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未盡全功

然而劉備又有一種更深的預感。一旦揭破‘貴女’的身份,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場殘酷而血腥的宮廷暴亂。

“主公將‘貴女’安置何處?”李儒急忙問道。

“胡姬酒肆。”劉備答道。

“如此甚好。”李儒備想前後,這便言道:“以儒之見,蟾宮折桂乃是以大內官曹節爲首的一衆宦官暗中經營。與陛下、皇后,兩位太后皆無關。”

“爲何?”劉備急忙問道。

“此事,還需從秦宮的經歷說起。”李儒目光如炬:“樑冀滿門伏誅,只有秦宮和年十五的樑伯玉僥倖生還。其後,秦宮入宮服侍先帝。樑伯玉下落不明。試想,若先帝得知折桂館諸事,又豈能無動於衷。任由此褻瀆歷代先皇,有損天家臉面之事,在眼皮底下進行?樑伯玉的失蹤,反倒更像是宦官以人爲質,脅迫秦宮將折桂館繼續暗中經營。正因一切皆是瞞天過海,故而曹節纔想拖主公入甕。主公貴爲列候。又深得聖寵。主公將七婢身世交託給曹節,或許在曹節等人看來,乃是打草驚蛇,敲山震虎。”

說完,李儒嘿聲一笑:“曹節此舉並非只爲報‘續命之恩’。而是心生恐懼,不知主公知道折桂館多少內幕詳情。故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先拉主公下水,再和盤托出。如此,方寢食得安。”

“文優所言極是。”賈詡亦贊同此說:“折桂館中‘貴女’的來源,未必只有諸園貴人。正如主公七婢,乃是折桂館爲權貴‘定製貴女’。大將軍竇武,尚且不能免俗。可見此事在勳貴中,並非秘密。”

“爲何無人泄露?”這纔是劉備百思不解的。

兩位主簿隔空互視,仍有李儒開口:“主公可知先帝后宮又多少嬪妃,采女?”

“據說有五六千之衆。”劉備實在無法想象,五六千之巨的後宮,是何種盛況。

“最多時,達萬人。”李儒言道:“雖有大臣多次勸諫,讓先帝放采女出宮。然而,真正出宮者,不過寥寥數百人。餘下多數成爲諸園貴人。史上有兩位著名的諸園貴人。一位是隻守陵一載便香消玉損的班婕妤。一位是得知成爲諸園貴人當日,便自殺身亡的趙飛燕。可見,諸園貴人乃是一項苦差。這些諸園貴人,死了多少,逃了多少,失蹤了多少。恐已無人知曉。除了各自家人,宮中也無人會去關心。臣料想,折桂館也經營‘諸園贖人’的買賣。將在籍的諸園貴人,想方設法削去園籍。交由各自家人,悄悄領回。從此隱姓埋名,再無瓜葛。”

劉備理解了:“所以。折桂館經營項目有三:‘蟾宮折桂’、‘定製貴女’、‘諸園贖人’。”

“或還有更多,只是我等無法盡知也。”賈詡嘆了口氣。

怎麼說呢。存在即合理。

以曹節爲首的大內官,確實有這個能力。而上至勳貴,下到貴人家人。皆有求於他們。或是定製、或是撈人,亦或是隻求片刻歡愉。且以兩漢開放的習氣,只需你情我願,不牽扯利益,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關於胡姬酒肆那位‘貴人’,饒是智多近妖的賈詡、李儒,亦窺不破她的身份。然而,曹節稱之爲蟾宮嫦娥,足見其出身高貴。那一身貴氣,絕對做不了假。

劉備甚至想到了先帝的幾位公主。卻都暗自否定。

據劉備所知,眼下至少有三人知曉她的身份。大長秋兼領尚書令曹節,長樂太僕段珪,掖庭令畢嵐。

辭別兩位主簿。劉備這便下到二層寢室。屏退左右。又命史渙領衆繡衣吏,嚴防死守。

劉備這便將竹筒從袖中取出。

七人呼吸,瞬間急促而狹長。

劉備正欲開口,不料七女中年紀最長的嫣兒姐卻先說:“主人,姐妹們已經商量過。內中詳情,不想悉知。主人只需告訴我等,姓氏、生辰足以,餘下皆不想知道。”

