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

太上皇趙佶來到惠濟橋前時,有消息道金軍已兵臨汴京城下,且有一隻金兵追擊太上皇而來。跟隨太上皇南逃的軍民百姓,聞聽到有一支金國兵馬追擊而來的消息,大爲恐慌,爭先恐後,蜂擁而至惠濟橋,搶着過橋逃命,現場亂成一團。

太上皇趙佶聞報,更是着急,急催着童貫掩護皇室家眷過橋。童貫見惠濟橋前一片混亂,百姓軍民爭先恐後,擁擠在橋前橋上,阻塞了橋面,致使太上皇及皇室家眷無法過橋,急了。童貫於馬上,大聲命令道:“將士們,令百姓子民迅速讓開,違令者就地處斬。”禁衛軍將領及兵士們大聲叱吒着惠濟橋周邊百姓。那百姓們顧命要緊,誰還管你叱吒不叱吒的,只管往橋面上擠。童貫見狀,遂命令精兵,刀砍槍挑,將搶着過橋的百姓軍民殺死了不少,一些百姓軍民被砍落至橋下河中。太上皇及皇室家眷得以過橋。

過了橋後的太上皇趙佶顧不得後面的軍民百姓了,在童貫及一千餘名精兵護衛下,向南急遁。正行進間,忽見後面塵土飛揚,有一支馬軍急速追來。童貫、太上皇大驚,以爲是金兵追來。童貫急忙令手下親兵護衛太上皇急行,他拉轉馬頭,統率着數百名禁衛馬軍,迎着追兵而去。

待與追兵相接時,童貫認出來了,追兵中爲首的大將乃是殿帥府太尉高俅。那高球也認出童貫來了。高俅於馬上緊扯繮繩,胯下白馬凌空立起,嘶鳴一聲,落下前蹄,停在地上。馬背上高俅高聲說道:“童樞密,下官於馬上不便行禮,恕罪恕罪。下官且問,太上皇呢?快快告訴下官!”童貫見是高俅到來,大喜,忙道:“高太尉來得太及時了,俺真護送着太上皇前往亳州,既是高太尉來了,快隨俺去見太上皇。”高俅高聲說道:“快走!”隨即,童貫帶着高俅,策馬疾馳,來到太上皇轎前。

高俅翻身下馬,匍匐在路邊,放聲大哭。童貫向轎內稟報道:“稟告太上皇,高太尉趕來護駕。”轎中趙佶聞聽是高俅高太尉趕來護駕,悲喜交加,忙揭開轎簾,從轎中下來。高俅見趙佶下轎,哭聲更大,忙不迭地扣着頭,哭着說道:“太上皇啊!臣有罪呀,臣聞聽太上皇亳州進香,恐路途遭受侵擾,隨帶一千餘名精兵強將,從濟州趕來,爲太上皇保駕護航。”

太上皇趙佶趨身向前,俯下身,拉住高俅的手,哭着說道:“卿乃自家人,卿來了,朕就安心了。卿車馬勞頓,辛苦了,快快起身。”說着,攙扶着高俅起身。高俅哭着說道:“聖上恕罪,臣何德何能,敢勞太上皇攙扶。”趙佶道:“卿乃自家人,莫要多禮,快快請起。”高俅遂從地上爬將起來,哭着對趙佶說道:“太上皇放心,縱是有天大的危險,只死臣,絕不讓太上皇受絲毫損傷。”趙佶悲喜交加,拍着高俅手背,連聲說道:“卿乃忠臣,有卿在,朕甚是安心。”高俅遂請趙佶上轎,他與童貫二人,帶着兩千餘名精兵,護送着趙佶前往亳州。

這時候,金兵已經抵達汴京城北郊。汴京城中,更加混亂,軍民百姓驚恐不安,滿街亂竄,有錢有門路的設法往南逃,沒錢沒門路的,雖然出不了城,也少不了到處打聽局勢。

杏花樓中,李師師也是悲喜交加。

幾日來,太上皇一直未到李師師處。李師師也在等太上皇的消息。太上皇禪位於皇太子,李師師聽說了。李師師心想,太上皇禪位給皇太子後,就成自由身了,太上皇一定會到南方區避難。假若太上皇選擇去南方避難,一定會帶着自己同往。故此,李師師靜候在杏花樓裡,等候着太上皇帶着自己南方避難去。

燕青也因李師師一時不肯離開汴京而留在了汴京城中。燕青呆在汴京城裡,四處打探着金兵南侵的情況。隨着金兵漸近汴京,燕青急了,急於帶着李師師離開汴京。燕青去找過幾回李師師,李師師均以等待太上皇的動態爲由,不肯跟着燕青離開汴京。又過了幾日,燕青打聽到太上皇趙佶已經離京南下,心想這下子李師師就再無指望了,就會跟着自己前往大山避難。

於是,燕青急忙趕到杏花樓,見到李師師,將太上皇已經離京南下的消息告訴了李師師。李師師聞聽到這個情況後,悲喜交加。李師師悲的是太上皇離京南下,竟然沒告訴自己,也未帶着她同行;喜的是太上皇終於安全離京了,終於沒有任何危險了。

見李師師沉迷其中,燕青勸道:“師師,太上皇已離京,你呆在汴京城中,風險頗大,趕緊收拾東西,隨俺前往大禹山中,以保萬全。”李師師聞言,看着燕青道:“小乙,太上皇離京了,還有聖上在汴京城中。只要有聖上在汴京城中,汴京城中的百姓子民就是安全的。小乙,當務之急,不是逃離汴京,而是保衛着汴京不失,你當協助官軍守衛汴京,立不朽之功勳,等將來太上皇返京,也掙份榮華富貴,好光宗耀祖。”

