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

以前,朝廷在征剿梁山時,一來因爲使用的乃是地方廂軍,出工不出力,裝樣子領軍餉;二來因爲使用的船舟小,常被梁山水軍掀翻;故此,均不能奏效。這次征剿梁山,朝廷吸取了以往勞師傷財、無功而返的教訓,全部徵調的是能盛百十人的大船,這樣的話,梁山的快舟即使是能靠近到船邊,也拿巨大的船隻沒有辦法。

那劉夢龍統領着朝廷水軍,組成龐大船隊,浩浩蕩蕩,首尾相連,連綿十餘里,迤邐而行,從八百里水泊湖面,望梁山大寨駛來。正行之間,只聽得遠處山坡上一聲炮響,從四面八方,緊靠山坡的蘆葦叢中,駛出衆多小船,直衝朝廷水軍船隊而來。

大船上的朝廷軍士,許多並不會水,是臨時徵用爲水軍的。船行水中,飄蕩不定,船上兵士已是頭暈眼花,心驚膽戰了,這會兒見梁山小船,從四面八方,快速飄蕩過來,心中更加恐懼。

劉夢龍仗着船大,並不害怕,高聲吆喝着軍士道:“放箭!只管放箭!射殺梁山賊寇。”

大船上,軍士們聞令,皆搭箭在弦,拉弓射箭。箭矢向飛蝗般飛向梁山小船,梁山小船隻得後退。船上兵士見此情況,士氣大震,不再恐懼梁山水賊。

劉夢龍豪氣沖天,令部下催動大船,向梁山大寨急進。

帶領梁山小船攻擊朝廷大船的是阮氏兄弟及李俊、張順等水軍將領。幾個人吃了官軍的一陣箭矢,不得不退,心中甚是沮喪。

阮小七對張順說道:“張順哥哥,官軍船大,我們船小,他們船上,動輒百十名軍士,只管拉弓射箭,咱們也靠近不得他,如何一來,如何才能勝得了他?”

張順道:“就目前情形,也別無他法,只好潛水到他船下,鑿漏了他的船,他自然行進不得了,到那時再想辦法。”

阮小五聞言道:“如此最好!俺和李俊哥哥帶小船衝擊他,張順哥哥和小七潛水去鑿船,讓他行進不得。”

幾個人商量定後,照計行事。

阮小五、李俊率領百十隻小船,望官軍大船,一齊擂鼓吶喊,直衝上來。劉夢龍依舊令官軍放箭,射殺梁山賊寇。

岸邊,高太尉見官軍大船和梁山小船攪鬥在一起,令岸上軍士,擂鼓助陣。湖泊中,官軍將船隻靠攏在一起,數百成千的兵士,依在船邊,拉弓放箭,梁山的水兵被射中者,皆掉入水中。

湖水被染成紅色。

劉夢龍大喜,急忙催船前進,帥船卻漸漸沉落,不能前行了。原來,趁剛纔官軍和梁山船隻大戰而顧不得水下的時候,張順、阮小七等人潛入水中,鑿漏了劉夢龍的帥船。

劉夢龍心中甚是疑惑,急問水手道:“什麼情況?船怎麼不進了?”水手惶恐地答道:“大帥,船艙被梁山賊寇鑿漏了,船艙進水了,行不了了。”

劉夢龍聞言大怒,號令官船依序排列,連成一體,搭成浮橋,漸次前進,攻擊梁山大寨。

官兵受令,將船隻排成一行,搭成浮橋,將後船上的兵士盛入上一船後,以次前行,漸次向梁山大寨推進。

岸上高太尉不明就裡,急乘一隻大船前來。劉夢龍登上高太尉大船,報告了帥船被鑿漏的情況。

高太尉聞報,見劉夢龍將船依次排列,漸次推進的辦法挺好,遂大喜,令官軍莫要顧其他,只管前進,攻擊梁山大寨。

金沙灘上,宋江等人見漸漸逼近的朝廷大軍,甚是恐慌。宋江膽戰心驚,轉首看向吳用,顫聲說道:“軍師,官軍逼近,山寨危急,如何是好?!”

吳用道:“哥哥無憂,可調集梁山所有猛將勇兵,沿岸擺佈,用利箭射殺官軍,使他上不得岸;即使是官軍上得岸了,俺們可漸次退守,確保大寨不失。”

宋江遂下令所有將領,一律沿岸擺佈,張弓射箭,射殺朝廷官兵,不使他上岸。

關勝、呼延鈞、秦明、董平等一班大將,各自統領軍士,沿岸擺佈,專等着朝廷兵馬靠岸時射殺。

朝廷兵馬將船隻漸次前移,漸漸來到金沙灘岸邊。岸上,梁山兵馬一起放箭,大片的官兵被射死在岸邊水中。

高太尉見狀大怒,也令船上官兵放箭,射殺岸上的梁山賊寇。無奈朝廷官兵乃是一字長蛇陣擺佈,兵馬優勢得不到展開。戰到當日至黑,朝廷兵馬未能登上金沙灘。

夜裡,高俅和監軍蔡攸商議戰事。

高俅道:“梁山賊寇死守岸邊,用弓箭射殺官軍。官軍在船上成一字長蛇陣,兵馬無法擺開,一時難以攻克梁山。”

蔡攸聞言道:“太尉,可將船隻橫向擺開,也用箭矢射殺梁山賊寇,和他打消耗戰,待他箭矢用完了,朝廷大軍乘勇而上,攻克梁山。”

高太尉聞言大喜,高聲說道:“好!明日裡就將船隻橫向擺佈,展開兵力,與梁山對射,消耗他的箭矢,待其疲睏時,乘勇而上,一舉而攻克梁山。”

