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反攻上京

話說耶律章奴帶着二千餘叛軍,自逃離了上京臨潢府後,惶惶不可終日,一路向東南方向逃去。

一路上,到處都是被金軍擊潰的遼軍散兵敗將。耶律章奴見狀,欲收攏這些殘兵敗將,以增加自己的力量。於是,耶律章奴遂發佈告示。公告中,耶律章奴極盡天祚帝之罪惡,把自己的反叛行爲說得無比高尚,以此來誘惑和收攏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遼軍。

一路上的散兵敗將,皆是從戰場上被擊潰下來的。這些散兵敗將,對天祚帝耶律延禧窮奢極欲,荒淫殘暴,耽酒嗜音,信用讒諂,皆有所聞,一經耶律章奴鼓動,便集於耶律章奴旗下。轉眼間,耶律章奴的叛軍,竟然糾集達五萬餘之衆。

看着聚集在自己旗下的五萬餘兵馬,耶律章奴膽氣豪壯了許多,遂率領糾集起來的五萬餘兵馬,浩浩蕩蕩,挺進東南方向,一舉攻下了遼國祖、慶兩州。

祖州、慶州皆是契丹興王之地,建有耶律宗氏廟。特別是祖州,乃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機興起之地,太祖廟就在這裡。

攻下祖州後,耶律章奴置辦好祭禮,帶着一些隨從,來到太祖廟。

耶律章奴進到太祖廟中,噗通一下跪在太祖塑像前,放聲大哭。

耶律章奴一邊哭着,一邊向太祖耶律阿保機塑像訴辯解着自己的反叛行爲。耶律章奴哭訴道:“太祖皇帝在上,且聽章奴訴告。太祖皇帝啊!想我大遼,起於朔野,兵甲之盛,鼓行皞外,席捲河朔,樹晉植漢,何其壯歟?昔日,太祖、太宗乘百戰之勢,輯新造之邦,英謀睿略,可謂遠矣。聖宗以來,內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鄰好,四境乂安。俺大遼維持二百餘年之基,有自來矣。太祖啊!天不佑遼,自江山社稷,延至天祚,既丁末運,又觖人望,崇信奸佞,自椓國本,羣下離心,各懷詭計。想列祖列宗,勤勉治國,多有不易;然,天祚延禧,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羣小。遠近生靈,悉被苛政。拒諫飾非,窮奢極欲。盤於遊畋,荒淫放縱,以致人情怨怒。”

耶律章奴說到悲憤處,以頭搶地,聲淚俱下。

耶律章奴繼續哭訴道:“太祖啊,非是章奴不孝天敬地,藏有私心,實乃女真乘敝而攻,大遼江山社稷危矣!如此情形下,章奴心如刀絞,痛心疾首,爲大遼江山社稷計,章奴不得不起兵,一來抵抗女真,二來另擇賢主,救大遼於危難之中也。”

太祖廟正中,耶律章奴跪拜在耶律阿保機塑臺下哭訴,太祖耶律阿保機端坐於塑臺上,不動聲息。

本來就是一尊雕塑嘛!如何能動聲息?那耶律章奴的一番表述,無非是自己說給自己聽,自己給自己的叛逆尋找理由哩!

太祖廟中,耶律章奴祭奠完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徒生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崇高感。隨即,耶律章奴起身,出了太祖廟,悲憤滿懷,忍不住仰天長嘯了一聲。

長嘯畢,耶律章奴心裡似乎踏實了許多,不再那麼慌張了,而是慷慨激昂地對手下叛軍說道:“各位契丹的勇士們,天祚無道,致使國家敗落,以使女真興起。目今,女真深入咱大遼腹地,攻城掠地,頗爲得勢。而今,若要救國,非得推翻天祚不可;否則,咱大遼將士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國家衰亡。現在,諸軍聽我號令,立即疾速南下,攻佔上京,推翻天祚,重振朝綱,整備力量,以迎戰女真。”

耶律章奴慷慨激昂的一番話,又將手下的叛軍兵士的精氣神給鼓動起來了。

叛軍兵士們高舉着手中的刀槍,齊聲呼道:“原隨將軍,南下上京,推翻天祚,重振朝綱,迎戰女真!”

耶律章奴見手下將士羣情激奮,頓時豪情勃發,翻身上馬,高呼一聲:“契丹的勇士們,方向上京,出發!”

