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

童貫原以爲,朝廷大軍一出,久受遼人統治的中原故民,得知朝廷兵馬北伐,王師北進,必將歡欣鼓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不曾想,宋遼邊境一代的宋人,甚至是雄州周邊宋境中的宋朝子民,見了浩蕩而來的大宋兵馬,並未歡呼跳躍,夾道歡迎,也未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只是立於遠遠之處,相率觀望,沒予多少理睬。

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童貫,見了此番景象,心裡不免失落了許多。情況和他想的不一樣,這讓童貫感到掃興。

童貫心裡暗道,這裡遠離中原,乃教化之外的地方,全是些愚昧無知的刁民,全不懂得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的雅興;既然如此,本大帥這次就接連打它幾個勝仗,好叫你等刁民們開開眼界,以順應王朝。

這一路上,童貫只是統兵前行,並仍舊未召集大將們開會,研究征戰方略。

距遼國邊境越近,种師道心裡越慌。

种師道心想,如此大的軍事行動,必須提前有個完整的作戰方案,好讓下面的將軍們都知道這仗是怎麼個打法,相互間如何接應。現在,作爲主帥的童貫,只顧催兵前進,卻不與下屬通氣,誰知道他心裡是咋想的?在漸次接近遼國地界的情況下,若是遇到遼國主動出擊,朝廷如何應對?即使是遼國不主動出擊,是大宋兵馬直接攻伐遼軍,有多少取勝的把握?

跟隨在後軍中的种師道,越琢磨這事兒,越覺得不對,遂對楊可世說道:“楊將軍,現在已漸次接近遼國地界了。目今,大軍如此冒進,也沒個具體方略交代下來,萬一被遼軍突擊,後果不堪設想。俺覺得,必須要拜見下童樞密,勸其停軍會商,待制定出詳細的戰略方案後,再行推進,方爲妥當。”

楊可世見說,勸种師道道:“指揮使,童樞密的性情,你又不是不知道。童樞密心中,估計已經成竹在胸了,接下來必有詳細部署的。”

“他萬一沒有成竹在胸,又當如何?楊將軍,打仗是大事,牽扯到朝廷將士的生命,豈能兒戲?豈能憑感覺相信一個人?有時候感覺是靠不住的,只有實實在在的部屬,才靠得住。”

种師道顯然是急了。

“指揮使,你和童樞密的關係,你自己心裡該有個哈數。以末將之見,還是莫去的好;指揮使若執意要去,此番必被他捉弄。”

种師道道:“既是被他捉弄,俺也得去,畢竟打仗是大事,牽扯到兵士生命,兒戲不得。”

於是,种師道安排楊可世穩住後軍,他單人獨馬,急馳前行,來到童貫的中軍。

來到中軍後,种師道直接來到了童貫馬旁,於馬上衝童貫一拜後,便與童貫並駕齊行。

童貫見狀,心裡甚是不悅。

童貫心想,我乃主帥,朝廷的樞密使;你乃俺統轄下的一員將領,論官職也相差勝遠,你有什麼資格和俺並駕齊行?還有沒有個規矩了?戰事一起,軍令如山,若都是你這樣,到時候俺如何指揮你?!

种師道沒管童貫高興不高興,轉首對童貫說道:“樞密大人,下官奉令,前來保州,迎候大人,並隨大人北上伐遼,此乃下官職責所在,下官不敢稍有怠慢;然而,下官久居北疆,深知契丹習性,對大軍此番北伐戰略,心有疑慮,不得不言。”

童貫見說,鼻子裡哼了聲,並無表態。

种師道見狀,繼續說道:“樞密大人,目今,契丹雖受女真攻伐,然疆域廣大,兵強馬壯,實力不可小噓。大人此番伐遼,務必慎重對待,當先查明軍情,定好策略,然後穩妥推進爲好。下官見大人輕率前往,恐有不妥。”

童慣因剛勝了方臘之故,正趾高氣揚呢,再加上以往與种師道之間就多有過節,心裡正怨恨他呢,哪裡還能聽進种師道的意見?!

此時的童貫,先是因种師道與他並駕齊行,心裡已經不悅了。童貫心想,你是誰?你是俺下屬將領,焉能與本帥並駕齊行?!還有沒有尊卑及上下區別了?!打起仗來,是我指揮你還是你指揮我?

繼而,又聞聽到种師道上番言語後,心裡更加不悅。

兩個不悅疊加在一起,童貫就忍耐不住了,就於种師道說完上述話後,瞪了兩眼,大聲訓斥道:“老種!天子有令,誰人敢違?!你作爲邊關大將,不思爲國出力,怎敢妖言惑衆?!你怎的就知道本帥沒有通盤考慮了?你目無上司,藐視本帥,本該將你軍法處置!念你久在邊關,雖無功勞,也有苦勞,暫且將你饒過,還不給我退後?!你只管謹遵帥命,依令行動便是了;既是有天大的問題,自有本帥承擔!退下!”

