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

郭藥師率常勝軍來投,遼國朝廷奉表稱臣,這對大宋來講,顯然是形勢一片大好,故此,徽宗皇帝趙佶收復燕雲十六州疆域的心情,更加急迫。在與王黼、蔡京等奸臣佞賊相商後,徽宗皇帝趙佶下旨,令童貫、劉延慶統兵五萬,趕赴雄州,與駐紮在雄州的朝廷兵馬匯合,再行伐遼。爲確保此次伐遼成功,徽宗趙佶下旨將种師道調離了雄州前線。在童貫臨出發前,徽宗皇帝專門召見了童貫。蔡攸,口頭囑咐他們,郭藥師獻涿州、宜州,率常勝軍投宋,大宋不費一兵一卒收復了失地,乃大宋之功臣,你們見了郭藥師後,多加撫慰。徽宗還承諾,待幽州收復後,由郭藥師出任燕山府知府。

劉延慶乃此次北伐之先鋒使。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大軍出發前,劉延慶專門去找了童貫,要求將其子劉光世調入先鋒使部,充任前軍大將。前些時日,劉光世因護送童貫回京有功,童貫遂同意了劉延慶的請求,將劉光世安排在其父劉延慶的先鋒使部下,充作前軍大將。

隨後,童貫、劉延慶統率五萬大軍,由蔡攸爲監軍,向北進發,不幾日,便來到了雄州南門外。王稟、种師道等大將前來迎接。投宋的常勝軍統制使聞聽朝廷樞密使童貫統兵前來,專門找到王稟,希望能隨從出城,親迎童貫,以示誠意。王稟覺得應該,遂同意郭藥師一同出城,迎接童貫童樞密。

童貫、劉延慶、蔡攸來至雄州南門外。王稟、种師道一班大將迎至馬前,一起作揖,問候童貫等人。

忽然間,只見郭藥師趨身向前,匍匐於地,望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童貫,連扣三首,高聲吼道:“罪將高藥師拜見樞密使大人。”

童貫聞聽跪伏於馬前的乃是新近投誠過來的遼國常勝軍統制使郭藥師,想起臨行前徽宗趙佶一再安頓,讓對郭藥師多加撫慰,並承諾讓其擔任幽州收復後改名爲燕山府的知府,不便太過張揚,遂從馬上下來,親手來扶高藥師。

童貫嘴裡說道:“郭將軍莫要多禮,快快請起。”

郭藥師跪伏於地,不肯起來,嘴裡說道:“罪將惡孽深重,深感朝廷招納,罪將祝聖上福如東海,萬壽無疆。”

童貫見說,趕忙雙手抱拳,也往南方一拜。

隨後,童貫扶着郭藥師道:“郭將軍快快請起,待會進城後,本帥尚有重大決定要宣佈。”

郭藥師見說,忙爬起身來。

童貫雙手抱拳,向前來迎接自己的衆將一拜,高聲說道:“諸位將軍北伐幽燕,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勞苦功高,本帥這廂有禮了。”

衆將皆向童貫還禮。

隨即,童貫、蔡攸、劉延慶在衆將擁簇下,進入雄州知府衙門。

待童貫、蔡攸在正面位置上坐定後,王稟起身離座,衝童貫一揖,說道:“稟報元帥。前些時日,樞密使與監軍回京覆命,由末將暫時代理雄州前線事務。這段時間以來,宋遼之間並無戰事,只有常勝軍統制郭藥師獻涿易兩州,率常勝軍三萬兵馬來投。末將已對常勝軍進行整編;至於常勝軍統制使郭藥師、副統制使張令徽及團練使趙鶴壽等人,靜待朝廷任用。末將向元帥交還臨時代管只軍權。”

童貫聞聽王稟稟報後,點着頭道:“甚好!甚好!王將軍請入座。”

王稟遂坐入座中。

童貫環視衆將後,說道:“諸位將軍,本帥奉旨返京,聖上親自接見俺與監軍,詢問前段時間伐遼情況。本帥與監軍已將詳細情況稟告於聖上。前幾日,聖上接到雄州稟報,道遼國常勝軍高藥師率常勝軍投宋,甚是欣慰,遂令俺與監軍,速率五萬大軍,與雄州兵馬匯合,再行伐遼。現在,本帥宣佈聖上旨意。”

衆將軍齊身站起,高吼道:“末將謹聽樞密使宣旨。”

童貫遂宣旨道:“聖上旨意,命劉延慶爲伐遼先鋒使,王稟副之。”

劉延慶、王稟高聲答道:“末將遵旨!”