劉備輕輕點頭。七位小姐姐的想法,劉備豈能不知。之所以只問姓氏、生辰,乃是爲成婚六禮中,問名、納吉,二禮之用。

嫣、綰、緗、碧、黛、霜、黎,七姐妹之間皆相差數月到半歲不等。芳齡最大的嫣兒姐,不過比劉備大三歲餘。然而具體生辰並不知曉。不知姓氏、生辰,如何行六禮?不行六禮,又如何言明媒正娶?時人生辰雖不見史書,卻被父母長輩銘記在心。

隨劉備除去封泥,擰開竹筒。將由絲帶系起的發黃的白絹卷軸徐徐展開。七人身世,終於揭開。

出身鮮卑的大姐嫣兒,有一頭豔如流火般的紅髮。與嫣色近。對比了髮色、五官和體徵。劉備確信她叫:慕容嫣。

綰兒姐來自西域。有一頭漂亮的亞麻色長髮,與綰絲色近。對比了髮色、五官和體徵。劉備確信她叫:蘇綰。出身烏弋山離,蘇林王族。前漢把蘇林家族治下的安息人與塞人雜居地區,稱烏弋山離國。時下已被貴霜帝國吞併。

有一頭淡金色長髮的三姐緗兒,出身於比高車還北的冰原。對比了髮色、五官和體徵。劉備確信她叫:拓跋緗。

四姐碧兒,眸生碧波,髮色金中雜白。乃罕見金銀絲。因混有天生白髮,便以眸色取名。出身貴霜王族,爲“無名王”索特爾·麥格斯的直系後代。因“無名王”漢名爲“閻高珍”,故而劉備確信她叫:閻碧。

霜兒姐有一頭罕見的銀髮。淺藍色眸,膚如瓊脂,白玉無瑕。性格外冷內熱,最爲冷豔。故以‘霜’色命名。據說有高車和鮮卑雙重血統。七姐妹中排行第六。對比了髮色、五官和體徵。劉備確信她叫:狄霜。高車除十二姓外,還有六氏。分別爲:狄氏、袁紇氏、斛律氏、解批氏、護骨氏、異奇斤氏。

有着一頭黃褐色長髮的黎兒姐在七姐妹中,年紀最小。與劉備同歲,只大月份的黎兒姐,出身南蠻。因髮色近‘黎’,遂以此色命名。對比了髮色、五官和體徵。劉備確信她叫:孟黎。

唯一例外,便是排行第五的黛兒姐。

黛兒姐峨眉似黛,青絲如墨。乃是七姐妹中唯一的漢家女。因年齡偏小,幼時記憶早已模糊,不知是何出身。竹筒中,這位‘安’姓安息國女子,無論髮色、五官、體徵,皆與黛兒姐有大出入。

