小乙!”。

燕青聞聲去看,見人羣中喊自己的乃是發小許貫忠,心中大喜,遂翻身下馬,來到人羣邊,拉了許貫忠的手,敘述友情。

宋江見了,問燕青道:“小乙,才卻那是何人?”

燕青答道:“稟告公明哥哥,此乃俺自小一起玩耍的至交,名喚許貫忠。”

宋江再看,見許貫忠相貌古怪,風神爽雅,心靈聰慧,心想此人定是個有名堂的人,不如邀請其加盟梁山大軍。

如此一想,宋江便急忙下馬,拉着馬繮繩,急趨幾步,來到許貫忠面前,與許貫忠施禮交談。

宋江和許貫忠相談甚歡,見許貫忠果然是聰慧人物,遂邀許貫忠加盟梁山大軍。

許貫忠推辭道:“貫忠極爲羨慕將軍,願隨將軍馳騁疆場,爲國盡忠;然貫忠家有八旬老母,實在是脫身不得,還望將軍理解。”

宋江聞言,黯然道:“恁地時,卻不敢相強。”

許貫忠覺察到宋江的不悅,然想留燕青在大禹山,遂進而懇求宋江道:“貫忠昔日與燕將軍交契,不想一別有十多個年頭,不得相聚。後來,貫忠於江湖上,聞聽到小乙哥乃是在將軍靡下效力,欣羨不已。今聞將軍征戰凱旋,貫忠特來此處張望,得見各位英雄,實乃三生有幸。現欲邀燕兄至敝廬略敘,不知將軍肯放行不?”

宋江聞言,略微思考後,說道:“人生四大喜,曰作,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既是燕青兄弟遇到這等美事,俺怎好相駁?!”

宋江對許貫忠說畢,又轉首對燕青說道:“燕青兄弟,去便去了,只是早去早回,免得我這裡放心不下;萬萬不可因小失大。”

燕青道:“哥哥放心,小乙絕不敢有違哥哥將令!”

隨後,燕青又稟知了盧俊義,兩下辭別,隨許貫忠到家裡去。

原來許貫忠的家卻在雙林鎮西北的山谷深處。

兩個人各自騎了馬,望山中而去,皆是山避小路,曲折難行。

兩人約行了有三十餘里,許貫忠用手指道:“兀那高俊山中,便是小弟的敝廬所在。”

燕青擡眼望去,奇峰突起,峻嶺橫生,山巒秀拔,溪澗澄清。

但見:

落日帶塵生碧霧,斷霞映水散紅光。

真真是一個好地方!

燕青見了這個地方,心裡若有所思,暗道,此地幽深雅靜,不爲人知,若是將來老了,有了如此一個幽境,得以養老終生,卻也不錯。

原來這座山叫做大禹山,上古大禹聖人導河,曾到此處。《書經》上說道:“至於大禹”,這便是個證見。

這個大禹山,今屬大名府浚縣地方。

話休繁絮。

且說許貫忠引了燕青轉過幾個山嘴,登上一處山頂,卻有三四里方圓的平曠地所在。樹木叢中,閃着兩三處草舍。內中有幾間向南傍溪的茅舍。門外竹籬圍繞,柴扉半掩,修竹蒼松,丹楓翠柏,森密前後。

許貫忠指着說道:“此地叫做喇嘛坪,是大禹山最好的一個地方,貫忠便在此處蝸居。”

燕青看那竹籬內,一個黃髮村童,穿一領布衲襖,向地上收拾些曬乾的松枝,堆積於茅之下。

那村童聽得馬啼響,立起身往外看了,叫聲奇怪,說道:“這裡那得有馬經過!”再仔細看時,後面馬上,卻是主人。

村童慌忙跑出門外,叉手立著,呆呆地看。

原來臨行備馬時,許貫忠說不用鑾鈴,以此至近方覺。

燕青見此情景,頓感趣妙。

兩人下了馬,走進竹籬。

燕青拜見了許貫忠老母。

許貫忠攜着燕青,來到向西的草廬中。

推開後窗,乃是一溪清水,碧波盪漾,與藍天共碧。

見此佳景,燕青大聲叫道:“大妙!”

兩人便臨窗坐地。久別重逢,免不了說一些相思的話。

細敘友情之後,燕青取出二十兩金子,要送與許貫忠。

許貫忠見狀,堅辭不受。

許貫忠道:“燕將軍,貫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過得甚是愜意,用不得那玩意兒;金子銀子,對俺來講,無非是些破銅爛鐵而已,且請燕將軍收回。”

見許貫忠堅辭不受,燕青便收了金子,又邀請許貫忠一同上梁山,將來若被朝廷詔安,也好搏個前程。

許貫忠聞言笑道:“燕將軍,你我乃發小,交情深厚,兄之所言,定是爲弟好意。將軍英雄蓋世,上應罡星,威服強虜,正是春風得意之際,然我兄也當留個意念。”

燕青聞言,心有疑惑,問道:“此話何意?”

貫忠道:“目今奸邪當道,嫉賢妒能,如鬼如蜮的,都是峨冠博帶;忠良正直的,盡被牢籠陷害。兄長將來,就算被朝廷詔安,功成名就,也宜尋個退路。自古道:‘鳥盡,良弓藏。’古之故事,切莫忘記。”

燕青聞言默然。

貫忠續說道:“兄長也勿憂慮,但有不順之時,只需記着大名府雙林鎮大禹山,只需記着大禹山中有個貫忠即可,這裡便是你退避的場所。”

燕青聞言,起身致謝。

第二日一大早,燕青辭別許貫忠,下到山下,追趕大軍去了。

自那時,燕青便牢牢記住了雙林鎮大禹山和許貫忠。

現在,燕青和李師師說起藏匿金銀財寶的地方時,就又想起大禹山和許貫忠來。

李師師聽了燕青說的情況,心中也是大喜,說道:“小乙,既是有這樣一個地方,自然是再好不過了,就依你說,把那幾擔金銀細軟都藏至許貫忠處。另外,這些年來,俺也有不少積蓄,你也一併擔去,藏在許貫忠處,以防不虞。”

燕青道:“深謝師師如此仗義,實乃女中豪傑。”

兩人說畢金銀細軟,又談論起銀芝公主追殺燕青之事。

李師師問道:“小乙,那銀芝公主現在何處?她們可知你的行蹤?小乙,你要小心爲妙,千萬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燕青笑笑,說道:“銀芝公主現在何處俺也不知道,或許,她們已經追逐俺到了東京。”

李師師聞言,“哦”了一聲,心中甚是憂慮。

李師師的憂慮,也並非全沒道理,雖說燕青武藝高強,無奈明槍易躲,暗箭難防,畢竟燕青在明處,人家銀芝公主他們在暗處。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
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二十五章 久別重逢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一章 引子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四十八章 趙構顯技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五十四章 海里叛亂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