童貫續宣旨道:“常勝軍統制使郭藥師爲劉先鋒使屬下先鋒官,張令徽、劉瞬仁、趙鶴壽、甄闊海、甄五臣爲劉先鋒使屬下先鋒副官,受劉延慶先鋒使、王稟副先鋒使節制。”

郭藥師、張令徽、劉瞬仁、趙鶴壽、甄闊海、甄五臣高聲答道:“末將遵旨!”

隨後,童貫又將目光看向种師道。

种師道心裡一緊。從童貫到來後的所有表現中,种師道已經有了預感,知道童貫、蔡攸回京,在聖上面前,沒說自己什麼好話。從剛纔宣佈的聖上旨意來看,其他人均有任用,唯獨沒有自己什麼事,种師道心裡就預感到了,估計聖上會有責怪自己的旨意。

果然,童貫宣旨道:“侍衛親軍馬軍副指揮使、應道軍承宣使、保靜軍兼晉陽節度使种師道,久居西北,熟悉西北邊務,故撤銷种師道本兼諸職,率晉陽裨將一十二員,移師西北,任原涇平慶經略府經略使,專司西北邊務。”

童貫宣佈的聖旨中,並未責怪种師道的不是,但撤銷了种師道的本兼諸職,調往西北,擔任原涇平慶經略使,專司西北防務,就已經說明問題了,說明徽宗趙佶對种師道在此次北伐中的作爲不滿意。

种師道心裡明白,一定是童貫、蔡攸在聖上面前誹謗自己了,但當衆不便理論,遂邁前一步,高聲答道:“老種謹遵聖旨!”

童貫見狀,心有不滿。童貫心想,其他諸將,無論職位高低,皆謙稱末將,唯獨你种師道,借了誰的勢要,敢對聖旨稱老種?!這分明還是眼裡沒俺這個元帥嘛!童貫心裡雖然不悅,但前些時日返京,在聖上面前,將北伐失利的責任,轉嫁到种師道頭上了,達到將其從伐遼大軍中調離,貶至西北的目的,童貫遂不再計較种師道態度好壞了。

童貫宣佈完徽宗趙佶聖旨後,蔡攸又說了些勉勵大家奮勇作戰的話,童貫便讓其他大將先回去了,單獨留下了郭藥師,他和蔡攸一道,要與高藥師單獨談話。

衆將離去後,童貫、蔡攸起身離座,讓着站立在大堂中的郭藥師坐。

郭藥師受寵若驚,不敢入座。

童貫道:“郭將軍,聖上聞聽你歸宋,甚是欣慰,令本帥與蔡監軍予以撫慰。前幾日,遼過已向朝廷稱臣,朝廷已改幽州爲燕山府。將來幽州收復後,郭將軍便是燕山府知府,統領北方諸州事務。郭將軍,聖上對你期待甚高,此次攻打幽州,當奮發勇爲,莫辜負聖上之厚望。”

郭藥師起身離座,跪伏於地,涕淚齊下,哭泣地說道:“藥師乃一敗將,是何等卑賤之人,聖上如此高看藥師,藥師既是赴湯蹈火,也難報聖上之隆恩。”

童貫道:“郭將軍快快請起。

蔡攸也從側說道:“郭將軍起身吧。現在不是講禮節的時候,攻伐幽州,纔是當務之急。郭將軍若感恩於聖上厚待,當奮勇作戰,以收復幽州作爲對朝廷及聖上的回報。”