第二日,高太尉令所有船隻橫向擺佈,令兵士皆上前,箭射梁山賊寇。

金沙灘上,吳用見水泊中官軍船隻橫向擺佈,知道官軍將與梁山展開射箭大戰,趕忙對宋江說道:“公明哥哥,官軍戰略儲備雄厚,且有後方不斷供給箭矢,如今官軍將船隻橫向擺佈,顯然是要和咱梁山打消耗戰,我們當派少量兵士持盾牌前去引誘,讓他可勁地放箭,另外安排大量兵士隱藏於暗處,待其稍微鬆懈後,一起射箭,射退官船,趁機將其射向岸地的箭矢統統收攏,就不怕和他打消耗戰了。”

宋江聞言大喜,派魯智深、武松、李逵率一千兵士,皆持盾牌,沿岸排布,與官軍對射;另安排花榮、秦明、董平等大將,隱藏於暗處,等山頂上令炮響起,一起衝出,箭射官軍,將其壓制住後,盡收其射落之箭矢,已備後續使用。

魯智深、武松、李逵受令,率一千兵士,手持盾牌,衝至岸邊,與官軍對射。

湖中船上,高太尉見狀,令官軍兵士加勁射,勿使梁山賊寇得半點寬鬆。兵士們得令,齊齊拉弓射箭,箭矢向飛蝗般飛向金沙灘。

遠處山頂,宋江、吳用、盧俊義在觀敵瞭陣。

半個多時辰過去了,眼看着官軍已顯疲態,吳用對宋江說道:“公明哥哥,該放令炮了。”宋江急令放令炮。

凌震聞令,點火放炮。聞聽到令炮響起,花榮、秦明、董平急率隱藏暗處的兵士衝出,一起向官船放箭。

花榮眼瞧着親切,瞄準最前面率軍射箭的黨世雄,拉滿了弓弦,放出一隻響箭去。花榮射出的響箭,帶着呼嘯聲,直飛黨世雄,正射在黨世雄的臉面上。黨世雄大叫一聲,仰面跌倒在船上。官軍兵士大恐,皆伏身在船,不再射箭。

花榮令一部分兵士射箭,壓制住官軍;令一部分兵士收攏官軍設在金沙灘上的箭矢。

遠處船上的高俅見狀,情知上當,急得直跌腳。當日,官軍又未能攻上金沙灘。

夜裡,高俅又和蔡攸一起商量軍事。

蔡攸道:“太尉莫要焦躁。就眼前情勢,咱們攻不到金沙灘,就無法展開優勢兵力,自然也攻克不了梁山賊寨;然而,那梁山賊寇被官軍包圍,他也無物質補充。咱們不妨就和他這麼耗着,等他物質睏乏時,自然內亂,到時候組織兵馬,乘勢攻擊,量他有再大的本領,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高俅聞言大喜,忙說道:“監軍所言極是,就着這個打法,看他梁山賊寇能翻了天不成。”

當夜,圍而不攻的命令下達到各路官軍。

次日一早,天氣放亮,陽光射於湖中,波光瀲灩。水面上,官軍千膄戰船,並列排布,浩浩蕩蕩,卻不攻擊。

梁山守岸將領見狀,急報梁山大寨忠義廳中。宋江得報,不明就裡,心中甚是疑惑,遂和吳用、盧俊義一道,出了大廳,來到金沙灘前,查看情況。

水泊中,波光漣漪,浩浩蕩蕩,一望無邊。只見近千膄官軍戰船,並列排布,上面遍插彩旗,兵士持槍站立,虎視眈眈,甚是威武。

“這是個什麼情況?”宋江疑惑不解,嘟囔着說着。

吳用觀察了一陣,對朝廷兵馬的意圖已明瞭於心。吳用遂對宋江、盧俊義說道:“兩位哥哥,看着架勢,官軍不急於攻擊我們了。”宋江道:“如此最好。”吳用回道:“公明哥哥,如此並不好。”宋江轉首看向吳用,問道:“何以見得?”吳用道:“朝廷這是要困死我們。公明哥哥,就目前情勢,我們當做最壞打算,以待物質睏乏時,從大寨後面,撤軍離去,再尋出路。”

宋江見說,急了,忙對吳用說道:“我的軍師弟弟,如此說來,梁山要失陷了?”

吳用答道:“公明哥哥,此乃萬般無奈的事情。眼下,當速派人探明後路,以防不測。”

保命要緊啊!此刻的宋江顧不到多想了,心裡大恐,急忙喚來神行太保戴宗、摸着天時遷,令他二人帶數百兵士,先向寨後探路,做撤軍準備。

戴宗、時遷受令,率數百軍士,翻過樑山大寨後的巍峨大山,去查探退路,卻見遠處彩旗飄展。

原來,童貫童樞密在高太尉攻伐梁山賊寇的時候,怕梁山賊寇戰官軍不過,乘勢突圍,遂安排官軍,從西北南三面圍定了梁山。

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
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一章 再見馬植 (1)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三十六章 調停族爭 (2)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八十四章 醞釀使金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七十九章 首次伐遼 (6)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一百四十六章 避入山中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章 二次伐遼 (3)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五章 藥師叛宋 (5)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五十四章 又見宋江第二十九章 童貫出使第一百〇八章 攪動江南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二百一十九章 徽宗禪位 (2)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三十七章 比武招親 (3)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四十五章 逃離汴京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二百二〇章 收復燕京 (14)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一百七十四章 首次伐遼 (1)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