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

在李善慶滯留東京汴梁,宋朝君臣反覆研討聯金滅遼之事的這段時間裡,完顏阿骨打率領金軍,繼續攻城掠陣,漸次逼近遼國中京大定府。

遼國這邊,眼看着金兵揮師南下,兵勢兇猛,耶律延禧於慌亂中,先後派出數路軍馬,與金兵對陣,皆慘敗而回。

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足爲奇。令人驚奇的是,在與金對陣,接二連三吃了敗仗的情況下,遼國不是齊心協力地抗擊金國入侵,反倒是朝廷內部也極不穩定,接二連三地有大將謀反,搞得耶律延禧焦頭爛額,無所適從。

眼看着局勢越來越嚴峻,天祚帝急忙召集衆大臣及武將們商量對策。大殿中,衆大臣皆垂手而立,沉默不言。面對衆大臣的沉默,耶律延禧已失了莊重,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一會兒在龍椅上坐着,一會兒又跳下龍椅,在大殿中來回地踱步,思考着如何對付金國的辦法。

女真人起兵反遼,耶律延禧是想到了的,但他沒想到的是女真人竟然這麼厲害,接連攻陷了他的數座城池,包括上京臨潢府;更令他感到意外的是,面對金國的進攻,朝廷上下似乎並不是那麼齊心,不是這個反了,就是那個叛了。

剛開始的時候,耶律延禧對女真人起兵反遼,真沒當回事,總認爲女真疆域狹窄,人煙稀少,經濟欠發達,又沒有先進的鐵質武器,鬧騰一下,在朝廷的征剿下,吃上幾個敗仗,也就老實了;從朝廷方面來講,大不了允許他更多自治的權力就是了。

然而,事情遠非耶律延禧想的那樣,女真人不但起兵了,而且卻建國了。在與遼軍的對陣中,女真人不但沒吃敗仗,竟然連續打了多場勝利,連上京臨潢府都給攻佔了,眼看着就逼近中京大定府了。在耶律延禧看來,形勢已經很明顯,女真人已經和大遼平起平坐了。

眼看着形勢越來越不利,再這樣下去,中京失守,軍心大亂,局勢將會一發而不可收拾;故此,天祚帝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

滿朝大臣,見耶律延禧在大殿中急躁地來回走動,皆惶恐不安,不知該如何辦?

見耶律延禧六神無主,惶恐不安的樣子,老臣蕭兀納挺身出班,衝耶律延禧一拜,說道:“啓奏吾主,以臣之見,目今之事,牽扯國本,若欲解決,無非兩種辦法,或議和,兩方交好;或做好武備,以防不測。”

以前,蕭兀納曾屢次勸告耶律延禧防備女真,趁女真尚未強大起來時,便征剿女真,使其沒有強盛起來的機會。然而,對蕭兀納的勸告,耶律延禧不但不聽,還把蕭兀納給貶到寧邊州任職去了。後來,女真果然起兵反叛,搶奪了遼國的數個州城,打得遼國軍隊大敗,耶律延禧才認識到蕭兀納說的全是肺腑之言,全是爲朝廷着想。

基於此,耶律延禧對蕭兀納的態度大爲轉變,已不反感蕭兀納了,也願意聽蕭兀納的建議,將蕭兀納視爲最可依靠的忠臣。

大殿上,耶律延禧聽完蕭兀納的話後,說道:“議和固然不錯,關鍵是女真人不允;當然,武備也是必須的,關鍵是朝廷一百餘年來未曾打仗,作戰能力下降極大,一時也整備不起來。”

蕭兀納道:“女真不允,乃是朝廷不歸還阿疏之故。若朝廷現在歸還阿疏,並冊封完顏阿骨打爲東懷國皇帝,割讓遼東之地於女真,勸其還回已佔有的地方,我們放低身段,認其爲弟,與他結成兄弟之國,這樣一來,可暫時避了女真鋒芒,待我們武備強盛之時,再去討伐女真,也不失爲一種好辦法。”

耶律延禧聽了,很感興趣,然而想到阿疏早已不知跑哪兒去了,故此又垂頭喪氣起來。

蕭兀納見狀說道:“吾主,退一步海闊天空,當斷不斷,必受其害,陛下當審時度勢,早做決斷。”

耶律延禧看了蕭兀納一眼,無奈地說道:“卿所言極是,然那阿疏早不知跑哪兒去了,朕上哪裡找阿疏去?再說了,冊封完顏阿骨打爲東懷國皇帝,那廝肯幹?”