郭藥師遂爬起身來,望童貫、蔡攸一揖,高聲答道:“多謝樞密使、監軍擡愛,在下當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雖死而無怨,定將收復幽州,以回報聖上隆恩。”

三人相坐,又說了陣閒話,然後令郭藥師出廳去了。

再說种師道回到駐地後,將聖上撤銷了他本兼諸職,調他前往原涇平慶任經略使的情況,告訴了手下衆將。手下衆將見說,皆滿面怒色。王進望种師道一揖,說道:“相公調防西北,乃是大好事,那是咱們的老家,咱們趕緊走。此處乃是非之地,咱們一刻都不在這裡呆了。”衆將也七嘴八舌地說道:“就是,趕緊走,到哪裡都比在那閹人手下強,俺們樂得痛快。”

种師道遂令手下裨將準備,他又去了雄州府衙,與童貫、蔡攸辭行。

對前來辭行的种師道,童貫、蔡攸倒是客氣,一再囑咐,路上小心,莫要出啥意外。种師道因要離開伐遼前線了,覺得有必要再給童貫提個醒,遂望童貫一揖,說道:“樞密使在上,原本,俺老鍾已被撤銷本兼諸職了,與伐遼無任何關係了,但對契丹,俺老種還是瞭解的,凡事要果敢,萬不能報猶豫之念。”

聞聽种師道如此一說,童貫心裡又不高興了,心想,這個种師道,臨走了還不忘放個屁!難不成俺童貫還不如你了?!既是你能的很,聖上因何爲讓你充任伐遼元帥或先鋒使?也太沒有自知之明瞭吧!

童貫心裡的不悅,隨即表現在了臉上。种師道見了,心想,你不高興就不高興吧,該我說的話,我必須說道,我也沒別的意思,惟願你此次能夠伐遼成功,以收回燕雲十六州之疆域,這既是你童貫的榮耀,也是俺大宋的幸事。

种師道遂於童貫、蔡攸辭別,回到駐地,帶着手下十二員裨將,離了雄州,望原州而去。

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
第七十五章 逼上梁山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一百三十三章 攔路打劫 (2)第一百二十三章 凱旋途中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封府尹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十五章 藥師獻計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二百五十二章 蔡攸伏法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晉陽城下(1)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十一章 算命先生 (1)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一百一十七章 攻取睦州第一百一十章 大戰蘇州第一百一十八章 幫源峒中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四十九章 結識世忠 (1)第四十一章 討伐阿疏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三十九章 陳東上書第八十七章 激烈爭論第一百〇七章 江南民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媒拉縴 (1)第二百一十八章 收復燕京 (12)第一百〇二章 征剿梁山 (1)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三十八章 吞併石顯第一百六十七章 醞釀出兵 (2)第一百五十章 月下比武第三十一章:兩族拼殺 (1)第二百一十七章 收復燕京 (11)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次伐遼 (1)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二十八章 童貫得勢第二百五十四章 師師被逼第七章 奸賊蔡京 (1)第二百二〇二章 收復燕京 (16)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七十三章 銀芝歸燕第二百二十八章 徽宗禪位 (4)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二〇三章 收復燕京 (17)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二十四章 三次任相第三十五章 調停族爭 (1)第二百二十九章 徽宗禪位 (5)第二百二〇一章 收復燕京 (15)第一百三十章 醉仙樓上 (3)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一百七十七章 首次伐遼 (4)第二百一十四章 收復燕京 (8)第八十五章 初次使金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六十六章 達魯之戰 (2)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禹山中 (3)第二百〇四章 二次伐遼 (7)第一百三十一章 仇人相見第九十一章 二次使金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九十五章 冤仇難解 (2)第五十二章 馬植返鄉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二百二〇六章 張覺降宋 (3)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二百一十一章 藥師叛宋 (1)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九十四章 冤仇難解 (1)第一百八十一章 截擊童貫第九十八章 海上之盟 (4)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娘死節第二百四十九章 西軍抵京第六十三章 太祖稱帝 (1)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七十六章 首次伐遼 (3)第一百二十八章 聚仙樓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