种師道被童貫當衆訓斥,顏面大失,心裡無比憤怒,然軍令如山,他又無可奈何,只得拉轉馬頭,唉聲嘆氣,返回到後軍中去了。

後軍中,楊可世見种師道喪氣而來,知道种師道在童貫那裡被訓斥了,遂百般勸慰了种師道一番。

那童貫自提領三軍,望北而去,漸次接近雄州地界。

雄州是大宋緊鄰遼國幽州的一個州治。過了雄州,就到了宋遼交界的白溝一帶。

駐守幽州的,便是遼國大將、幽州兵馬總管、幽州防衛使耶律大石。

當時,天柞帝耶律延禧以狩獵爲名,遠遁陰山之中一個名叫夾山的地方。金兵以捕獲耶律延禧爲名,先後由完顏宗望率馬軍數千,完顏粘翰率步兵一萬餘,兵臨幽州城下,圍城達十餘天。幽州城中,因與天柞帝耶律延禧聯繫不上,遂立了魏王耶律淳爲帝,由蕭幹擔任北樞密院使,耶律大石爲兵馬總管,對抗金兵。

金兵圍城數日後,得到城中密探消息,道天祚帝耶律延禧未在城中,正在西面狩獵。完顏宗望得知這個情報,遂率領數千名馬軍,向西追趕天祚帝耶律延禧去了,幽州城由完顏粘翰的一萬餘步兵繼續圍困。

又過了十餘日,完顏粘翰得到完顏阿骨打命令,幽州城由南朝負責攻取,金軍不再攻伐幽州。完顏粘翰接令,遂撤圍而去。

眼看着金兵撤圍了,被圍城十餘天的耶律淳、蕭乾和耶律大石等人,剛剛鬆了口氣,就得到急報,道宋朝樞密使、檢校太尉童貫,統率兵馬二十餘萬,正殺奔幽州而來。

耶律淳及耶律大石聞聽到童貫帶兵殺來,已至雄州,欲收復幽州,心裡大驚,便急忙與皇后蕭普賢女一道商量對策。

耶律淳對蕭普賢女、蕭幹、耶律大石等人說道:“俺國與宋簽訂有澶淵之盟,兩國已經相好一百餘年了。一百餘年來,兩國之間互通使臣,互賀國喜,並無違和之處。目今,女真南侵,大遼危急存亡於旦夕之間,正是俺國抗金吃緊之時,宋國背信棄義,進攻俺國,實乃助紂爲惡,落井下石。針對這個情況,你們以爲如何?該如何應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耶律大石道:“聖上,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只好準備兵力,與宋國拼死一戰了。”

旁側的蕭普賢女說道:“宋軍不足慮,該慮的是女真。”

耶律淳、蕭幹、耶律大石等人見說,皆轉首看向蕭普賢女。

蕭普賢女繼續說道:“宋軍百十年從未有過戰事,僅有的一點戰事乃是征剿梁山賊寇、平叛江南民變,這些皆他國內的膚肌小恙也,對外尚無大的戰事,其實力不足慮也。目今情勢下,當先派使臣勸阻宋軍北進,俺國好騰出精力來對抗女真;假若宋軍執意北進,就在白溝一帶迎戰之,其不能獲勝,自然撤軍南返了。”

相對於一些大男人,皇后蕭普賢女似乎更有主見。

對蕭普賢女的意見,耶律淳、蕭幹、耶律大石等人深以爲是,遂喚來殿前兵馬副使耶律勝,令其前往雄州,面見宋軍主帥童貫,勸阻其珍惜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遵守兩國簽訂的盟約,罷兵南返,莫要助金攻遼,以免兩敗俱傷,讓女真得利。

耶律勝受耶律淳、耶律大石之令,作爲遼國軍使,策馬疾馳,前往雄州,去見宋軍統帥童貫。

耶律勝策馬疾馳在前往雄州路途上,正碰見宋朝兵馬浩蕩而來。耶律勝見狀,心裡焦急,遂跳下馬來,伸出雙臂,攔住前面的宋軍兵馬,高聲叫道:“停軍!停止前進!”

宋軍前軍大將見狀,急忙勒停了馬,大聲喝問道:“何人?你要作甚?”

耶律勝伸開雙臂,阻擋在路中,大聲回道:“俺乃遼國殿前兵馬副使、遼軍軍使耶律勝,受命出使你軍,俺要見你家元帥。”

宋軍前軍大將問明瞭情況,遂令兵士帶了耶律勝,前往中軍,去見童貫童樞密。

兵士們受令,遂將遼軍軍使耶律勝,帶至中軍統帥部童貫馬前。

來到中軍統帥部童貫馬前後,耶律勝跳下馬來,仰望着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童貫,大聲稟報道:“稟告南軍元帥,俺乃遼國殿前兵馬副使、遼軍軍使耶律勝,現受俺國兵馬總管,幽州防衛使耶律大石將軍指派,前來出使你軍,且先停軍。”

童貫見狀,勒住馬。

童貫身後,衆將及兵馬,皆停了下來。

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
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一百五十三章 拜見舊主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三十七章 殺雞儆猴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四十八章 馬植探營 (2)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一百〇三章 征剿梁山 (2)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三十二章 攔路打劫 (1)第二百五十八章 夜劫金營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一百八十二章 童貫返京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二十三章 曹輔勸諫第五章 橫生災禍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二百二一〇章 張覺降宋 (7)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一百三十五章 比武招親 (1)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八十一章 宋江上位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