蕭兀納道:“討要阿疏,原本就是完顏阿骨打的藉口而已。朝廷不歸還阿疏,一直會成爲女真人反叛朝廷的一個藉口。所以,阿疏現在在哪裡,還是要加緊搜尋的,要責令各地抓緊搜捕阿疏,必要時交還給完顏阿骨打,以絕他的藉口;至於歸還阿疏後,或冊封完顏阿骨打爲東懷國皇帝一事,完顏阿骨打肯否接受,也只好一試了。”

耶律延禧無奈,只得對蕭兀納說道:“老師所言不錯,但目前情況下,朕不知何人出使金國比較合適?還清老師推薦個合適人選,出使金國。”

蕭兀納聞言道:“以我的觀察,太傅習泥烈忠君愛國,智勇雙全,可擔此大任。”

天祚帝聞言大喜,遂任命太傅習泥烈爲使金特使。

習泥烈受天祚帝派遣,一路上餐風露宿,晝行夜伏,奉冊璽到了東京遼陽府,封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爲“東懷國皇帝”。

這之前,東京遼陽府高永昌謀反,被完顏阿骨打趁機搶佔了東京,完顏阿骨打的統帥部就駐紮在東京遼陽府。

在東京遼陽府,習泥烈見到了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將天祚帝的國書和東懷國御璽,敬獻了上去。

完顏阿骨打讀了天祚帝的國書,沉吟不語。

完顏阿骨打之所以沉吟不語,是因爲他一時拿不準主意。

這個時候,完顏阿骨打剛剛會見過宋國使臣馬政。完顏阿骨打在等待宋國的消息,他希望能和宋國結成聯盟,共行伐遼;然而,截至目前,宋國並沒有確切的信息傳回來。

就女真自身的力量,完顏阿骨打也清楚,女真甲士的戰鬥力沒說的,關鍵是女真人口數量少。以前的時候,女真經常被契丹減丁,人口數量始終發展不起來。就現在的情況,完顏阿骨打心裡,也不敢肯定金國就一定能打敗強大的遼國。

完顏阿骨打內心深處,有見好就收,接受遼國冊封他爲東懷國皇帝的意思。

完顏阿骨打因一時拿不定主意,便安排習泥烈先住了下來,然後召集完顏吳乞買及完顏粘翰、完顏宗望等人商議此事。

完顏吳乞買在完顏阿骨打介紹了情況後,說道:“既是耶律延禧冊封大皇帝爲東懷國皇帝,認俺國爲弟,且割讓遼東之地,也算是正式承認我國的地位了;故此,我以爲,這個也不是不可以,我們可以先接受下來,利用和平環境,加速發展,待將來強大了,再與遼國相爭,也不爲遲也。”

聽了完顏吳乞買的話,完顏阿骨打有點動心。

這時,完顏粘翰猛然站起身來,憤然說道:“四叔所言差矣!遼國封我國大皇帝爲東懷國皇帝,這是藐視我國大皇帝!東懷什麼?難道我們還要懷念感恩他允許我們立國之恩?!再說了,遼東東部,已被我們攻佔,所謂割讓,不過是順水人情而已,毫無任何實際意義。”

完顏阿骨打見完顏粘翰如此說,便將目光盯向完顏粘翰。完顏粘翰見完顏阿骨打將目光盯向他,遂停嘴不說了。

完顏阿骨打道:“粘翰,你繼續說。”

完顏粘翰接着說道:“大皇帝,目前這種情況下,我們接受他東懷國皇帝的冊封,從根本上講,就低了一等。目今,我們既然已經建國,並有了足以打敗遼軍的軍力,還接受他的冊封幹甚?此乃耶律延禧的緩兵之計,我以爲萬不可接受。假如此時我們接受了契丹的議和,契丹趁機強化武備,到那時再征伐契丹,恐怕就難了。”

完顏粘翰的話,讓完顏阿骨打猛然警醒。

完顏阿骨打覺得,完顏粘翰所言極是,目前情況下,大金放鬆對遼國進攻,遼國就會乘機緩過勁來,到那時候再征討遼國,就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了,說不定還會被遼國反征討,最後會是什麼結果恐怕就不好說了。

於是,完顏阿骨打堅定了與遼國爭鬥的決心,決定拒絕遼國的冊封。

會後,完顏阿骨打又召見了遼國使臣習泥烈。

完顏阿骨打對習泥烈道:“你國皇帝冊封我爲東懷國皇帝,甚是無理。目今,你國皇帝都被我打得東逃西竄,狼狽不堪,還有什麼理由居高臨下地封我爲東懷國皇帝?再說了,你國上京、東京,均已被我國攻佔了,屬於我國的地盤了,哪裡還存在割讓的問題?!所謂割讓,不過是順水人情而已,毫無任何實際意義。”

習泥烈聞言道:“大皇帝你錯了,想我大遼,乃是有二百餘年基業的大國,疆域廣闊,兵強馬壯,威達海內外。目今,之所以被你國搶佔一些地方,實乃我國兵力調集一時不便而已。”

完顏阿骨打靜靜地聽着習尼烈的話。

習尼烈續說道:“大皇帝在上,南朝有俗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若是大皇帝執意不接受我國冊封,不與我國結爲兄弟之國,我們兩國之間必然相互廝殺。大皇帝想想,以我國現有的實力,籌集百萬兵馬決不是問題;況且,契丹人崇尚習武,熱衷遊獵,契丹兒郎皆英勇之士,雙方一旦兵戎相見,最終誰勝誰敗,現在就下結論,爲時尚早。”

“拙!”聽完習尼烈的上番話,完顏阿骨打心中生怒,斥責習泥烈道:“你乃遼國堂堂太傅,乃是受遼國派遣出使我國的,焉能信口開河,胡言亂語?!我且問你,既是你國那麼強大,你到俺這裡作甚來了?”

