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

李善慶來汴京前,金國對金宋兩國結盟抱有極大期待,希望能和南朝上國成爲盟國,共同對付遼國。

爲此,完顏阿骨打曾單獨召見李善慶,專門交代其此次出使宋國,一定要與宋國君臣好好協商,最好是能協商出個結果來。在協商的具體地方的歸屬上,完顏阿骨打交代李善慶道:“假若宋國問到具體地方的歸屬時,切莫直接答應幽燕十六州的歸屬,以誰打下來的地方歸誰爲原則。”

那時候,完顏阿骨打心目中,宋國乃是強盛大國,假若聯盟的話,估計許多地方會被宋國攻下,故此有如上安排,以鼓動宋國攻擊遼國。

現在,李善慶閒居汴梁,在金宋聯盟,共行伐遼之事上,沒有一點進展。

其間,李善慶雖然被童貫接見了一次,但在談雙方具體結盟內容時,童貫閃爍其詞,也沒談出個具體結果來。馬政倒是又來了幾次,但在具體合作事宜上,沒有任何說法。李善慶心裡免不了焦躁。稍微讓李善慶感到欣慰的是,馬政所言結盟之事,的確是宋朝朝廷的意見,馬政也的確是代表朝廷去金國的。

坐在驛館裡,李善慶思索再三,決定去拜訪宋國太宰王黼及宰相蔡京,以便從中掌握更多的情況,好推動金宋聯盟之事,不負大皇帝完顏阿骨打的重託。

李善慶心裡非常清楚,現在宋國的事情,主要是蔡京、童貫、王黼三人在做主。於是,李善慶整理一番後,出了驛館,首先來到了王黼府上。

王黼見李善慶來訪,趕忙招呼着李善慶入座。下人進來,上了茶後,退了出去。

因爲是拜會王黼,所以,李善慶態度甚是謙卑,在稱呼上也客氣了許多。

李善慶待其他人退出客廳後,望王黼一拜,然後說道:“太傅大人,善慶受我國大皇帝委派,隨貴國武義大夫馬政前來貴國,商議金宋聯盟,共行伐遼之事。目今,善慶至汴梁已十多日,貴國之態度,全不似貴國武義大夫馬政在我國時所言的那樣,不知貴國究竟是什麼意思?善慶想請教一二,請太傅大人實告,善慶也好回報我國大皇帝。”

王黼聞言道:“與你國結盟,聯合克遼,乃是我朝既定方針,這個絕無含糊,畢竟我們和女真具有良好的友誼,而與遼人有着疆土之仇。我朝的意思,約定具體時間,你國由東北往西南打,我朝由南往北打,兩國共行伐遼,我朝收回後晉時陷於契丹的舊地,你國也可報了長久怨恨。”

李善慶見說,心裡暗喜,說道:“太傅大人此言,善慶聞之欣慰,與馬政在我國大皇帝面前說的情況,基本接近,我可將此理解爲貴國的官方意見;既是如此,太傅可否引薦善慶,覲見上國天子?”

王黼見說,笑道:“貴使先莫急。關於我朝軍事事宜,皆由童樞密負責;對外事宜,則由我朝宰相蔡太師負責。關於宋金結盟,共行伐遼之事,你當先行拜訪童樞密與蔡太師,待議定具體方略後,再覲見我朝天子。本官覺得,貴使現在覲見我國天子,爲時尚早,沒有實質意義。”

李善慶如實答道:“太傅大人,前幾日,童樞密已招見善慶,然童樞密言語閃忽,沒有確定之語,只是讓我國拿出具體方案來。太傅也知道,金宋結盟,乃是貴國首倡,故此,貴國應先有個方案纔是。”

王黼道:“貴使有所不知,關於宋金結盟,童樞密不便說出具體方略,這個還得由蔡太師定奪;所以,若成此事,你當去訪問蔡太師,由蔡太師給出具體答覆,到時候便可覲見俺朝天子,由俺朝天子指定特使,再去你國,簽訂具體聯盟條約。”