劉備本以爲竹筒拿錯。然而剩下六人,皆能對上。髮色、五官、體徵,皆一致。

奈何只有黛兒姐完全不相符。

只有一種可能。再將七婢打包出售前,其中一人被掉包更換。原來的安姓胡女,被換成了現在的漢家女,黛兒姐。

感覺又被套路的劉備,無由來的一陣懊惱。

這一日夜,深入虎穴,步步爲營。與宦官虛與委蛇,差點搭上自己清白。到頭來仍功虧一簣,未盡全功。

如何能不懊惱。

10 時機未至1.7 殺機畢露91 熱度未消157 定不辜負14 餘毒未了137 百無禁忌1.228 義貫金石1.232 南閤祭酒1.62 猜忌暗生1.39 妾無異議102 避易就難1.88 高手雲集184 貪多必失174 生死交替158 兵貴神速1.76 世道無常1.52 二宮流血1.30 鐵臂神弓1.20 言稱必效16 降服烈馬195 名門大姓118 吐剛茹柔143 向海而生1.77 女王駕臨182 羣仙聚會187 西運東輸134 累世通家141 喬裝出兵21 御風而行1.67 六尺之孤1.68 以和爲貴14 餘毒未了1.97 以自爲方120 尚未割席1.90 沉月女校147 同類相動1.94 百官缺席221 大秦魚麗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50 萬石國老120 三方妥協1.27 出宮闢禍112 泊樓車位51 以命填河1.235 貌合心離1.69 父子同升17 甄選女官189 天下宗王11 洛陽安家1.90 海島傳聲120 六宮粉黛123 溫泉別館1.2 奉國守孝122 左伯皮紙1.206 饔飧不濟1.243 斬將搴旗109 密詔鋤奸127 金絲毛毯41 不爲已甚113 翻雲覆雨186 見機行事108 天下名騎143 疏河注海1.98 四海昇平1.9 三危既宅104 太平賊反145 兵臨龜茲167 綠洲公社147 不負韶華1.34 先禮後兵1.243 斬將搴旗1.78 河北豪傑1.50 大河之子1.277 賊臣授首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19 濮陽之戰160 女中豪傑1.223 歲末大事1.286 在所難免1.23 移花接木1.65 象耕鳥耘144 迎刃而解155 果然民貴147 輕身入城1.36 兵亂在即1.239 雪落無聲1.29 浮屠佛祠152 烏蓮白卓134 添光增益163 雙料博士51 故國在望123 無人祭奠1.259 世道人心180 烏程白虎1.56 人馬如龍119 匡弼輔正1.206 猛將之烈91 飯稻羹魚100 三郡烏桓1.48 反間之計
10 時機未至1.7 殺機畢露91 熱度未消157 定不辜負14 餘毒未了137 百無禁忌1.228 義貫金石1.232 南閤祭酒1.62 猜忌暗生1.39 妾無異議102 避易就難1.88 高手雲集184 貪多必失174 生死交替158 兵貴神速1.76 世道無常1.52 二宮流血1.30 鐵臂神弓1.20 言稱必效16 降服烈馬195 名門大姓118 吐剛茹柔143 向海而生1.77 女王駕臨182 羣仙聚會187 西運東輸134 累世通家141 喬裝出兵21 御風而行1.67 六尺之孤1.68 以和爲貴14 餘毒未了1.97 以自爲方120 尚未割席1.90 沉月女校147 同類相動1.94 百官缺席221 大秦魚麗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50 萬石國老120 三方妥協1.27 出宮闢禍112 泊樓車位51 以命填河1.235 貌合心離1.69 父子同升17 甄選女官189 天下宗王11 洛陽安家1.90 海島傳聲120 六宮粉黛123 溫泉別館1.2 奉國守孝122 左伯皮紙1.206 饔飧不濟1.243 斬將搴旗109 密詔鋤奸127 金絲毛毯41 不爲已甚113 翻雲覆雨186 見機行事108 天下名騎143 疏河注海1.98 四海昇平1.9 三危既宅104 太平賊反145 兵臨龜茲167 綠洲公社147 不負韶華1.34 先禮後兵1.243 斬將搴旗1.78 河北豪傑1.50 大河之子1.277 賊臣授首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19 濮陽之戰160 女中豪傑1.223 歲末大事1.286 在所難免1.23 移花接木1.65 象耕鳥耘144 迎刃而解155 果然民貴147 輕身入城1.36 兵亂在即1.239 雪落無聲1.29 浮屠佛祠152 烏蓮白卓134 添光增益163 雙料博士51 故國在望123 無人祭奠1.259 世道人心180 烏程白虎1.56 人馬如龍119 匡弼輔正1.206 猛將之烈91 飯稻羹魚100 三郡烏桓1.48 反間之計