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

徽宗皇帝趙佶見趙良嗣反對招降張覺,一怒之下,將趙良嗣連降五級,貶至湖南永興,無詔不得入京。隨後,徽宗皇帝趙佶又派詹度前往燕山府,擔任燕山府同知職務,且將其排名排在郭藥師之前。

詹度離京前,趙佶專門召見詹度,明確告訴詹度,讓他和王安中多多配合,促成張覺獻城投宋。同時,趙佶還專門交代道:“告訴王安撫使,他可以代表朝廷答應張覺,假若張覺獻營平灤三州來降,其官職不小於郭藥師,且營平灤三州仍由張覺管轄。另外,朝廷在京師賜予張覺官邸、姬妾,讓張覺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富貴。”

詹度受命前往燕山府,見到了燕山府安撫使王安中及同知燕山府的郭藥師。詹度在見了王安中及郭藥師時,給王安中施的是大大一揖,口稱“下官拜見主官大人。”而對郭藥師僅僅是雙手抱拳,舉在胸前一晃,高聲說道:“拜見郭將軍。”

詹度的這個禮節是有用意的。徽宗皇帝趙佶在給他頒發任命書時,排名在郭藥師之前,所以,詹度將王安中視爲上司,而視郭藥師爲排名在其後的官員,且是武將,無非負責戰爭事宜而已。故此,詹度對王安中施崇敬的,對郭藥師則有些輕看的意思。

當時,郭藥師心裡甚是不愉快,但看在同僚的面情上,將不愉快掩飾了起來,也衝詹度抱拳一拜,高聲說道:“幸會!幸會!”

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幾個人只是理解性地寒暄了幾句而已,隨即便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當天夜裡,詹度再次來到王安中的府邸,拜見王安中。

詹度在與王安中見禮後,告訴王安中道:“安撫使大人,下官受聖上指派,前來燕山府任同知,排名在郭將軍之前。”王安中道:“郭將軍也是同知,且是武將,握有兵權,咱們與其處事,當掌握分寸。”

詹度淡淡一笑,續說道:“聖上之任命,乃是有深意的。”王安中聞言,擡頭望向詹度,說道:“詹大人不妨明講。”詹度道:“聖上派下官前來燕山府任同知,且將下官排名在郭將軍之前,是爲了讓下官協助安撫使辦好張覺獻城投宋的事情。安撫使大人且想,聖上將下官排名在郭藥師之前,且讓下官協助安撫使招降張覺,其用意就是說,將來張覺獻城降宋後,其官職待遇將在郭將軍之上。”

“詹大人,你來燕山府前,對招降張覺一事的具體策略上,聖上是如何交代的?”

“回安撫使大人。下官來燕山府之前,聖上專門召見了下官,聖上讓下官轉告安撫使大人,在招降張覺一事上,要抓緊。聖上道,安撫使大人可代表朝廷,明確答應張覺,只要他獻營平灤三州來降,地位及待遇,不在郭將軍之下,除營平灤三州仍由其轄管外,另在京師賜予其府邸、姬妾。”

王安中道:“若此,事情好辦了。”

隨後,王安中將張覺派副知州袁定一前來燕山府,聯絡獻城降宋的情況,詳細告訴了詹度。

“詹大人!從與張覺手下袁定一反饋的情況來看,張覺已經下定決心要歸順朝廷了,現在有了聖上的這個旨意,張覺歸降乃是近幾日的事情了。”

“還請安撫使大人積極促進。”

“聖上意旨,安敢違拗?!本官自當努力。”

當下兩人商量好了事情,決定由王安中和詹度一道,接見尚住燕京的袁定一來議事。

袁定一聞召,趕忙來到燕山府,見正面正襟危坐着安撫使王安中和另一位宋朝官員。

袁定一遂向王安中施禮,嘴中說道:“參見安撫使大人。”

施禮畢,袁定一又望詹度一拜,說道:“參拜大人。”

王安中便對袁定一說道:“這位乃朝廷新派知州袁大人。”

袁定一再次向詹度施禮,高聲說道:“參拜知州詹大人。”

詹度略微點了下頭。

王安中對袁定一擺了擺手說:“不必多禮了,我們說正事。你坐吧!”

袁定一遂在王安中、詹度對面坐了下來。

“是這!”王安中道:“我朝聖上專派詹大人來燕山府同知。詹大人此番同知燕山府,其實就是爲你家知州而來的。你家知州欲獻城歸順,本官將此情況報告我朝聖上後,我朝聖上很是欣慰。”

王安中如此說着,詹度和袁定一同時點着頭。

王安中也衝袁定一點了點頭,續說道:“我朝聖上念在你家知州久居邊寒地區,又一心崇尚中原內地,故此同意接受你家知州歸順朝廷;但你家知州一定要心誠,把事情做得乾乾脆脆,堅決果斷,不要心猿意馬,首鼠兩端,到那時候,恐我朝也斷難接受你家知州了。”