李善慶聞言,忙起身離座,給王黼行了禮,說道:“深謝王太傅指教,我這就去拜訪蔡太師。”

說畢,李善慶起身告辭。

王黼送李善慶至門口,交代李善慶道:“貴使拜訪蔡太師及童樞密後,有甚情況,當向本官反饋,本官也好隨時出面協調,並上報我朝天子,以免雙方造成誤解,致使結盟之事不成。”

李善慶不明白王黼有此交代的意思,隨口答道:“如有情況,善慶即向太傅大人稟報。”

李善慶隨即離開王黼府上,去宰相府拜訪蔡京。

其實,王黼之所以想知道李善慶拜訪蔡京、童貫後的情況,是想找到蔡京的把柄,好向徽宗皇帝進言,罷免蔡京,自己去擔任宰相職務。

對蔡京,王黼心裡還是清楚的。王黼知道,蔡京表面上支持聯金滅遼,實際上是不想得罪童貫及聖上,在私下裡的交談中,蔡京一定會說出真實想法來,到那時候,俺再到聖上面前,參奏蔡京一本,激怒聖上,使聖上將蔡京的宰相職務給罷免了,委任俺來充任宰相。

也是蔡京該是被第三次罷相,也是蔡京、王黼、童貫之流該是輪流禍害朝政,故此,在李善慶拜訪蔡京時,蔡京見是私下場所,遂說了些世故的話,全不和朝廷上說得話相同,惹得徽宗皇帝不高興,第三次罷了蔡京的宰相之職,啓用王黼爲宰相,結果在王黼的積極支持下,海上之盟得以簽訂,南方的方臘也被逼起義。

當時,李善慶離開王黼府上後,隨即去拜訪宰相蔡京。

蔡京有盛名,才情爲天下所聞。故此,李善慶是懷着崇拜之情,去拜訪蔡京的。

李善慶來到蔡京宰相府府門前,要求拜見蔡京。蔡京府門前守衛問清李善慶身份後,將情況通報給蔡京。蔡京聞報,得知是金使來見,遂叫守衛引着李善慶進來。

時,蔡京七十五六歲,已成老態龍鍾之狀,披着衣服,抖抖嗖嗖地,來到大堂,接見李善慶。

李善慶見了蔡京,忙跪拜於堂下。

蔡京見狀,忙叫李善慶起身,嘴裡說道:“你乃金國使臣,不必行如此大禮,老夫擔當不起,貴使快快起身。”

李善慶站起身來,又恭敬地給蔡京彎腰拜禮,然後說道:“太師乃天下奇才,宏學巨儒,書畫造詣天下無敵,盛名傳至我國,天下人無不崇拜至極,學生善慶,情發於內心,跪拜於師前,與他國使臣身份並無關係。”

蔡京聞言道:“雖是如此,受身份關係影響,也當內外有別。”

隨即,蔡京設座,下人給李善慶獻上了茶,退了出去。

李善慶與蔡京寒暄幾句後,對蔡京說道:“學生專程來拜太師,一來乃是對太師才學崇拜至極,二來乃是向太師仰詢金宋兩國聯合克遼之事,學生敬請太師,不捨賜教。”

見李善慶甚是謙卑,對自己極爲恭敬,一向老奸巨猾的蔡京,此刻竟說了句大實話。

當時,蔡京對李善慶說道:“實話對貴使說,我朝與遼國,百十年前,已簽訂澶淵盟約,一百一十年來,和平友好,之間並無戰事。我朝乃是恪守信用的國家,怎可輕易負盟?現在說起兩國聯盟之事,以老夫之見,還是各自有所作爲的好。貴使回去後,當告訴你家皇帝,他若一心作爲,能有成就,我朝當以禮待之,視爲友好。”

蔡京此話,顯然並無結盟之意,反倒是說金國要有所作爲,宋朝將給與一定的禮遇,也就是在外交上承認金國,且與金國友好的意思,除此之外,絲毫不見雙方結盟的一點意思。

李善慶聞聽了蔡京此番話,心裡暗自吃驚,因爲這與童貫、王黼所言,皆不相同,反映出宋朝在聯金克遼策略上的分歧。

蔡京說完那番話後,李善慶再次離座,給蔡京行了禮。

蔡京道:“來使莫要客氣,請坐。”

李善慶復入坐,對蔡京說道:“太師剛纔一番言語,不知是代表太師個人還是代表貴國朝廷?”

