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

話說浙江清溪縣方臘,這因唐高宗永徽年間,曾有清溪女子陳碩貞叛據睦州,自稱文佳皇帝之故,視清溪爲龍興之地,暗道這道王氣當應驗在自己身上。方臘故此萌生了野心,對後事不管不顧了,藉着朱勔引發的民怨,公然挑了頭,號稱聖公,建元永樂,面南稱孤,相應地設官置吏,公然自成一國,與北宋朝廷分庭抗禮。

各方豪傑,眼瞧着是個機會,皆放棄正業不顧,紛紛投奔方臘。於是,方臘手下,遂聚集起了八大天王,本領高強,逞兇江南。方臘因此氣勢囂張,志在必得,率民變大軍,馳騁疆場,威不可當。

你道這八大天王是誰?

原來這八大天王乃是:

第一大天王,乃南離大將軍、元帥石寶。

石寶系福州人氏,慣使一口寶刀,名爲劈風刀,可以裁銅截鐵,遮莫三層鎧甲,如劈風一般過去,瞬間裁透。若要劈人,更是鋒利,刀過處,人頭落地,刀鋒之上,並不沾半點血跡。

除此之外,還慣使一把流星錘,重約百餘斤,把在手裡,如玩木錘一般,就是個勁大。那石寶最值得稱道的是,兵法嫺熟,頗懂陣法。

第二大天王,乃寶光如來國師鄧元覺。

鄧元覺乃歙州僧人,名號寶光如來,俗姓鄧,法名元覺,慣使一條禪杖,乃是渾鐵打就的,重達五十餘斤,人皆稱其爲護國的國師,有萬夫不敵之勇。

第三大天王,兵部尚書王寅。

王寅原本是歙州山裡石匠出身,慣使一條鋼槍。王寅手中這把鋼槍,神出鬼沒,萬夫莫擋。因王寅頗通文墨,有些謀略,故被方臘加封做了文職,官爵是兵部尚書,掌管領兵權之事。

第四大天王,乃皇侄方傑。

這方傑長得人高馬大,身強力壯,慣使一枝方天畫戟,有萬夫不當之勇。他乃年紀後生,精力充沛,一枝戟使得精熟。每逢上陣,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叱吒風雲,勇不可擋。

第五大天王,鎮國大將軍厲天閏。

歷天閏慣使一杆長槍,槍法嫺熟,可謂是神出鬼沒,每逢大戰,皆有斬獲,號稱江南長槍王。

第六大天王,小養由基龐萬春。

龐萬春乃江南方臘國中第一個會射弓箭的,其箭法百射百中,不在梁山神箭手花榮之下。

第七大天王,樞密呂師囊。

呂師囊原來是歙州富戶,因獻錢糧與方臘有功,遂官封爲東廳樞密使。呂師囊幼年曾讀兵書戰策,常演繹八卦陣法,自稱當代諸葛。這廝慣使一條丈八蛇矛,武藝出衆。呂師囊手下,統轄有十二個統制官,名號“江南十二神”,皆武藝高超、勇猛頑強之士。

第八大天王,護國大將軍司行方。

司行方慣使一把大刀,任杭州四大元帥之一,方臘太子南安王方天定部下,勇力過人。

當時,方臘受到鄉民擁護,自稱聖公,按照北宋朝廷的體制,設官置吏,編充軍隊,隨即打出殺朱勔的旗號,發動起義。方臘擔任自任義軍的統帥,擺兵佈陣,運籌於帷幄之中,以期決勝於千里之外。