燕青聞言,心中甚是悲涼,臉上苦笑道:“好我的姐姐,你何其愚也!小乙若是貪圖富貴,南征方臘大獲全勝之時,就不會不辭而別。小乙之所以放棄功名利祿,就是圖個逍遙自在。”李師師道:“國難當頭,男子漢大丈夫,豈能只顧個人的身家性命?姐姐不是男兒,假若姐姐是男兒,定將馳騁疆場,爲朝廷而戰,爲太上皇盡忠,也不枉身爲男兒。”燕青道:“姐姐,現在不是意氣用事之時,假若汴京城破,虎狼之師的金兵必將屠城,到時候走之晚矣,恐大禍臨頭。”

李師師不爲燕青所動,稟然說道:“小乙,假若你貪生怕死,只管自己去就是了,莫要管姐姐,反正姐姐一定要等到太上皇安全歸來。”

燕青見李師師執意不走,心裡雖然焦躁,但也無其他更好的辦法,也只好在汴京城中住了下來,想看局勢發展再做定奪。燕青想,除了自己,李師師再無親人,假如汴京城被攻陷,自己就是豁上命,也要把李師師帶出燕京城去。

太上皇離京南去了,李師師失去了保護,燕青怕李師師遭受侵擾,遂在杏花樓住了下來,保護着李師師不受侵擾。

隨着金兵漸進汴京城下,朝廷中主戰與主和兩派也爭得不可開交,令趙桓六神無主,舉棋不定,不知道該如何辦。

新帝趙桓因爲太上皇趙佶形勢危急之時不顧大局,率先離京,甚是惱怒,遂發下旨令,將太上皇趙佶蒐羅在宮中的6000餘名宮女一律裁撤,並令禁衛軍將6000餘名宮女立即趕出皇宮。

禁衛軍將士得令,涌進宮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轟趕那些宮女出宮。頭腦靈活點的禁衛軍將領及兵士,乘機將一些無家可歸的宮女領到了自己家中,給自己老婆或妾。

原本,趙桓還要將李師師趕出京師,以示警戒;然而,那李師師是太上皇冊封了的李明妃,是有名頭在身的,趙桓也不好讓太上皇太沒面子,遂保留了李師師李明妃的名頭,令兵士們將杏花樓圍困起來,不允許李師師外出一步,也不允許外人騷擾李師師。

兵士們受令,將杏花樓圍困住時,燕青正在杏花樓中,故此也被兵士們圍困住了。燕青本身也沒打算離開杏花樓,就想在杏花樓中保護李師師,故此,安然待之。

趙桓處理完太上皇的宮女們的事情後,又下了一份聖旨,宣佈汴京戒嚴,百姓人等,無故不得上街,不得離開京師。戒嚴令下達後,汴京城中恢復了往日的次序。大將劉延慶被臨時任命爲汴京防衛使,全權負責汴京城防。劉延慶受令,開始安排兵馬,在汴京城內構築工事,在汴京城牆上加強防衛,以保汴京不失。

雖然諸事均已安排停當,然而,新帝趙桓心中,還是惶恐不安,畢竟金國兵馬將要進逼至汴京城下,汴京萬一失守,就不可避免地被金國捕獲了。這個現實,欽宗趙桓不得不認真對待。

趙桓遂召來了耿南仲、白時中、李邦彥、張邦昌等一些親信大臣,商議對策。這些人,皆是些投降派,主和派,在與趙桓商議大事時,皆主張對金講和,或讓城出走,另擇司機,再北伐中原,奪回汴京。

大殿中,耿南仲建議欽宗向襄陽一代移駕。耿南仲道:“聖上,現在乃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金軍進展迅速,將至汴京城下,情勢十分危急,聖上的安危乃天大的事。啓奏聖上,汴京城防,可交與大將們負責,聖上當移駕南行,初步移駕至襄陽一帶。那裡山川險峻,物產豐富,足以長期堅守。退一步講,假若襄陽不保,還可向湖廣移駕。古語言,湖廣熟,天下足。聖上,退一步海闊天空,退乃是爲了進,萬望聖上採納。”

耿南仲乃欽宗趙桓的老師。趙桓做太子時,耿南仲曾與王黼等勾連,欲廢了太子趙桓,扶助三皇子趙楷爲皇太子,終因有所顧忌而未成。儘管如此,趙桓對耿南仲還是信任的,願意聽耿南仲的話。再加上白時中、李邦彥等人在側鼓譟,趙桓遂決定移駕襄陽。

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
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議國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二百四十二章 朝堂議事第一百一十五章 柴進成婚第八章 奸賊蔡京 (2)第二百一十八章 徽宗禪位 (1)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一百〇六章 歸順朝廷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臨危受命第二百五十九章 宮前情願 (1)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禹山中 (5)第一百九十章 藥師投宋(4)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四十六章 監視女真 (2)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十八章 二次罷相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二百四十五章 保衛太原 (1)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二十一章 徽宗偷情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一百八十八章 藥師投宋 (2)第二百〇二章 二次伐遼 (5)第四十三章 暗中施計 (1)第二百三十一章 趙佶南逃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一百五十六章 石碣村中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二百四十章 君臣議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暗中較勁第一百一十二章 拼死奪關(2)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二章 陳年往事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五十五章 征剿海里第五十一章 天祚繼位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六十二章 首戰寧邊 (3)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二十章 一代名妓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十七章 二次任相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三十章 徽宗禪位 (6)第九十九章 君臣議事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四十一章 北郊之戰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〇八章 收復燕京 (2)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九十九章 二次伐遼 (2)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禹山中 (4)第一百三十九章 雲壁救難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