王安中這是在給張覺敲警鐘,好讓袁定一將話捎給張覺,使張覺態度堅定,不要再猶猶豫豫的了。接下來的事,王安中交給了詹度,由詹度來傳達朝廷對張覺的褒獎。

王安中和詹度在唱黑白臉。

這時,王安中旁側坐着的詹度說道:“本官來燕京前,我朝聖上專門召見了本官,聖上親口告訴本官,假若張知州率營平灤三州歸順,朝廷定將給予大力褒獎。將來,營平灤三州任由張知州轄管,我朝並不另外派遣官員。另外,聖上向來高待歸順人員,聖上說了,假若張知州來歸,將在京師賜予府邸、姬妾;張知州手下也一視同仁,給予大力褒獎。”

袁定一見說,更加動心。水漲船高,張覺的待遇越高,自己的待遇也將越高,既是張覺能在京師得到府邸、姬妾,自己作爲副知州,在京師得個小宅子,得幾個民女,那是跑不了的。

袁定一這廝的貪心倒不重。

詹度剛剛說完,袁定一便站起身來,王詹度一拜,高聲說道:“多謝聖上隆恩,本人回去後,便將此情況報告張知州,張知州定然更加振奮,攜營平灤三州歸順,那是一定的。實不相瞞,就是在下也萬分傾慕天朝上國,定將在張知州處多多鼓動,隨張知州一起歸順朝廷。”

袁定一的意思,王安中、詹度都聽出了,是在表功邀賞,想在營平灤三州歸順後,也獲得一份豐羹。

王安中遂表態道:“將來副知州的功勞是跑不了的,本安撫使必將如實稟告我朝聖上。”

詹度接道:“張知州將來的職位和待遇不低於常勝軍郭將軍,副知州的職位待遇也不會低於張令徽、劉瞬仁等將軍。”

袁定一受寵若驚,慌忙又對王安中、詹度施禮,急切地說道:“即使如此,在下這就告辭,趕回平州,稟告張知州,儘快歸順。”

“如此甚好!”王安中站起身來,說道:“事情已經明瞭,本安撫使就不再留你了,你趕緊回去,讓張知州做好準備,隨時歸順朝廷,朝廷燕山府兵馬隨時準備接應你們。”

詹度也站起身來道:“此事宜早不宜遲,一定要做周到。”

隨即,王安中、詹度將袁定一送出燕山府大門。

袁定一再次向王安中、詹度施禮後,急匆匆離了燕京,趕往平州,去給張覺報告情況去了。

袁定一趕回平州,將具體情況報告給張覺後,張覺也大爲興奮。張覺道:“上天的垂青啊!想我等邊地漢人,在契丹時便備受歧視,得不到應有的褒獎;歸順女真後,也只是傀儡而已,從來沒有過真正的尊嚴。既是南朝皇帝如此高待,我們還有什麼可說的,儘快歸順就是,正如南朝詹同知所說,宜早不宜遲。”

袁定一道:“知州所言極是。只是,我們要投靠南朝,除了營平灤三州之疆域外,是不是另外奉獻上些見面禮?知州大人,錦上添花啊,那樣才能得到最大的實惠。”

張覺見說,心裡疑惑,遂問袁定一道:“我們除了手中的營平灤三州外,還能奉獻什麼見面禮?”

“知州在上。”袁定一道:“女真將燕京六州交還南朝前,將燕京居民及大戶統統遷了出來,要遷徒到廣寧府一代充實人口。知州大人試想,燕京六州遷徒出來的人口,不正要從咱平州過嘛!”

張覺盯着袁定一問道:“你的意思是將這些遷徒人員給劫持下來,一併送於南朝朝廷。”

“正是!”袁定一道:“一不做,二不休,要做就做徹底,如此才能得到南朝朝廷最大的信任,到那時候,知州職位高於郭藥師,恐怕不僅僅是南朝口頭之說了,真的要落到實處了。”

張覺大喜,高聲說道:“好一個一不做、二不休!好,就這樣幹。”

袁定一進一步獻計道:“知州大人,在下獲悉,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等朝中大臣爲結交女真,配合押送燕京人口前往廣寧府,咱們何不以他們背叛朝廷,投降女真爲由,殺了他們?那些被劫持的人口,漢人多於契丹,誰又願意背井離鄉,遠走東北?咱們以背叛遼國之由殺了左企弓等人,那些燕京居民必然羣起而擁護,咱們正好劫持了這些人,獻於南朝,也好作爲額外的見面禮。”

“大妙!”張覺連聲說道:“好!好!好!這是就由你來辦,可在他們路過的灤河邊,提前埋伏下精兵一萬,待左企弓等人到來時,予以擒獲,斬首示衆。”

袁定一高聲答道:“知州大人放心,這事就由我來辦理,定將辦得漂漂亮亮,乾脆利落!”

“好!好!就由你來辦!”

當即,張覺、袁定一謀劃好了計謀,專等着左企弓等人的到來。

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
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雙林幽谷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五十章 結識世忠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七十七章 火併梁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六十章 首戰寧邊 (1)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一十九章 收復燕京 (13)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二百四十六章 保衛太原 (2)第九十二章 居中闖殿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一十章 收復燕京 (4)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二〇七章 張覺降宋 (4)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九十七章 海上之盟 (3)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二〇八章 張覺降宋 (5)第二百五十三章 追殺王黼第九十章 遼臣使金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〇一章 運籌帷幄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十四章 完顏函普 (2)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十二章 王黼其人第二百二十六章 世忠死節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三十六章 拜見師師第二百一十六章 藥師叛宋 (6)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