蔡京聞言道:“剛纔那番話,自然是代表我本人,並非朝廷之意。以我之意,皆是爲金宋兩國好。”

李善慶點頭稱是,遂告辭而出。

第二日,李善慶再次拜訪王黼,將面見蔡京之情,告訴於王黼。

王黼聽了李善慶通報的情況後,心中大喜。

這之前,關於聯金滅遼,收復燕雲故土之事,蔡京、王黼、童貫已達成一致,並共同覲見了徽宗皇帝,徽宗皇帝也明確了聯金滅遼的態度。現在,蔡京在私下裡,且是在金國使臣面前,所說的言語,皆與朝廷既定的方針不同,明顯是和徽宗皇帝唱對臺戲,是拆朝廷的臺,給對方傳遞了錯誤的信息,將嚴重影響到接下來朝廷聯金滅遼一事的運作。故此,王黼連忙覲見徽宗皇帝,將蔡京與李善慶相談的內容,告訴了徽宗皇帝。

徽宗聞言,心中甚是悵然。

從徽宗皇帝內心深處,還是希望蔡京能支持聯金滅遼之事,當聽了蔡京私下裡的話後,徽宗皇帝心裡很是不悅。

又是幾日後,蔡京與兒子蔡鞗相談,又說起聯金克遼之事。

蔡京對蔡鞗道:“聯金克遼之事,也只有爲父能做得好,讓童貫、王黼去弄,必然弄出麻煩來。然而,爲父都這個歲數了,功名利祿還能有多厚?還指望被封王不成?現在遇到這事,既然天子屬意童貫,那就要讓童貫去弄,好給童貫封個王爺噹噹。”

這本是父子間說的私話。然而,蔡京兒子蔡鞗,乃是徽宗皇帝的女婿,娶得是徽宗皇帝最喜歡的茂德帝姬趙金福,兩口子關係極好,少不得牀幃私語。於是,在閒諞時,蔡鞗將蔡京所說的上番話,說給了趙金福。趙金福在入宮時,又將這番話傳給了徽宗皇帝趙佶。

徽宗得知蔡京私下裡的這番話後,心中大怒,隨即罷免了蔡京宰相之職,責令其專職負責征剿梁山賊寇一事。蔡京宰相職務由王黼接任,同童貫一道,重點負責聯金滅遼之事。

自此,奸賊蔡京被第三次罷了宰相之職。

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
第二百二〇五章 張覺降宋 (2)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六十一章 首戰寧邊 (2)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二百二十六章 金兵渡河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四十五章 監視女真 (1)第七十八章 金屋藏嬌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十六章 初次罷相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百五十章 良嗣斃命第九十四章 暗通梁山 (2)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芝自縊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二百一十一章 收復燕京 (5)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七十一章 返朝途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初次議和第一百四十一章 惺惺相惜第七十三章 楊志賣刀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一百八十七章 藥師投宋 (1)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八十章 嘯聚梁山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七十八章 首次伐遼 (5)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十三章 徽宗皇帝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一百七十五章 首次伐遼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十六章 大興土木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三章 女皇碩貞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八十三章 鴆殺宋江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七十九章 宋江殺惜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一十三章 收復燕京 (7)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五十八章 密謀反遼第二百〇六章 二次伐遼 (9)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三十八章 勸阻欽宗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二百〇九章 收復燕京 (3)第一百〇五章 征剿梁山 (4)第二十七章 童貫用兵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七十四章 林沖遭禍第一百二十章 柴進稱雄第二百一十五章 收復燕京 (9)第一百四十四章 巧扮出城第一百四十章 宋江釋疑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禹山中 (6)第一百〇四章 征剿梁山 (3)第五十七章 事出有因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二百一十二章 收復燕京 (6)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六十八章 醞釀出兵 (3)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