方臘部下,皆頭着各色毛巾,作爲義軍標誌。

起義之初,方臘匪衆,並無刀劍。先亂之處,皆乃鄉僻小鎮,朝廷力量薄弱。那方臘匪衆,呈一時之勇,靠拳毆棒擊,出峒騷擾,漸次拿下幫源峒周邊一些地方。

方臘原本是借了鄉民之力,謀個人享受之實,因此上並無什麼正義可言。於是,方臘匪衆,霸據鄉間,毀民廬,掠民財,所有婦人孺子,一律擄至幫源峒中享樂。

方臘自擇其中美婦孌童,供奉朝夕。剩餘者盡賞黨羽,作爲僕妾,以攏人心。一時間,脅從者數萬,乃勒爲部伍,出攻清溪。

清溪乃起義軍要攻佔的第一座縣城,城中駐有朝廷兵馬。出征清溪前,樞密使呂師囊覲見方臘。

呂師囊衝方臘行禮畢,奏道:“啓奏吾皇,吾國剛剛興起,軍隊剛剛組建,兵士尚無軍械,攻伐峒邊小地,自是不成問題。然而,清溪乃縣級建制,駐有宋軍正規部隊,此番進攻清溪,必遭宋軍截殺。如此,該當如何?臣奏請聖上慎重考量也。”

方臘聞言,思量許久,詭異一笑,對呂師囊說道:“樞密使不必憂慮,朕自有妙招。”

呂師囊聞言,秉道:“大軍即發,大戰即起,還請吾皇明示爲是。”

方臘道:“呂樞密使,待會出徵清溪,可令前軍盡驅婦女童稚,以引誘宋軍。另命軍士,於道上挖建衆多陷坑,表面僞裝,裡面盡置竹尖,待引誘宋軍趕將過來時,盡皆跌入坑中,統被戳死,那時,我們取了他們的軍械,再行進軍清溪。”

呂師囊聞言後,直道高明。

當即,呂師囊辭別方臘,返回駐地,遂挑選衆多婦女童稚,如此這番地交代一番,讓他們爲前驅,沿着大道,只管往清溪招搖而去。

隨後,呂師囊安排軍士,於路盡挖陷坑,命將竹子削尖,倒插於陷坑內,表面僞裝,然後將起義兵馬埋伏於周邊,專等宋軍追趕來時,一起殺出。

一切安排停當,呂師囊派兵士僞匿於婦女童稚之中,盡驅婦女童稚先行。

當時,兩浙都監蔡遵、顏坦聞聽方臘起義,爲害鄉里,頓時大怒,急率兵五千兵馬,出清溪,星夜往討。

蔡遵、顏坦率兵抵達息坑,正值方臘前隊到來。蔡遵、顏坦勒馬停住,放眼去望,不禁先驚訝起來。只見那方臘前隊,並不見有赳赳武夫,又不見有甚的利械,只有婦女若干,童稚若干,歡騰跳躍,招搖而來。

但見那婦女仍搽脂抹粉,惟服飾多系道裝,手中各執拂塵,彷彿是戲劇中的師姑。那童子面上統加塗飾,紅黃藍白,無奇不有,或梳髮作兩丫髻,或翦發成沙彌圈。行進中,那婦女童稚,遙對官軍,嬉笑憨跳,輕鬆自如,全不像是要打仗的樣子。

蔡遵、顏坦及部下官軍見此狀,皆面面相覷,心中甚是疑惑,還道方臘有甚麼妖法,遂勒馬停住,不敢前進。

蔡遵騎在馬上,觀察許久,不見有衝殺跡象,甚是驚疑,意欲領兵後撤。

蔡遵遂對顏坦說道:“顏都監,兵家之事,虛虛實實,不可不防。眼看着方賊作妖,恐有欺詐,當慎重爲好,不如引兵先撤,看他有何番用計後,再行殺回不遲。”

顏坦本是粗率,聞聽蔡遵之言後,哈哈大笑。笑畢,顏坦便詰笑蔡遵道:“蔡都監也過於小心了。明擺着,此乃方臘那廝惶惑我軍之詭計,如此雕蟲小技,有何足怕?眼下,大軍切莫撤退,你看我盡驅兵馬,殺盡了這幫妖孽。”

蔡遵終是心有疑惑,說道:“怕有不妥,還是慎重爲是。”

顏坦哪裡聽得進蔡遵之言,揮了手中長槍,大聲命令道:“手下聽令,進擊!”