習泥烈見問,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完顏阿骨打。

完顏阿骨打看着語塞的習泥烈,繼續斥責道:“你好大的口氣!還籌集百萬兵馬決不是問題?!既是你國疆域廣大,兵強馬壯,你國何以要來俺這裡議和?”

習泥烈強詞奪理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有成人之美。我國皇帝念在戰端一開,生靈塗炭,於心不忍,故此派俺來議和,非是害怕你國,還望大皇帝三思。”

完顏阿骨打聞言,惱怒地說道:“還三思?!一思都不必!你契丹朝廷令俺們女真討伐阿疏,我們捨生忘死,衝鋒陷陣,攻陷了阿疏城,打通了朝廷的鷹路,你們契丹朝廷反倒將阿疏保護起來,這是什麼道理?我國三番五次追討阿疏,你國爲何不遣返阿疏?”

習泥烈聞言,答道:“大皇帝息怒,且聽我言。那時,你國尚是我國的一個部落,那時大皇帝尚擔任着我國生女真部落節度使職務,朝廷詔令你們征討阿疏,實乃應該,並無不妥。那時候,阿疏乃是我國屬臣,雖然阻斷了朝廷鷹路,但能夠悔過自新,我國作爲宗主國,焉能向下屬的節度使交還人員?沒有這個道理嘛。”

完顏阿骨打聞言更怒,大聲說道:“好!如你所說,那時俺是你國的節度使,你國可以不交還阿疏;那麼,現在俺已建國,俺正式向你國提出要求,立即歸還女真叛徒阿疏,你國究竟是交與不交?”

習泥烈回答道:“你國雖是建國,但作爲宗主國,截至目前,我國並未承認你國建國。”

完顏阿骨打聞言,暴跳如雷,大聲問道:“既是你國未承認我國建國,你國因何又有國書到俺這裡?!”

習泥烈答道:“此乃是前來商議承認你國爲東懷國之事,故此有國書到此。”

完顏阿骨打被習泥烈不亢不卑的態度氣得渾身發抖。

習泥烈繼續說道:“女真臣服於我國,已有二百多年曆史。二百多年來,作爲宗主國,我朝一向待女真不薄,特別是對完顏部落,一直是厚待有加,由完顏部落世襲着生女真節度使職務。目今,你國既已建國,我國也深爲理解,只是想念在二百餘年的歷史慣例,相互承認,結爲友好,何必要相互廝殺,兩敗俱傷?我勸大皇帝三思,切莫行孟浪之事。”

完顏阿骨打聞言,不耐煩地說道:“行了!廢話少說!既是你國覺得兵強馬壯,我們廝殺便是了,議和之事,斷無可能。”

習泥烈聞言,心有不甘,求告完顏阿骨打道:“大皇帝還是三思的好。”

完顏阿骨打怒道:“莫道三思,連一思也不思。我且問你,那阿疏現在何處?你國是否交還阿疏?”

習泥烈道:“實告大皇帝,那阿疏早不知跑到何處,連我國也不知他現在何處。”

完顏阿骨打聞言大怒,以爲遼國還是不交還阿疏,大聲喝叫軍士道:“來人,將這廝給我一頓鞭子打出大帳!扣押起來,待他國交還回阿疏後,再放這廝返國。”

隨着完顏阿骨打的喊聲,進來幾個軍士,逮住習泥烈,望習泥烈身上就是一頓鞭子。

可憐習泥烈自小熟讀經書,滿腹經綸,貴爲遼國朝廷太傅,受命出使金國,卻在金國皇宮殿堂上,像牲口一般,被女真兵士用鞭子給打出了大帳。

習尼烈高聲抗議道:“無理!無理!甚是無理!我乃遼國使臣,奉命出使你國,如此馬鞭相待,焉得如此無理?!”

金國軍士哪管得了這多,只是使勁地抽打了習泥烈一頓鞭子,然後將其扣押了起來。

習泥烈無奈,只能耐心地待在金國,關注着形勢發展。

接下來,完顏阿骨打統帥女真兵馬,向遼國中京大定府進軍。

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
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八十二章 魔君排座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二十四章 銀芝公主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九十二章 藥師投宋(6)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章 引子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