呼畢,耶律章奴一馬當先,率領五萬餘兵馬望上京臨潢府馳騁而去。

一路上,耶律章奴所帶叛軍,氣勢囂張,喝聲震天,萬馬奔騰帶起的塵土,遮天蓋地,顯得聲勢浩大。

此時,天祚帝正在廣平甸行營,帶着隨從,拿着弓,揹着箭袋,擎着海東青,捕獲大雁,射殺梅花鹿、青羊、野兔等獵物。

上京臨潢府朝廷中,留守的乃是耶律章奴準備私立爲帝的魏王耶律淳。

耶律淳得知耶律章奴又率兵來攻打上京,心中大驚。此時的耶律淳,已受過返回上京的耶律延禧斥責,心中已經不再敢有絲毫非分之想了,猛然聞聽到耶律章奴再次率兵殺來,絲毫沒有任何猶豫,急派大將耶律木耳,率領三萬兵馬,於路途埋伏,待耶律章奴到來後,予以截殺。

耶律淳安頓耶律木耳道:“你此番統兵截殺章奴,萬萬不可放那廝過來,否則我們不好給天子陛下交代。”

耶律木耳俯首答道:“魏王敬請放心,小侄此番帶兵前去,叛將耶律章奴不來則罷,若那廝不知死活地來了,小侄定將斬其首級,帶回來向魏王覆命。”

耶律淳連聲說道:“好!好!速速前去,截殺耶律章奴,萬不可讓其進入上京。”

耶律木耳受令,告辭出了大殿,於東校場點起三萬兵馬,疾馳出京,於耶律章奴必經之處設伏去了。

耶律木耳率兵出發後,耶律淳擔心耶律木耳戰耶律章奴不過,被耶律章奴突破了埋伏圈,攻進上京來,那麻煩就大了,便又急忙調集兵馬,加強上京臨潢府城防。

爲防萬一,撇清關係,耶律淳又派宗室耶律渾急往廣平甸,上告天祚帝耶律延禧,提防耶律章奴攻上京不下後,轉而去偷襲耶律延禧廣平甸行營。

耶律渾受令,單槍匹馬,一路疾馳,往廣平甸給天祚帝耶律延禧報信去了。

此刻,耶律章奴帶着數萬兵馬,一路疾馳,望上京臨潢府殺奔而來。

耶律章奴正統兵行進間,大路兩側山谷中,忽然間戰鼓咚咚,彩旗招展,殺將出衆多兵馬來,刀槍並舉,高聲喊着:“殺呀!莫讓叛賊章奴跑了!”

耶律章奴見狀,大吃一驚,急忙勒馬停住,放眼去看,見漫山遍野,殺來無數遼軍,當先一員大將,策馬衝來,手中舉着一對鐵錘,嘴裡大叫道:“叛賊章奴,大軍到此,還不下馬受擒,更待何時?!”

來將正是耶律木耳,奉耶律淳之令,在此埋伏,以阻擊耶律章奴。

耶律木耳武力高強,慣使一對鐵錘,有萬夫不當之勇。

耶律木耳策馬奔來,要錘殺耶律章奴。

耶律章奴情知戰耶律木耳不過,嘴裡大喊道:“不好!”連忙拉轉馬頭,打馬便逃。

耶律木耳見狀,高吼一聲:“哪裡跑!”策馬就追。

耶律章奴手下叛軍,見主帥逃遁,頓時大亂,也四下裡奔逃,毫無鬥志。

兩邊的遼軍趁勢殺入,槍挑刀砍,殺傷大半叛軍兵士。

叛軍抵擋不住,也慌忙逃跑。

遼軍於後面急追,一路上又是槍挑刀砍,叛軍又被殺死殺傷無數。

耶律章奴顧不得許多,打馬狂逃了三十餘里,聽到後面已無動靜,才拉住馬繮繩,停住了馬,大口喘着氣,回頭去看,見後面並無追兵追來。

此刻的耶律章奴孤身一人,煢煢孑立,心中大悲,忍不住放聲哭嚎起來。

耶律章奴哭訴道:“太祖皇帝啊!非是章奴不忠不孝,實是情形危急,天祚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國之危矣!太祖皇帝恕章奴反逆,章奴將誓死爲國,拼死搏殺,拯救大遼。”

耶律章奴正悲傷着,陸續地,有逃兵回來。耶律章奴收住了悲,再點兵卒,手下已不足五千人馬。

耶律章奴心中暗想,就目前這點人馬,攻打上京,自然是不可能了,不如捨棄了上京,直接偷襲廣平甸耶律延禧的行營去。

耶律章奴的想法是,那耶律延禧此時正在那裡打獵,手下帶的兵馬也不多,不如趁其疏忽,攻其不備,直接擒獲了耶律延禧,那樣的話,朝廷就羣龍無首了,我就爲王了,不怕其他人不聽我的號令。