顏坦遂督軍進擊,兵戈所指,那婦孺嚇得到處亂躲,沒命般地亂竄了去,皆呈驚慌之態。顏坦見狀,哈哈大笑,因此放膽殺入,命軍士急追婦孺,悉數捉來,莫讓跑了。

那婦孺久居山間,慣於山路行走,猛然見大軍殺入,慌亂中,均穿林越澗,四散奔逸,不多時間,一行數裡,甚的婦孺都不見了。偌大的山谷中,也並無一人,惟剩得空山寂寂,古木陰陰。

明顯是方臘設下的計謀。然而,那顏坦殺得性起,哪顧得上深思,直道既是方賊設計,能拿俺大軍奈何?!故此,顏坦不管好歹,只管驅兵直入,向前力追。

宋軍得令,遂急往裡追,正行間,突聽得一聲號炮,震得木葉顫動,不由得人,毛骨悚然。

顏坦見狀,嚇得大驚,舉頭四顧,又不見什麼動靜,煞是可怪。

衆將士皆捏着一把冷汗,足雖急行,面惟四望,不防撲蹋撲蹋的好幾聲,一大半跌入陷坑,連顏坦自己也連人帶馬,墜了下去。

兩旁山谷中,跳出許多大漢,手執巨梃,一半亂搗陷穽,一半掃蕩餘軍,可憐顏坦以下千餘人,一古腦兒喪命坑谷。

初時,後隊統領蔡遵,聞報前軍得手,不再疑慮,也依次趕上。然而,蔡遵所統之兵,與顏坦所統前軍,相隔已遠,並未得前方戰況之確實消息。

蔡遵統兵,漸漸的行入山谷中,猛聞後面一陣鼓譟,料知不妙,急忙令軍士返回,退將出來。蔡遵領兵還至谷口,頓時叫苦不迭,那谷口已被木石塞斷了。

這時,山上又發幾聲炮響,隨即有無數大石,拋擲下來。

蔡遵所統軍士,不被擊死,也多受傷。軍士頓時大亂,驚慌失措中,不知該怎麼辦了。

蔡遵見狀,督令軍士,移徙木石,以便通道。

那方臘匪黨,豈會讓你寬鬆?這時早已大聲鼓譟,持梃追到,衝殺官軍。

官軍受到攻擊,亂中加亂,失了次序,任方臘義軍,左批右抹,一陣橫掃,個個倒斃。蔡遵禁彈不住。混亂中,被一匪兵,衝至蔡遵跟前,擡手一槍,刺死在地上。

至此,方臘之衆奪得甲仗,纔有刀械等物。

呂師囊得報,大喜,緊急奏報方臘。

方臘聞報,遂令呂師囊,乘勝追擊,奪取清溪。

呂師囊親率衆軍,加速急進,趕至清溪城下,將清溪城池團團圍住,晝夜攻打。清溪城中,知縣聞聽蔡遵、顏坦戰死,早已驚恐萬分,哪裡還能組織起有效抵抗。

呂師囊遂率方臘匪軍,沒費多大力量,便攻破清溪城池,進入城中。

清溪知縣被方臘匪黨搜獲,於縣衙前斬首示衆。

方臘後軍陸續進駐清溪縣城。

呂師囊與衆將彙集,又佈置兵力,進攻睦州。

睦州知府聞知清溪失陷,知縣被斬首示衆,皆驚慌失措,惶恐萬分。

方臘大軍兵臨城下,將至壕邊,發佈公告,聲稱:“有天兵相助,趕緊投誠,否則蔡、顏覆轍,即在目前”云云。

是時,江浙一帶,承平已久,不識兵革,就是郡縣守吏,汛地將弁,也只知逢迎欽差,保全福祿,並未嘗修浚城濠,整繕兵甲,一聞方臘到來,好似天篷元帥下降,無可與敵,都逃之夭夭,逃得一個不留。

方臘遂破陷睦州。

方臘攻陷睦州後,稍事休整,即派呂師囊帶兵西下,攻取歙州。

戰火很快又燃至歙州城下。

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
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二百四十七章 保衛太原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一百四十三章 閣樓議事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