耶律章奴如此這番地想好後,心中暗喜,遂對手下兵士們說道:“諸位將士,要想大富大貴,就要冒大風大險。據我所知,現在天祚帝正在廣平甸遊獵,所帶兵員也不多,不如將士們跟着我,直接偷襲廣平甸去,若是擒獲了耶律延禧,大遼便是我們的大遼,到時候大家均可駿馬任騎,高官任做。”

聽到偷襲廣平甸,逮住天祚帝后,能駿馬任騎、高官任做,叛軍兵士們又羣情激奮起來,高聲叫道:“好,我們就跟隨將軍,直撲廣平甸,逮了天祚帝,駿馬任騎,高官任做,也活它一場好人!”

耶律章奴騎在馬上,高聲叫道:“好!出發!方向廣平甸!”

耶律章奴遂又帶着五千兵馬望廣平甸疾馳而去,去擒獲正在那裡圍獵的天柞帝耶律延禧。

此前,正在廣平甸打獵的耶律延禧,見耶律渾單槍匹馬,疾馳而來,正疑惑着,耶律渾已翻身下馬,跪在耶律延禧面前,急報道:“啓奏聖上,大事不好了,那耶律章奴糾集叛軍,進攻上京;魏王已派耶律木耳率兵截擊。魏王因怕耶律章奴攻打上京不成,轉而來偷襲廣平甸行營,威脅天子陛下安全,特派俺來給天子陛下報信。”

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
第一百一十四章 巧言令色第二百三十四章 杏花樓中第六十七章 金使喪命第四十七章 馬植探營 (1)第一百〇九章 過江討賊第一百八十四章 鴆殺宋江 (2)第二百五十七章 商議出兵第一百四十八章 借宿莊院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四十四章 暗中施計 (2)第一百三十六章 比武招親 (2)第一百九十一章 藥師投宋(5)第二百二十七章 徽宗禪位 (3)第二百六十一章 堅守幷州第二百六十章 宮前情願 (2)第三十二章:兩族拼殺 (2)第二百三十五章 燕青護花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九十五章 海上之盟 (1)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三十三章 完顏函普 (1)第五十三章 馬植獻策第一百八十九章 藥師投宋 (3)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一百一十三章 前往睦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收復燕京 (10)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三十八章 節外生枝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八十六章 宋江託夢 (2)第二百一十二章 藥師叛宋 (2)第十九章 結識朱衝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六十章 大禹山中 (1)第一百六十九章 醞釀出兵 (4)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遇卦師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四十章 立業初期第一百四十九章 堂上寒暄第七十六章 宋江通匪第二百一十四章 藥師叛宋 (4)第一百五十五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一章 萌生情愫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師叛宋 (3)第十二章 算命先生 (2)第六章 趙氏諸君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五十六章 立嗣之誤第一百八十五章 宋江託夢 (1)第一百章 方臘起義第一百七十二章 再見馬植 (2)第二百五十一章 朱勔伏誅第六十五章 達魯之戰 (1)第三十章 女真起源第二百二十章 太子趙桓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二百三十二章 趙佶南逃 (2)第七十二章 馬植投宋第一百五十二章 挽留銀芝第二百二十一章 三皇子趙楷第二百〇一章 二次伐遼 (4)第一百六十一章 大禹山中 (2)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百二〇四章 張覺降宋 (1)第七十章 叛賊下場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戰清溪第一百三十四章 凱旋而歸第九章 奸賊蔡京 (3)第一百五十七章 得見柴進第二百二〇九章 張覺降宋 (6)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八十三章 攻破上京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爲驚慌第二百〇五章 二次伐遼 (8)第三十七章 完顏崛起第十五章 榮升太尉第二百〇三章 二次伐遼 (6)第二百四十四章 與金議和第一百八十章 首次伐遼 (7)第二百二十四章 晉陽城下(2)第二百五十六章 搬運金銀第六十四章 太祖稱帝 (2)第一百二十九章 聚仙樓上 (2)第九十六章 海上之盟 (2)第八十六章 再議聯金第一百九十六章 冤仇難解 (3)第一百九十三章 藥師投宋(7)第十章 元祐黨碑第一百七十〇章 醞釀出兵 (5)第一百二十一章 臨陣反戈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第八十九章 三次罷相第一百一十一章 拼死奪關 (1)第一百六十六章 醞釀出兵 (1)第八十八章 冷落金使第一百九十七章 冤仇難解 (4)第二十五章 哄惑徽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